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风裹着碎雪粒子,在谢府青砖灰瓦上打着旋儿,檐角的铜铃被吹得叮当作响,倒添了几分年关将近的热闹。府里下人们忙着扫雪、糊窗、备年货,唯独柳氏,连着几日都坐在窗边唉声叹气,手里的绣绷子搁在膝头,针脚歪歪扭扭,半天没绣出一朵完整的腊梅。
她心里装着事——自打谢浩楠回来接手商行,不过一个月的光景,府里关于这位长公子的夸赞就没断过。先是听说他挑了四个年轻伙计,都是眉眼活络、手脚勤快的,亲自送到京城最大的“云锦庄”去学本事,连学费都是他自掏腰包,还特意叮嘱伙计们“多听多看多记,学好了是自己的本事,也是谢家的底气”;接着又传出他把商行十年的旧账翻了个底朝天,从采买的丝线价格到店铺的租金账本,一笔一笔核对,竟查出前几年王掌柜借着采买之名,私吞了近百两银子,他没声张,只找王掌柜单独谈了次话,隔天王掌柜就把银子原封不动还了回来,往后做事也收敛了许多;前些日子,更是跟着谢承业去了杭州、扬州,据说在杭州的“瑞昌行”谈下了长期合作,对方承诺每月优先给谢家商行供最好的杭绸,还愿意压低三成运费,扬州那边也跟几家布庄定了代销的规矩,销路一下子拓宽了不少。
这些事,柳氏都是从丫鬟嘴里听来的,每多听一句,心里就堵得慌。她原本以为谢浩楠不过是个在外待惯了的野小子,哪懂什么经商之道,只盼着他把商行搅得一团糟,到时候老夫人自然会怪罪,说不定还会把商行交给自己打理。可如今倒好,谢浩楠不仅没出错,反而把商行打理得有声有色,听说这个月的盈利比上个月多了两成。
这天午后,老夫人的贴身丫鬟锦儿突然来请谢浩楠去正院,还特意说“老夫人让厨房备了公子爱吃的桂花糕和杏仁茶”。谢浩楠正在书房看商行的新账本,闻言微微一怔——自他回府,老夫人虽待他极好,却也鲜少单独召见,更别说特意备他爱吃的点心了。他压下心里的诧异,整理了一下衣襟,跟着锦儿往正院走去。
正院的暖阁里烧着银丝炭,暖意融融,老夫人坐在铺着软垫的太师椅上,手里捏着一串佛珠,见谢浩楠进来,连忙放下佛珠,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浩楠来了,快过来坐。”
谢浩楠依言走到近前,躬身行礼:“孙儿给祖母请安。”
“快起来,不用多礼。”老夫人拉着他的手,指尖的温度透过绸缎传过来,带着几分暖意,“你这孩子,回府这么久,祖母也没好好跟你说说话。前些日子听你爹说,商行的事你打理得很好,盈利比从前多了两成?”
谢浩楠顺势坐下,语气谦逊:“都是孙儿运气好,有爹在一旁指点,伙计们也肯卖力,才勉强做出点成绩。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比如南边的销路还没彻底打开,绸缎的花色也得再更新些样式,往后还得请祖母多提点。”
“你这孩子,就是太谦虚了。”老夫人笑着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欣慰,“你爹都跟我说了,挑选伙计去京城学习是你的主意,梳理账目、堵住漏洞也是你的功劳,连去杭州、扬州谈合作,都是你先想好了方案,才跟他商量的。从前是祖母糊涂,听了些闲言碎语,总觉得你在外待久了,不懂得商道,对你多有偏见,你可别往心里去。”
这话一出,谢浩楠心里顿时一松。他知道老夫人在谢府的地位,府里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要听她的意见,若是能得到她的认可,往后改革商行就少了许多阻碍。他连忙起身,再次躬身:“祖母言重了,孙儿从未怪过祖母。孙儿刚回府时,确实对府里的事、商行的事都不熟,这些日子能慢慢上手,全靠祖母和爹的教导。”
“好孩子,快坐下。”老夫人拉着他重新坐下,让锦儿把桂花糕和杏仁茶端到他面前,“这桂花糕是厨房特意给你做的,你小时候就爱吃,快尝尝,看看还是不是从前的味道。”
谢浩楠拿起一块桂花糕,入口软糯,甜而不腻,确实是他小时候常吃的味道。他心里一暖,轻声道:“谢谢祖母,还是从前的味道。”
“喜欢就多吃点。”老夫人看着他,眼神愈发柔和,“谢家的商行,是你祖父一辈子的心血,在你爹手里壮大,这些年你父亲在外,柳氏在内打理。如今你回来了,能把商行打理得这么好,是谢家的福气。往后,商行的事,你尽管放手去做,需要什么支持,尽管跟祖母说,祖母一定帮你。”
得到老夫人的明确支持,谢浩楠心里的一块石头彻底落了地。他郑重地说:“孙儿定不辜负祖母和爹的期望,一定把商行打理好,让谢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两人又说了些家常话,谢浩楠才起身告退。他刚离开正院,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到了柳氏耳中。
柳氏正在屋里给谢安缝棉袄,听到丫鬟的禀报,手里的针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怎么也没想到,老夫人竟然会这么快就认可谢浩楠,还当众给他承诺支持。她原本还指望老夫人能帮着自己,约束一下谢浩楠的势头,好给谢安争取些机会,如今倒好,老夫人反倒成了谢浩楠的靠山,她彻底没了倚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丫鬟见她脸色难看,小心翼翼地说:“夫人,听说大公子走的时候,老夫人还让锦儿给了他一匣子银子,说是让他拿去给商行添些新货呢。”
“知道了!”柳氏没好气地打断丫鬟,心里的火气蹭蹭往上冒。她原本还想着,趁着谢浩楠刚接手商行,让王掌柜在采买上给他制造些麻烦,再暗地里克扣些林婉清的用度,让她们母子俩日子不好过。可现在老夫人明确支持谢浩楠,她哪里还敢轻举妄动?若是被老夫人知道了,别说帮谢安争机会,恐怕她自己都要落个不好的下场。
接下来的几日,柳氏果然收敛了许多。林婉清院子里的月钱按时送了过去,数目一分不少;王掌柜那边,她也特意叮嘱了,让他安分些,别再给谢浩楠添麻烦。可心里的不满和怨气却无处发泄,像一团火似的堵在胸口,烧得她坐立难安。
这天傍晚,谢安从书院回来,一进门就把书袋往桌上一摔,脸色难看地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柳氏见了,心里的火气顿时找到了出口,原本想安慰他的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斥责:“你看看你这模样!谁又惹你了?耷拉着个脸,给谁看呢?”
谢安本来就因为背书不熟练被先生批评,心里正不痛快,被柳氏这么一骂,眼圈顿时红了:“娘,先生说我背书不熟练,还说我不如谢浩楠……”
“不如谢浩楠?”柳氏冷笑一声,走到他面前,双手叉腰,语气尖锐,“他谢浩楠如今是得了你祖母的支持,商行管得有声有色,你呢?背书背不好,学问没长进,除了耍脾气,你还会什么?你再这么不争气,将来谢家的商行、谢家的家产,就全都是他谢浩楠的了!到时候,你和你弟弟连口饱饭都吃不上!”
谢安本就对谢浩楠心存敌意,觉得谢浩楠回府后,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关注和机会,如今被柳氏这么一说,更是气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他猛地站起身,攥紧拳头,咬牙道:“娘,我知道了!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好好学本事,绝不会输给谢浩楠!我一定要让祖母知道,我比他强!”
柳氏看着儿子眼中的倔强,心里稍感安慰,伸手擦了擦他眼角的泪水,语气缓和了些:“你能这么想就好。娘不是要逼你,只是娘怕啊,怕你将来被谢浩楠欺负,怕咱们母子三人在谢家没有立足之地。”
话虽这么说,柳氏心里却清楚,谢浩楠如今势头正盛,不仅有老夫人和谢承业的支持,还有商行里的伙计们拥护,谢安想要超过他,谈何容易。可即便如此,她也不能放弃。为了自己,为了谢安和小儿子,她必须跟谢浩楠争到底,哪怕拼尽全力,也不能让谢家的家产落到谢浩楠手里。
窗外的雪还在下,暖阁里的灯火摇曳,映着柳氏复杂的神色,有不甘,有怨恨,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这场关于谢家家产的争斗,才刚刚开始。
她心里装着事——自打谢浩楠回来接手商行,不过一个月的光景,府里关于这位长公子的夸赞就没断过。先是听说他挑了四个年轻伙计,都是眉眼活络、手脚勤快的,亲自送到京城最大的“云锦庄”去学本事,连学费都是他自掏腰包,还特意叮嘱伙计们“多听多看多记,学好了是自己的本事,也是谢家的底气”;接着又传出他把商行十年的旧账翻了个底朝天,从采买的丝线价格到店铺的租金账本,一笔一笔核对,竟查出前几年王掌柜借着采买之名,私吞了近百两银子,他没声张,只找王掌柜单独谈了次话,隔天王掌柜就把银子原封不动还了回来,往后做事也收敛了许多;前些日子,更是跟着谢承业去了杭州、扬州,据说在杭州的“瑞昌行”谈下了长期合作,对方承诺每月优先给谢家商行供最好的杭绸,还愿意压低三成运费,扬州那边也跟几家布庄定了代销的规矩,销路一下子拓宽了不少。
这些事,柳氏都是从丫鬟嘴里听来的,每多听一句,心里就堵得慌。她原本以为谢浩楠不过是个在外待惯了的野小子,哪懂什么经商之道,只盼着他把商行搅得一团糟,到时候老夫人自然会怪罪,说不定还会把商行交给自己打理。可如今倒好,谢浩楠不仅没出错,反而把商行打理得有声有色,听说这个月的盈利比上个月多了两成。
这天午后,老夫人的贴身丫鬟锦儿突然来请谢浩楠去正院,还特意说“老夫人让厨房备了公子爱吃的桂花糕和杏仁茶”。谢浩楠正在书房看商行的新账本,闻言微微一怔——自他回府,老夫人虽待他极好,却也鲜少单独召见,更别说特意备他爱吃的点心了。他压下心里的诧异,整理了一下衣襟,跟着锦儿往正院走去。
正院的暖阁里烧着银丝炭,暖意融融,老夫人坐在铺着软垫的太师椅上,手里捏着一串佛珠,见谢浩楠进来,连忙放下佛珠,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浩楠来了,快过来坐。”
谢浩楠依言走到近前,躬身行礼:“孙儿给祖母请安。”
“快起来,不用多礼。”老夫人拉着他的手,指尖的温度透过绸缎传过来,带着几分暖意,“你这孩子,回府这么久,祖母也没好好跟你说说话。前些日子听你爹说,商行的事你打理得很好,盈利比从前多了两成?”
谢浩楠顺势坐下,语气谦逊:“都是孙儿运气好,有爹在一旁指点,伙计们也肯卖力,才勉强做出点成绩。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比如南边的销路还没彻底打开,绸缎的花色也得再更新些样式,往后还得请祖母多提点。”
“你这孩子,就是太谦虚了。”老夫人笑着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欣慰,“你爹都跟我说了,挑选伙计去京城学习是你的主意,梳理账目、堵住漏洞也是你的功劳,连去杭州、扬州谈合作,都是你先想好了方案,才跟他商量的。从前是祖母糊涂,听了些闲言碎语,总觉得你在外待久了,不懂得商道,对你多有偏见,你可别往心里去。”
这话一出,谢浩楠心里顿时一松。他知道老夫人在谢府的地位,府里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要听她的意见,若是能得到她的认可,往后改革商行就少了许多阻碍。他连忙起身,再次躬身:“祖母言重了,孙儿从未怪过祖母。孙儿刚回府时,确实对府里的事、商行的事都不熟,这些日子能慢慢上手,全靠祖母和爹的教导。”
“好孩子,快坐下。”老夫人拉着他重新坐下,让锦儿把桂花糕和杏仁茶端到他面前,“这桂花糕是厨房特意给你做的,你小时候就爱吃,快尝尝,看看还是不是从前的味道。”
谢浩楠拿起一块桂花糕,入口软糯,甜而不腻,确实是他小时候常吃的味道。他心里一暖,轻声道:“谢谢祖母,还是从前的味道。”
“喜欢就多吃点。”老夫人看着他,眼神愈发柔和,“谢家的商行,是你祖父一辈子的心血,在你爹手里壮大,这些年你父亲在外,柳氏在内打理。如今你回来了,能把商行打理得这么好,是谢家的福气。往后,商行的事,你尽管放手去做,需要什么支持,尽管跟祖母说,祖母一定帮你。”
得到老夫人的明确支持,谢浩楠心里的一块石头彻底落了地。他郑重地说:“孙儿定不辜负祖母和爹的期望,一定把商行打理好,让谢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两人又说了些家常话,谢浩楠才起身告退。他刚离开正院,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到了柳氏耳中。
柳氏正在屋里给谢安缝棉袄,听到丫鬟的禀报,手里的针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怎么也没想到,老夫人竟然会这么快就认可谢浩楠,还当众给他承诺支持。她原本还指望老夫人能帮着自己,约束一下谢浩楠的势头,好给谢安争取些机会,如今倒好,老夫人反倒成了谢浩楠的靠山,她彻底没了倚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丫鬟见她脸色难看,小心翼翼地说:“夫人,听说大公子走的时候,老夫人还让锦儿给了他一匣子银子,说是让他拿去给商行添些新货呢。”
“知道了!”柳氏没好气地打断丫鬟,心里的火气蹭蹭往上冒。她原本还想着,趁着谢浩楠刚接手商行,让王掌柜在采买上给他制造些麻烦,再暗地里克扣些林婉清的用度,让她们母子俩日子不好过。可现在老夫人明确支持谢浩楠,她哪里还敢轻举妄动?若是被老夫人知道了,别说帮谢安争机会,恐怕她自己都要落个不好的下场。
接下来的几日,柳氏果然收敛了许多。林婉清院子里的月钱按时送了过去,数目一分不少;王掌柜那边,她也特意叮嘱了,让他安分些,别再给谢浩楠添麻烦。可心里的不满和怨气却无处发泄,像一团火似的堵在胸口,烧得她坐立难安。
这天傍晚,谢安从书院回来,一进门就把书袋往桌上一摔,脸色难看地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柳氏见了,心里的火气顿时找到了出口,原本想安慰他的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斥责:“你看看你这模样!谁又惹你了?耷拉着个脸,给谁看呢?”
谢安本来就因为背书不熟练被先生批评,心里正不痛快,被柳氏这么一骂,眼圈顿时红了:“娘,先生说我背书不熟练,还说我不如谢浩楠……”
“不如谢浩楠?”柳氏冷笑一声,走到他面前,双手叉腰,语气尖锐,“他谢浩楠如今是得了你祖母的支持,商行管得有声有色,你呢?背书背不好,学问没长进,除了耍脾气,你还会什么?你再这么不争气,将来谢家的商行、谢家的家产,就全都是他谢浩楠的了!到时候,你和你弟弟连口饱饭都吃不上!”
谢安本就对谢浩楠心存敌意,觉得谢浩楠回府后,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关注和机会,如今被柳氏这么一说,更是气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他猛地站起身,攥紧拳头,咬牙道:“娘,我知道了!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好好学本事,绝不会输给谢浩楠!我一定要让祖母知道,我比他强!”
柳氏看着儿子眼中的倔强,心里稍感安慰,伸手擦了擦他眼角的泪水,语气缓和了些:“你能这么想就好。娘不是要逼你,只是娘怕啊,怕你将来被谢浩楠欺负,怕咱们母子三人在谢家没有立足之地。”
话虽这么说,柳氏心里却清楚,谢浩楠如今势头正盛,不仅有老夫人和谢承业的支持,还有商行里的伙计们拥护,谢安想要超过他,谈何容易。可即便如此,她也不能放弃。为了自己,为了谢安和小儿子,她必须跟谢浩楠争到底,哪怕拼尽全力,也不能让谢家的家产落到谢浩楠手里。
窗外的雪还在下,暖阁里的灯火摇曳,映着柳氏复杂的神色,有不甘,有怨恨,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这场关于谢家家产的争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