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不过,曹舒对母亲仍保持着敬重,每隔数日便会回府探望。甄宓只当是孩子早慧,未曾深究。

  阿宓,父亲赐予舒儿五百私兵。曹丕忽然开口。

  闻言,甄宓心头一震,绝美的面容掠过一丝惊诧。她并非不谙世事的闺阁女子。当年邺城未破时,她已嫁与袁熙为妻,却因姿容绝世,被曹丕冒险强夺。

  后来,她为曹丕生下曹舒。这些年来,一家三口倒也和睦。但甄宓心知肚明,曹丕与曹植的嗣位之争从未停歇。

  如今曹操突然赐予曹舒私兵,绝非偶然。

  夫君的意思是……想让舒儿搬回来?甄宓试探道。

  夫妻多年,她深知曹丕性情阴郁,善妒多疑。他觊觎那五百私兵,欲以父亲之名将其据为己有,却又顾忌颜面,唯恐曹舒反抗,闹到曹操面前,徒增笑柄。

  阿宓,舒儿终究是你我的骨肉。

  他才七岁啊。

  “总不能让他一直流落在外吧。”

  曹丕神色肃然,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眉宇间的神情,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自己并非苛待骨肉的父亲,而是对儿子关怀备至的慈父!

  然而——

  甄宓又岂是轻易能被蒙蔽的?

  她一眼便看穿了曹丕心底的盘算。

  更何况,她隐约察觉到,儿子曹舒或许另有打算也未可知。

  以曹舒的聪慧机敏,绝不能将他视作寻常孩童对待。

  于是——

  甄宓先是温婉一笑,眼中柔情似水,转瞬间却神色一凛,正色道:

  “夫君,舒儿每日都会去祖父祖母处侍奉膳食。”

  “况且他如今的居所,离二老并不算远。”

  “若想让他搬回府中,恐怕得先问过祖父祖母的意思。”

  此言一出——

  曹丕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他心知肚明——

  偏疼孙儿的曹操与卞夫人,绝不会轻易松口,甚至可能劈头盖脸将他训斥一番。

  毕竟,若曹舒搬回府中,便无法日日陪伴祖父祖母用膳。

  疼爱长孙的两位长辈,怎会应允此事?

  但——

  曹丕绝非轻言放弃之人。

  他一时无计可施,却不代表他的谋士也无良策。

  很快,曹丕便寻到了首席智囊司马懿。

  ……

  “仲达,情况便是如此。”

  “父亲竟赐予舒儿五百私兵。”

  “此事非同小可。”

  司马懿府邸——

  书房内——

  曹丕意味深长地对司马懿说道。

  在司马懿面前,曹丕言辞间少了几分遮掩。

  毕竟——

  司马懿早已与他牢牢绑在“世子之争”的战车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汉末世家行事,情义最是浅薄。

  唯有利益,方能将人紧密相连。

  司马懿名义上效忠曹操——

  但实际上,他真正的主公,自始至终都是曹丕。

  追随曹丕若能助其继承曹操基业,带来的利益显而易见。

  不仅能让司马家族更上一层楼,至少也能使司马懿在曹营手握重权。

  正因如此,历史上司马懿的崛起,正是始于曹丕时期。

  然而在曹丕时代,兵权始终掌握在曹丕本人及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宗族将领手中。

  司马懿虽位高权重,却无实际兵权。

  到了曹舒时期,曹氏与夏侯氏的将领逐渐凋零,世家大族在曹魏内部的势力日益壮大。

  权力越大,野心往往越难满足。

  手握重权之人,往往只会追逐更高的地位与利益!

  这也成为后世某些人走向歧途的原因之一。

  渐渐地,以司马懿为代表,王凌、陈泰、吴昭等世家出身之人纷纷执掌兵权,成为镇守一方的重臣。

  而曹氏与夏侯氏的宗室将领,在曹真、曹休等人离世后,却由曹爽、夏侯玄、夏侯楙等庸碌之辈接替。

  宗室的衰落与世家的崛起,注定了曹魏日后的悲剧。

  ……

  如今,司马懿仍是曹丕身边的谋士。

  听完曹丕的话,他略作思索,提议道:

  “主公,何不借曹植之手促成此事?”

  “曹植一向自恃深受丞相宠爱。”

  “但从近日之事来看,他在丞相心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

  “若得知舒公子获赐五百私兵,他岂能坐视不理?”

  “只要他按捺不住,对舒公子发难……”

  “届时,主公便可名正言顺地以父亲身份护佑舒公子。”

  “如此,既能在丞相面前展现慈父之风,又能让曹植自取其辱。”

  “岂非一举两得?”

  曹丕闻言,心中已有盘算。

  虽说利用幼子略显卑劣,但他向来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更何况,只要他不在乎颜面,便无人能以道德束缚他。

  思及此,曹丕对司马懿道:

  “仲达,曹植虽心胸狭隘……”

  “但要让他主动对舒儿出手,恐怕不易。”

  望着曹丕那张义正辞严指责曹植心胸狭隘的面容,司马懿险些绷不住笑意。

  曹植心胸狭隘?

  再狭隘能比得过你曹丕的小肚鸡肠?

  当然,这种话司马懿绝不会说出口。

  在场诸位都是戏中老手。

  曹丕刚开口,司马懿便洞悉其心思。

  司马懿拱手道:主公放心,此事交由属下安排,定叫曹子建与杨恭祖自投罗网,主动寻舒公子麻烦。

  曹丕满意颔首。

  司马懿办事向来令他安心。

  此人既有才干,又懂得分寸,从不居功自傲。

  反观曹植麾下的杨修,整日以天下第一智者自居,屡屡先斩后奏。

  虽说至今未出大乱,但若真有闪失,必遭灭顶之灾。

  ......

  殊不知。

  当曹丕与司马懿密谋如何借曹舒获封私兵之事算计曹植时,曹舒也在筹谋嗣位之争。

  在曹舒眼中,曹丕、曹植俱是碍眼之物,需设法削弱双方势力。

  他早不指望曹丕这个坑儿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