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彝器藏谜,造假现形-《玉骨:民国盗墓秘闻》

  《玉骨:民国盗墓秘闻》新篇?周原续脉 第一章 彝器藏谜,造假现形

  殷墟祭祀坑文物清理工作收尾时,林晚秋在那块刻有 “古蜀商路全图” 的青铜牌边缘,发现了一道细微的刻痕 ——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刻痕竟是西周早期特有的 “岐周云纹”,与陕西岐山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青铜鼎纹饰完全一致。更令人意外的是,青铜牌背面 “蜀殷结盟” 铭文的下方,还藏着一行极小的文字:“周承商器,藏于岐周之墟。”

  “岐周之墟?就是现在的周原遗址!” 沈青崖立刻翻出整理好的沈敬之遗稿,其中 1940 年的《周原甲骨考》残页提到:“殷亡周兴,商之彝器多入周室,蜀之玉骨纹亦见于周器,为周承商脉之证。” 结合青铜牌线索,显然西周早期文明不仅继承了殷商的青铜工艺,还延续了古蜀与中原的文明交融脉络。

  周教授此时也带着检测报告赶来:“对青铜牌的合金成分进行深层检测时,发现牌体边缘的‘岐周云纹’虽为后期添加,但添加时间距今约 3000 年,正是西周早期 —— 这说明西周人曾将此牌作为‘商周文明传承’的信物,特意添加纹饰标记,藏于周原。”

  就在三人计划前往周原遗址时,文物局的紧急通知突然传来:“陕西文物市场出现多件‘西周青铜彝器’,器身均刻有‘玉骨符号’,标注‘承商蜀之脉’,但经初步鉴定,这些彝器疑似现代仿品,造假工艺极高,已有人因购买假货报案。”

  “造假团伙肯定是看到了‘古蜀商路’的考古成果,想借‘文明传承’的名义牟利!” 林晚秋立刻联系陕西文物局,获取了仿品的详细照片 —— 照片中的西周青铜卣,腹部刻着与殷墟青铜牌相似的 “玉骨符号”,但符号线条僵硬,与西周纹饰的衔接处存在明显的现代工具痕迹。

  团队连夜赶往陕西岐山,在周原遗址考古工作站的协助下,很快锁定了造假团伙的可疑据点 —— 一处位于遗址附近的废弃工厂。为摸清团伙底细,沈青崖伪装成古董商人,以 “收购西周青铜彝器” 的名义与团伙头目 “老周” 接触。

  “老周” 在工厂仓库中展示了数十件 “西周青铜彝器”,从鼎、簋到卣、爵,种类齐全,器身均刻有 “玉骨符号”。沈青崖假装仔细观察,趁机用随身携带的微型检测仪取样,发现这些彝器的铜锡比例与西周真品差异极大,且表面的 “包浆” 是用化学试剂快速伪造的。

  “这些‘玉骨符号’刻得不对啊。” 沈青崖故意指出破绽,“西周的‘玉骨符号’应该与周原甲骨的文字结合,你这上面还是纯蜀地的符号,不符合‘周承商脉’的特征。”

  “老周” 脸色微变,却仍强装镇定:“这是早期的‘过渡型’彝器,符号还没完全融合。你要是诚心要,我可以给你看‘压箱底’的宝贝 —— 一件刻有‘商彝周铸’铭文的青铜方鼎,绝对是真品。”

  沈青崖趁机发出信号,埋伏在仓库外的警方人员迅速冲入,将 “老周” 及其团伙成员全部控制。在仓库的密室中,警方查获了更惊人的证据:大量伪造文物的模具、化学试剂,以及一本标注着 “仿品制作手册” 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如何模仿 “古蜀商路” 文物的纹饰与工艺,甚至参考了沈敬之的手稿内容。

  “你们为什么要伪造西周彝器?” 林晚秋审讯时问道。

  “老周” 垂头丧气地回答:“之前看新闻说你们找到了‘古蜀商路’的文物,证明蜀地与商周有关联,这类‘文明交融’的文物在海外能卖大价钱。我们就想仿造一批,假装是周原遗址出土的,没想到还是被你们识破了。”

  在清理造假窝点时,团队发现了一件更关键的物品 —— 一块从周原遗址盗掘的西周甲骨,甲骨上刻着 “玉骨符号” 与西周文字融合的新铭文,经周教授解读,内容为 “周取商之彝器,融蜀之玉纹,铸为周器,以祀先祖”,这与殷墟青铜牌的 “周承商脉” 线索完全呼应。

  “这才是真正的‘周承商脉’证据!” 周教授激动地说,“甲骨证明西周不仅继承了殷商的青铜彝器,还主动融合了古蜀的‘玉骨符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明符号 —— 这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代际创新’的直接体现。”

  夕阳下,团队站在周原遗址的夯土建筑基址旁,手中捧着那块西周甲骨。远处的岐山在余晖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见证商周到西周的文明传承。沈青崖翻开沈敬之的《周原甲骨考》,上面写着:“周原之墟,藏商周之秘,亦藏蜀地之魂,待后人寻之,证我文明之延绵。”

  “沈敬之当年没能找到的证据,我们今天找到了。” 林晚秋望着遗址的方向,“接下来,我们要在周原遗址展开发掘,寻找西周融合商、蜀文明的实物证据,让‘周承商脉、文明续延’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晚风拂过周原,带着泥土与历史的气息。属于《玉骨:民国盗墓秘闻》的 “周原续脉” 篇章,在破解文物造假案的过程中正式开启,朝着还原中华文明从商到周的传承脉络,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