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关羽轻叹一声。
他知道女儿这个愿望很难实现。
但若是能生擒曹舒,倒也未尝不可。
然而关羽没想到的是,事情很快就会发生。
只不过顺序完全颠倒——竟是关银屏被曹舒所擒!
......
关中地区
长安城外
曹舒决定率领虎豹骑进城拜访钟繇。
这位老先生一直对他不错,之前还送来了张菖蒲。
府中
钟繇与曹舒相对而坐。
曹舒开口道:
“元常先生治理有方,关中能恢复繁荣,多亏了您。”
钟繇摆手笑道:
“老夫不过一介书生。”
“真正功劳最大的,是常年镇守前线的妙才将军。”
“若非他坐镇,关中只怕早已生灵涂炭。”
曹舒点头赞同。
夏侯渊虎步关右的威名,正是靠战功累积而来。
当年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关中民生凋敝。
经过夏侯渊与钟繇多年治理,才恢复半数繁荣。
提到夏侯渊,二人谈兴更浓。
钟繇叹息道:
“妙才将军这些年来,实在不容易。”
“老夫时常告诫他,莫要总冲在最前头。”
“可他却始终不听。”
“每逢征战,必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曹舒微微颔首,深以为然。
夏侯渊最大的毛病,便是一上战场,便忘了自己是一军统帅。
他仍把自己当作冲锋陷阵的猛将,甚至不顾自身安危。
就在曹舒欲与钟繇一同数落夏侯渊时,一名暗卫匆匆而至,呈上一封夏侯渊的亲笔信。
曹舒接过信,目光渐沉。
钟繇察觉异样,连忙问道:“舒公子,莫非前线战况有变?”
曹舒点头,将信递给钟繇。
信中第一条,夏侯渊决定在定军山扎营。
第二条,定军山各处小道皆布防,以防刘备麾下蛮兵偷袭。
这两条尚属寻常。
可第三条,却令曹舒心神不宁——
郭淮,竟成了马鸣阁道守将。
曹舒分明记得,自己此前曾在军中搜寻过郭淮此人,却一无所获。
换言之,当初他在汉中时,郭淮还未从军。
短短一年多,郭淮竟一跃成为曹营中高层将领,升迁之速,堪称惊人。
是夏侯渊提拔了他?
并非如此。
夏侯渊在信中坦言,郭淮曾请求取代郝昭,镇守葭萌关,但被他拒绝。
想到郭淮在原史上为司马家做的那些事,曹舒愈发觉得此人可疑。
倒非怀疑他是刘备或孙权的细作,而是其动机与目的,实在耐人寻味。
无论如何——
郝昭乃曹舒心腹,郭淮未通半声,便想取而代之,已然触犯曹舒的底线。
呵,以为背后有几家世族撑腰,便可肆无忌惮?
很快,曹舒便会让他明白,何为“自寻死路”。
他向来不讲道理。
护短于己,铁拳对外。
道理?拳头够硬,他便是道理!
曹舒辞别钟繇后,率领大军向汉中进发。
与此同时,葭萌关外战云密布。
刘备集结兵力,正式对葭萌关发起攻势。
守将郝昭面临巨大压力。
为攻克此关,刘备命人打造数辆巨型冲车。
尽管葭萌关地势险峻,但这些冲车仍被艰难推至关下。
就在刘备下令吹响号角,准备强攻之时——
城楼上滚木礌石倾泻而下!
数辆冲车瞬间损毁过半。
“这……”
前线指挥的李严等人面色骤变。
然而,这只是开始。
战斗打响后,郝昭镇定自若,指挥若定。
曹军一次次击退刘备军的进攻。
激战持续至黄昏,刘备只得鸣金收兵。
众将神情凝重,谁也没料到郝昭如此难缠。
原本以为他只是曹营无名小将,不料葭萌关在他手中竟成铜墙铁壁!
不过,刘备并未气馁。
只要蛮兵能找到绕过定军山的小路,战局仍对他有利。
然而当晚,探马来报——
夏侯渊已率主力进驻定军山!
刘备眉头紧锁。
张松和见状,立即进言:
“主公不必忧虑。”
“夏侯渊若死守南郑,反倒难办。”
“如今他移营定军山,实乃自寻死路!”
刘备连忙问道:
“永年、孝直,可有良策?”
二人相视一笑,缓缓道出计谋。
刘备听罢,眼中精光一闪。
此计若成,不仅可击溃定军山曹军,更能一举夺取汉中!
他万万没想到,曹营内部竟有如此精彩的内斗!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刘备持续攻打葭萌关。蜀军虽伤亡不小,却始终未停止进攻。
郝昭站在城头,望着屡次败退的蜀军,心中生疑。他总觉得蜀军的攻势透着古怪。刘备征战沙场数十载,绝非不通兵法之人,这般徒劳攻关究竟意欲何为?
不同于鲁莽武将,郝昭素来善于运筹帷幄。他敏锐察觉到刘备此举必有深意,当即派亲信前往定军山向夏侯渊报信。
殊不知此时的定军山上,蛮族军队与蜀军精锐正沿山道突袭。夏侯渊刚调兵迎敌,又接获天荡山遇袭的急报——更令人惊诧的是,攻山部队竟打着刘备的帅旗。
天荡山地势险要却形同鸡肋,驻守此地的夏侯德能力平庸。夏侯渊陷入两难:若驰援天荡山,恐定军山有失;若不救援,夏侯德必败无疑。
帐下参军急忙劝阻:将军,天荡山路远难行。若主力驰援,恐他处生变时首尾难顾。言下之意是劝夏侯渊莫要亲往。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任何决策都关乎全局。
夏侯渊神色凝重,无人知晓他离开后定军山大营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兵力捉襟见肘,定军山地域广阔,数万曹军分散驻守仍显不足。
正当他权衡如何驰援天荡山时,传令兵匆忙赶来:“将军!天荡山刘备军骤增,夏侯德将军难以支撑,请求增援!”
这是夏侯德第二次求援,形势已然危急。
夏侯渊一咬牙,拨出大营半数兵力交由副将,命其火速支援天荡山。
然而副将刚率军离去,米仓山方向又传来战报。
与天荡山不同,米仓山毗邻马鸣阁道,一旦失守,葭萌关与阁道将失去屏障,郝昭、郭淮陷入绝境,南郑城亦岌岌可危。
夏侯渊心中愤懑——若非刘备借蛮兵之力,岂能占据如此优势?
情势紧迫,他无暇细想,当即决定亲赴米仓山。天荡山可托付他人,米仓山必须由他亲自救援!
可危急关头,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马鸣阁道是米仓山唯一通途,若刘备军未占阁道,如何攻入山中?
待夏侯渊率军逼近米仓山,猛然察觉异样,却为时已晚。
四周山林间骤然杀出五溪蛮王沙摩柯率领的蛮兵,以及吴懿统率的东州兵,兵力逾万。
而夏侯渊身边仅剩三千余众,山路崎岖,退路已断……
夏侯妙才,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真想亲眼看看曹孟德听闻你阵亡时,会是怎样的神情!
吴懿放声大笑。
史书曾这样评价吴懿:
未见其人,先闻其踪。
意指他用兵如神,擅长奇袭,踪迹难测。
作为刘备麾下益州系的核心将领,吴懿在蜀汉军中举足轻重。
此刻,他仿佛已预见自己斩杀夏侯渊后名扬四海的场景!
夏侯渊面色阴沉如水。
若马鸣阁道失守,必有探马前来报信。
而今却杳无音讯,唯有一种可能——
马鸣阁道尚在,却发生了比失守更可怕的事!
没错,敌军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定军山通往米仓山的要道上。
这只能说明......
郭淮,已经叛主!
但夏侯渊百思不得其解。
郭淮背后有诸多曹魏世家支持,为何要叛变?
留在曹营加官进爵,岂不更好?
夏侯渊至死都没能参透郭淮的真实意图。
就在他被吴懿与沙摩柯围困之时。
定军山大营内,郭淮的身影悄然浮现!
......
(郭淮?
你为何在此?
此刻你理应镇守马鸣阁道!
留守大营的谋士厉声质问。
郭淮突然单膝跪地。
霎时如戏精附体,涕泪横流:
夏侯将军驰援米仓山途中遭遇埋伏。
他为掩护我等突围,身先士卒杀出血路。
奈何......敌军势大。
夏侯将军深陷重围......
最终......壮烈殉国!
刹那间。
整座大营如坠冰窟。
不仅谋士面色剧变,所有将士都瞪大双眼。
震惊之色凝固在每个人脸上。
夏侯渊是士兵们心中不可撼动的精神支柱!是这支军队的灵魂所在!是将士们生死与共的统帅!
当夏侯渊阵亡的消息传来,定军山大营顿时陷入天塌地陷般的恐慌。
郭淮敏锐捕捉到众人眼中的无措,适时高声问道:诸位弟兄,夏侯将军平日待你们如何?
可曾把你们当作手足兄弟?
营中将士纷纷红着眼眶呐喊:
将军与我们同生共死!
待我们恩重如山!
郭淮嘴角微扬:既然如此。
如今将军虽殁,弟兄们难道不该替他守住这座大营?
悲愤的情绪在军中蔓延。
这番 让士兵们丧失了判断力——为已故的将军守营,听起来天经地义。
但 是:
夏侯渊只是陷入重围,并未战死沙场。
郭淮却刻意将他说成阵亡将士。
营中唯有夏侯渊的谋士察觉异样。
可他刚要开口,就见郭淮高举虎符宣布:
此乃将军临终所托!
今日起,本将继承将军遗志,誓死守卫定军山!
将士们眼中燃起熊熊战火。
谋士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那枚虎符真假难辨,
但形制与夏侯渊的几乎无异。
或许......是真的?
谋士暗自思忖。
况且此刻大营确实需要统帅,
郭淮身为夏侯渊麾下大将,
暂代指挥倒也合情合理。
谁都没注意到,
郭淮转身时眼底掠过的狡黠。
就在他准备发号施令之际,
帐外突然响起杂沓的脚步声。
呵,好生热闹啊。
一道讥诮的声音刺破营帐。
他转身欲言,话到唇边却生生咽了回去。
曹舒负手而立,身后跟着黄忠、庞德、邓艾、毋丘俭等一众将领。
舒...舒公子。
末将郭淮,拜见舒公子!
郭淮不敢怠慢,恭敬行礼。
虽未正式谋面,曹舒的样貌他早已熟记于心。
郭淮?
我妙才叔公何在?
他知道女儿这个愿望很难实现。
但若是能生擒曹舒,倒也未尝不可。
然而关羽没想到的是,事情很快就会发生。
只不过顺序完全颠倒——竟是关银屏被曹舒所擒!
......
关中地区
长安城外
曹舒决定率领虎豹骑进城拜访钟繇。
这位老先生一直对他不错,之前还送来了张菖蒲。
府中
钟繇与曹舒相对而坐。
曹舒开口道:
“元常先生治理有方,关中能恢复繁荣,多亏了您。”
钟繇摆手笑道:
“老夫不过一介书生。”
“真正功劳最大的,是常年镇守前线的妙才将军。”
“若非他坐镇,关中只怕早已生灵涂炭。”
曹舒点头赞同。
夏侯渊虎步关右的威名,正是靠战功累积而来。
当年李傕、郭汜祸乱长安,关中民生凋敝。
经过夏侯渊与钟繇多年治理,才恢复半数繁荣。
提到夏侯渊,二人谈兴更浓。
钟繇叹息道:
“妙才将军这些年来,实在不容易。”
“老夫时常告诫他,莫要总冲在最前头。”
“可他却始终不听。”
“每逢征战,必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曹舒微微颔首,深以为然。
夏侯渊最大的毛病,便是一上战场,便忘了自己是一军统帅。
他仍把自己当作冲锋陷阵的猛将,甚至不顾自身安危。
就在曹舒欲与钟繇一同数落夏侯渊时,一名暗卫匆匆而至,呈上一封夏侯渊的亲笔信。
曹舒接过信,目光渐沉。
钟繇察觉异样,连忙问道:“舒公子,莫非前线战况有变?”
曹舒点头,将信递给钟繇。
信中第一条,夏侯渊决定在定军山扎营。
第二条,定军山各处小道皆布防,以防刘备麾下蛮兵偷袭。
这两条尚属寻常。
可第三条,却令曹舒心神不宁——
郭淮,竟成了马鸣阁道守将。
曹舒分明记得,自己此前曾在军中搜寻过郭淮此人,却一无所获。
换言之,当初他在汉中时,郭淮还未从军。
短短一年多,郭淮竟一跃成为曹营中高层将领,升迁之速,堪称惊人。
是夏侯渊提拔了他?
并非如此。
夏侯渊在信中坦言,郭淮曾请求取代郝昭,镇守葭萌关,但被他拒绝。
想到郭淮在原史上为司马家做的那些事,曹舒愈发觉得此人可疑。
倒非怀疑他是刘备或孙权的细作,而是其动机与目的,实在耐人寻味。
无论如何——
郝昭乃曹舒心腹,郭淮未通半声,便想取而代之,已然触犯曹舒的底线。
呵,以为背后有几家世族撑腰,便可肆无忌惮?
很快,曹舒便会让他明白,何为“自寻死路”。
他向来不讲道理。
护短于己,铁拳对外。
道理?拳头够硬,他便是道理!
曹舒辞别钟繇后,率领大军向汉中进发。
与此同时,葭萌关外战云密布。
刘备集结兵力,正式对葭萌关发起攻势。
守将郝昭面临巨大压力。
为攻克此关,刘备命人打造数辆巨型冲车。
尽管葭萌关地势险峻,但这些冲车仍被艰难推至关下。
就在刘备下令吹响号角,准备强攻之时——
城楼上滚木礌石倾泻而下!
数辆冲车瞬间损毁过半。
“这……”
前线指挥的李严等人面色骤变。
然而,这只是开始。
战斗打响后,郝昭镇定自若,指挥若定。
曹军一次次击退刘备军的进攻。
激战持续至黄昏,刘备只得鸣金收兵。
众将神情凝重,谁也没料到郝昭如此难缠。
原本以为他只是曹营无名小将,不料葭萌关在他手中竟成铜墙铁壁!
不过,刘备并未气馁。
只要蛮兵能找到绕过定军山的小路,战局仍对他有利。
然而当晚,探马来报——
夏侯渊已率主力进驻定军山!
刘备眉头紧锁。
张松和见状,立即进言:
“主公不必忧虑。”
“夏侯渊若死守南郑,反倒难办。”
“如今他移营定军山,实乃自寻死路!”
刘备连忙问道:
“永年、孝直,可有良策?”
二人相视一笑,缓缓道出计谋。
刘备听罢,眼中精光一闪。
此计若成,不仅可击溃定军山曹军,更能一举夺取汉中!
他万万没想到,曹营内部竟有如此精彩的内斗!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刘备持续攻打葭萌关。蜀军虽伤亡不小,却始终未停止进攻。
郝昭站在城头,望着屡次败退的蜀军,心中生疑。他总觉得蜀军的攻势透着古怪。刘备征战沙场数十载,绝非不通兵法之人,这般徒劳攻关究竟意欲何为?
不同于鲁莽武将,郝昭素来善于运筹帷幄。他敏锐察觉到刘备此举必有深意,当即派亲信前往定军山向夏侯渊报信。
殊不知此时的定军山上,蛮族军队与蜀军精锐正沿山道突袭。夏侯渊刚调兵迎敌,又接获天荡山遇袭的急报——更令人惊诧的是,攻山部队竟打着刘备的帅旗。
天荡山地势险要却形同鸡肋,驻守此地的夏侯德能力平庸。夏侯渊陷入两难:若驰援天荡山,恐定军山有失;若不救援,夏侯德必败无疑。
帐下参军急忙劝阻:将军,天荡山路远难行。若主力驰援,恐他处生变时首尾难顾。言下之意是劝夏侯渊莫要亲往。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任何决策都关乎全局。
夏侯渊神色凝重,无人知晓他离开后定军山大营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兵力捉襟见肘,定军山地域广阔,数万曹军分散驻守仍显不足。
正当他权衡如何驰援天荡山时,传令兵匆忙赶来:“将军!天荡山刘备军骤增,夏侯德将军难以支撑,请求增援!”
这是夏侯德第二次求援,形势已然危急。
夏侯渊一咬牙,拨出大营半数兵力交由副将,命其火速支援天荡山。
然而副将刚率军离去,米仓山方向又传来战报。
与天荡山不同,米仓山毗邻马鸣阁道,一旦失守,葭萌关与阁道将失去屏障,郝昭、郭淮陷入绝境,南郑城亦岌岌可危。
夏侯渊心中愤懑——若非刘备借蛮兵之力,岂能占据如此优势?
情势紧迫,他无暇细想,当即决定亲赴米仓山。天荡山可托付他人,米仓山必须由他亲自救援!
可危急关头,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马鸣阁道是米仓山唯一通途,若刘备军未占阁道,如何攻入山中?
待夏侯渊率军逼近米仓山,猛然察觉异样,却为时已晚。
四周山林间骤然杀出五溪蛮王沙摩柯率领的蛮兵,以及吴懿统率的东州兵,兵力逾万。
而夏侯渊身边仅剩三千余众,山路崎岖,退路已断……
夏侯妙才,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真想亲眼看看曹孟德听闻你阵亡时,会是怎样的神情!
吴懿放声大笑。
史书曾这样评价吴懿:
未见其人,先闻其踪。
意指他用兵如神,擅长奇袭,踪迹难测。
作为刘备麾下益州系的核心将领,吴懿在蜀汉军中举足轻重。
此刻,他仿佛已预见自己斩杀夏侯渊后名扬四海的场景!
夏侯渊面色阴沉如水。
若马鸣阁道失守,必有探马前来报信。
而今却杳无音讯,唯有一种可能——
马鸣阁道尚在,却发生了比失守更可怕的事!
没错,敌军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定军山通往米仓山的要道上。
这只能说明......
郭淮,已经叛主!
但夏侯渊百思不得其解。
郭淮背后有诸多曹魏世家支持,为何要叛变?
留在曹营加官进爵,岂不更好?
夏侯渊至死都没能参透郭淮的真实意图。
就在他被吴懿与沙摩柯围困之时。
定军山大营内,郭淮的身影悄然浮现!
......
(郭淮?
你为何在此?
此刻你理应镇守马鸣阁道!
留守大营的谋士厉声质问。
郭淮突然单膝跪地。
霎时如戏精附体,涕泪横流:
夏侯将军驰援米仓山途中遭遇埋伏。
他为掩护我等突围,身先士卒杀出血路。
奈何......敌军势大。
夏侯将军深陷重围......
最终......壮烈殉国!
刹那间。
整座大营如坠冰窟。
不仅谋士面色剧变,所有将士都瞪大双眼。
震惊之色凝固在每个人脸上。
夏侯渊是士兵们心中不可撼动的精神支柱!是这支军队的灵魂所在!是将士们生死与共的统帅!
当夏侯渊阵亡的消息传来,定军山大营顿时陷入天塌地陷般的恐慌。
郭淮敏锐捕捉到众人眼中的无措,适时高声问道:诸位弟兄,夏侯将军平日待你们如何?
可曾把你们当作手足兄弟?
营中将士纷纷红着眼眶呐喊:
将军与我们同生共死!
待我们恩重如山!
郭淮嘴角微扬:既然如此。
如今将军虽殁,弟兄们难道不该替他守住这座大营?
悲愤的情绪在军中蔓延。
这番 让士兵们丧失了判断力——为已故的将军守营,听起来天经地义。
但 是:
夏侯渊只是陷入重围,并未战死沙场。
郭淮却刻意将他说成阵亡将士。
营中唯有夏侯渊的谋士察觉异样。
可他刚要开口,就见郭淮高举虎符宣布:
此乃将军临终所托!
今日起,本将继承将军遗志,誓死守卫定军山!
将士们眼中燃起熊熊战火。
谋士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那枚虎符真假难辨,
但形制与夏侯渊的几乎无异。
或许......是真的?
谋士暗自思忖。
况且此刻大营确实需要统帅,
郭淮身为夏侯渊麾下大将,
暂代指挥倒也合情合理。
谁都没注意到,
郭淮转身时眼底掠过的狡黠。
就在他准备发号施令之际,
帐外突然响起杂沓的脚步声。
呵,好生热闹啊。
一道讥诮的声音刺破营帐。
他转身欲言,话到唇边却生生咽了回去。
曹舒负手而立,身后跟着黄忠、庞德、邓艾、毋丘俭等一众将领。
舒...舒公子。
末将郭淮,拜见舒公子!
郭淮不敢怠慢,恭敬行礼。
虽未正式谋面,曹舒的样貌他早已熟记于心。
郭淮?
我妙才叔公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