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伤及无辜-《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的确如此。”

  荀彧亦颔首附和。

  一时之间,堂上诸人无不震惊。

  曹仁、曹洪、夏侯渊等将领更是面面相觑——

  实在难以想象,区区几页纸,怎会掀起动摇国本的风浪?

  州牧府内,

  众多文武心中好奇难抑。

  大蜻商会售书之事早有传闻,但对所谓“显学”却知之甚少,愈发勾起探求之意。

  “文若。”

  曹操捏着手中的书卷,低声问道:“可否下令拘拿大蜻商会之人?”

  “万万不可。”

  荀彧立即劝阻:“兖州连年旱灾,粮草多赖南方商旅输送。

  若贸然惩办商人,无异于自断臂膀。”

  曹操抚须轻笑:“这个王政南,当真令人刮目相看。”

  “主公。”

  荀彧拱手道:“《大蜻显学》无法彻底禁绝,我们也不可能立刻剿灭大蜻势力。

  然而,臣有一策,或可瓦解其根基。”

  “哦?”

  满堂皆惊。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欣然道:“文若,真乃吾之张良也。”

  荀彧苦笑摇头,继而正色道:“欲行此计,必先奉天子以令不臣。

  届时可以上诏敕封王政南为‘蜻侯’,赐开府之权,假节钺之威,并授扬州牧之职。

  如此一来,大蜻显学不攻自破!”

  “蜻侯?”

  程昱冷笑一声:“袁术曾欲举其为扬州牧,彼时尚不肯受,如今一个虚爵,他又岂会轻易就范?”

  “主公。”

  “仲德。”

  荀彧目光如炬:“王政南接不接受爵位并不重要。

  关键在于,要让兖州百姓知晓——天子在此,主公护驾于侧;而王政南不过是大汉所封之侯,所谓‘江东大蜻府’,也不过是朝廷恩赐的名号罢了。”

  “唰——”

  众人眼中骤然亮起光芒。

  此计一出,堪称诛心无形。

  大蜻借学问蛊惑人心,而我方则以正统大义反制其势。

  “主公。”

  荀彧再进一步,声音坚定:“此策若成,天下诸侯必群起响应。

  因他们也无法杜绝此书流传,索性顺水推舟,共称王政南为‘大汉蜻侯’。

  日后纵使显学广布,世人只道是王政南才学出众,其所立学府不过朝廷许可之所。

  更可借机激起士族豪强对其‘分田予民’之举的抵触之心!”

  “嘶——”

  满厅倒吸冷气之声此起彼伏。

  荀彧此谋,已非毒辣所能形容,实为翻云覆雨、移山换岳之局。

  “奉天子……”

  “讨不臣……”

  曹操缓缓起身,望向洛阳方向,神情肃然。

  显然,此计已然入心。

  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施行。

  六月,淮南发兵。

  袁术踌躇满志,挥师直指徐州。

  当月月底,汉帝刘协在数百名文武官员的簇拥下,重返旧都洛阳。

  那座昔日繁华的京城,如今已成断壁残垣,整个河南尹境内荒无人迹,千里萧条。

  伏完、董承、韩暹等朝中重臣,就是否召请袁绍与曹操入京辅政一事,争执不下,各执一词。

  与此同时,杨奉与董昭也陆续接到密信。

  一场自洛阳悄然掀起的风暴,正迅速向四方蔓延。

  七月中旬,

  江东,大蜻城。

  赵毅手持密件,快步踏入大蜻府厅堂。

  “何事?”

  王炅抬手止住议论声,目光如炬。

  两侧列坐的文臣武将纷纷侧目,神色惊疑。

  “主公。”

  赵毅躬身行礼,脸色凝重:“会稽急报!黄龙罗与周勃煽动三百余民众作乱,会稽总兵董袭率军平叛。

  但乱民处置棘手,故司天监驻会稽使节紧急传书求示!”

  “什么?”

  王朗猛然起身,面露骇色。

  会稽曾是他掌管之地,如今竟在大蜻治下生出逆乱之患,实难接受。

  王炅面色沉静,淡淡开口:“会稽卫营伤亡如何?可有百姓死伤?”

  “咚。”

  赵毅喉头滚动,声音微颤:“山阴下属一村遭劫,五名百姓死伤,卫营将士轻重伤数十,幸无阵亡。”

  “伤及无辜?”

  张昭、王朗等人无不心头一震。

  诸葛瑾、鲁肃、刘晔皆感心口发闷,仿佛被巨石压住。

  这等惨剧,于大蜻辖地从未发生,今岁竟首开恶例。

  “嗒。”

  “嗒。”

  “嗒。”

  王炅指尖轻叩案几,目光缓缓扫过群臣,冷声道:“会稽太守虞翻失于治理,即刻召回大蜻问罪。”

  “遵命。”

  张昭低头应诺。

  王炅神情凛冽,寒声道:“吏部、刑部监管不力,张昭、诸葛瑾贬为右侍郎,尔等可有异议?”

  “不敢。”

  二人起身,语气苦涩。

  “子布。”

  王炅语气稍缓,“你即刻动身赴会稽安抚民心,亲往受害村落祭奠死者,立碑铭文。

  所有从逆之徒,一律处斩,以儆效尤。”

  “遵命。”

  张昭拱手领令。

  王炅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擢户部司储主事乔舜为新任会稽太守。

  若再有此类事件,吏部与刑部全体官员,悉数追责。”

  “遵命。”

  二人齐声应答。

  “子敬。”

  王炅略作思忖,道:“会稽总兵董袭讨逆有功。

  公达现居吴郡,你代我传令嘉奖卫营,并召董袭入军议司,授领军都尉,位次护军之下。”

  “遵命。”

  鲁肃肃然领命。

  “砰!”

  王炅猛然拍案而起,厉声喝道:“大蜻施仁政于万民,司天监须彻查叛乱根源。

  凡涉逆者,不论首从,皆斩不赦!”

  “遵命!”

  赵毅抱拳高声回应。

  “子布。”

  王炅语调低沉却坚定:“即刻颁令——凡我治下百姓,若有冤情,可求助大蜻学子代书诉状。

  持白布陈冤者,郡县不得阻拦,直达大蜻府。

  由吏部、刑体型、司天监三方共审,严查到底!”

  “遵命!”

  张昭、诸葛瑾、赵毅齐声应和。

  “退下吧。”

  “赵毅留下。”

  王炅面色铁青,杀意隐现。

  众人依次退出大堂。

  “唉……”

  张昭长叹一声,脚步沉重。

  诸葛瑾仰望烈日,神情复杂:“不过五人死伤,三百余人便要尽数问斩,这些人究竟图个什么?”

  “子瑜。”

  张昭摇头苦笑:“大蜻治下,头一回出这等事。

  主公若不用重典镇慑,日后恐难以遏制。”

  诸葛瑾默然点头。

  王朗揉着眉心,低声道:“那黄龙罗我有所耳闻,原是地方豪强,身高八尺,勇猛异常,心气极高。

  若非如今大蜻压制士族、泽被乡野,他拉起的人马何止三百,怕是要聚众数千!”

  “罢了。”

  张昭摆摆手,叹息道:“我得启程去会稽祭拜百姓了。”

  “告辞。”

  诸葛瑾拱手离去。

  厅堂之内,寂静如渊。

  王炅双目如刀,寒光四射。

  赵毅垂首立于阶下,脊背微汗,不敢抬头。

  “说。”

  王炅冷冷开口。

  赵毅声音微颤:“主公,其实司天监早已查明内情。

  那黄龙罗本是郡中豪族,广占良田,自从户部推行均田之后,那些得地的百姓不再对他俯首帖耳。

  此人见第四军团回驻大蜻城,便趁机召集旧党作乱。”

  王炅冷笑一声:“你先前不说,是怕有人反对分田之策?”

  “正是。”

  赵毅低头答道。

  “赵毅。”

  王炅语气低沉,“我们踏上的这条路,注定步步艰险。

  今日黄龙罗的下场,便是与大蜻为敌者的结局。

  若非均田惠民,我们在江东何以立足?他一声令下,能聚多少人马?五千?还是五万?”

  “咕噜。”

  赵毅喉头一动,咽下一口唾沫。

  王炅目光如铁:“世间从无绝对公平,我所求者,不过是让多数人得以安生。

  既然他们执意赴死,大蜻也无需留情。”

  “属下明白。”

  赵毅拱手领命。

  王炅又问:“兖州那边情形如何?”

  “主公。”

  赵毅眼神一紧,低声禀报:“密探来报,曹操已率四万大军开赴河南尹。

  他对大蜻显学并未如荆州般严禁,反而大量采买。”

  “竟有此事?”

  王炅眉头微挑。

  兖州历来人才济济——

  单是一个荀彧,便是治世能臣;更不必说程昱等人。

  曹操岂会看不出显学背后的分量?

  “主公。”

  赵毅略带愧色,“据闻戏志才病逝,正因他身故,司天卫才查出曹营设有‘校事曹’,职能与我司天监相当。

  正因其存在,我方难以在陈留布控。”

  “校事曹?”

  王炅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曹操尚未迎驾,这机构却已悄然设立。

  可见兖州将有大变,且矛头或将直指江东。

  局势变幻,远超预料。

  孙策征讨黄巾,他早有所闻;

  可曹操组建校事曹、提前筹划奉迎天子,仍令他心头一震。

  然身处江东,中原风云再起,他也只能静观其变,暂作储备。

  会稽之乱已平。

  短短数日,消息传遍江东。

  吏部追责,太守虞翻因失职被罢,连张昭也被派往会稽致祭亡魂。

  司天监顺势宣扬政绩,四郡百姓对大蜻愈发归心,日常谈议之中,已少有人提及“大汉”二字。

  八月上旬,

  乔舜接任会稽太守,

  虞翻则被调离实权,送往大蜻学府讲学,待日后酌情起用。

  黄龙罗一事,亦震慑了诸多心怀异志的士族豪强,纷纷收手敛迹,不敢轻举妄动。

  王炅为几个平民问责重臣,更将三百余名叛逆尽数处决,杀伐果断,威势凌厉,令各方势力为之胆寒,只得低头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