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一笔稿费-《穿到哪里苟哪里》

  沈瑜回头,才发现门口站了好几个人。你就说尴尬不尴尬吧!

  介绍后才知道,是纪爸爸和宣传部的同志以及报社的同志。他们是在门口遇到的。

  纪爸爸今天本来是休息的,因为不放心一个病人,所以上午就去了医院。回来在门口不远处遇到领着人来找沈瑜的纪强。

  原来是沈瑜之前寄出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就是那篇秋收第一天写的秋的喜悦。

  因为她是一个下乡知青,从她角度写的,既是参与者,又客观展示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与丰收的情况与喜悦。尤其真情实感,语句优美又充满力量,格外打动、鼓舞人心。

  《人民日报》还发表了评论,赞扬了她们知青的热情与干劲儿,和肯定了农民辛勤的耕耘...

  总之为知青,为大队,为公社,甚至为春省都算挣得了脸面。

  省报也转载刊登了此篇文章,并附上了《人民日报》的社评。于是省里的报社就派记者下来,跟踪报道一下,再拍些照片。

  省报记者是一男一女。女的叫唐柳,二十岁,一米七二,工农兵大学刚毕业分到报社的。荷叶头,丹凤眼,笑眯眯的很爽朗。

  男的叫吴岩。二十八岁,勉强一米七的个子很瘦削。两个人都很健谈。

  “我们直接去的你们大队,结果听说你来县里了,我们又追到县里。多亏吴岩认识齐副部长,他派纪同志带我们来找你,不然今天就白跑了。”唐柳笑着解释。

  原来她们追到县里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人,所以去了县里的宣传部。也是巧了,在门口下车遇到了要上车的齐副部长,一打招呼,知道他们要找的是沈瑜,齐副部长就猜到沈瑜或许在自己家或者在纪家。

  纪强去齐副部长家,听说是来送年礼的,人已经走了。于是带着他们来家里看看。门口就遇到了下班回来的纪爸爸和纪大哥。纪强简单介绍了人和情况,纪大哥就转头去买菜了,纪爸爸带着他们进门就看到沈瑜在耍棍。

  夸沈瑜的就是纪爸爸。吴岩还拍了几张照片。宣传部的两个同志加上报社的两个都被留下来吃饭。几个人很不好意思的要拒绝,被纪奶奶一锤定音:“这里也是沈瑜姐弟的家,来家里采访,吃顿家常饭应该的。”给足了沈瑜面子。当然宣传部过后送来东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采访就在纪家客厅进行。只有纪爸爸和纪奶奶陪在屋里。纪敏和纪强送上了茶水就出去了。

  沈瑜大大方方,问什么答什么。沈楠乖巧的陪坐。

  得知沈瑜是带着八岁的弟弟下乡,让唐柳很是震惊又很钦佩。笔下生风,不知道写了些什么。沈瑜回答一句,她能写好几行。

  吴岩拍了几张照片就坐下喝茶。整个访问都是唐柳主导。

  结束后,唐柳笑着说:“人民日报那边的稿费应该在路上。他们是前天早上发表的,我们是今天早上转发的。我特意看了一下,你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有两篇。不是同一天发表的。

  “你之前寄到我们报社的文章,我们用了三篇。我们责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