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直指夏侯渊的致命弱点,提出斩首行动的作战方案,展现出过人的军事眼光。
刘备深以为然,他与夏侯渊交手多次,对其用兵特点了如指掌。夏侯渊确实勇猛善战,爱兵如子,但过于冒进的性格往往使其身陷险境。一旦主将遇险,整支军队便会土崩瓦解。
面对葭萌关天险,刘备忧心忡忡:孔明、永年,夏侯渊坐拥六万大军,又据守葭萌雄关,我军岂非要强攻硬打?提及此关,刘备更是痛心——正是这座要塞,不仅阻断了益州咽喉,更让白耳精兵折损大半,连陈到都战死关前。
张松胸有成竹:主公勿忧。葭萌关虽固若金汤,却有致命破绽。我军可遣精锐取道定军山小路,奇袭南郑。届时葭萌关守将郝昭不过无名之辈,见后路被断必然军心大乱,我军主力趁势强攻,此关必破!
作为益州世家领袖,张松通过密探早已掌握定军山地形。那条隐秘小道既能直取南郑,又可回师包抄,实为破关关键。然而他未曾料到,这条密道早已被张任护送刘循投奔曹舒时使用过。
经过张任的提醒,曹舒离开汉中前特意叮嘱夏侯渊派兵把守定军山各条小路。张松想钻空子?简直是痴心妄想!
此刻,诸葛亮默不作声地赞同着张松的提议。刘备见状,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他暗自思忖:虽然半生戎马屡战屡败,但这次定要战胜曹操!汉中,他势在必得。
看到刘备重拾信心,张松与诸葛亮相视而笑。诸葛亮随即献计:主公,奇袭定军山只是第一步。其次当派翼德将军领偏师进驻金牛关,佯攻凉州。
金牛关地处益州北部,与凉州下卞城接壤,道路崎岖难行。刘备心生疑虑:此地出兵风险太大,真能迷惑曹军?
诸葛亮从容解释:夏侯渊身负征西将军之责,凉州亦在其辖下。更兼他与翼德将军素有旧怨。若见翼德驻军金牛关,夏侯渊必会分兵防范。
提及张飞与夏侯渊的恩怨,刘备神色微妙。当年官渡之战时,张飞在叶县兵败之际,曾掳走夏侯渊侄女夏侯涓强娶为妻,这段梁子至今未解。
夏侯涓,即张星彩之母。
虽仅为夏侯渊之侄女,然夏侯渊待她极尽疼爱。
早年大旱,夏侯渊为保夏侯涓活命,竟忍痛舍弃亲子性命。
正因如此,夏侯霸虽为夏侯渊名义上的长子,却取字“仲权”——在他之前,尚有一位幼年夭折的兄长。
侄女遭张飞强掳,夏侯渊岂能不恨?
若说刘备与曹操乃立场相争的英雄相惜,夏侯渊与张飞之间,唯余不死不休之仇!
此刻,诸葛亮献上“疑兵之策”,刘备暗自赞许。
若遣他人守金牛关,夏侯渊或可冷静;然张飞为主将,必令其怒不可遏!
……
汉中。
夏侯渊正展读曹舒遣人急送之信。
闻大侄孙任水军都督,夏侯渊颇感欣慰,惜因镇守汉中,未能赴寿春相见。
信上写道:
“叔公安好。”
“侄孙曹舒不日将与叔公重逢。”
“据蜀中密探所报,刘备欲攻汉中,望叔公早作防备。”
“诸葛亮、庞统、张松等人诡计多端,定军山小道尤需严防,恐为突破葭萌关之关键。”
“另,刘备或遣张飞为疑兵,佯攻凉州,望叔公勿为其所激。”
“此战若胜,俘获刘备麾下重臣,便可换回夏侯姑姑及其女。”
“侄孙即刻率军驰援,请叔公静候佳音。”
……
读罢,夏侯渊长叹一声。
曹舒这个侄孙确实让人欣慰。
夏侯涓被张飞掳走已有十多年,还为他生了个女儿。夏侯渊对此无可奈何,但仍盼望着侄女能早日归来。
看完书信,亲卫进来禀报:将军,郭淮求见。
郭淮?夏侯渊眉头微皱。
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并不讨他喜欢。在夏侯渊眼中,郭淮代表着曹营世家的势力。他更欣赏凭真本事上位的将领,对这种靠关系晋升的人没什么好感。
但郭淮毕竟是军中要员,夏侯渊不便拒绝接见。
郭淮入帐后恭敬行礼,随即进言:将军,定军山乃汉中南部要冲,关系南郑安危。属下建议在此修筑营寨,派兵驻守。
夏侯渊神色变得复杂。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刘备准备攻汉中的节骨眼上提出这个建议。郭淮的消息未免太灵通了?
(重要说明:史料记载,原本该由郭淮负责修缮定军山鹿角栏。但夏侯渊战死当天,郭淮恰好告病请假。结果夏侯渊亲自带兵前往,遭黄忠伏击身亡。夏侯渊死后,郭淮迅速稳定军心立下大功,从此平步青云。这其中是否有隐情,恐怕只有当事人知晓了。)
“伯济,定军山各条小路,本将早已派重兵把守。”
“葭萌关与五丁关互为犄角。”
“就算刘备举兵来犯,南郑城也万无一失。”
夏侯渊话音刚落。
郭淮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失望。
随即堆起笑容道:
“将军运筹帷幄,末将钦佩。”
“不过末将还是要斗胆多言几句。”
“那郝昭此前不过是个千夫长,从未独当一面。”
“葭萌关乃兵家必争之地。”
“将此等要隘交予郝昭,是否太过草率?”
这番话让夏侯渊皱起眉头。
他先前也考量过郝昭资历尚浅的问题。
但在与之深谈后,
发现此人能文能武,颇有儒将风范,堪比李典、满宠等宿将。
更难得的是,
郝昭对城防之术别有心得。
经他改建后的葭萌关,
纵有二十万大军亦难攻克。
故而夏侯渊厉声道:
“伯济,伯道最擅守城。”
“葭萌关在他手中,稳如泰山。”
“况且伯道乃舒公子举荐之人。”
“本将只有调遣之权,无任免之职。”
夏侯渊意在点醒郭淮。
曹舒的识人之能,他深有体会。
若郝昭不堪大用,
根本轮不到郭淮置喙。
既然曹舒认定郝昭可堪重任,
夏侯渊自然放心托付。
刘备深以为然,他与夏侯渊交手多次,对其用兵特点了如指掌。夏侯渊确实勇猛善战,爱兵如子,但过于冒进的性格往往使其身陷险境。一旦主将遇险,整支军队便会土崩瓦解。
面对葭萌关天险,刘备忧心忡忡:孔明、永年,夏侯渊坐拥六万大军,又据守葭萌雄关,我军岂非要强攻硬打?提及此关,刘备更是痛心——正是这座要塞,不仅阻断了益州咽喉,更让白耳精兵折损大半,连陈到都战死关前。
张松胸有成竹:主公勿忧。葭萌关虽固若金汤,却有致命破绽。我军可遣精锐取道定军山小路,奇袭南郑。届时葭萌关守将郝昭不过无名之辈,见后路被断必然军心大乱,我军主力趁势强攻,此关必破!
作为益州世家领袖,张松通过密探早已掌握定军山地形。那条隐秘小道既能直取南郑,又可回师包抄,实为破关关键。然而他未曾料到,这条密道早已被张任护送刘循投奔曹舒时使用过。
经过张任的提醒,曹舒离开汉中前特意叮嘱夏侯渊派兵把守定军山各条小路。张松想钻空子?简直是痴心妄想!
此刻,诸葛亮默不作声地赞同着张松的提议。刘备见状,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他暗自思忖:虽然半生戎马屡战屡败,但这次定要战胜曹操!汉中,他势在必得。
看到刘备重拾信心,张松与诸葛亮相视而笑。诸葛亮随即献计:主公,奇袭定军山只是第一步。其次当派翼德将军领偏师进驻金牛关,佯攻凉州。
金牛关地处益州北部,与凉州下卞城接壤,道路崎岖难行。刘备心生疑虑:此地出兵风险太大,真能迷惑曹军?
诸葛亮从容解释:夏侯渊身负征西将军之责,凉州亦在其辖下。更兼他与翼德将军素有旧怨。若见翼德驻军金牛关,夏侯渊必会分兵防范。
提及张飞与夏侯渊的恩怨,刘备神色微妙。当年官渡之战时,张飞在叶县兵败之际,曾掳走夏侯渊侄女夏侯涓强娶为妻,这段梁子至今未解。
夏侯涓,即张星彩之母。
虽仅为夏侯渊之侄女,然夏侯渊待她极尽疼爱。
早年大旱,夏侯渊为保夏侯涓活命,竟忍痛舍弃亲子性命。
正因如此,夏侯霸虽为夏侯渊名义上的长子,却取字“仲权”——在他之前,尚有一位幼年夭折的兄长。
侄女遭张飞强掳,夏侯渊岂能不恨?
若说刘备与曹操乃立场相争的英雄相惜,夏侯渊与张飞之间,唯余不死不休之仇!
此刻,诸葛亮献上“疑兵之策”,刘备暗自赞许。
若遣他人守金牛关,夏侯渊或可冷静;然张飞为主将,必令其怒不可遏!
……
汉中。
夏侯渊正展读曹舒遣人急送之信。
闻大侄孙任水军都督,夏侯渊颇感欣慰,惜因镇守汉中,未能赴寿春相见。
信上写道:
“叔公安好。”
“侄孙曹舒不日将与叔公重逢。”
“据蜀中密探所报,刘备欲攻汉中,望叔公早作防备。”
“诸葛亮、庞统、张松等人诡计多端,定军山小道尤需严防,恐为突破葭萌关之关键。”
“另,刘备或遣张飞为疑兵,佯攻凉州,望叔公勿为其所激。”
“此战若胜,俘获刘备麾下重臣,便可换回夏侯姑姑及其女。”
“侄孙即刻率军驰援,请叔公静候佳音。”
……
读罢,夏侯渊长叹一声。
曹舒这个侄孙确实让人欣慰。
夏侯涓被张飞掳走已有十多年,还为他生了个女儿。夏侯渊对此无可奈何,但仍盼望着侄女能早日归来。
看完书信,亲卫进来禀报:将军,郭淮求见。
郭淮?夏侯渊眉头微皱。
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并不讨他喜欢。在夏侯渊眼中,郭淮代表着曹营世家的势力。他更欣赏凭真本事上位的将领,对这种靠关系晋升的人没什么好感。
但郭淮毕竟是军中要员,夏侯渊不便拒绝接见。
郭淮入帐后恭敬行礼,随即进言:将军,定军山乃汉中南部要冲,关系南郑安危。属下建议在此修筑营寨,派兵驻守。
夏侯渊神色变得复杂。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刘备准备攻汉中的节骨眼上提出这个建议。郭淮的消息未免太灵通了?
(重要说明:史料记载,原本该由郭淮负责修缮定军山鹿角栏。但夏侯渊战死当天,郭淮恰好告病请假。结果夏侯渊亲自带兵前往,遭黄忠伏击身亡。夏侯渊死后,郭淮迅速稳定军心立下大功,从此平步青云。这其中是否有隐情,恐怕只有当事人知晓了。)
“伯济,定军山各条小路,本将早已派重兵把守。”
“葭萌关与五丁关互为犄角。”
“就算刘备举兵来犯,南郑城也万无一失。”
夏侯渊话音刚落。
郭淮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失望。
随即堆起笑容道:
“将军运筹帷幄,末将钦佩。”
“不过末将还是要斗胆多言几句。”
“那郝昭此前不过是个千夫长,从未独当一面。”
“葭萌关乃兵家必争之地。”
“将此等要隘交予郝昭,是否太过草率?”
这番话让夏侯渊皱起眉头。
他先前也考量过郝昭资历尚浅的问题。
但在与之深谈后,
发现此人能文能武,颇有儒将风范,堪比李典、满宠等宿将。
更难得的是,
郝昭对城防之术别有心得。
经他改建后的葭萌关,
纵有二十万大军亦难攻克。
故而夏侯渊厉声道:
“伯济,伯道最擅守城。”
“葭萌关在他手中,稳如泰山。”
“况且伯道乃舒公子举荐之人。”
“本将只有调遣之权,无任免之职。”
夏侯渊意在点醒郭淮。
曹舒的识人之能,他深有体会。
若郝昭不堪大用,
根本轮不到郭淮置喙。
既然曹舒认定郝昭可堪重任,
夏侯渊自然放心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