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管!她低声嘟囔。
曹舒闻言笑道:莫非在江东受了委屈?
告诉本公子是谁,定为你出这口气。
他瞬间摆出知心人的姿态。
孙尚香本不愿多说,但见曹舒神色关切,终究忍不住哭诉:
哪有兄长整天逼妹妹嫁不喜欢的人!
在孙仲谋眼里,我不过是他笼络外人的筹码!
无论是刘备那老叟,还是张温的废物儿子,没一个入得了我的眼!
曹舒忍俊不禁:孙仲谋确实不是东西!
你可是他亲妹妹,怎能如此对待?
待他百年之后,你可千万别给他烧纸钱!
这话彻底打开了孙尚香的话匣子。
虽然双手双脚仍被束缚着,但比起身体的禁锢,心中的郁结更令她痛苦。
再刚强的女子也有脆弱之时。
平日以弓腰姬威名示人的孙尚香,心底何尝不渴望父兄般的依靠?
可惜这终究是奢望。
母亲吴国太离世,二哥孙权逼婚,都成了压垮她的稻草。
侄女孙茹虽能倾听,但同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又如何帮得了她?
先前故意被吕蒙、陆逊囚禁,也不过是为躲个清静。
如今被俘后遇上愿听她倾诉的曹舒,倒像是久旱逢甘霖。
而曹舒,纯粹抱着看热闹的心思。
孙尚香倚在曹舒肩头,絮絮叨叨地数落着孙权的不是。
曹舒耐心听着,时不时附和几句,手指轻轻拂过她的面颊,温热的气息掠过她的耳畔。
孙尚香越说越激动,仿佛要把这些年积攒的怨气一股脑儿倒出来。
忽然,曹舒眼神一凝,打断道:“香儿,你是说……孙翊并非死于部下背叛?”
孙尚香点头:“三嫂说过,那两个凶手,其实是孙仲谋安插在三哥身边的。”
曹舒眉梢微动。
这倒是意外之获。
孙翊已故九年,当年孙权尚未坐稳江东,四大世家对他尚且观望。
而孙翊素有“小孙策”之名,自然招人忌惮。
孙尚香继续道:“三哥死后,孙仲谋逼三嫂改嫁朱桓,三嫂以守孝为由拒绝。后来,她索性出家,彻底断了孙仲谋的念头。”
“在她心里,三哥的死,孙仲谋脱不了干系。”
曹舒轻叹。
孙翊未必真想争权,甚至主动交出兵权,以示臣服。
可有些事,不是退让就能了结的。
孙翊一死,四大世家安心,孙权也彻底高枕无忧。
不过……
比起孙翊,更让曹舒惋惜的,是徐氏竟出家了。
这位在史册留名的 ,终究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三国志中记载的女子众多,但能让陈寿特意描述容貌的不足十人。由此可见,徐氏的美貌确实非同寻常。
然而孙尚香接下来的话却点燃了曹舒心中的曹贼之魂。
我三嫂也是个苦命人。孙尚香叹息道,她以出家为名,隐居在曲阿老家,这辈子算是守了寡。
这里的出家并非指当尼姑。当时佛教刚传入不久,道教才是主流。道教的出家不需要剃度,徐氏是以未亡人身份在道教修行。
曹舒闻言轻咳一声:香儿,孙仲谋确实不是东西。但他这样对你三嫂徐氏太不公平了!想必她心里一直想为你三哥 ,可留在江东不知要等到何时。
孙尚香深以为然。孙权掌权多年,江东忠于孙策的人都所剩无几,更别说忠于孙翊的了。徐氏留在江东永远查不清孙翊之死的 。
舒公子,那该怎么办?孙尚香不知不觉已落入曹舒的圈套。
若你信得过我,就告诉我你三嫂的住处。我派亲卫去接她过来,这样她既能陪你,又能离开那个伤心地,岂不两全其美?
经过两个时辰的交谈,孙尚香对曹舒的戒心已大减。在她看来,曹舒再坏也比不上孙权。况且曹舒至今没对她怎样,反倒是孙权总想拿她当联姻工具。
虽然孙尚香性格冲动,但并非不明事理。她最担心的其实是......
最令孙尚香痛心的,莫过于三嫂徐氏的遭遇——即便已遁入空门,孙权仍要逼迫她改嫁他人!
为躲避这场劫难,孙尚香暗自下定决心要带徐氏逃离江东。
面对曹舒递来的橄榄枝,孙尚香思虑再三,实在找不到拒绝的借口。
多谢舒公子相助,三嫂若能离开江东,定会重展欢颜。孙尚香由衷致谢。
曹舒报以温润如玉的微笑。
两个时辰的促膝长谈,曹舒已成功赢得孙尚香信任。他趁势追问江东内情,心怀怨恨的孙尚香倾囊相告。
为表诚意,曹舒在江陵城中为孙尚香置办华宅,并承诺尽快接来徐氏相伴。孙尚香感激不已,对这位才貌双全的公子渐生情愫。
黄昏时分,携礼造访的曹舒意外撞上孙尚香的生辰。自吴国太离世后,这是她首次庆生。烛光摇曳间,孙尚香情难自禁地倚向曹舒......
翌日清晨,当孙尚香现身议事厅时,诸葛恪惊得瞠目结舌——连孙权的亲妹妹都归顺了?看着二人亲密互动,诸葛恪不禁暗叹:孙权当真众叛亲离!
曹舒即将展开的行动,将直击孙权要害!
……
诸葛恪与孙尚香兵败后,三江城已成无主之地。
曹舒命甘宁、蒋钦接管此城,却仍令他们高举诸葛旗号。
拿下诸葛恪与孙尚香只是开始,曹舒真正的目标是重创孙权与刘备,使其沦为待宰羔羊!
此刻,刘备与陆逊正于江夏一带准备最终决战。
对曹舒而言,收网的时机已然临近!
诸葛恪被留在曹舒帐下担任谋士。
曹舒不像孙权那般微操成癖,让文官统兵、武将理政——譬如命诸葛瑾任大将军,张温为骠骑将军,步骘领车骑将军。
这些历史上孙权的神操作,实则是为制衡双方势力,削弱文武官员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
毕竟深耕数十载,庸才亦能成专才。
后世宋朝那套以文驭武的把戏,源头正在孙权此处。
不过孙权尚算明智,未独压武将,而是文武双抑,维持平衡。
曹舒则更为自信,坚持人尽其才:
甘宁擅水战,便助其扩充锦帆军;
鲁肃长于统筹,便任为中枢重臣,仿若曹操麾下的荀彧,毫不介意其曾效力江东。
诸葛恪才思敏捷类杨修,二人皆恃才傲物。
曹舒令其相互制衡——杨修有弘农杨氏为靠山,诸葛恪亦非孤立无援。
其父诸葛瑾虽难相助,但曹营中的琅琊诸葛本家(诸葛诞一脉),必将主动联络,成为其新倚仗。
孙尚香静静守在曹舒身侧,盼着他早日派人前往江东接回三嫂徐氏。
......
江夏城外,刘备大军的粮草正飞速消耗。
此刻刘备终于看透陆逊这些时日的谋划——当荆南四郡陷落时,陆逊全力加固江夏城防,更施行坚壁清野之策,在城中囤积了足供十万大军食用一年的粮草。
刘备军虽挟复仇之志势如破竹,但再高昂的士气终会消退。如今军中已有七成士卒萌生厌战情绪——当初横扫荆南势如破竹,如今却在江夏城下久攻不克,这漫长的僵局正消磨着全军的耐心。
军帐内,谋士向刘备进言:主公,江夏久攻不下,或许该另谋出路。即便是这位智者,面对陆逊的龟缩战术也束手无策。越是简单枯燥的战术,往往越能出人意料地奏效。陆逊精准把握了刘备的焦躁心理,这龟缩战术令刘备日渐焦灼。
刘备闻言沉声道:陆伯言虽是个黄口小儿,但也是害死云长的凶手之一!若此时退兵,岂不让那竖子耻笑?尽管承受着龟缩战术的重压,刘备仍不愿承认现实。不知不觉间,他的心态已然变化——不仅是为关羽复仇,更要为自己争这口气!
汉中之战败于曹舒,下卞之战与曹操莫名休兵,这两场大战刘备未尝一胜,甚至饱尝屈辱。此刻他心中翻涌着一个念头:我打不过曹家父子,难道还奈何不了陆逊这乳臭未干的小儿?在年过半百的刘备眼中,三十余岁的陆逊不过是个不足挂齿的后辈。
这心境恰似后世考场——若平日成绩中庸,输给榜首学子尚可坦然;但若连末流同窗都不及,这般落差最是令人难以释怀!
刘备此刻已近乎失去理智,旁人根本无法劝阻。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不再提及撤军之事。
然而,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
马良神色慌张地冲进营帐,向刘备禀报:
“主公,那些蛮族士兵因粮草不足,正在营中 !”
刘备闻言,猛地从座位上站起。
诸葛亮也露出困惑之色:
“我军粮草虽紧,但尚能支撑十日,蛮兵为何现在就生乱?”
马良叹息道:
“督粮官认为我军粮食紧张,从上周起就克扣了蛮兵的粮饷。”
刘备勃然大怒,一拳砸在桌案上:
“督粮官怎会如此愚蠢?”
“蛮兵参战,本就是为粮饷所诱。”
“粮食比钱财更为重要。”
“断他们的粮,这不是逼他们 吗?”
刘备的愤怒不无道理。
当初他拉拢带来洞主、金环三结和木鹿大王时,曾信誓旦旦保证让他们吃饱饭。
曹舒闻言笑道:莫非在江东受了委屈?
告诉本公子是谁,定为你出这口气。
他瞬间摆出知心人的姿态。
孙尚香本不愿多说,但见曹舒神色关切,终究忍不住哭诉:
哪有兄长整天逼妹妹嫁不喜欢的人!
在孙仲谋眼里,我不过是他笼络外人的筹码!
无论是刘备那老叟,还是张温的废物儿子,没一个入得了我的眼!
曹舒忍俊不禁:孙仲谋确实不是东西!
你可是他亲妹妹,怎能如此对待?
待他百年之后,你可千万别给他烧纸钱!
这话彻底打开了孙尚香的话匣子。
虽然双手双脚仍被束缚着,但比起身体的禁锢,心中的郁结更令她痛苦。
再刚强的女子也有脆弱之时。
平日以弓腰姬威名示人的孙尚香,心底何尝不渴望父兄般的依靠?
可惜这终究是奢望。
母亲吴国太离世,二哥孙权逼婚,都成了压垮她的稻草。
侄女孙茹虽能倾听,但同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又如何帮得了她?
先前故意被吕蒙、陆逊囚禁,也不过是为躲个清静。
如今被俘后遇上愿听她倾诉的曹舒,倒像是久旱逢甘霖。
而曹舒,纯粹抱着看热闹的心思。
孙尚香倚在曹舒肩头,絮絮叨叨地数落着孙权的不是。
曹舒耐心听着,时不时附和几句,手指轻轻拂过她的面颊,温热的气息掠过她的耳畔。
孙尚香越说越激动,仿佛要把这些年积攒的怨气一股脑儿倒出来。
忽然,曹舒眼神一凝,打断道:“香儿,你是说……孙翊并非死于部下背叛?”
孙尚香点头:“三嫂说过,那两个凶手,其实是孙仲谋安插在三哥身边的。”
曹舒眉梢微动。
这倒是意外之获。
孙翊已故九年,当年孙权尚未坐稳江东,四大世家对他尚且观望。
而孙翊素有“小孙策”之名,自然招人忌惮。
孙尚香继续道:“三哥死后,孙仲谋逼三嫂改嫁朱桓,三嫂以守孝为由拒绝。后来,她索性出家,彻底断了孙仲谋的念头。”
“在她心里,三哥的死,孙仲谋脱不了干系。”
曹舒轻叹。
孙翊未必真想争权,甚至主动交出兵权,以示臣服。
可有些事,不是退让就能了结的。
孙翊一死,四大世家安心,孙权也彻底高枕无忧。
不过……
比起孙翊,更让曹舒惋惜的,是徐氏竟出家了。
这位在史册留名的 ,终究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三国志中记载的女子众多,但能让陈寿特意描述容貌的不足十人。由此可见,徐氏的美貌确实非同寻常。
然而孙尚香接下来的话却点燃了曹舒心中的曹贼之魂。
我三嫂也是个苦命人。孙尚香叹息道,她以出家为名,隐居在曲阿老家,这辈子算是守了寡。
这里的出家并非指当尼姑。当时佛教刚传入不久,道教才是主流。道教的出家不需要剃度,徐氏是以未亡人身份在道教修行。
曹舒闻言轻咳一声:香儿,孙仲谋确实不是东西。但他这样对你三嫂徐氏太不公平了!想必她心里一直想为你三哥 ,可留在江东不知要等到何时。
孙尚香深以为然。孙权掌权多年,江东忠于孙策的人都所剩无几,更别说忠于孙翊的了。徐氏留在江东永远查不清孙翊之死的 。
舒公子,那该怎么办?孙尚香不知不觉已落入曹舒的圈套。
若你信得过我,就告诉我你三嫂的住处。我派亲卫去接她过来,这样她既能陪你,又能离开那个伤心地,岂不两全其美?
经过两个时辰的交谈,孙尚香对曹舒的戒心已大减。在她看来,曹舒再坏也比不上孙权。况且曹舒至今没对她怎样,反倒是孙权总想拿她当联姻工具。
虽然孙尚香性格冲动,但并非不明事理。她最担心的其实是......
最令孙尚香痛心的,莫过于三嫂徐氏的遭遇——即便已遁入空门,孙权仍要逼迫她改嫁他人!
为躲避这场劫难,孙尚香暗自下定决心要带徐氏逃离江东。
面对曹舒递来的橄榄枝,孙尚香思虑再三,实在找不到拒绝的借口。
多谢舒公子相助,三嫂若能离开江东,定会重展欢颜。孙尚香由衷致谢。
曹舒报以温润如玉的微笑。
两个时辰的促膝长谈,曹舒已成功赢得孙尚香信任。他趁势追问江东内情,心怀怨恨的孙尚香倾囊相告。
为表诚意,曹舒在江陵城中为孙尚香置办华宅,并承诺尽快接来徐氏相伴。孙尚香感激不已,对这位才貌双全的公子渐生情愫。
黄昏时分,携礼造访的曹舒意外撞上孙尚香的生辰。自吴国太离世后,这是她首次庆生。烛光摇曳间,孙尚香情难自禁地倚向曹舒......
翌日清晨,当孙尚香现身议事厅时,诸葛恪惊得瞠目结舌——连孙权的亲妹妹都归顺了?看着二人亲密互动,诸葛恪不禁暗叹:孙权当真众叛亲离!
曹舒即将展开的行动,将直击孙权要害!
……
诸葛恪与孙尚香兵败后,三江城已成无主之地。
曹舒命甘宁、蒋钦接管此城,却仍令他们高举诸葛旗号。
拿下诸葛恪与孙尚香只是开始,曹舒真正的目标是重创孙权与刘备,使其沦为待宰羔羊!
此刻,刘备与陆逊正于江夏一带准备最终决战。
对曹舒而言,收网的时机已然临近!
诸葛恪被留在曹舒帐下担任谋士。
曹舒不像孙权那般微操成癖,让文官统兵、武将理政——譬如命诸葛瑾任大将军,张温为骠骑将军,步骘领车骑将军。
这些历史上孙权的神操作,实则是为制衡双方势力,削弱文武官员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
毕竟深耕数十载,庸才亦能成专才。
后世宋朝那套以文驭武的把戏,源头正在孙权此处。
不过孙权尚算明智,未独压武将,而是文武双抑,维持平衡。
曹舒则更为自信,坚持人尽其才:
甘宁擅水战,便助其扩充锦帆军;
鲁肃长于统筹,便任为中枢重臣,仿若曹操麾下的荀彧,毫不介意其曾效力江东。
诸葛恪才思敏捷类杨修,二人皆恃才傲物。
曹舒令其相互制衡——杨修有弘农杨氏为靠山,诸葛恪亦非孤立无援。
其父诸葛瑾虽难相助,但曹营中的琅琊诸葛本家(诸葛诞一脉),必将主动联络,成为其新倚仗。
孙尚香静静守在曹舒身侧,盼着他早日派人前往江东接回三嫂徐氏。
......
江夏城外,刘备大军的粮草正飞速消耗。
此刻刘备终于看透陆逊这些时日的谋划——当荆南四郡陷落时,陆逊全力加固江夏城防,更施行坚壁清野之策,在城中囤积了足供十万大军食用一年的粮草。
刘备军虽挟复仇之志势如破竹,但再高昂的士气终会消退。如今军中已有七成士卒萌生厌战情绪——当初横扫荆南势如破竹,如今却在江夏城下久攻不克,这漫长的僵局正消磨着全军的耐心。
军帐内,谋士向刘备进言:主公,江夏久攻不下,或许该另谋出路。即便是这位智者,面对陆逊的龟缩战术也束手无策。越是简单枯燥的战术,往往越能出人意料地奏效。陆逊精准把握了刘备的焦躁心理,这龟缩战术令刘备日渐焦灼。
刘备闻言沉声道:陆伯言虽是个黄口小儿,但也是害死云长的凶手之一!若此时退兵,岂不让那竖子耻笑?尽管承受着龟缩战术的重压,刘备仍不愿承认现实。不知不觉间,他的心态已然变化——不仅是为关羽复仇,更要为自己争这口气!
汉中之战败于曹舒,下卞之战与曹操莫名休兵,这两场大战刘备未尝一胜,甚至饱尝屈辱。此刻他心中翻涌着一个念头:我打不过曹家父子,难道还奈何不了陆逊这乳臭未干的小儿?在年过半百的刘备眼中,三十余岁的陆逊不过是个不足挂齿的后辈。
这心境恰似后世考场——若平日成绩中庸,输给榜首学子尚可坦然;但若连末流同窗都不及,这般落差最是令人难以释怀!
刘备此刻已近乎失去理智,旁人根本无法劝阻。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不再提及撤军之事。
然而,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
马良神色慌张地冲进营帐,向刘备禀报:
“主公,那些蛮族士兵因粮草不足,正在营中 !”
刘备闻言,猛地从座位上站起。
诸葛亮也露出困惑之色:
“我军粮草虽紧,但尚能支撑十日,蛮兵为何现在就生乱?”
马良叹息道:
“督粮官认为我军粮食紧张,从上周起就克扣了蛮兵的粮饷。”
刘备勃然大怒,一拳砸在桌案上:
“督粮官怎会如此愚蠢?”
“蛮兵参战,本就是为粮饷所诱。”
“粮食比钱财更为重要。”
“断他们的粮,这不是逼他们 吗?”
刘备的愤怒不无道理。
当初他拉拢带来洞主、金环三结和木鹿大王时,曾信誓旦旦保证让他们吃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