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这分明是死读兵书,不知变通!-《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他觉得自己明明是为士兵着想,怎么反倒遭人埋怨?

  从小养尊处优的他哪受过这种委屈?

  一怒之下,他竟召集全军,要开大会诉苦。

  将士们简直无语。

  这马谡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到底会不会带兵?

  不会带就赶紧滚蛋!

  更可气的是,马谡自己躲在帐内,却让士兵们站在雨里听他训话。

  马谡独自坐在军帐中,对着将士们发号施令。

  雨幕之中,不满的声浪此起彼伏。

  士兵们的怒火彻底被点燃!

  在他们眼中,马谡已然成了不可饶恕的祸害!

  带兵的将领见过不少,却从未见过如此荒唐的统帅!

  然而,马谡丝毫不以为然。

  他仍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蜀军,为了最终的胜利!

  雨势未歇,哗哗作响。

  马谡终于结束了这场毫无意义的会议。

  但他仍不甘心,又下令让部分士兵在营外设置鹿角栅栏。

  美其名曰,用以抵御曹军的冲锋。

  这一举动,更激起了蜀军将士的愤懑。

  幸好曹舒尚未得知马谡的这些举动。

  否则,恐怕连他都要怀疑,马谡是不是自己安插的内应!

  ……

  三日后,马谡迎来了命中注定的对手——张合。

  望着驻扎在石锤山的蜀军,张合眼中闪过一丝轻蔑。

  若守在此地的是赵云或魏延,他或许还会有所顾忌。

  但眼前的马谡,不过是个不值一提的庸才!

  这样的对手,甚至不值得他全力应对。

  与此同时,山上的马谡也通过旗帜认出了张合。

  他立刻对身旁的将士下令:

  “待曹军攻来,务必迅速擒杀张合!”

  尽管马谡行事荒唐,但他并非毫无谋略,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只要除掉张合,曹军必将陷入混乱。

  到那时,纵使曹军再骁勇,也只能成为他马谡建功立业的踏脚石!

  可怜的马谡,早已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

  他哪里知道,张合岂是轻易能对付的?

  瞥见山上那些鹿角栅栏,张合微微摇头,对身后的将士说道:

  “今日暂不攻山。”

  “蜀军主将不过是个无能之辈。”

  “待伯约和士载得手后,我们再行动,以免蜀军逃脱。”

  张合沉稳持重,不急不躁,极有耐心。

  马谡意识到,此刻的自己虽已陷入困境,却还未到绝境!

  真正的危机,要等到水源被截断的那一刻!

  山上的水源看似丰富,实则同出一处。

  只要曹军从源头切断供水,纵使马谡智谋超群,也无力回天!

  张合迟迟不进攻,令马谡困惑不已。

  “奇怪,张合为何按兵不动?”

  “莫非他另有图谋?”

  马谡心中疑虑重重。

  三日过去,两军仍未交战。

  马谡心急如焚,既不敢贸然下山,又猜不透张合的意图。

  终于,他明白了张合的计策!

  当探子禀报水源被曹军切断时,马谡如遭雷击!

  “怎么可能?”

  “曹军明明在山下,如何能断我水源?”

  他疯狂摇晃探子,却得不到答案。

  马谡近乎崩溃!

  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已成第二个赵括,注定被后人嘲笑!

  但眼下,他还有最后一搏的机会——若能突围击败张合,或许能扭转败局!

  他立即派人联络山下的王平,希望联手抗敌。

  然而……

  马谡并不知晓,就在他等待援军时,姜维已率兵攻入王平大营,成功劝降。

  历史上的王平虽忠于蜀汉,但此时的他归顺刘备不过三年,立场尚未坚定。

  刘备对马谡本就没有多少情分可言。

  诸葛亮任用他,不过是蜀中人才凋零,实在无人可用罢了。

  王平没有直接倒戈,已经算是给足了颜面。

  如今姜维率军压境,王平索性放弃抵抗,选择归降。

  马谡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张合、邓艾、姜维、王平四路大军的围攻下,马谡如丧家之犬般被困在石锤山上,进退维谷。

  最终,魏军攻上了石锤山。

  连马谡身边的士兵也纷纷叛变。

  他们主动拆除了营寨的防御工事,甚至斩杀了马谡的亲卫。

  马谡被张合生擒,沦为阶下囚。

  随着马谡的溃败,蜀军彻底失去了石锤山这一战略要地。

  可悲的是,马谡连立军令状的机会都已丧失。

  不知诸葛亮得知此事后,会作何感想。

  这位得意门生,终究成了蜀汉衰亡的推手!

  ……

  “将军,敌帅马谡已被我军擒获!”

  几名大戟士押着披头散发的马谡来到张合面前。

  “逆贼!休想让我投降!”马谡仍在叫嚣。

  不知情者,或许会以为他是何等忠烈之士。

  殊不知,正是他的刚愎自用导致蜀军惨败。

  张合岂会容忍他放肆?

  “啪!啪!”两记耳光狠狠抽在马谡脸上,打得他头晕目眩。

  “呵,你以为人人都会像诸葛亮那般纵容你?”

  “即便是诸葛亮,恐怕也容不得你继续祸害蜀军!”

  张合征战沙场数十载,早在讨伐董卓之前便已崭露头角。

  当年在韩馥麾下任军司马时,他就屡立战功,剿灭山贼流寇无数。

  相比之下,马谡不过是个纸上谈兵的庸才。

  马谡死死瞪着张合,眼中满是怨毒。

  若目光能 ,他早已将张合碎尸万段。

  可惜,如今的他不过是条丧家之犬。

  张合何曾畏惧马谡?即便他未被马谡所杀,也不过是时机未至罢了。

  “马幼常,本将瞧不起你。”

  “明知败局已定,为何不率众投降,偏要垂死挣扎?”

  “难道你真以为自己所坚持的,便是正义?”

  “且不论你们是否算逆贼——”

  “随你出征的这些士卒,谁不是将脑袋拴在腰间,随时可能战死沙场?”

  “他们求什么?”

  “不过是一份军饷,一条活路罢了。”

  “可你呢?”

  “兴复汉室是你的抱负,不是他们的。”

  “为成全你那虚妄的理想,你竟置他们的性命于不顾。”

  “身为主将,何其自私!”

  张合有资格斥责马谡吗?

  若连他都不配,当世更无人配得上。

  张合曾面临相似的抉择。

  那是在数年前的官渡之战。

  彼时,他在袁绍麾下地位显赫。

  作为河北四庭柱之一,张合本就是顶尖大将。

  颜良、文丑死后,他与高览更成军中砥柱。

  可投曹之后呢?

  压在他头上的将领,少说也有五六人。

  比起袁营的尊荣,曹营的待遇堪称一落千丈。

  那他为何仍要归顺曹操?

  是愚钝吗?

  并非如此。

  当时他麾下带着大批袁军。

  并非如演义所述主动投敌,而是退路尽断,走投无路。

  若不降,身后将士必将陪葬。

  若他孑然一身,大可战死沙场,全节而终。

  但面对那些年轻的面孔,他无法眼睁睁看他们送死。

  最终,他背负骂名,降了曹操。

  从统帅沦为将领,权柄天差地别。

  可张合心中却是欣慰的。

  因为他保住了麾下弟兄的性命。

  此后直至曹舒点醒前,他始终紧握兵权,亦是防曹操鸟尽弓藏。

  倘若张合麾下的士卒尽数被曹操发配去劳改,那该如何是好?

  而今。

  面对同样抉择的马谡,却为了一己执念,裹挟无辜兵卒负隅顽抗。

  此等行径,令张合鄙夷至极。

  呵,你张俊义不过降将,凭何指摘我?

  马谡犹自嘴硬,浑然不觉己过。

  出身荆州马氏,自幼锦衣玉食的他,岂会体察寻常士卒的生死疾苦?

  正当张合欲再掴其面时——

  一声嗤笑自马谡身后炸响:

  马幼常,你说张将军不配训你,那朕曹舒呢?

  可有资格训你?!

  话音未落,曹舒抡掌便是两记耳光,抽得马谡天旋地转。

  张合尚顾忌马谡身份,未敢全力施为。

  曹舒却毫无顾忌——马谡在他眼中不过蝼蚁!

  霎时间,马谡双颊肿胀如猪头。

  周遭将士却无一人目露怜悯。

  尤以王平率降的蜀军为甚。

  见马谡 ,众人只觉胸中恶气尽吐。

  马谡之流,实乃可恨至极。

  世间至恶,非奸非毒,而是愚而自用!

  身为三军统帅,不思克敌制胜,反将部众推向死境。

  更可憎者——

  此子未尝亲历战阵,竟能执掌兵权。

  究其根源,不过仗着荆州马氏出身,诸葛亮门生身份。

  此确为孔明失察之处。

  拖下去,斩。

  曹舒懒得多费唇舌。

  区区马谡,不值 注目。

  须臾,亲卫捧来血淋淋的首级。

  曹舒瞥了一眼,随手掷入草堆。

  ……

  雒城

  诸葛亮原拟待马谡扼守石锤山的捷报,便挥师攻曹。

  岂料等来的,竟是马谡在山上搞什么坚壁清野。

  展开军报时,孔明惊得瞠目结舌——

  哪有这般用兵之法?

  哪个疯子会把大军屯于孤山,任敌合围?

  马谡如此部署,曹军只需截断水源,蜀军必败无疑!

  “马幼常,你是我大汉的罪人啊!”

  诸葛亮悲愤长叹,心中痛如刀绞。

  若当初不派马谡驻守石锤山,局势或许尚有转机。

  可如今,马谡一败,蜀军士气必将崩溃。

  到那时,纵使诸葛亮竭尽全力,也无力回天。

  “丞相,马谡熟读兵法,怎会犯下如此大错?”

  董允面色阴沉,百思不得其解。

  马谡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神仙难救!

  这分明是死读兵书,不知变通!

  “眼下唯有死守雒城,方能争取一线生机。”

  诸葛亮神情疲惫,仿佛瞬间苍老十岁。

  这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内心的绝望。

  摊上马谡这样的庸才,诸葛亮有苦难言。

  更糟的是,马谡兵败将引发连锁反应——曹舒必率大军长驱直入,蜀中危矣!

  ……

  五日后。

  果然,曹军趁势进逼。

  诸葛亮深知曹舒善于把握战机,绝不会放过马谡兵败的良机。

  曹军势如破竹,直抵雒城,却遭遇诸葛亮精心布置的防线。

  曹舒见状,笑道:

  “诸葛孔明,非马幼常之流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