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

  闲谈片刻后,曹舒告退出宫。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曹节忽然想起伏皇后所生的两位公主。她与伏寿本无仇怨,同是身陷宫闱的可怜人。可惜伏完连累全家,如今伏寿母女三人皆被囚禁。

  曹节心知伏寿在劫难逃,但其女终究无辜。曹操向来不将刘协之女放在眼里,横竖不能继承大统,死活无关紧要。若能将两位公主托付曹舒,既能保全她们性命,也算报答侄儿恩情。毕竟两位公主皆是绝色佳人,正合曹舒心意。

  离宫后,曹舒径直前往荀府。说服曹节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劝服荀彧才是真正的难关。

  荀府内院。

  荀攸与荀采垂首立于厅中,静听荀彧训诫。

  被禁足月余的荀彧,此刻眉宇间犹带愠色。

  自然,这份愠怒大半倾泻在荀攸身上——对自家小妹,荀彧终究不忍苛责。

  于是荀攸便成了唯一的受责之人。

  厅内烛火摇曳。

  荀彧端坐上首,眸光如刃。

  荀采神色自若,荀攸却如坐针毡。

  那道沉甸甸的视线,始终钉在他身上。

  沉默良久。

  荀彧终于开口:

  “公达,尚书令一职,还是由你接掌更为妥当。”

  “待我上书辞官后,你便即刻赴任。”

  荀攸闻言,险些跌坐在地。

  自汉中返程时,曹舒便与他议过此事。

  尚书令劳心劳力,若真落在他肩上,这副病弱之躯怕是撑不了几年。

  想到自己伏案呕血的凄惨模样,荀攸慌忙拱手:

  “叔父三思!”

  “尚书令总揽朝政,非大才不可胜任。”

  “侄儿庸碌,若居此位,恐误国事……”

  荀彧摇头叹息:

  “公达何必过谦?”

  “你之才干,胜我十倍。”

  “此番助采儿设计囚我,更显足智多谋。”

  “尚书令一职,非你莫属。”

  见荀彧神色肃然,荀攸心中叫苦不迭。

  这位置分明是催命符,可若叔父执意举荐,他根本无从推拒。

  放眼朝堂,除荀彧外,确实无人比他更适合接掌尚书台。

  只怕连曹操,也会点头应允。

  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

  荀攸望着比自己年长的叔叔荀彧,一时竟寻不出反驳的借口。

  他只得向荀采投去求助的目光。

  荀采轻抿唇角,柔声道:兄长,此事原是小妹的主意,公达不过略知一二罢了。既然兄长执意要让公达出任尚书令......

  她眼波流转,话锋忽转:不如让小妹代劳如何?公达年事已高,说不准哪天就驾鹤西去。由小妹接任,岂非两全其美?

  这番话让叔侄二人都怔住了。

  荀攸摸了摸斑白的鬓角——他确实已过知命之年,身子骨也比不得年轻人。而荀彧更是暗自心惊:若让这个藐视汉室的妹妹执掌尚书台,只怕......

  采儿莫要说笑。荀彧皱眉道,尚书令乃朝廷要职,岂能儿戏?

  兄长说小妹儿戏?荀采眸光微冷,那兄长以尚书令之职代行丞相权柄时,可曾想过究竟是在为谁效力?

  她缓步上前,绣鞋踏在青砖上几无声响:明知公达体弱,偏要推他坐上这个位置。莫非......兄长是存心要累死他么?

  荀彧顿时语塞。窗外蝉鸣忽然刺耳起来,他这才惊觉掌心已沁出细汗。被幽禁的这一个月,确实让他错过了太多朝堂风云。

  昨夜荀攸归来,荀彧方知外界风云突变。

  伏完已死,魏讽、张泉、陈祎等人皆被擒获。

  刘协身边再无可用之人。

  荀彧深知,以刘协的性情,断不会甘心做那傀儡天子。

  他亦不愿目睹曹操在篡汉之路上渐行渐远。

  仍盼能化解刘协与曹操之间的嫌隙。

  然理智告诉他,此矛盾难以调和。

  正当荀彧欲以兄长身份训诫荀采时,

  府中管家匆匆来报:

  老爷,府外有位公子求见。

  自称丞相长孙曹舒,特来拜访老爷。

  舒公子?

  荀彧眉头微蹙。

  虽与曹舒接触不多,

  但从荀攸书信中,近来常闻其名,知其事迹。

  此时曹舒登门,意欲何为?

  听闻爱徒到来,荀攸眼中精光一闪。

  叔父,快请舒公子入内。

  家事稍后再议不迟。

  荀彧颔首应允。

  人在不同场合自有不同面目。

  荀彧亦如是。

  在家为荀氏家主,

  虽小妹荀采从未将这位兄长放在眼里。

  在外则是温文尔雅的周全之人。

  为显礼数,

  荀彧命荀攸亲迎曹舒。

  ......

  宅门前,荀攸急向曹舒递眼色。

  附耳低语:

  好徒儿,务必留下用膳。

  家姑正在厅中,你懂的。

  言罢,

  荀攸眼角含笑。

  在他看来,姑姑荀采与爱徒曹舒堪称天作之合。

  门第上,荀曹联姻乃强强联合,

  对曹营大有裨益。

  才学上,徒儿天资卓绝,

  未及十岁便屡出奇谋,算无遗策。

  更难得是曹舒从不骄矜自满。

  荀攸确信,在同龄人中,无人能在智谋与心性上与曹舒比肩。

  至于荀采,亦是女中豪杰。

  若与曹舒结为连理,非但不会成为累赘,反能成为得力助手。

  况且。

  因荀彧的固执,荀家与曹操的关系略显紧张。

  但若曹舒与荀采结缘,两家便真正成为一体。

  纵使荀彧再倔强,难道还能给曹舒脸色看?

  想到这里。

  荀攸愈发感到振奋。

  他真心希望能促成姑姑荀采与爱徒曹舒的姻缘。

  至于辈分……届时各论各的便是。

  此时的曹舒并未察觉荀攸心中的盘算。

  但他确实对荀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荀攸的引导下。

  曹舒穿过庭院,步入荀府正厅。

  ……

  厅内,荀彧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荀采则悄悄打量着曹舒的方向。

  虽是人称荀家明珠。

  但终究只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在荀攸的牵线下,早已对曹舒充满好奇。

  当一袭墨衣、气度不凡的曹舒缓步走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