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县城内已逐渐恢复了秩序。枪声零星响起,那是主力部队在清剿最后负隅顽抗的散兵游勇,大局已定。
在临时设立的团部——原敌军团部所在的H1院落里,气氛忙碌而有序。各营连的战果和伤亡统计正源源不断地汇总上来。
小陈拿着刚刚整理好的清单,向林锋汇报,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振奋:“团长,初步统计出来了。此战,我团协同主力,攻克县城,初步估算毙伤敌军约八百余人,俘虏三百余,缴获迫击炮四门,轻重机枪十五挺,步枪、冲锋枪约四百余支,弹药、粮食、被服若干。具体数字还在进一步清点中。”
林锋站在地图前,微微点头,目光却并未停留在那些数字上。“我们的伤亡情况?”
小陈的声音低沉了些:“阵亡十七人,重伤二十五,轻伤四十三。阵亡名单…包括三营二连的副连长刘强,他在带队突击城南仓库时,遭遇敌军暗堡火力…”
林锋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了敲。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浸透着战友的鲜血。刘强,他记得那个憨厚却勇猛的东北汉子。
“妥善安置伤员,收敛烈士遗体,登记造册。”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们是‘雪狼’的功臣,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兄弟。”
“是!”
战果是辉煌的,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攻克一座设防坚固的县城,并缴获大量物资,这无疑是一场漂亮的胜仗。“雪狼”的名声,必将随着这场胜利更加响亮。
然而,林锋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傍晚,在团部召开的战后总结会上,气氛严肃。
“…总体而言,此次作战,我们成功发挥了尖刀作用。”林锋环视着在座的营连骨干,周大海、“夜莺”、水生、赵小川等人悉数在列。“渗透侦察,为攻城提供了精确情报;关键节点的破袭,有效瘫痪了敌军指挥和后勤;尤其是狙击分队,在清除敌方指挥官、瓦解敌军意志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首先肯定了成绩,这是凝聚士气所必须的。但紧接着,话锋一转。
“但是,问题同样存在,而且必须重视!”林锋的声音变得锐利,“第一,巷战阶段,各分队之间的协同,尤其是在新老队员之间,仍显生疏。三连在肃清城东区域时,与二连的衔接出现空当,差点让一股敌军从结合部溜走。这是磨合不足,也是指挥员对战场态势感知不够敏锐!”
被点到的两位连长脸上有些发烫,认真记录着。
“第二,对敌暗堡、狙击点的清除,还不够及时、彻底。刘强同志的牺牲,就是血的教训!我们的爆破和狙击力量,在复杂城区环境下的反应速度,还需要加强训练!”
胡老疙瘩和水生都凝重地点了点头。
“第三,”林锋的目光扫过众人,“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过于依赖对敌军指挥中枢的‘斩首’行动。这次成功了,效果显着。但如果下一次,敌指挥官更加狡猾,防护更加严密,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不在乎部下死活的顽固分子呢?我们的战术是否还能如此奏效?”
这个问题抛出来,让在场的骨干们都陷入了沉思。确实,这次能快速取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生那精准的一枪,打掉了敌军的大脑。可这种战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
“团长,您的意思是?”周大海挠了挠头,问道。
“我的意思是,‘雪狼’不能只有‘斩首’这一把刀。”林锋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县城,“我们要有在‘斩首’失败,或者不适用的情况下,依然能通过层层剥茧、步步攻坚,最终达成作战目标的能力。我们的渗透、破袭、狙击、突击,每一个环节都要更加精炼,组合更加灵活。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次狙击上。”
他顿了顿,继续道:“另外,此次与‘捷豹’的交手,虽然只是小规模接触,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国民党军已经开始重视并模仿我们的作战模式。未来的对手,会越来越熟悉我们的套路,甚至会设置专门的陷阱。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不能停滞不前。”
“夜莺”若有所思地开口:“团长,我们是不是可以加强化装侦察和情报分析的训练?有时候,信息比子弹更重要。”
“没错。”林锋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技术侦察、心理战、甚至利用当地民众获取情报,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强化的方向。小陈,你们通讯组要加紧对缴获电台和密码本的研究,看看能不能挖出更多关于‘黑豹’,或者其他敌军特战部队的信息。”
“明白!”小陈立刻应道。
会议持续了很久,众人就战术细节、训练短板、敌情动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没有沾沾自喜,只有冷静的分析和对未来更严峻挑战的未雨绸缪。
夜色渐深,当骨干们陆续离开后,林锋独自一人走到院子里。清冷的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照着尚未完全清理干净的血迹。
他抬头望向南方漆黑的夜空,心中清楚,这座县城的攻克,只是“二下江南”战役的一个开端。更强大的敌人,更坚固的城池,更狡猾的“黑豹”,都在前方等待着。
胜利值得庆贺,但反思更能使人进步。“雪狼”这把尖刀,必须在每一次战斗后,都重新回炉淬火,磨砺得更加锋利,才能在未来更加残酷的战场上,无往而不利。
在临时设立的团部——原敌军团部所在的H1院落里,气氛忙碌而有序。各营连的战果和伤亡统计正源源不断地汇总上来。
小陈拿着刚刚整理好的清单,向林锋汇报,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振奋:“团长,初步统计出来了。此战,我团协同主力,攻克县城,初步估算毙伤敌军约八百余人,俘虏三百余,缴获迫击炮四门,轻重机枪十五挺,步枪、冲锋枪约四百余支,弹药、粮食、被服若干。具体数字还在进一步清点中。”
林锋站在地图前,微微点头,目光却并未停留在那些数字上。“我们的伤亡情况?”
小陈的声音低沉了些:“阵亡十七人,重伤二十五,轻伤四十三。阵亡名单…包括三营二连的副连长刘强,他在带队突击城南仓库时,遭遇敌军暗堡火力…”
林锋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了敲。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浸透着战友的鲜血。刘强,他记得那个憨厚却勇猛的东北汉子。
“妥善安置伤员,收敛烈士遗体,登记造册。”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们是‘雪狼’的功臣,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兄弟。”
“是!”
战果是辉煌的,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攻克一座设防坚固的县城,并缴获大量物资,这无疑是一场漂亮的胜仗。“雪狼”的名声,必将随着这场胜利更加响亮。
然而,林锋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傍晚,在团部召开的战后总结会上,气氛严肃。
“…总体而言,此次作战,我们成功发挥了尖刀作用。”林锋环视着在座的营连骨干,周大海、“夜莺”、水生、赵小川等人悉数在列。“渗透侦察,为攻城提供了精确情报;关键节点的破袭,有效瘫痪了敌军指挥和后勤;尤其是狙击分队,在清除敌方指挥官、瓦解敌军意志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首先肯定了成绩,这是凝聚士气所必须的。但紧接着,话锋一转。
“但是,问题同样存在,而且必须重视!”林锋的声音变得锐利,“第一,巷战阶段,各分队之间的协同,尤其是在新老队员之间,仍显生疏。三连在肃清城东区域时,与二连的衔接出现空当,差点让一股敌军从结合部溜走。这是磨合不足,也是指挥员对战场态势感知不够敏锐!”
被点到的两位连长脸上有些发烫,认真记录着。
“第二,对敌暗堡、狙击点的清除,还不够及时、彻底。刘强同志的牺牲,就是血的教训!我们的爆破和狙击力量,在复杂城区环境下的反应速度,还需要加强训练!”
胡老疙瘩和水生都凝重地点了点头。
“第三,”林锋的目光扫过众人,“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过于依赖对敌军指挥中枢的‘斩首’行动。这次成功了,效果显着。但如果下一次,敌指挥官更加狡猾,防护更加严密,或者干脆就是一个不在乎部下死活的顽固分子呢?我们的战术是否还能如此奏效?”
这个问题抛出来,让在场的骨干们都陷入了沉思。确实,这次能快速取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水生那精准的一枪,打掉了敌军的大脑。可这种战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
“团长,您的意思是?”周大海挠了挠头,问道。
“我的意思是,‘雪狼’不能只有‘斩首’这一把刀。”林锋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县城,“我们要有在‘斩首’失败,或者不适用的情况下,依然能通过层层剥茧、步步攻坚,最终达成作战目标的能力。我们的渗透、破袭、狙击、突击,每一个环节都要更加精炼,组合更加灵活。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次狙击上。”
他顿了顿,继续道:“另外,此次与‘捷豹’的交手,虽然只是小规模接触,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国民党军已经开始重视并模仿我们的作战模式。未来的对手,会越来越熟悉我们的套路,甚至会设置专门的陷阱。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不能停滞不前。”
“夜莺”若有所思地开口:“团长,我们是不是可以加强化装侦察和情报分析的训练?有时候,信息比子弹更重要。”
“没错。”林锋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技术侦察、心理战、甚至利用当地民众获取情报,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强化的方向。小陈,你们通讯组要加紧对缴获电台和密码本的研究,看看能不能挖出更多关于‘黑豹’,或者其他敌军特战部队的信息。”
“明白!”小陈立刻应道。
会议持续了很久,众人就战术细节、训练短板、敌情动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没有沾沾自喜,只有冷静的分析和对未来更严峻挑战的未雨绸缪。
夜色渐深,当骨干们陆续离开后,林锋独自一人走到院子里。清冷的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映照着尚未完全清理干净的血迹。
他抬头望向南方漆黑的夜空,心中清楚,这座县城的攻克,只是“二下江南”战役的一个开端。更强大的敌人,更坚固的城池,更狡猾的“黑豹”,都在前方等待着。
胜利值得庆贺,但反思更能使人进步。“雪狼”这把尖刀,必须在每一次战斗后,都重新回炉淬火,磨砺得更加锋利,才能在未来更加残酷的战场上,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