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此刻刘备麾下兵力有限。

  主力仍在荆州。

  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都未入川。

  即便加上阎圃的四千人,总兵力也不过两万。

  面对十万曹军,无异于螳臂当车。

  更何况。

  刘备心知肚明。

  这两万将士是他的根基。

  若全军覆没,别说夺取益州,怕是连荆州都守不住,只能投奔江东苟活。

  而曹操不同。

  即便十万大军尽丧于此。

  凭借北方九州的雄厚底蕴。

  很快又能集结新军南下。

  因此。

  避战似乎是唯一选择。

  但曹军岂会坐视不理?

  即便固守葭萌关与五丁关,曹军难道不会主动进攻?

  一旦开战。

  刘备的益州大计必将搁浅。

  这对他实现三分天下的宏图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

  “士元,可有良策解此困局?”

  刘备急切地望向庞统。

  庞统沉思片刻。

  缓缓说道:

  “主公,眼下有三策可选。”

  “下策,从鱼腹浦撤回荆州,静待曹营生变,再谋西川。”

  刘备连连摇头。

  曹营眼下风平浪静,纵然生变,怕也难撼动西川大局。

  庞统轻轻颔首。

  这所谓下策,不过是他临时凑数之策。

  若刘备当真采纳此计,无异于自绝于天下争霸之局。

  中策,主公可选一员善守之将镇守五丁关,阻滞曹军攻势。

  同时亲率主力挥师西进,直指成都。

  永年先生及各地归顺文武,届时必会响应主公。

  再令荆州孔明、翼德、子龙三人率军取道江州,与主公会师成都。

  刘备未置可否,示意庞统继续道出上策。

  上策则是放弃五丁、葭萌二关防守。

  倾全军之力直取成都。

  只要拿下成都,便可尽收刘璋之兵。

  届时取汉中易如反掌。

  但......

  若曹军趁机占据五丁关,再图汉中恐需经年累月。

  士元,上策若成固然大善。

  可一旦失利,我军恐有覆没之危。

  这两万兵马是全部家底,刘备实在不敢孤注一掷。

  庞统再次点头。

  他献此三策,本就意在劝主公择中而行。

  凭五丁关天险,佐以良将镇守。

  纵使曹操举兵来犯,亦当阻敌于关下。

  那......主公可有人选?

  庞统问道。

  此言一出,刘备却陷入沉思。

  麾下最得信任者,莫过于云长、翼德。

  然二人此刻皆不在身侧。

  荆州诸将中,他最器重魏延。

  其次则是傅彤、冯习、张南、霍峻等人。

  魏延乃此番入川头号大将。

  若留其守关,进取成都又该倚重何人?

  故而主将人选,只能在傅彤、冯习、张南三人中择定。

  沉吟良久,刘备开口道:

  “霍峻为人刚毅沉稳,足以担当重任。”

  “此外,我再派陈到率白耳精兵协助霍峻,必能挡住曹军。”

  庞统微微颔首。

  他与霍峻同为荆州襄阳人,早已知晓其才能,对其颇为认可。

  而陈到,则是刘备麾下白耳精兵的统领。

  这支精锐原属陶谦的丹阳兵,历经多年征战,经验丰富,且忠心耿耿,多次救刘备于危难。

  ……

  与庞统商议完毕,刘备立即召来霍峻和陈到。

  除了一千白耳精兵外,刘备又拨给霍峻五千兵马,命其镇守五丁关。

  至于葭萌关,因五丁关的设立已失去战略价值,刘备将其改为屯粮之所。

  剩余的一万四千兵马,刘备决定率其直扑涪城。

  涪城由刘璋部将杨怀、高沛驻守。

  刘备本想利用情报差迅速除掉二人,但抵达城下时,城门早已紧闭。

  杨怀、高沛对刘备心存戒备,认定他此行必为夺取益州。

  见刘备率大军前来,更不敢开城相迎。

  计策落空,刘备只得强攻。

  然而涪城乃蜀地重镇,一万四千兵力难以速克。

  危急之际,庞统献上一计。

  刘备依计行事,当夜下令撤军。

  杨怀、高沛疑其有诈,派小股兵马探查,发现刘备确在撤退。

  二人以为良机难得,立即率军追击。

  不料追出十余里后,魏延、傅彤、冯习、张南等将突然伏兵四起。

  蜀军大乱,杨怀被魏延斩杀,高沛遭生擒。

  涪城就此易主。

  但因溃兵逃散,消息很快传开。

  刘璋得知刘备反叛,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南郑城

  在杨松的带领下,曹操、曹舒及曹军主力顺利进驻南郑。

  张鲁主动归降,曹操未以俘虏之礼相待,反而给予厚遇。张鲁对此深感欣慰。经过深思,他明白乱世非己所长,虽为一方豪杰,却难与曹操、刘备等雄主比肩。与其卷入纷争,不如依附曹操,安享太平。

  在张鲁的府邸中,曹舒见到了张琪瑛。她年长曹舒几岁,已显少女风姿,容貌不输张菖蒲,更带着汉中特有的灵秀气质,与中原女子迥然不同。曹操与张鲁行事果断,很快定下曹舒与张琪瑛的婚事,只待曹舒成年便可完婚。

  议定归降事宜后,张鲁面露愧色。曹操察觉,问道:“公祺,可有未尽之事?”

  张鲁叹息道:“汉中交予丞相,我心无憾。但阎圃那奸贼恐已说服阎成献五丁关投奔刘备。属下无能,未能阻拦阎圃密信。”

  他将前因后果详述,曹操听罢,心头一沉。阎圃以死为饵,助阎成叛投刘备,此计阴狠,怨毒极深。然而此事非张鲁之过,曹操宽慰道:“公祺无需自责。汉中在你治下民生安乐,已是大功。”

  “你且安心,待你赴邺城任职后,汉中的赋税仍会维持原状。”

  张鲁治理内政的才能确实出众。

  据西晋时的统计,百余年间,汉中的赋税在张鲁掌权的二十五年里最为低廉。

  百姓的生活也颇为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