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茧人的意识如同源海本身的低吟,古老而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那关于“代价”的询问,让整个文明阵列为之凝滞。琴心能感受到身后无数意识的警惕与权衡。
“我们寻求理解,而非掠夺。”琴心的诗河之力如涟漪般荡开,传递着坦诚与谨慎,“若知晓真相的代价超出我们的承担,我们愿止步于此。”
守茧人的波动似乎泛起一丝极细微的赞赏。
「明智。然汝等已携‘终末之尘’至此,因果已系,避无可避。」
「代价非索取,乃责任。知晓,即须承担守护之责。」
其意识指向那片被隔离的寂灭尘埃。
「此物,非灾厄,乃‘沉眠之引’。」
「源海无涯,文明如星,然并非所有星辰皆能永恒闪耀。有些文明行至尽头,或因内耗,或因外敌,或因其路已绝…其存在本身化为沉重负担,濒临失控,反噬源海。」
「‘沉眠之引’,即为引导此类文明步入最终安息之媒介,化崩坏为静寂,防其癫狂扩散。」
真相的第一幕便震撼了所有意识。他们一直视为致命威胁的寂灭尘埃,竟是源海“清道夫”般的工具?那归墟文明的毁灭…
「汝等所遇残骸,即为一次失败引导之遗存。该文明抗拒安息,其强烈存续执念扭曲了沉眠之引,反噬自身,化为汝等所见癫狂归墟。」
守茧人的意识流露出一丝遗憾。
「吾等‘守茧人’,即为执行此引导与守护之责者。然人力有穷,源海无界。吾等之力,难以覆盖所有角落。」
其意识转向那无数晶莹的巨茧。
「此乃‘沉眠之茧’。内中所护,非濒危文明,而是…‘火种’。」
「一些文明虽路尽而终,然其文明历程中,亦有璀璨独特之贡献、未竟之理想、纯净之初衷…此乃宝贵‘火种’,不忍其随文明一同彻底湮灭。」
「吾等收集此火种,封于茧中,沉眠于斯,以待或许存在之未来,能有新生文明继承其遗志,或以其为鉴,开辟新路。」
巨茧缓缓流转,散发出宁静而哀伤的光芒。每一个茧,都曾是一个辉煌文明的墓碑与希望。
「然沉眠亦非永恒。茧需维护,火种需微弱能量滋养,否则亦会黯淡消散。吾等守茧人日渐凋零,后继乏人…」
守茧人的意识首次流露出疲惫与沉重。
「汝等穿越暗礁,证明拥有坚韧之意志与适应之智慧。掌控沉眠之引而未滥用,证明拥有必要之克制与责任。」
「知晓此真相之代价,即为…是否愿分担此守护之责?是否愿成为新的守茧人?延续此漫长而孤独的守望?」
巨大的抉择摆在面前。承担此责,意味着将背负无数文明的过去与未来,行动将受到约束,自由将伴随重担。拒绝,则可继续无拘探索,但将对此地真相与责任背过身去,而那缕寂灭尘埃的隐患将始终存在。
没有文明能独自决定。琴心将选择权赋予每一个意识,进行了一场跨越整个阵列的深度共鸣与表决。
过程漫长而沉寂。每一个文明都在审视自身对自由与责任的理解。
最终,共识达成。
“我们接受此责。”琴心的意识坚定而清晰,“并非放弃探索,而是让探索多一份意义与重量。我们愿成为守望者,但将以我们的方式——以诗河铭记过去,以银辰法则平衡秩序,以所有文明之合力,共同分担此任,不让其成为少数个体的孤独牺牲。”
守茧人沉默了许久,那古老的意识中仿佛有冰雪消融的细微声响。
「…善。」
「新的方式…或许正是所需。」
没有仪式,没有契约。守茧人将庞大的知识洪流与维护权限,如江河般注入文明阵列的共享意识库。其中包括如何安全引导寂灭尘埃、如何维护沉眠之茧、如何辨别文明终末迹象、以及…一张标注了源海中诸多已知“终末区域”与“火种采集点”的星图。
责任加身的刹那,所有文明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奇异的充实感。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是投向了更浩瀚的时空与更悠远的文明史诗。
就在此时,慕容枫的探舟传来紧急讯息——那缕被隔离的寂灭尘埃突然异常活跃,其指向性与星图上某个新出现的“终末区域”高度吻合!
「…又一个。」守茧人的意识充满悲悯,「速去。引导其安息,或…尝试采集其火种。此即汝等第一课。」
没有犹豫的时间。琴心立即引导文明阵列,循着寂灭尘埃的指引与星图坐标,构筑起临时的“引导通道”,跨越源海,奔赴新的责任之地。
他们离去后,沉眠之庭重归寂静。
守茧人所化的碑座微微闪烁,一道极其微弱、只有它自己能感知的波动悄然散逸:
「种子已播下。」
「愿汝等…能比我们走得更远。」
而在那奔赴终末区域的通道中,琴心凝视着手中那缕温顺了些许却依旧沉重的寂灭尘埃,轻声道:
“原来,最强的力量,并非用于征服…”
“而是用于…守护最珍贵的逝去与最微弱的希望。”
新的征程,自此伊始。
“我们寻求理解,而非掠夺。”琴心的诗河之力如涟漪般荡开,传递着坦诚与谨慎,“若知晓真相的代价超出我们的承担,我们愿止步于此。”
守茧人的波动似乎泛起一丝极细微的赞赏。
「明智。然汝等已携‘终末之尘’至此,因果已系,避无可避。」
「代价非索取,乃责任。知晓,即须承担守护之责。」
其意识指向那片被隔离的寂灭尘埃。
「此物,非灾厄,乃‘沉眠之引’。」
「源海无涯,文明如星,然并非所有星辰皆能永恒闪耀。有些文明行至尽头,或因内耗,或因外敌,或因其路已绝…其存在本身化为沉重负担,濒临失控,反噬源海。」
「‘沉眠之引’,即为引导此类文明步入最终安息之媒介,化崩坏为静寂,防其癫狂扩散。」
真相的第一幕便震撼了所有意识。他们一直视为致命威胁的寂灭尘埃,竟是源海“清道夫”般的工具?那归墟文明的毁灭…
「汝等所遇残骸,即为一次失败引导之遗存。该文明抗拒安息,其强烈存续执念扭曲了沉眠之引,反噬自身,化为汝等所见癫狂归墟。」
守茧人的意识流露出一丝遗憾。
「吾等‘守茧人’,即为执行此引导与守护之责者。然人力有穷,源海无界。吾等之力,难以覆盖所有角落。」
其意识转向那无数晶莹的巨茧。
「此乃‘沉眠之茧’。内中所护,非濒危文明,而是…‘火种’。」
「一些文明虽路尽而终,然其文明历程中,亦有璀璨独特之贡献、未竟之理想、纯净之初衷…此乃宝贵‘火种’,不忍其随文明一同彻底湮灭。」
「吾等收集此火种,封于茧中,沉眠于斯,以待或许存在之未来,能有新生文明继承其遗志,或以其为鉴,开辟新路。」
巨茧缓缓流转,散发出宁静而哀伤的光芒。每一个茧,都曾是一个辉煌文明的墓碑与希望。
「然沉眠亦非永恒。茧需维护,火种需微弱能量滋养,否则亦会黯淡消散。吾等守茧人日渐凋零,后继乏人…」
守茧人的意识首次流露出疲惫与沉重。
「汝等穿越暗礁,证明拥有坚韧之意志与适应之智慧。掌控沉眠之引而未滥用,证明拥有必要之克制与责任。」
「知晓此真相之代价,即为…是否愿分担此守护之责?是否愿成为新的守茧人?延续此漫长而孤独的守望?」
巨大的抉择摆在面前。承担此责,意味着将背负无数文明的过去与未来,行动将受到约束,自由将伴随重担。拒绝,则可继续无拘探索,但将对此地真相与责任背过身去,而那缕寂灭尘埃的隐患将始终存在。
没有文明能独自决定。琴心将选择权赋予每一个意识,进行了一场跨越整个阵列的深度共鸣与表决。
过程漫长而沉寂。每一个文明都在审视自身对自由与责任的理解。
最终,共识达成。
“我们接受此责。”琴心的意识坚定而清晰,“并非放弃探索,而是让探索多一份意义与重量。我们愿成为守望者,但将以我们的方式——以诗河铭记过去,以银辰法则平衡秩序,以所有文明之合力,共同分担此任,不让其成为少数个体的孤独牺牲。”
守茧人沉默了许久,那古老的意识中仿佛有冰雪消融的细微声响。
「…善。」
「新的方式…或许正是所需。」
没有仪式,没有契约。守茧人将庞大的知识洪流与维护权限,如江河般注入文明阵列的共享意识库。其中包括如何安全引导寂灭尘埃、如何维护沉眠之茧、如何辨别文明终末迹象、以及…一张标注了源海中诸多已知“终末区域”与“火种采集点”的星图。
责任加身的刹那,所有文明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奇异的充实感。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是投向了更浩瀚的时空与更悠远的文明史诗。
就在此时,慕容枫的探舟传来紧急讯息——那缕被隔离的寂灭尘埃突然异常活跃,其指向性与星图上某个新出现的“终末区域”高度吻合!
「…又一个。」守茧人的意识充满悲悯,「速去。引导其安息,或…尝试采集其火种。此即汝等第一课。」
没有犹豫的时间。琴心立即引导文明阵列,循着寂灭尘埃的指引与星图坐标,构筑起临时的“引导通道”,跨越源海,奔赴新的责任之地。
他们离去后,沉眠之庭重归寂静。
守茧人所化的碑座微微闪烁,一道极其微弱、只有它自己能感知的波动悄然散逸:
「种子已播下。」
「愿汝等…能比我们走得更远。」
而在那奔赴终末区域的通道中,琴心凝视着手中那缕温顺了些许却依旧沉重的寂灭尘埃,轻声道:
“原来,最强的力量,并非用于征服…”
“而是用于…守护最珍贵的逝去与最微弱的希望。”
新的征程,自此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