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暗涌惊雷-《国术起手,执掌混沌》

  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带走了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和一大批能臣干将。长安城仿佛一下子空了许多,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浓重。太子李承乾留守监国,然而其地位早已因腿疾、行为失当以及与魏王李泰日益激烈的争斗而摇摇欲坠。晋王李治,则在陈昂若有若无的指引和自身越发敏锐的政治嗅觉下,开始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情报和后勤这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领域。

  陈昂依旧深居简出,如同隐入尘烟的世外高人。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神识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时刻笼罩着长安,捕捉着每一丝不寻常的波动。袁天罡的注意力确实被辽东战事和动荡的东宫吸引了大部分,但对永乐坊的监视从未完全停止,只是变得更加隐蔽和例行公事。

  贞观十九年秋,辽东战事陷入胶着。高句丽依仗天险负隅顽抗,唐军虽屡战屡胜,却难以取得决定性突破,后勤补给线漫长,士卒疲惫,军中开始出现厌战情绪。坏消息接踵传回长安,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焦虑不安的气氛。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股诡异的暗流开始在长安的地下世界涌动。先是几处负责军械督造和粮草转运的中低层官吏离奇暴毙,死因皆被判定为“急症”或“意外”,但陈昂却从不良人内部细微的情报传递中,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这些官吏的死,看似孤立,实则隐隐指向一条试图干扰辽东后勤的暗线。

  紧接着,市面上开始流传一些关于皇帝在辽东战局不利、甚至身染重病的谣言,版本繁多,言之凿凿,极大地动摇了民心。更有甚者,一些原本依附于东宫或魏王的江湖势力、魔门余孽,开始异常活跃,彼此间的摩擦骤然增多,仿佛在争夺某种东西或等待着某种指令。

  陈昂静坐于书房,指尖在长安城防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留在东宫附近的一处坊市。那里是长安有名的鱼龙混杂之地,也是诸多地下交易的场所。他的神识反复扫描那片区域,终于锁定了一处看似普通的货栈。货栈地下,隐藏着数道气息阴冷、内力不俗的身影,他们的交谈片段虽被阵法隔绝大半,但零星的词语如“时机”、“大火”、“混乱”等,还是被陈昂捕捉到。

  “果然……有人想趁陛下远征、朝局不稳之际,火中取栗。”陈昂眼中寒光一闪。他几乎可以确定,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制造大规模混乱、甚至可能直指皇权的阴谋!而幕后黑手,极有可能是对当前地位极度不满、且自知时日无多的太子李承乾,或是其麾下狗急跳墙的激进派系(如侯君集等),当然,也不能排除魏王李泰或其支持者趁机嫁祸、铲除对手的可能。

  直接将消息透露给李治或留守重臣?不妥。一来无确凿证据,难以取信;二来容易打草惊蛇,逼得对方提前发动,造成更大破坏;三来也会彻底暴露自己仍在暗中关注朝局的能力,引来袁天罡更深的忌惮。

  陈昂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定计。他需要借力打力,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式,揭破这个阴谋。

  是夜,月黑风高。那处可疑货栈的地下密室内,几名黑衣人正在做最后的部署。

  “明日午时,东市、西市同时起火,趁乱冲击皇城各门,制造恐慌!届时,宫中内应会打开玄武门,我等直扑两仪殿,控制留守大臣,逼迫他们拟旨废太子,立……”为首的黑衣人声音沙哑,充满狂热。

  就在这时,密室的油灯火焰忽然毫无征兆地晃动了一下,一股阴冷的风不知从何处吹入。

  “谁?!”黑衣人首领警觉地厉喝。

  回应他的,是一道快如鬼魅般的身影!陈昂并未显露真容,甚至刻意压制了自身标志性的功法和气息,只以九阴真经中的身法和擒拿手法对敌。他如同暗夜中的蝙蝠,在狭窄的密室中穿梭,指风凌厉,瞬间便点倒了数名外围守卫。

  “有埋伏!杀了他!”首领又惊又怒,拔刀扑上,其余人也纷纷出手,刀光剑影瞬间充满密室。

  陈昂意在制造混乱和留下线索,而非全歼。他故意卖了个破绽,让一名黑衣人的刀锋划破了自己的衣袖,同时反手一掌将其震飞,撞在墙壁上,恰好触动了某个隐蔽的机关!

  “咔哒”一声,墙壁上一块石板滑开,露出了里面藏着的几封密信和一枚象征着某个权贵家族的私印!

  黑衣人首领见状,脸色骤变,心知计划已然暴露,嘶吼道:“毁掉信件!快!”

  但陈昂岂会让他如愿?他身形如电,抢先一步掠过那暗格,衣袖一卷,已将密信和私印卷入怀中。同时,他不再恋战,虚晃一招,撞破密室顶部的薄弱处,冲天而起,消失在夜色中。

  整个交手过程极快,从闯入到夺信离去,不过十几次呼吸的时间。等货栈外的守卫反应过来冲入地下时,只看到满地狼藉和几名受伤倒地的同伙,以及那个空空如也的暗格。

  “追!他跑不远!”黑衣人首领气急败坏。

  然而,陈昂早已如同水滴融入大海,不见踪影。他并未返回永乐坊,而是悄无声息地将那几封密信和私印,用油纸包好,投掷进了晋王府一名负责夜间巡逻的、李治颇为信任的心腹侍卫的怀中,并附上了一张简单的字条,上面只写了四个字:“东市火起。”

  做完这一切,他才真正潜回府中,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次日,那名侍卫发现怀中莫名多出的东西和字条,大惊失色,立刻上报李治。李治展开密信一看,里面详细记录了利用火灾制造混乱、勾结宫中内应、意图武装政变的计划,而那枚私印,赫然与侯君集家族有关!

  李治吓得魂飞魄散,但随即强自镇定。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旦处理不当,便是滔天大祸!他立刻秘密召见长孙无忌等绝对心腹重臣,出示证据。众人皆惊怒交加。

  有了确凿证据和预警,事情就好办多了。长孙无忌等人不动声色,暗中调遣绝对忠诚的禁军,于午时之前,悄无声息地控制了东市、西市的关键地点,逮捕了纵火分子,更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将那名企图开门的内应当场拿下!

  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尚未发动,便已胎死腹中。长安城表面平静如常,百姓甚至不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刚刚与他们擦肩而过。

  李治在平息事件后,后背已被冷汗湿透。他心中对那位神秘投信之人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与敬畏。他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有陈昂的影子!只有他,才有如此神通广大的手段,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并选择以这种不居功的方式将功劳归于自己这个晋王!

  “陈师……又一次救了孤,救了大唐……”李治心中暗道,对陈昂的信任和依赖达到了顶点。而经此一事,他在留守重臣心中的地位也陡然提升,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决断力。

  消息虽然被严格封锁,但如此大的动作,岂能完全瞒过袁天罡的耳目?当不良人将调查结果呈报上来时,袁天罡盯着报告,沉默了许久。

  他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那座看似平静的永乐坊宅邸。

  “又是你吗,陈昂?”袁天罡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神变幻莫测,“如此精准地破坏一场阴谋,却深藏功与名,将好处留给晋王……你究竟是想扶植李治,还是另有所图?或者说,你只是想借此向本帅展示,即使深居简出,你依然拥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

  袁天罡发现,自己愈发看不透这个“异数”了。他就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涟漪不断扩大,扰动着整个棋局。而自己这个刚刚获得长生、正欲大展宏图的执棋者,竟有些难以把握其落点。

  “看来,对你……不能再仅仅是被动的观察了。”袁天罡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需要更主动地去了解,去接触,甚至……去试探陈昂的底线和真实目的。贞观朝末年的暗涌,因为陈昂这只“蝴蝶”的翅膀,正悄然改变着流向。而更大的惊雷,或许还在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