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能源之心·备用-《末世重生我的保垒无敌家族》

  柴油发电机组低沉而稳定的轰鸣,如同巨兽沉睡时的呼吸,为“方舟”注入了令人心安的底气。但陈默站在能源舱内,看着仪表盘上跳动的参数,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末世如同一场没有规则、没有底线的战争,任何单一的依赖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太阳能受制于天象,柴油终有耗尽之日,那颗隐藏在深处的“地热之心”更是前途未卜。真正的生存智慧,在于永不将希望寄托于单一选项。“能源之心·备用”计划,旨在构建一张密不透风、层层嵌套的能源安全网。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在绝境中可能救命的“边缘”能源:风力发电、人力发电,以及覆盖整个基地的、海量的分布式电池储备。

  风力发电的挑战最大。在老鹰岭这种复杂山地地形,风向多变,湍流严重,对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是巨大考验。而且,如何将风力发电机塔架和叶片,安装在既能有效捕捉风能,又不破坏“方舟”整体隐蔽性的位置,需要极高的技巧。

  陈浩设计了一种低矮、坚固、采用垂直轴设计的风力发电机组。这种机组噪音更小,对风向要求低,且外形相对不显眼。安装地点选在了几处山脊线的背风侧凹地,以及“度假村”几座最高建筑的顶部,巧妙地与景观融合。

  运输和安装再次成为陈默的舞台。他将分解后的塔架和叶片部件,“投送”到险峻的安装点。最惊险的一次,是在一处近乎垂直的崖壁凹地安装基座。陈默需要悬空作业,仅凭简单的安全绳和空间感知维持平衡,将沉重的基座构件精准嵌入开凿好的岩体。山风凛冽,吹得他衣袂猎猎作响,下方是令人眩晕的深渊。他全神贯注,精神力高度集中,操控着构件一丝一毫地调整位置,汗水顺着额角滑落,瞬间被风吹散。当基座最终牢固就位,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对“精准投送”的微操能力,又有了一丝精进。

  人力发电则是陈浩另一个充满创意的设计。他在基地的生活区和公共区域,秘密安装了数十台改装自健身器材的人力发电机——固定单车、划船机、甚至手动摇柄。这些设备平时可以作为锻炼工具,一旦能源危急,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体力劳动,为基地贡献最基础的电力,用于维持关键的通讯和照明。

  “别小看这些,”陈浩对略显疑惑的陈锋解释道,“关键时刻,每个人贡献一点,汇聚起来可能就是点亮希望之光的那点火星。”陈默对此深表赞同,在绝对的绝望中,能动用自身力量产生哪怕一丝能量,对士气的维系也是无可估量的。

  然而,所有这些能源,无论是来自太阳、风、柴油还是人力,最终都需要一个载体来储存、调配和使用。海量的各类电池,构成了这张能源安全网最底层、也最广泛的基础。

  陈默的工作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需要将成千上万块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电池——从庞大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到小巧的军用锂电池、从普通的铅酸电池到特殊的低温电池——分门别类地运输到基地各个预设的配电节点和储备仓库。

  这工作极其繁琐且耗费心神。他必须清晰地记住每一种电池的存放位置和用途,确保在需要时能立刻调用。连续数个夜晚,他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仓储机器人,在庞大的地下空间内不断穿梭,“投放”下一块块、一组组代表着能量储备的“砖石”。精神力的消耗虽然单次不大,但累积起来同样惊人,是对耐力的极大考验。

  就在备用能源建设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陈雪从地面传来一个紧急信息:

  “二哥,浩子,我们布置在山区东南侧,靠近‘血狼帮’传统活动区域的一个隐蔽震动传感器,半小时前被触发了!触发模式分析,非野生动物,是人为的、小心的探察!对方很谨慎,触发一次后就消失了。”

  指挥中心的气氛瞬间凝重。

  “他们摸到这么近了?”陈锋眼神锐利。

  “可能是被我们近期的能源车辆(伪装下的物资运输)活动吸引了,”陈建国沉声道,“也可能是单纯的势力范围探查。”

  陈默心中警铃大作。备用能源尚未完全建成,外部威胁却已抵近。

  “加快进度!”他对着通讯器低吼,同时手下动作更快,“浩子,最后一批分布式电池,优先保障核心防御区和指挥中心的冗余储备!小雪,加大对该区域的监控密度,启动无人机夜间红外巡逻模式!”

  压力之下,陈家人爆发出更强的效率。陈默几乎是不计消耗地运用着空间能力,将最后一批关键电池储备部署到位。陈浩则带着技术团队,彻夜不眠地调试着整个备用能源网络的并网和切换逻辑,确保在任何单一甚至多重能源失效的情况下,系统都能智能、无缝地切换到可用的能源上,优先保障核心生存需求。

  当最后一组用于指挥中心备用照明的低温电池被嵌入墙体内的隐藏式舱盒,当陈浩确认整个“备用能源网络”已全部上线并处于待命状态时,东方的天际已然微微发白。

  陈默疲惫地靠在冰冷的电池柜上,感受着体内几乎见底的精神力,但看着控制屏幕上那代表各类备用能源的、密密麻麻的绿色待机指示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油然而生。

  太阳能、柴油、风力、人力、以及遍布每个角落的电池储备……“方舟”的能源之心,已然被打造得层层叠叠,韧性十足。它或许还不够完美,地热能源尚未解锁,但它已经拥有了在绝大多数极端情况下,维持运转、等待黎明的基本能力。

  “能源之心·备用,网络建成。”陈默的声音带着沙哑的疲惫,但异常坚定。

  他走到能源舱的观察窗前,望着外面依然漆黑的山峦轮廓。风声穿过特意设计的进气通道,带来一丝呜咽,仿佛预示着山雨欲来。

  能源的堡垒初步建成,但真正的风暴,或许比他们预想的,来得更快。那张在暗处窥探的网,似乎正在缓缓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