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鲁肃去世后,吕蒙接管其军权。他与孙权共商全据长江之策,核心在于夺取荆州,构建完整的长江防线,其中南郡尤为关键。

  但南郡自借予刘备后,已由关羽经营七八年。期间关羽修筑诸多要塞,充实军备,此时东吴欲索回南郡,刘备一方岂会应允?双方矛盾日益激化。

  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之际,孙权背盟偷袭,终夺南郡。这座城池成为缠绕孙刘两家的难解之结。

  此刻深谙历史的曹舒,正凝视着南郡这个战略要地。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转向曹操说道:祖父,孙儿以为...

  “南郡可以暂时放弃,但必须让这次放弃物有所值!”

  “只要孙刘联盟出现裂痕,便是他们分崩离析的开始!”

  “到那时,双方必定会为各自利益兵戈相向。”

  “阿翁若能把握时机,率军南下,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轰隆!”

  话音落下。

  议事厅内,一片寂静。

  若这番话出自荀攸、贾诩或程昱之口,众人会觉得理所当然。

  然而,它竟来自年仅七岁的曹舒。

  尽管曹舒天资聪颖,但这般见解未免太过惊人。

  曹操本人也一时怔住。

  但他很快收敛神色,露出慈爱的笑容,看向曹舒道:

  “舒儿不愧是我曹家的麒麟儿。”

  “不过,这番话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舒儿要诚实,不可 阿翁。”

  曹舒知道,曹操难免心生疑虑。

  并非怀疑他被夺舍,而是担心背后有人暗中指点。

  对此,曹舒早有准备。

  他展露天真笑容,从容答道:

  “舒儿所学,都是阿翁您教导的呀!”

  ……

  曹操闻言一愣:“我教的?”

  曹舒眨了眨明亮的眼睛,笑道:

  “阿翁忘了吗?”

  “您批阅奏章时,舒儿常伴左右,总能听到您分析天下大势。”

  曹操这才恍然。

  虽名义上仍是刘协为帝,但他不过是傀儡。

  重要奏章皆由曹操处理。

  疼爱长孙的他,时常将曹舒带在身边。

  曹操在批阅奏章时,依旧保持着专注的神情。

  听完曹舒的解释后,曹操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欣慰与自豪。

  果然如此!

  这孩子终究继承了他曹家的血脉!

  曹舒越是聪慧过人,越能证明他曹操教导有方。想到这里,曹操更加坚定了要将曹舒带在身边亲自培养的决心。

  常言道: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

  与曹舒相比,曹丕、曹彰、曹植兄弟在这个年纪时,完全处于放养状态。那时曹操正忙于与袁术、吕布、李傕、郭汜等人交战,根本无暇顾及子女教育。

  虽说曹丕等人也称得上人中龙凤,但与曹舒相较之下,曹操不禁觉得这几个儿子算是白养了。所幸曹舒得到及时培养,未曾荒废天赋。

  望着曹舒,曹操眼中的慈爱之情愈发浓厚。

  诸位请看,这才是我曹家真正的麒麟儿。曹操指着曹舒,向文武百官夸耀道。

  话音刚落,老谋深算的贾诩立即出列附和:舒公子天资卓绝,全赖丞相教导有方,将来必成大器。可惜我等膝下无此等聪慧子孙,实在令人羡慕。

  听闻贾诩的奉承,曹舒心中暗自冷笑。在场众人里,就数这只老狐狸看得最透彻,却也比谁都懂得韬光养晦。

  细究贾诩的经历,便不难理解他这般处世之道。作为曹营第一代谋士中最后加入的成员,他曾在宛城献策助张绣击杀曹昂与典韦,与曹操结下杀子之仇。

  尽管多年来曹操从未表露追究之意,但这种事谁又能说得准?因此即便洞若观火,贾诩在重要场合也极少发表见解,反而刻意塑造出阿谀奉承的形象。

  此刻曹操刚开启模式,贾诩便立即上前逢迎——毕竟马屁这种东西,永远不嫌多。

  文武百官似乎已对贾诩的阿谀奉承习以为常。

  众人纷纷附和贾诩,对曹操教导孙子的方式赞不绝口。

  议事厅内,唯有曹丕与曹植始终沉默不语。

  曹丕并非愚钝之人。

  他明显察觉到曹舒与自己日渐疏远。

  然而,曹丕并未认为这是儿子厌恶自己,只觉得是少年叛逆使然。

  无论如何,曹舒终究是他的骨肉。

  曹舒越受曹操宠爱,对曹丕而言反而更为有利。

  至于曹植,心中则充满了妒恨。

  曹植素来以才华横溢着称。

  可越是才高之人,越是心气高傲。

  从前,曹操总以曹丕为反面典型,以曹植为榜样。

  如今,曹植却与曹丕一同沦为反面教材。

  这般落差,他如何能坦然接受?

  更令他愤懑的是——

  将他比下去的,竟是曹丕之子!

  当年攻破邺城时,曹植也曾想迎娶甄宓。

  却被曹丕抢先一步。

  此事成为他毕生遗憾。

  如今倒好,曹丕与甄宓所生之子,竟让他黯然失色?

  这叫他情何以堪!

  不过,曹丕与曹植的反应丝毫未影响曹操的心情。

  他命亲兵护送曹舒回府,随后遣散群臣。

  仅留下曹洪、荀攸、程昱等心腹重臣。

  大事往往不在朝会上议定,密谈方能决断要务。

  显然,曹操已决定放弃南郡。

  但如何在撤出前榨取南郡剩余价值,挑动孙刘两家争斗,才是重中之重!

  ……

  公……公子!

  回到府邸,一名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年气喘吁吁跑来。

  邓艾,事情办成了?

  办……办妥了!

  名叫邓艾的少年面颊通红,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的,他就是历史上那位从阴平道奇袭灭蜀的邓艾邓士载。

  然而。

  历史上的邓艾直到中年才被司马懿提拔重用。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汝南做了二十多年的屯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