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殿试-《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

  回到皇宫后,李晏去了勤政殿。

  李晏将刘成玄考卷被调换、以及叶采成答卷中有部分观点与刘成玄一样的事情同琼皇说了。

  “母皇,这是刘成玄的答卷。”

  琼皇略略看了一下:“字不错。”

  “儿臣也是这样觉得。”

  琼皇决定考考李晏:“你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儿臣已让礼部尚书彻查考卷被调换一事,还让刘成玄参加三日后的殿试。

  儿臣还承诺他:

  只要他的答卷能进入上等卷,就录取他为进士。”

  “你看好他?”

  “现在还谈不上看好。

  假若他的答卷真的能进入上等卷,说明这个人有些才能,可以观察以待后用。

  如果他做不到,机会儿臣也给过他了,是他自己没把握住,儿臣也不用在他身上多费心思。”

  听李晏这样说,琼皇颇为欣慰。

  琼皇一直担心李晏感情处事,现在看来,李晏行事还是冷静。

  “叶采成呢?你打算如何处置?”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叶采成的试卷不是他答的。

  不过,儿臣也有办法。”

  “什么办法?”

  “三日后殿试,假若叶采成的答卷水平正常,那便作罢。

  可假若他的答卷水平一般或太差,说明很大可能是他剽窃了刘成玄的观点,他的考卷也被重新换过。

  到时儿臣会当众讥讽他,让他就算成为进士、吏部考核也通不过。

  儿臣这叫此路不通、另辟蹊径。”

  说完李晏朝着琼皇得意地笑:“母皇,儿臣聪明吧?”

  难得见李晏如此小儿女姿态,琼皇也展颜笑了。

  “你真促狭。”

  琼皇之前一直担心萧清河的离开会让李晏不开心,如今瞧着,李晏倒是没有受影响。

  这样,琼皇才放心。

  ……

  **

  三月初六

  今日殿试。

  殿试前,礼部尚书将他调查的科举舞弊的结果呈了上来:

  是礼部一个官员调换了刘成玄的考卷,原因是他与刘成玄结了怨、因此才想让刘成玄落榜。

  至于刘成玄原本的答卷,他当场烧毁了。

  这名官员交待后,在狱中撞墙死了,线索也就断了。

  琼皇和李晏深知这不是事情的真相,只是再追查下去也不过多几个替死鬼。

  因为官员的自杀,琼皇和李晏对事情的真相有了定论:

  叶采成果然剽窃了刘成玄的观点,他的考卷也被重新换过。

  但叶采成没有这么大的能耐,背后应该是叶家主的手笔。

  李晏和叶无涯传出订婚的消息后,叶氏一族部分人主动向李晏示好,表示愿意替李晏效力。但叶家主仍然没有选择李晏。

  叶家主是想将叶采成通过秀才科的考试送进朝廷。

  因为秀才科选拔的是大才,能通过秀才科考试的人也会被朝廷重用。

  ……

  辰时正,包括刘成玄在内的三十七名考生排队进入了紫宸殿。

  紫宸殿是官员朝会的宫殿,今天用来举行万华国第一次科考殿试,表明了琼皇对此次殿试的重视。

  紫宸殿内,琼皇头戴乌纱帽、身穿明黄色绣龙纹圆领常服坐在她平日上朝的龙椅上。

  琼皇下首设了一张椅子,上面坐着李晏。

  李晏也是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色圆领常服,脚上穿着乌皮履。

  考生进入紫宸殿后,齐齐跪地,将额头触地停留片刻后,双手交叠置于膝前向琼皇行礼。

  这是平民在朝见皇帝时需行的稽首礼。

  今日的考生虽多数是贵族子弟,但皆无功名在身,在紫宸殿这样庄重、肃穆的场合,也需行稽首礼。

  等考生行完礼,琼皇道:“大家平身,各入其座。”

  考生在标着他们名字的案桌后坐下。

  刘成玄看向李晏的方向,只是距离有些远,他看不清李晏脸上的神情。

  考试前,礼部尚书先通报了此次科考刘成玄的答卷被人调换一事:

  “经陛下恩许,刘成玄同上榜的三十六名学子一起参加殿试,但他的殿试成绩需为上等才能录取为进士。”

  礼部尚书说完后,在场的学子除了叶采成,都没什么意见。

  刘成玄的学识在学子中颇有名气,考卷被人调换纯属无妄之灾。

  陛下给他机会参加殿试,是向所有学子表明一个态度:

  朝廷重视学子!

  可假若只因为刘成玄的考卷被人调换就让他成了进士,其他学子心里难免不平衡。

  可若是他的殿试成绩是上等,说明他有真才实学,成了进士也理所当然。

  不过,有这些想法的人不包括叶采成。

  叶采成内心惴惴不安:

  也不知道陛下是否知道他的答卷被调换?

  礼部尚书通报完科考舞弊事件后,正式进行殿试。

  殿试题目是一道策论题,为:如何发展万华国的经济、让朝廷增加财税收入?

  殿试题目是琼皇出的,之前并未告诉过任何人,就连李晏也不知道。

  听完殿试题目,李晏也琢磨起来:

  去年年底,湖阳郡主“赔偿”了朝廷五百万两银子,国库暂时富余了一阵,可到现在又没剩下多少了。

  目前朝廷最迫切之事的确是发展经济、增加财税收入。

  只是,琼皇和太傅、户部尚书他们商量了好长一段时间,除了节流外、也没想出好的开源方法。

  也不知道这些考生能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提议?

  殿试考完后,全部考生出了紫宸殿、出了皇宫。

  因为参加殿试的考生不多,殿试结束就开始阅卷。

  此次阅卷的官员一共有十一位,由方太傅总管。

  每位阅卷官员对考生的答卷进行等级评定,一共分五等,最终汇总排出名次。

  不过最终名次还是要琼皇来定。

  在官员开始阅卷的时候,琼皇让人搬了奏折来批。

  李晏不是阅卷官员,但她很关注殿试题目,便也翻看起答卷来。

  连着看了几份答卷,都是些陈旧之词,毫无新意。

  李晏只略略看过就丢到一边。

  再看到一份答卷,李晏眼神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