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思及此,司马懿再度开口:父亲,长兄远在兖州。依儿之见,三弟当尽快出仕。他年岁已足,去年又获举孝廉,正是入仕良机。

  司马防闻言沉吟。

  后世所称司马八达,即司马防八子。但因司马防寿数绵长,诸子年岁差距颇大。长子司马朗、次子司马懿、三子司马孚皆已成年,幼子尚在襁褓。

  长子外放为刺史,非述职不得归。留次子独撑门楣,确非长久之计。

  不过——

  司马防与司马懿皆以利为先。出仕,亦讲究策略。

  有人初入仕途便任丞相府属官,前途无量;有人却只能从九品微末小吏起步,若无靠山,终其一生能得七品县令已是侥幸。

  倏忽间——

  司马懿脑中掠过一道身影。那人虽不高大,却令他夜夜惊悸,噩梦连连!

  一、羊徽瑜

  二、辛宪英

  三、王元姬

  四、荀采

  各位读者可以在评论区投票选择,这些候选人的年龄都与舒哥相仿或略长几岁。若有其他合适人选,也欢迎在评论区推荐。

  仲达,仲达。

  你在想什么?

  司马防在儿子司马懿眼前挥了挥手,终于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

  父亲,关于三弟出仕之事,必须慎重选择职位。

  但丞相府这条路,恐怕已经行不通了。

  司马懿语气沉重地说道。

  这其实是曹营世家之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丞相府属官虽仅为九品待遇,

  实则是曹操的近臣要职。

  但凡稍有见识者,

  都明白这个位置的分量。

  常言道:

  门前七品官。

  意指丞相府中即便最低微的职位,

  其实际地位也远超品级所示。

  正因如此,

  曹营各大世家约定俗成:

  每个家族最多只能推举一人入丞相府任职。

  如颍川陈氏的陈群,

  弘农杨氏的杨修,

  以及司马懿本人,

  皆为丞相府属官。

  只要司马懿尚在,

  司马孚便无缘此职。

  仲达,除丞相府外,

  你认为孚儿还有何合适去处?

  司马防询问道。

  司马懿指尖微颤,

  终于下定决心说道:

  父亲,何不让三弟去辅佐舒公子?

  我司马家与舒公子素无往来,

  而舒公子与子桓公子父子关系疏远。

  我们应当未雨绸缪。

  这番话让司马防神色渐趋凝重。

  政治押注本就是门学问。

  若司马家已选择支持曹丕,

  转头又去结交曹植,

  便是犯了大忌。

  曹丕与曹植的矛盾早已无法化解。

  至少在世子之争尘埃落定之前。

  如果司马家再让司马孚去辅佐曹植……

  那曹丕心里能痛快吗?

  或许有人会拿诸葛诞的例子反驳——他曾经三方下注,不也安然无恙?

  可诸葛诞没被清算,只是时机未到。

  司马懿没动他,司马师也没动他,但司马昭最终不还是下手了?

  再看孟达。

  他占据上庸三郡后,同时与曹魏的夏侯尚、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陆逊眉来眼去。

  结果呢?

  夏侯尚病逝,司马懿接管军权。

  孟达立刻成了司马懿立威的牺牲品。

  诸葛亮只把他当作牵制曹魏的诱饵。

  而陆逊在孙权的命令下,更不可能为了孟达与司马懿硬拼。

  最终,这位墙头草惨淡收场,还留下“司马懿雪夜克孟达”的典故。

  乱世之中,分散下注固然重要。

  但若高估自身价值,胡乱站队,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当然,成功的例子也有。

  比如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

  除了失败的诸葛诞,诸葛瑾和诸葛亮分别成为东吴与蜀汉的重臣。

  (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地位仅次于陆逊和孙权。)

  如今,司马懿想让司马孚投靠曹舒。

  打的正是分散下注的主意。

  无论曹丕还是曹舒胜出,司马家都能保全。

  不过,如果曹舒知道司马懿的盘算,恐怕会冷笑:

  “老狐狸,真会算计!”

  “见过找死的,没见过这么急着送死的!”

  司马懿的用心良苦。

  司马孚虽非顶尖之才,却也堪用。

  按常理推断,曹舒理应接纳司马孚。

  然而世事难料,司马懿万万没想到。

  曹舒对司马家的恨意,竟如惊涛骇浪般汹涌!

  因此。

  司马孚的命运,此刻已然注定。

  ......

  翌日。

  年迈的司马防携司马孚前往丞相府。

  欲请曹操出面,将司马孚安排至曹舒麾下。

  司马防打的正是苦情牌,想借旧情迫使曹操应允。

  但。

  曹操何等精明,岂会看不透司马家心思?

  不过。

  此事最终决断,曹操决定交由曹舒定夺。

  当曹舒被召至丞相府,得知司马防来意后,神色愈发耐人寻味。

  ......

  舒公子,老朽已是风烛残年。

  叔达今后就托付给您了。

  如此,老朽死亦瞑目。

  司马防满脸堆笑,紧握曹舒的手连连称谢。

  曹舒强忍厌恶,抽回手笑道:

  司马公请宽心。

  叔达既入我门下,自当尽心照料。

  定让他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最好早日送他去见司马家列祖列宗!

  最后这句,曹舒只在心中默念。

  表面看来,他俨然是位爱护下属的仁厚公子。

  见此情形。

  司马家众人暗自庆幸。

  原以为曹舒难以相处,是位狠辣之徒。

  如今看来,传言不实。

  曹舒对敌人或许残忍。

  但对属下却格外优待。

  他们不知。

  能被曹舒视为心腹者。

  首要条件便是不姓司马。

  可惜,司马家众人早已被这条铁律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