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当其余农夫接连跪地控诉时,杨修终于瘫软在地。他至死都想不通:为何这些卑贱草民,胆敢反抗高高在上的世家威权?

  司马懿、曹丕、曹植三人脸色煞白,冷汗涔涔。

  荀攸目光深沉,静静望向曹舒,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许。

  在场众人皆非愚钝之辈,谁都看得出来——杨修敢带这些农夫入殿,必是早有谋划。可眼前的情形,却与杨修的安排截然相反。

  这分明是曹舒棋高一着!

  曹操猛然拍案,怒喝道:“大胆杨德祖!这就是你言之凿凿的指控?”

  一股“曹氏盖饭”的压迫感瞬间弥漫开来。可惜此刻并非用膳之时,否则杨修定能“品尝”到这道“佳肴”的滋味。

  “噗通!”

  杨修素来自诩聪慧,此刻却吓得魂飞魄散,直接跪伏于地。

  “杨德祖,是谁指使你诬陷舒儿?”曹操冷声质问,“莫非你觉得,孤的倚天剑不够锋利?”

  “噗嗤!”

  曹植也吓得跪了下来。并非他胆小,而是曹操的目光正死死盯着他所在的方向。

  “曹子桓,司马仲达。”曹操杀气凛然的眼神骤然转向曹丕和司马懿,“你们二人,有何话说?”

  两人的膝盖仿佛瞬间失去支撑。

  “噗通!”

  “噗通!”

  司马懿、杨修、曹丕、曹植四人齐齐跪伏,额头贴地。

  汉制本无跪拜之礼,但曹操的威压实在骇人。曹丕自幼在父亲的威慑下长大,生怕一个不慎,便被利剑加身。

  说句不中听的——曹操子嗣二十余人,孙辈亦有不少。即便少了一个曹丕,似乎……也无伤大雅?

  至于曹植,心中更是惶恐。杨修乃他麾下心腹,正如后世明星塌房,经纪人首当其冲,主子岂能独善其身?

  司马懿更不必说,此刻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杨修今日胆敢对曹舒发难,背后少不了司马懿的推波助澜。

  司马懿这招祸水东引看似天衣无缝,但谁又能保证曹舒查不到他头上?

  经此一事,司马懿彻底明白:宁可招惹 ,也别得罪曹舒这个小煞星。

  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处置杨修了。

  曹操冷眼扫过杨修,挥手令虎卫军将其押下。

  随后宣布:曹丕与司马懿禁足一月,曹植则需闭门思过三月。

  对曹丕而言,这不过是个小小惩戒。但此事对曹植的打击,必将使其在嗣位之争中愈发势弱。

  看似天平正向曹丕倾斜,然而世事又岂能尽如人意?

  ......

  待曹丕等人被带离后,曹操屏退闲杂人等。

  此刻丞相府正厅内,仅剩曹操、许褚、荀攸与曹舒四人。

  许褚如常静立一旁,这位连主公如厕都要守护的虎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背景。

  曹操望向曹舒时,眼中杀气尽敛,唯余慈爱:舒儿受委屈了,想要什么补偿尽管说。

  这话说得真心实意。虽说爱孙手段比杨修更为高明,但七岁稚子经历这般 ,祖父给予慰藉也是人之常情。

  不料曹舒粲然一笑:孙儿不要补偿,只愿常伴阿翁左右,学习治国用兵之道。待孙儿长大,定能为您分忧!

  这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如今能在祖父面前频频露脸......

  曹舒的天资固然出众。

  更关键的是他年纪尚轻。

  然而,年龄的优势终将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减。

  这就像后世的某些演员。

  十八岁的演员饰演二十岁的角色,观众会称赞他自然贴切。

  可若是一个四十岁的演员硬要演二十岁的青年。

  难免会透出几分违和与油腻。

  曹舒的野心,是在这场世子之争中胜出,为日后执掌曹魏铺路。

  但他身后既无河南世族撑腰,也无河北豪强支持。

  唯一的出路,便是牢牢依附于曹操,赢得他的青睐。

  曹舒话音方落。

  曹操神色微怔。

  一旁的荀攸眼中赞许之色更浓。

  忽然——

  荀攸上前一步,拱手道:

  “主公,臣有一事相求。”

  曹操摆手笑道:

  “公达何必见外?你我君臣十六载,但说无妨。”

  荀攸却摇头正色道:

  “臣斗胆请主公允准,让舒公子每半月至臣处修 奇谋。”

  “……”

  曹操瞳孔骤然一缩。

  这请求带来的震撼,不亚于目睹日落东方!

  曹营谋主何人?

  唯荀攸耳!

  征袁术、灭吕布、白马解围、官渡鏖战……

  曹军每一场大胜背后,皆有荀攸运筹帷幄。

  按原本历史,荀攸逝后——

  挚友钟繇曾为其着书立传。

  详录其生平谋略,史称《奇谋十二策》。

  可惜西晋末年,此书毁于战火。

  ……

  而此刻——

  荀攸虽出身颍川荀氏,属河南世族,理当扶持曹丕。

  但以他在曹营的超然地位,本不必卷入夺嫡之争。

  昔年曹丕、曹植皆曾求教兵法。

  却都被他断然回绝。

  如今局面却有了变化。

  荀攸竟主动提议,要教导曹舒学习谋略兵法。

  曹操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舒儿,你可愿随公达学习?

  曹操征询曹舒的意见。

  能得公达先生指点,是我的福分。

  一切全凭祖父与公达先生安排。

  曹舒暗自揣度着荀攸此举的深意。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随着荀彧、荀攸相继离世,荀氏一族因缺乏栋梁之才,在曹丕、曹舒两朝日渐式微。

  这实属无奈。

  世家大族内部,向来是各安其位。

  至曹爽掌权时,曹魏朝堂已由河内司马氏、颍川陈氏、太原王氏三家主导。

  这三家代表人物分别是太尉司马懿、大司空陈群、征东大将军王凌。

  昔日颍川荀氏这个中原世家之首,反倒沦为附庸。

  但如今情形不同。

  荀彧、荀攸俱在。

  荀家与曹操的理念尚未完全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