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寒山旧影-《青霜剑魂录》

  一

  终南山的雾,带着古刹钟声的余韵,将冷云霓送下了山道。

  墨清池的出现与消失,如同惊鸿一瞥,却在她心中投下巨石。那张被火舌舔舐过的脸庞,那句“洞庭的莲早就枯了”,还有那未燃尽的纸稿上“帝王蛊实为……”的墨迹,都指向一个更深的漩涡。

  寒山寺。师父沈墨心留下的嫁衣。

  她必须去一趟。在踏入龙潭虎穴般的紫禁城之前,她需要弄清师父究竟还留下了什么线索。俞青峰的棋局布得太深,她不能再做一枚茫然的棋子。

  七日后,姑苏城外,寒山禅寺。

  寺隐于枫林深处,未近山门,先闻钟声。时近深秋,枫叶如火,却掩不住寺墙倾颓的破败之气。几个老僧在殿前扫叶,动作迟缓,眼神浑浊,对香客爱答不理。

  冷云霓一身素雅衣裙,扮作寻常参拜的官家小姐,由丫鬟(楚随云易容)搀扶着步入大雄宝殿。佛前香火冷清,金身剥落,唯有那口传闻中的古钟,依旧悬于殿侧,幽光沉沉。

  她跪在蒲团上,合十祈愿,神识却如无形的蛛网悄然散开,感知着寺内每一寸气息。并无特殊之处,唯有藏经阁方向,隐隐传来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墨香——与沈墨心常用的松烟墨同源,却更添几分陈旧。

  “小姐,后院有株千年古梅,据说极为灵验,可要去看看?”楚随云压低声音提醒,这是他们事先约定的暗号,意指有所发现。

  冷云霓微微颔首,由他扶着走向后院。经过藏经阁时,她脚步未停,袖中指尖却悄然弹出一缕微不可察的玄火真元,如同灵蛇,钻入了阁楼木窗的缝隙。

  二

  夜探寒山寺。

  子时刚过,冷云霓与楚随云如两道青烟,悄无声息地潜入寺中。白日里感知到的墨香,在夜色中变得清晰了些,源头竟不是藏经阁内堆积如山的经卷,而是阁楼顶层一间尘封的禅房。

  房门被一把锈蚀的铜锁锁住,锁上纹路奇特,似莲非莲。冷云霓指尖玄火真元流转,轻轻拂过锁身,锁芯内传来细微的机括声,随即“咔哒”一声轻响,铜锁应声而开。这开锁手法,正是沈墨心当年所授的“灵犀指”,需以独特内力驱动。

  推开门,尘埃扑面。禅房内陈设简陋,一桌一榻,一灯一砚。桌上砚台早已干涸,笔架上悬挂的几支毛笔也秃了毛。唯有一口半人高的旧衣箱,静静置于墙角,箱体积满灰尘,却隐隐透出那股熟悉的墨香。

  冷云霓走近衣箱,箱体由阴沉木所制,入手冰凉,箱盖正中,刻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她想起墨清池的话,心头微动,尝试着将玄火真元注入莲花刻痕。

  嗡……

  莲花瓣瓣绽放,箱盖缓缓自动开启。箱内并无华美嫁衣,只有一件折叠整齐的月白素衫,以及压在素衫上的一封火漆信笺。素衫是沈墨心常穿的款式,洗得发白,却保存完好。信笺上火漆印痕,正是落霞宗的标记。

  冷云霓拿起信笺,拆开。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是沈墨心的笔迹,墨迹却略显潦草,似是在仓促间写成:

  “云霓吾徒:若汝见此信,想必已至寒山,亦已知晓部分真相。为师一生,愧对三人。一愧青峰,当年终南之约,为师失约,致其孤身涉险;二愧清池,幽冥宗内斗,为师未能护她周全,令其容颜尽毁,隐姓埋名;三愧……当今圣上。”

  看到此处,冷云霓瞳孔微缩。

  “龙脉秘藏,关乎国运,亦关乎噬界封印之基。然陛下所求,非为苍生,乃为永生。帝王蛊,非毒非药,实为上古秘术,以龙气为引,夺舍续命。青峰察觉此事,方布局多年,欲阻其成。那件嫁衣,非是嫁衣,乃是……锁龙桩的阵眼之袍。穿此袍入锁龙台,可暂保灵台清明,不受龙气蛊惑。然此去九死一生,为师不愿你涉险,故藏于此地。若你执意前往,切记:信人莫全信,防人须防心。紫禁城内,敌友难辨。墨清池或可信,亦不可全信。万事……珍重。”

  信笺到此戛然而止。冷云霓握着信纸,指尖冰凉。师父不仅早就知道龙脉秘藏的真相,更知道皇帝的疯狂计划,甚至与墨清池也有联系!她将阵眼之袍藏于嫁衣箱中,是早已预料到自己的徒儿会走上这条路吗?

  “师叔,你看箱底。”楚随云低声道。

  冷云霓移开素衫,只见箱底还刻着一幅简易地图,正是寒山寺的平面图,图中标注着后山古梅林深处,有一个不起眼的“x”记号。

  三

  古梅林深处,月光凄冷。

  按图索骥,冷云霓二人找到了一株形态奇特的龙游梅。梅树下,泥土有新翻动的痕迹。楚随云以剑为铲,小心挖掘,不久便触到一个硬物。

  是一个密封的陶罐。打开罐口,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几本纸张泛黄的册子,以及一个以油布包裹的狭长木盒。

  册子是沈墨心早年游历江湖时的手札,其中详细记录了她在幽冥宗作为卧底时,探查到的关于皇室与部分江湖门派暗中往来的线索,其中就包括幽冥宗前宗主与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圣上秘密会面的记录。

  而木盒中,静静躺着一柄短剑。剑身狭长,似玉非玉,似铁非铁,通体呈现一种温润的青色,剑柄处刻着“青霜”二字。剑未出鞘,已有一股凛冽的寒意散发出来,竟与冷云霓体内的玄火真元隐隐产生共鸣。

  “青霜剑……”冷云霓喃喃道。她曾听师父提过,这是师祖的佩剑,早已失传多年,没想到竟藏于此地。此剑性极寒,与她的玄火真元看似相克,但沈墨心在手札最后一页留下批注:“玄火青霜,阴阳相济。持此剑入锁龙台,或可克制帝王龙气之灼。”

  就在她握住青霜剑柄的瞬间,异变突生!

  四周梅林之中,无声无息地冒出数十道黑影!这些人身着夜行衣,动作迅捷如鬼魅,手中兵刃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光泽,显然是淬了剧毒。他们并非普通江湖人,行动间默契十足,阵法森严,更像是训练有素的死士!

  “看来,有人不想我们拿到这些东西。”冷云霓眼神一凛,青霜剑骤然出鞘!一道清冷如月华的剑光划破夜色,剑身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凝结出细密霜花。

  楚随云秋水剑亦同时出鞘,护住她侧翼。

  死士们一言不发,如潮水般涌上。剑光刀影瞬间交织成网,将二人笼罩其中。这些死士武功诡异,招式狠辣,专攻要害,更麻烦的是他们似乎不畏伤痛,哪怕中剑,只要不死,仍会疯狂扑上。

  冷云霓玄火真元灌注青霜剑,剑招时而炽烈如焰,时而冰冷如霜,冰火交织,竟生出奇妙变化,将死士的阵型不断撕裂。楚随云剑法轻灵,配合默契,总能及时化解冷云霓身后的危机。

  激战正酣,冷云霓突然察觉到一丝极细微的、若有若无的笛声,自远处传来。而那些死士听到笛声,攻势陡然变得更加疯狂,眼神也彻底失去了最后一点清明,如同彻底被控制的傀儡!

  “控心笛!是幽冥宗的手段!”冷云霓心中一沉。难道墨清池出卖了他们?还是说,幽冥宗内还有其他人插手?

  她不再犹豫,青霜剑挽起一道璀璨的冰焰剑圈,逼退身前之敌,对楚随云低喝:“随云,用我教你的那招‘流云遁’!”

  楚随云会意,秋水剑光华大盛,身形化作数道残影,扰乱死士视线。冷云霓趁机将玄火真元提升至极限,青霜剑发出一声清越长吟,一道融合了冰霜与烈焰的宏大剑气横扫而出!

  轰!

  剑气所过之处,梅枝断折,死士纷纷倒地。趁此间隙,冷云霓一把拉住楚随云,身形如电,向寺庙外墙疾掠而去。那笛声戛然而止,黑暗中,似乎有一双冰冷的眼睛,正注视着他们远去的方向。

  四

  姑苏城外,运河码头。

  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静静泊在芦苇丛中。冷云霓与楚随云换回装束,登上小船。船舱内,醉渔翁早已等候多时,正就着油灯查看从寒山寺带出的手札和青霜剑。

  “墨清池这丫头……”醉渔翁看完手札,长长叹了口气,“她当年是被幽冥宗长老所害,毁容后心性大变,亦正亦邪。但她对墨心丫头,倒是有几分真感情。这控心笛,未必是她。”

  “前辈的意思是?”

  “皇帝老儿手下能人异士众多,模仿个把幽冥宗手段,不难。”醉渔翁眼中精光一闪,“重要的是,你们拿到的东西。阵眼之袍,青霜剑,还有这些证据……足够在紫禁城掀起风浪了。”

  冷云霓抚摸着冰凉的青霜剑:“师父她在信中说,信人莫全信,防人须防心。”

  “没错。”醉渔翁灌了口酒,“紫禁城就是个大染缸,里面的人,哪个不是戴着七八张面具?俞幽泉是颗棋子,皇帝是下棋的人,但谁又能保证,皇帝自己,不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呢?”

  楚随云疑惑:“还有谁能以皇帝为棋?”

  醉渔翁望向北方漆黑的夜空,幽幽道:“别忘了噬界之口……彼岸的怪物,可是最擅长摆弄人心的。皇帝追求永生,这等执念,最容易被人利用。”

  冷云霓心头一震。难道这一切的背后,还有彼岸的影子?俞青峰化道前,是否也察觉到了这一点?

  乌篷船轻轻离岸,驶向茫茫夜色,目的地——京城。

  寒山寺的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但冷云霓知道,接下来的路,将是真正的刀山火海。她握紧了青霜剑,剑身的寒意让她保持着清醒。

  师父,你的遗志,弟子定会完成。这龙阙争锋,就由我来揭开序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