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凡敢与他们接触者,一律拿下,押来见我!”

  “遵命!”

  许褚领命而去。

  虎卫军倾巢出动,迅速包围了三人的府邸。

  或许因老曹对曹丕疑心最重——

  曹植与曹彰府外由副将镇守,而曹丕府前,却是许褚亲自坐镇。

  见许褚面色阴沉,曹丕试探道:

  “仲康叔,这是何意?”

  许褚冷声回应:

  “丕公子,末将奉主公之命驻守于此。”

  “在主公新令下达前,末将寸步不离。”

  曹丕顿时头皮发麻!

  若在后世,他怕要脱口而出:“简直离谱!”

  此次伏击曹舒之事,他全然不知。

  或者说,与他毫无干系。

  自上次算计落空后,曹丕已收敛许多。

  他要的是致命一击,而非这般打草惊蛇的蠢事。

  当然——

  此刻曹丕尚不知曹舒遇袭。

  但他敏锐察觉到,一场风暴即将席卷曹营。

  老曹震怒之下,虽不至血流千里——

  但让许昌人头落地,不过弹指之间。

  ……

  同一时刻。

  曹植府中,他目光闪烁,似在权衡。

  曹彰则一头雾水,叫嚷着要虎卫军放人,却被几名将士死死按在墙上。

  三子被围的消息,很快传遍许昌。

  荀彧沉思良久,终是迈步走向老曹的府邸。

  老曹似乎预料到荀彧会来。

  他早已备好了茶水。

  丞相府内。

  老曹请荀彧入书房详谈。

  他亲自为荀彧斟茶,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笑道:

  “文若,你我许久未在此叙旧了。”

  “世事变迁,曹某终究站到了某些故人的对立面。”

  他口中的“故人”,并非荀彧。

  而是河南世家的几位领袖人物。

  荀彧与老曹共事多年,立刻明白其中深意。

  这一次,老曹决心对一些人动手。

  凡涉事者,老曹不会给荀彧保全他们的机会。

  荀彧苦笑叹息:

  “主公,属下与您一样,誓要揪出谋害舒公子的凶手!”

  “毕竟,舒公子是属下的妹夫。”

  此言一出,凝重的气氛缓和不少。

  老曹险些笑出声来。

  荀彧年近五十,虽比老曹年轻,却属同辈。

  若曹舒娶了荀采,便是荀彧的妹夫。

  而曹舒是老曹的孙儿——

  这岂不是意味着,荀彧也算老曹的孙辈?

  老曹强忍笑意,正色道:

  “文若,老夫直言。”

  “那三个逆子是否参与此事,老夫尚不确定。”

  “但若他们真敢插手,你莫阻拦,老夫必亲手了结他们!”

  见老曹眼中杀意凛然,荀彧心生怜悯。

  当年曹冲早逝,老曹苦于无证据。

  若证实是曹家三子所为,他们绝无好下场!

  此次,荀彧只盼三人别再自掘坟墓。

  老曹向来护短。

  他已失去曹昂与曹冲。

  若再失曹舒,恐怕会彻底失控!

  “不过——”

  老曹话锋一转,“文若认为,此事会否是邺城之人所为?”

  荀彧拱手答道:

  “主公,邺城之人理应无力干涉汝南之事。”

  荀彧直言不讳道:那些山贼流寇,依属下之见,恐怕并非豫州或兖州人士所为。

  此言一出,暗指河南世家。

  若是河南世家出手,理应派遣私兵,或设下更精妙的埋伏。

  动用山贼,反倒暴露幕后主使在汝南一带势力有限。

  只能出此下策,花钱 。

  更令荀彧疑虑的是——

  这幕后之人,似乎并不高明。

  竟连曹舒身边的护卫力量都未摸清。

  派山贼行刺?简直自寻死路!

  ……

  忽有亲卫来报:主公,杨修求见。

  杨修?

  曹操先是一怔,继而怒意涌现。

  此人明为曹植幕僚,实则已暗中投靠曹舒。

  此刻前来,无异于不打自招——

  刺杀之事,必与河北世家及曹植有关!

  曹操沉声道:文若,随老夫会会这位杨主簿,看他有何说辞。

  荀彧颔首。

  他与杨修虽无深交,却与其父杨彪相熟。

  杨家虽属河北世家,却与河南世家往来密切。

  司马家亦是如此——

  河内司马氏,既是河北世家,亦属河南世家。

  厅内,曹操高坐主位,荀彧陪坐右侧。

  杨修入内跪地,咬牙道:丞相,在下要告发崔琰!

  据杨家密探所报,崔琰曾遣人前往芒砀山——

  意图劫杀舒公子!

  说罢,杨修面颊涨红。

  此番告密,等同背弃河北世家阵营。

  须知崔杨两家世代交好——

  就连杨修的表字,都是其父杨彪请崔琰所取。

  按辈分,杨修该称崔琰一声叔父。

  二人同属河北世家,皆押注曹植继位。

  本该是最坚实的盟友,杨修却反手捅了崔琰一刀。

  议事厅内,空气仿佛冻结。

  曹操沉默不语。

  他在权衡——杨修的话,究竟有几分真?

  若是谎言,杨家是否也牵涉其中?

  若是 ,崔琰背后,是否藏着曹植的影子?

  曹操生性多疑。

  他的慈爱,仅予曹昂、曹冲、曹舒寥寥数人。

  即便对曹丕、曹植、曹彰,他心底亦藏着提防。

  时间缓慢流逝。

  杨修垂首静候发落。

  两分钟过去,曹操仍无动静。

  杨修冷汗涔涔,几欲崩溃时,荀彧忽然开口:

  “德祖,可有崔琰谋害舒公子的实证?”

  杨修颔首,从怀中掏出几封密信呈上。

  紧接着,一名仆役打扮的男子踏入厅内。

  杨修指向此人:“丞相,此乃崔琰府中家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