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这般狠心-《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

  “是。”

  赵毅恭敬低头。

  “好了。”

  王炅思忖良久,徐徐道:“许昌局势继续紧盯。

  六部务必尽快拟定夷州善治之策,决议既定,户部即可在各郡县张贴告示:凡愿迁居夷州者,皆可至衙门登记备案。”

  “遵命!”

  众人齐声应诺,依次退出正堂。

  “赵毅。”

  王炅脸色凝重,低声道:“北方四州那边,司天监的布控进展如何?消息什么时候能传回来,又何时才能真正起作用?”

  “主公。”

  赵毅苦笑一声:“司天监里南人占多数,这几年光是在北地就砸进去百万钱培植耳目、安插细作。

  可惜袁绍军政一体,壁垒森严,咱们的人始终难入核心,眼下只在几个郡县里做了些小吏,勉强能递些边角消息。”

  “够了。”

  王炅目光微动,语气沉定。

  赵毅一怔,愕然道:“不再加派人手了吗?”

  “不必。”

  王炅缓缓点头,意味深长,“让他们藏得更深些,忘了自己是司天卫的身份。

  安心替袁绍办事,把根扎牢,待日后一举而动!”

  “喏。”

  赵毅虽不解其意,仍拱手领命。

  “西川那边呢?”

  王炅再问。

  赵毅神色一振,自信回道:“已发展数千人手,大多潜伏于城池要道,尤其那些栈道关隘皆有布置。

  上月汉中传来密信——已有数人混入张鲁的五斗米道,悄然立足。”

  “好。”

  王炅颔首,“目前如此便可。”

  言语间,眼中掠过一丝赞许。

  “喏。”

  赵毅躬身退下。

  “五斗米道……”

  “蜀中栈道……”

  王炅凝视着益州方位,眸光如炬。

  蜀道险绝,一步登天亦难行。

  若大蜻他日南图巴蜀,必先掌控这些咽喉之地。

  故而早在数年前,司天监便已悄然落子布局。

  “公子。”

  小乔端茶进来,轻步走入厅堂。

  “嗯。”

  王炅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温和笑意。

  小乔放下茶盏,抿嘴笑道:“看公子神情,拿下夷州竟比当年平定淮南还欢喜。”

  “理当如此。”

  王炅轻啜一口茶水,淡然一笑:“夷州乃取交州之枢纽,更可广种三熟稻,将来必成我大蜻征战天下的粮秣根基。

  你说,它重不重要?”

  “嗯。”

  小乔认真点头。

  “呵呵。”

  王炅抬手揉了揉她的发丝,语气温柔:“听说这几日步练师常来你这儿学琴?你还与徐州的吕绮玲互通书信?”

  “是啊。”

  小乔眼波流转,轻声说道:“上次郭奉孝来时提起,因父亲和汉升将军的缘故,公子迟迟不愿与我、姐姐还有舞蝶妹妹完婚。

  但练师和绮玲不同,她们与大蜻文武无涉,若是愿意,自可嫁与公子。”

  “呵。”

  王炅摇头轻笑:“并非为此。

  而是婚礼之礼难以裁定——若依王侯之仪,我又不受朝廷册封;若行庶民之礼,诸侯必将讥讽我大蜻寒酸,百姓与将士亦难服气。

  身在其位,一举一动牵动人心,娶妻非同儿戏,岂能如寻常人家那般随性而为?你明白吗?”

  “明白了。”

  小乔轻轻点头。

  “去吧。”

  王炅温言道。

  “喏。”

  小乔捧起托盘,缓步退出厅外。

  “王虎。”

  王炅沉默片刻,终于开口。

  “主公。”

  王虎披甲腰刀,大步踏入。

  王炅深吸一口气,决然下令:“家父忌日将近,你率赤壁卫走一趟豫章,代我去天岳山祭拜。”

  “喏!”

  王虎抱拳应命。

  “等等。”

  王炅忽又唤住他,“去膳房取些点心带上,送给太守周进。

  让他下月回吏部述职——此人,我另有重用。”

  “喏!”

  王虎眼中精光一闪。

  周进,曾是赤壁军四营校尉之一。

  这些年在外历练治政之能,从未调离。

  豫章乃大蜻起家之地,此等重任非亲信不可托付。

  “夷州……”

  “不容有失。”

  “更非庸才可镇。”

  王炅眼神凌厉中透着期待。

  周进、黄齐,皆是他亲手栽培的州牧之材,是要独当一面的人物。

  如今大蜻渐兴,正是他们展翼之时!

  当日,王虎率数百赤壁卫启程赴豫章。

  回想当年,众人自天岳山而出,筚路蓝缕,步步艰辛。

  江东初定时,周进便被表为豫章太守,十余年来未徙寸土,而豫章也在其治理下一岁盛过一岁。

  此番王虎再临旧地,恍如衣锦归乡,豪情满怀。

  五月中旬,大蜻境内一如往常,风平浪静。

  六部尚未议定章程,夷州归属之事暂未向百姓公开。

  豫章,海昏城。

  太守府内。

  周进一如往昔,清晨便褪去官袍,亲自整理祭品。

  “太守。”

  豫章郡丞杜双恭敬地问道:“这又要启程去天岳山祭奠老将军了?”

  “正是。”

  周进轻叹一声,目光悠远:“主公远在大蜻,每年都是我代他前去拜祭。

  今年荆州风云未定,早些完成此事,心里也踏实些。”

  杜双唏嘘道:“如今我大蜻日渐兴盛,可不知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见主公一面……”

  “会见到的。”

  周进语气坚定,眼中却掠过一丝酸楚。

  他曾与黄齐、廖化、赵毅并列赤壁军四营校尉,是当年铁血并肩的兄弟。

  如今赵毅执掌司天监,位高权重;廖化更是升任军议司右护军,统领第一军团,麾下将士逾万。

  而他和黄齐,却只能困守太守之职,再难寸进。

  “终究还是会相见的。”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王虎提着一个食盒大步跨入府中。

  “虎将军!”

  周进满脸惊异,杜双更是连忙躬身行礼,神色毕恭毕敬。

  王虎——赤壁卫统帅,实为大蜻御林军之首,权柄极重。

  “将军!”

  王虎眉头微皱,语气不悦:“当年可是您带着我冲锋陷阵,外人奉承我一声‘虎将军’也就罢了,您也这般称呼,岂不让人心寒?”

  周进放下手中竹篮,篮里装着祭拜用的供品,笑着问:“今年,是你替主公去祭老将军?”

  “嗯。”

  王虎点头,举起食盒咧嘴一笑:“主公让我捎来的点心,是大乔亲手蒸的米糕,他自个儿都常吃,特地让我带一份给您。”

  “米糕……”

  周进声音一滞,眼眶瞬间泛红:“主公还记得我?”

  “废话!”

  王虎一把将食盒塞进他怀里,又瞪了杜双一眼。

  “咳咳!”

  杜双立刻拱手告辞:“太守,虎将军,下官郡务繁杂,这就回去处理政事,先行告退!”

  “去吧。”

  周进挥了挥手。

  “咕咚——”

  王虎端起案上茶盏,仰头一饮而尽,压低声音道:“主公让你下月回朝述职,至于之后调往何处,我也不便明说。”

  “哦?”

  周进咬了一口米糕,淡淡应道。

  王虎沉默片刻,才缓缓道:“或许与夷州有关。

  那地方主公极为看重,又有土着夷人盘踞,若要治理,恐怕得派能拿刀的文官去。”

  “夷州?”

  周进微微一怔,低声问:“打下来了?”

  “咳咳。”

  王虎轻咳两声,正色道:“这话可不是我说的,你要是听错了传出去,可别赖在我头上!”

  “呸!”

  周进啐了一口,笑骂道:“什么时候脸皮这么厚了!”

  米屑随着唾沫四处飞溅,王虎也不在意,懒洋洋地瘫在椅上,望着厅顶感慨:“当年咱们几千号人从天岳山杀出来,主公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回头想想,真是热血少年时啊。”

  “是啊。”

  周进轻轻点头。

  王虎嘴角浮起一抹冷笑:“还记得当初司空府来使,那个病恹恹的郭奉孝说什么主公出身草莽,无门无阀,我当时恨不得冲上去抽他两个耳光!我们这些天岳山出来的汉子,谁不是把主公当亲兄弟看?”

  “亲兄弟……”

  周进心头一颤,久久无言。

  王虎笑了笑,语气转柔:“宁老二你还记得不?当年跟着老将军血战大江的那个硬汉。

  他儿子宁文彦,如今在大蜻学府出了名,连狂士祢衡都被他驳得哑口无言!”

  “真的?”

  周进惊讶道:“那小子当初听说要去大蜻府读书,还偷偷在我面前抹眼泪呢。”

  “可不是嘛。”

  王虎笑道:“还有老张头的儿子张乾,就是当年您带去挖矿的那个老实人。

  现在可是学府里的高材生,刚接到吏部调令,要去外郡历练。

  将来做个郡丞、太守,未必不可能。”

  “他们啊……”

  周进望着窗外,喃喃道:“都长成大人了。”

  当年王炅初建赤壁军时,那五百嗷嗷待哺的少年,如今已渐渐撑起了大蜻的半壁江山。

  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必将遍布军政要职,成为国之栋梁。

  “是啊。”

  王虎望向堂外,声音低沉:“将军,若您真去了夷州,往后怕是难得再见一面。

  不过……主公应该不会这般狠心吧?”

  周进打趣道:“你这只老虎,何时也变得这般多愁善感了?”

  “将军。”

  王虎双眼发红,嗓音沙哑:“这些年,我亲眼看着一个个兄弟埋骨异乡。

  大蜻这片江山,是用我们的血染红的。

  我们活着的人……总得替他们走得更远些。”

  开疆拓土,只盼后人能守住大蜻这片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