熙宁三年的秋风吹到雄州时,带着几分不同于往年的暖意。城墙上的号角刚歇,驿站的快马就踏着烟尘冲进营门,驿卒翻身下马时,怀里的明黄圣旨还飘着边角,声线因急促的喘息而发颤:“谢石校尉接旨——”
谢石刚结束操练,甲胄上还沾着草屑,听闻旨意忙跪在校场中央。营中士兵纷纷驻足,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自去年大败来犯的契丹骑兵后,谢石在军中的声望早已不同往日,此刻见圣旨临门,人人都攥着劲盼着好消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雄州校尉谢石,骁勇善战,率军大破契丹主力,斩获敌首三千余级,护我边境百姓安宁,功勋卓着。特升为昭武副尉,赏黄金百两,锦缎二十匹。念其久离故土,特许返乡省亲三月,待期满后回京任职。钦此。”
驿卒的声音落下,校场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谢石双手接过圣旨,指尖触到圣旨上冰凉的绫罗,才真切地意识到——他终于可以回家了。十六年了,从苏州那场庙会上混乱的别离,到中原辗转的颠沛,再到军营里的摸爬滚打,那些藏在心底的江南梦,终于要在这个秋天落地生根。
消息传到苏州时,正是午后。谢家的伙计从码头接了信,一路狂奔着冲进府里,声音撞碎了庭院的宁静:“老爷!夫人!大喜啊!大少爷立功了!朝廷让他回来省亲了!”
林婉清正在西厢缝衣裳,听见这话,手里的绣花针“啪”地扎进指尖,渗出一点殷红。她却顾不上疼,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廊下,抓着伙计的胳膊追问:“你说什么?阿楠……阿楠要回来了?”
“是!”伙计举着信笺,笑得见牙不见眼,“大少爷升了昭武副尉,皇上特批的假,听说这几日就动身了!”
林婉清看着信笺上“谢石返乡”四个字,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她抬手捂住嘴,却还是有呜咽声从指缝里漏出来——这十六年,她每天在佛前诵经,每天摸着阿楠幼时的衣裳,多少次梦见儿子回来,醒来却只有空荡荡的枕头。如今,这梦终于要成真了。
“婉儿!”谢承业从外间快步进来,手里还攥着刚收到的商行书信,脸上是难得的激动,“你也听说了?阿楠要回来了!”
“嗯!”林婉清扑进丈夫怀里,哭得像个孩子,“承业,我们的阿楠……终于要回家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苏州城。谢家上下连夜张灯结彩,朱红的灯笼从大门一路挂到后院,连墙角的青苔都像是沾了喜气。林婉清把自己关在绣房里,从樟木箱里翻出最好的云锦料子,要给谢石做新衣裳。月白的直裾要绣上暗纹云鹤,石青的锦袍要滚着银线,连里衣的领口都要绣上“楠”字——就像他幼时穿的那样。
谢语、谢妍、谢玥三姐妹则忙着收拾东厢房。这是谢家嫡长子该住的屋子,十六年来一直空着,只偶尔由下人打扫。谢语踩着凳子,把窗棂上的旧纸换成新的,阳光透过新纸照进来,落在铺着的新褥子上,暖得晃眼。“二妹,你看这床幔,用藕荷色好不好?大哥肯定喜欢。”她回头喊着,手里还攥着半幅绣着荷花的纱幔。
谢妍正蹲在地上擦桌子,闻言抬头笑:“好,再把我院里的那盆文竹搬进来,去年我补种了新苗,现在长得可好了。”
最小的谢玥则扛着一把扫帚,把院子里的落叶扫得干干净净,嘴里还念叨着:“等大哥回来,我就拉他去后院,让他看我射箭!我现在能射中十丈外的靶心了!”
几人正忙得热闹,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老爷,夫人,柳姨娘带着二少爷和三少爷来了。”
谢承业和林婉清对视一眼,走到前厅。柳氏穿着一身藕荷色褙子,身后跟着谢安和谢明轩,脸上堆着得体的笑容,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听闻大少爷要回来,我特意做了些点心,给老爷和夫人尝尝。”
“有心了。”林婉清淡淡应着,目光落在谢安身上——这孩子今年十二岁,眉眼间有几分谢承业的影子,却总带着点怯懦。谢明轩则更小些,躲在柳氏身后,偷偷打量着厅里的灯笼。
柳氏坐下后,先是说了些祝贺的话,话锋却渐渐转到谢安身上:“老爷,安儿今年也到了进学的年纪,我想着……能不能让他跟大少爷学学?毕竟大少爷如今是朝廷命官,见识定然不同。”
谢承业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柳氏,眼神里带着几分冷意:“阿楠是谢家嫡长子,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安儿有安儿的路,不必学阿楠。”
这话像是一盆冷水,浇得柳氏脸色发白。她低下头,手指攥着帕子,声音低了下去:“是,妾身知道了。”
林婉清看着她的模样,心里没有半分波澜。当年柳氏进府,原是为了给谢家开枝散叶,可这些年,她从未越过半分规矩,却也从未真心待过林婉清。如今阿楠要回来,她怕是在担心谢家的家业会旁落吧。
送走柳氏后,林婉清叹了口气:“承业,你说……阿楠回来后,会不会怪我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会。”谢承业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我们的阿楠,是个明事理的孩子。他知道,我们从未放弃过找他。”
而此刻的雄州码头,正弥漫着离别的气息。谢石穿着一身月白便服,站在船头,与周显、周云溪告别。周显拍着他的肩膀,笑得爽朗:“你这小子,可得早点回来!军中没了你,我跟谁喝酒论兵去?”
“放心,三个月很快。”谢石笑着应道,目光却转向一旁的周云溪。
周云溪穿着淡粉襦裙,手里捧着一个绣着海棠花的包裹,递到他面前:“这是我给伯母和三位妹妹带的礼物,都是雄州的特产,希望她们能喜欢。”
谢石接过包裹,指尖触到她的指尖,两人都愣了愣。周云溪脸颊微红,慌忙收回手,轻声道:“你路上小心,我……我等你回来。”
“好。”谢石看着她的眼睛,眼底满是温柔,“我一定尽快回来。”
船缓缓驶离码头,周显和周云溪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成了岸边的两个小点。谢石站在甲板上,望着越来越远的雄州城——这里有他并肩作战的兄弟,有他放在心上的人,可此刻,他的心却早已飞向了南方。
风从江南的方向吹来,带着熟悉的水汽和海棠花香,拂过他的发梢。谢石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家里佛堂的檀香,能看到院子里那棵盛开的海棠树,能听到母亲和妹妹们的笑声。
他抬手摸了摸贴身的衣袋,那里放着去年收到的家书,信纸早已被摩挲得发软。十六年的江南碎梦,十六年的中原寄人篱下,十六年的军营磨砺,那些曾经的痛苦和思念,此刻都化作了嘴角的一抹微笑。
船行得越来越快,两岸的景色不断后退。谢石望着南方的天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回到那个他阔别十六年的家,回到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身边。
谢石刚结束操练,甲胄上还沾着草屑,听闻旨意忙跪在校场中央。营中士兵纷纷驻足,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自去年大败来犯的契丹骑兵后,谢石在军中的声望早已不同往日,此刻见圣旨临门,人人都攥着劲盼着好消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雄州校尉谢石,骁勇善战,率军大破契丹主力,斩获敌首三千余级,护我边境百姓安宁,功勋卓着。特升为昭武副尉,赏黄金百两,锦缎二十匹。念其久离故土,特许返乡省亲三月,待期满后回京任职。钦此。”
驿卒的声音落下,校场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谢石双手接过圣旨,指尖触到圣旨上冰凉的绫罗,才真切地意识到——他终于可以回家了。十六年了,从苏州那场庙会上混乱的别离,到中原辗转的颠沛,再到军营里的摸爬滚打,那些藏在心底的江南梦,终于要在这个秋天落地生根。
消息传到苏州时,正是午后。谢家的伙计从码头接了信,一路狂奔着冲进府里,声音撞碎了庭院的宁静:“老爷!夫人!大喜啊!大少爷立功了!朝廷让他回来省亲了!”
林婉清正在西厢缝衣裳,听见这话,手里的绣花针“啪”地扎进指尖,渗出一点殷红。她却顾不上疼,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廊下,抓着伙计的胳膊追问:“你说什么?阿楠……阿楠要回来了?”
“是!”伙计举着信笺,笑得见牙不见眼,“大少爷升了昭武副尉,皇上特批的假,听说这几日就动身了!”
林婉清看着信笺上“谢石返乡”四个字,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她抬手捂住嘴,却还是有呜咽声从指缝里漏出来——这十六年,她每天在佛前诵经,每天摸着阿楠幼时的衣裳,多少次梦见儿子回来,醒来却只有空荡荡的枕头。如今,这梦终于要成真了。
“婉儿!”谢承业从外间快步进来,手里还攥着刚收到的商行书信,脸上是难得的激动,“你也听说了?阿楠要回来了!”
“嗯!”林婉清扑进丈夫怀里,哭得像个孩子,“承业,我们的阿楠……终于要回家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苏州城。谢家上下连夜张灯结彩,朱红的灯笼从大门一路挂到后院,连墙角的青苔都像是沾了喜气。林婉清把自己关在绣房里,从樟木箱里翻出最好的云锦料子,要给谢石做新衣裳。月白的直裾要绣上暗纹云鹤,石青的锦袍要滚着银线,连里衣的领口都要绣上“楠”字——就像他幼时穿的那样。
谢语、谢妍、谢玥三姐妹则忙着收拾东厢房。这是谢家嫡长子该住的屋子,十六年来一直空着,只偶尔由下人打扫。谢语踩着凳子,把窗棂上的旧纸换成新的,阳光透过新纸照进来,落在铺着的新褥子上,暖得晃眼。“二妹,你看这床幔,用藕荷色好不好?大哥肯定喜欢。”她回头喊着,手里还攥着半幅绣着荷花的纱幔。
谢妍正蹲在地上擦桌子,闻言抬头笑:“好,再把我院里的那盆文竹搬进来,去年我补种了新苗,现在长得可好了。”
最小的谢玥则扛着一把扫帚,把院子里的落叶扫得干干净净,嘴里还念叨着:“等大哥回来,我就拉他去后院,让他看我射箭!我现在能射中十丈外的靶心了!”
几人正忙得热闹,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老爷,夫人,柳姨娘带着二少爷和三少爷来了。”
谢承业和林婉清对视一眼,走到前厅。柳氏穿着一身藕荷色褙子,身后跟着谢安和谢明轩,脸上堆着得体的笑容,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听闻大少爷要回来,我特意做了些点心,给老爷和夫人尝尝。”
“有心了。”林婉清淡淡应着,目光落在谢安身上——这孩子今年十二岁,眉眼间有几分谢承业的影子,却总带着点怯懦。谢明轩则更小些,躲在柳氏身后,偷偷打量着厅里的灯笼。
柳氏坐下后,先是说了些祝贺的话,话锋却渐渐转到谢安身上:“老爷,安儿今年也到了进学的年纪,我想着……能不能让他跟大少爷学学?毕竟大少爷如今是朝廷命官,见识定然不同。”
谢承业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柳氏,眼神里带着几分冷意:“阿楠是谢家嫡长子,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安儿有安儿的路,不必学阿楠。”
这话像是一盆冷水,浇得柳氏脸色发白。她低下头,手指攥着帕子,声音低了下去:“是,妾身知道了。”
林婉清看着她的模样,心里没有半分波澜。当年柳氏进府,原是为了给谢家开枝散叶,可这些年,她从未越过半分规矩,却也从未真心待过林婉清。如今阿楠要回来,她怕是在担心谢家的家业会旁落吧。
送走柳氏后,林婉清叹了口气:“承业,你说……阿楠回来后,会不会怪我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会。”谢承业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我们的阿楠,是个明事理的孩子。他知道,我们从未放弃过找他。”
而此刻的雄州码头,正弥漫着离别的气息。谢石穿着一身月白便服,站在船头,与周显、周云溪告别。周显拍着他的肩膀,笑得爽朗:“你这小子,可得早点回来!军中没了你,我跟谁喝酒论兵去?”
“放心,三个月很快。”谢石笑着应道,目光却转向一旁的周云溪。
周云溪穿着淡粉襦裙,手里捧着一个绣着海棠花的包裹,递到他面前:“这是我给伯母和三位妹妹带的礼物,都是雄州的特产,希望她们能喜欢。”
谢石接过包裹,指尖触到她的指尖,两人都愣了愣。周云溪脸颊微红,慌忙收回手,轻声道:“你路上小心,我……我等你回来。”
“好。”谢石看着她的眼睛,眼底满是温柔,“我一定尽快回来。”
船缓缓驶离码头,周显和周云溪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成了岸边的两个小点。谢石站在甲板上,望着越来越远的雄州城——这里有他并肩作战的兄弟,有他放在心上的人,可此刻,他的心却早已飞向了南方。
风从江南的方向吹来,带着熟悉的水汽和海棠花香,拂过他的发梢。谢石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家里佛堂的檀香,能看到院子里那棵盛开的海棠树,能听到母亲和妹妹们的笑声。
他抬手摸了摸贴身的衣袋,那里放着去年收到的家书,信纸早已被摩挲得发软。十六年的江南碎梦,十六年的中原寄人篱下,十六年的军营磨砺,那些曾经的痛苦和思念,此刻都化作了嘴角的一抹微笑。
船行得越来越快,两岸的景色不断后退。谢石望着南方的天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回到那个他阔别十六年的家,回到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