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成了“雪狼”最好的掩护。在确定了伏击决心后,林锋没有片刻耽搁,立即率领全体队员,借着夜色和尚未停歇的风雪,向黑瞎子沟方向疾进。
这一次行军,队伍的气氛截然不同。之前的悲愤化作了冰冷的沉默,每一步都踏得沉稳而坚定。仇恨被压进了枪膛,只等扣动扳机的那一刻爆发。就连受伤的胡老疙瘩也坚持跟着队伍,拒绝被安置在后方,用他的话说:“就是爬,俺也要爬到阵地前,看着你们给铁柱报仇!”
抵达黑瞎子沟外围时,已是后半夜。风雪渐息,但寒气更重,呵出的气瞬间凝成白霜。林锋命令大队在沟外密林中隐蔽待命,亲自带着周大海、“夜莺”和赵小川,如同鬼魅般潜入沟内进行抵近侦察。
黑瞎子沟的地形与地图标注基本吻合,甚至更为险要。一条被积雪覆盖的马车道蜿蜒穿过谷底,左侧是坡度超过六十度、遍布嶙峋怪石和枯灌木的陡坡,右侧则是数米深、已经冰封但依旧能听到冰下潺潺水声的河涧。道路在此处有一个明显的弯道,视野受限,是理想的伏击点。
四人小组无声无息地摸遍了预伏区域。林锋用他那双受过现代侦察训练的眼睛,仔细审视着每一个细节。
“陡坡中段那块突出的岩石,”他压低声音,指向左前方,“视野开阔,可以覆盖大半个伏击圈,是个理想的机枪阵地,也能兼顾狙击。”
“夜莺”点头,补充道:“坡顶的几丛灌木很密,适合设置观察哨和辅助狙击位。河道冰面看起来冻得很实,但靠近对岸的地方有几处积雪异常,下面可能是未完全冻实的薄弱点。”
赵小川则默默用步测着距离,心中飞快计算着不同位置的射击参数。
周大海更关注近战环境:“这条路太窄,敌人遇袭肯定会向两侧坡地和河岸寻找掩体。我们可以在这些可能的位置提前布设诡雷。”
侦察完毕,退回密林。林锋立刻召集所有骨干,就在雪地上,借助微光手电(缴获的日军物资)展开地图,进行最终的任务部署。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同志们,复仇的时候到了!下面分配任务,都听清楚!”
“第一突击组,由周大海带领,配备冲锋枪和手榴弹,隐蔽在道路拐弯处的棱线后。战斗一旦打响,你们要以最快速度压制车队头车,掐断其前进道路,并阻击试图沿路突围之敌!”
“第二突击组,孙大勇带领,配备花机关和驳壳枪,位置在道路另一侧的石堆后。你们的任务是打尾车,堵死退路,与一组形成关门之势!”
“机枪组,王猛负责,带上那挺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加强两名副射手,配置在左翼陡坡的突出岩石后,构筑主要火力点!我要你的火力能像镰刀一样,把暴露在路上的敌人扫倒!”
“爆破组,李根壮负责。”林锋的目光看向这个沉默却可靠的爆破手,“在车队预定停留区域,特别是可能用做掩体的石头后、洼地里,布设连环诡雷。用绊发和压发结合,我要让他们躲都没地方躲!”
“狙击组,是此战的关键!”林锋的视线落在赵小川和“夜莺”身上,“赵小川,你带一名观察员,占据左翼坡顶制高点,优先狙杀敌军指挥官、机枪手、电台员,以及任何试图组织反击的军官。‘夜莺’,你在右翼河岸附近寻找隐蔽点,负责清除试图从冰面迂回或向河对岸逃窜的敌人,同时监视战场侧翼。”
“其余人员,作为预备队,由我直接指挥,随时策应各方。”
“小陈,你的电台要保持静默,但必须时刻监听,注意敌军可能的增援信号。”
“老周,照顾好伤员,并在后方建立临时救护点。”
任务分配明确,无人提出异议。只有一双双在黑暗中闪烁着寒光的眼睛,表明着他们的决心。
“记住,”林锋最后强调,语气森然,“我们的目标是全歼!不要俘虏,尤其对‘捷豹’的人,格杀勿论!行动要快、要狠!打掉观摩团,重创‘捷豹’,我们要用这场胜仗,告诉敌人,‘雪狼’的血,不会白流!明白吗?”
“明白!”低沉的回应如同闷雷在林中滚动。
命令下达,各小组立刻行动起来,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啮合。队员们利用工兵锹和刺刀,在选定的阵地上悄无声息地挖掘散兵坑,构筑射击掩体。身上披着白布做的简易伪装服,与周围的雪景融为一体。
李根壮带着爆破组的队员,小心翼翼地在预定区域布设炸药和诡雷。他们利用岩石缝隙、枯树根,甚至将压发雷埋设在看似平整的雪地下,手法娴熟而隐蔽。
赵小川和“夜莺”像真正的雪原幽灵,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各自的狙击阵位。他们需要提前适应环境,计算风偏和湿度对弹道的影响,确保枪响人倒。
天色蒙蒙亮时,一切布置就绪。整个黑瞎子沟伏击圈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所有的杀机都隐藏在了皑皑白雪和死寂之下。队员们蜷缩在冰冷的掩体里,口鼻呼出的白气缓缓升腾,身体几乎冻僵,但握着武器的手却异常稳定,眼神透过瞄准镜或掩体边缘,死死地盯着那条死亡之路。
林锋潜伏在预备队位置的灌木丛后,举起望远镜,最后一遍扫视整个伏击阵地。满意地看到,除了风雪痕迹,几乎看不出任何人工布设的迹象。
他放下望远镜,轻轻拉动了枪栓,将一发黄澄澄的子弹推入膛中。
冰冷的枪机闭合声,如同死神的低语。
网已撒下,只待猎物入彀。
这一次行军,队伍的气氛截然不同。之前的悲愤化作了冰冷的沉默,每一步都踏得沉稳而坚定。仇恨被压进了枪膛,只等扣动扳机的那一刻爆发。就连受伤的胡老疙瘩也坚持跟着队伍,拒绝被安置在后方,用他的话说:“就是爬,俺也要爬到阵地前,看着你们给铁柱报仇!”
抵达黑瞎子沟外围时,已是后半夜。风雪渐息,但寒气更重,呵出的气瞬间凝成白霜。林锋命令大队在沟外密林中隐蔽待命,亲自带着周大海、“夜莺”和赵小川,如同鬼魅般潜入沟内进行抵近侦察。
黑瞎子沟的地形与地图标注基本吻合,甚至更为险要。一条被积雪覆盖的马车道蜿蜒穿过谷底,左侧是坡度超过六十度、遍布嶙峋怪石和枯灌木的陡坡,右侧则是数米深、已经冰封但依旧能听到冰下潺潺水声的河涧。道路在此处有一个明显的弯道,视野受限,是理想的伏击点。
四人小组无声无息地摸遍了预伏区域。林锋用他那双受过现代侦察训练的眼睛,仔细审视着每一个细节。
“陡坡中段那块突出的岩石,”他压低声音,指向左前方,“视野开阔,可以覆盖大半个伏击圈,是个理想的机枪阵地,也能兼顾狙击。”
“夜莺”点头,补充道:“坡顶的几丛灌木很密,适合设置观察哨和辅助狙击位。河道冰面看起来冻得很实,但靠近对岸的地方有几处积雪异常,下面可能是未完全冻实的薄弱点。”
赵小川则默默用步测着距离,心中飞快计算着不同位置的射击参数。
周大海更关注近战环境:“这条路太窄,敌人遇袭肯定会向两侧坡地和河岸寻找掩体。我们可以在这些可能的位置提前布设诡雷。”
侦察完毕,退回密林。林锋立刻召集所有骨干,就在雪地上,借助微光手电(缴获的日军物资)展开地图,进行最终的任务部署。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同志们,复仇的时候到了!下面分配任务,都听清楚!”
“第一突击组,由周大海带领,配备冲锋枪和手榴弹,隐蔽在道路拐弯处的棱线后。战斗一旦打响,你们要以最快速度压制车队头车,掐断其前进道路,并阻击试图沿路突围之敌!”
“第二突击组,孙大勇带领,配备花机关和驳壳枪,位置在道路另一侧的石堆后。你们的任务是打尾车,堵死退路,与一组形成关门之势!”
“机枪组,王猛负责,带上那挺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加强两名副射手,配置在左翼陡坡的突出岩石后,构筑主要火力点!我要你的火力能像镰刀一样,把暴露在路上的敌人扫倒!”
“爆破组,李根壮负责。”林锋的目光看向这个沉默却可靠的爆破手,“在车队预定停留区域,特别是可能用做掩体的石头后、洼地里,布设连环诡雷。用绊发和压发结合,我要让他们躲都没地方躲!”
“狙击组,是此战的关键!”林锋的视线落在赵小川和“夜莺”身上,“赵小川,你带一名观察员,占据左翼坡顶制高点,优先狙杀敌军指挥官、机枪手、电台员,以及任何试图组织反击的军官。‘夜莺’,你在右翼河岸附近寻找隐蔽点,负责清除试图从冰面迂回或向河对岸逃窜的敌人,同时监视战场侧翼。”
“其余人员,作为预备队,由我直接指挥,随时策应各方。”
“小陈,你的电台要保持静默,但必须时刻监听,注意敌军可能的增援信号。”
“老周,照顾好伤员,并在后方建立临时救护点。”
任务分配明确,无人提出异议。只有一双双在黑暗中闪烁着寒光的眼睛,表明着他们的决心。
“记住,”林锋最后强调,语气森然,“我们的目标是全歼!不要俘虏,尤其对‘捷豹’的人,格杀勿论!行动要快、要狠!打掉观摩团,重创‘捷豹’,我们要用这场胜仗,告诉敌人,‘雪狼’的血,不会白流!明白吗?”
“明白!”低沉的回应如同闷雷在林中滚动。
命令下达,各小组立刻行动起来,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啮合。队员们利用工兵锹和刺刀,在选定的阵地上悄无声息地挖掘散兵坑,构筑射击掩体。身上披着白布做的简易伪装服,与周围的雪景融为一体。
李根壮带着爆破组的队员,小心翼翼地在预定区域布设炸药和诡雷。他们利用岩石缝隙、枯树根,甚至将压发雷埋设在看似平整的雪地下,手法娴熟而隐蔽。
赵小川和“夜莺”像真正的雪原幽灵,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各自的狙击阵位。他们需要提前适应环境,计算风偏和湿度对弹道的影响,确保枪响人倒。
天色蒙蒙亮时,一切布置就绪。整个黑瞎子沟伏击圈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悄然张开。所有的杀机都隐藏在了皑皑白雪和死寂之下。队员们蜷缩在冰冷的掩体里,口鼻呼出的白气缓缓升腾,身体几乎冻僵,但握着武器的手却异常稳定,眼神透过瞄准镜或掩体边缘,死死地盯着那条死亡之路。
林锋潜伏在预备队位置的灌木丛后,举起望远镜,最后一遍扫视整个伏击阵地。满意地看到,除了风雪痕迹,几乎看不出任何人工布设的迹象。
他放下望远镜,轻轻拉动了枪栓,将一发黄澄澄的子弹推入膛中。
冰冷的枪机闭合声,如同死神的低语。
网已撒下,只待猎物入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