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色微熹,晨雾尚未完全散尽。
嘉兴城北运河码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橹声欸乃,帆影重重,船夫号子声、商贾讨价声、脚夫搬运货物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
一艘中等规模的客货两用漕船正缓缓离岸,船主得了沈炼暗中付足的银钱和一番“妥善照顾”的叮嘱,自是殷勤周到,将赵默安排在船尾一间虽不奢华却干净整洁的独立舱室内。
赵默换上了一身质地尚可的靛蓝色细布直裰,头戴方巾,作游学士子打扮。脸色仍略显苍白,但眼神清亮,气息沉静,左肩的伤势被宽大袖袍巧妙遮掩。他负手立于船尾甲板,眺望着逐渐远去的嘉兴城郭,以及身后那绵延千里的运河碧波。
利用皇城司的渠道北上,安全便捷,但过于招摇,也容易错过江湖上的风吹草动。选择漕船,混杂于南来北往的人流之中,反而更利于隐匿行迹,观察形势。沈炼安排的人手早已化整为零,或前出探路,或暗中随行护卫,或已奔赴牛首山区域布控,一切井然有序。
漕船顺流而下,速度不慢。运河两岸,田舍俨然,桑林青翠,偶有小镇驿站掠过,一派江南水乡的富庶安宁。然而,在这份安宁之下,赵默凭借过人的灵觉和罗盘的细微反馈,却能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氛。
沿途关卡盘查似乎严密了些,兵丁的神情带着审视;一些码头上,多了些看似闲逛、实则目光锐利、气息精悍的陌生面孔;甚至在某些河段,能隐约感受到水下有异物快速掠过,似是有人潜泳窥探。
“看来,归云庄那场风波,余波未平。各方势力,都动起来了。”赵默心中了然。皇城司能注意到,其他势力自然也不是瞎子聋子。只是不知这些水下的人是哪一方的探子。
他不动声色,大部分时间待在舱室内运功调息,巩固伤势,进一步融合消化与欧阳锋交手带来的感悟。偶尔才出舱透气,观察两岸风物,也留意同船之人。
这艘船上三教九流皆有。有贩卖丝绸茶叶的商人,有走亲访友的妇人,有闯荡江湖的镖师,还有几个和他一样看似游学的书生。
行程第三日下午,漕船在一处名为“平望”的大镇码头停靠补给。船刚靠稳,便见码头上又是一阵骚动,一队精悍的骑士护着一辆马车疾驰而至,毫不客气地驱散人群,径直上了最大的一艘官船。那官船立刻起锚,优先驶离,显得颇为霸道。
“呸!又是那群江北佬!仗着是史相爷的门生,就如此横行霸道!”旁边一个等待卸货的老船夫低声啐了一口,对身旁的同伴抱怨道。
“嘘!慎言!不要命了!”同伴连忙拉住他,紧张地四下张望。
史相爷?史弥远?赵默目光微闪。史弥远的手伸得可真长,这运河漕运看来也少不了他的势力渗透。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耳熟、带着几分惶急和怒意的声音从码头另一侧传来:“……岂有此理!明明说好有舱位的!怎地平白就让与了他人?我等盘缠有限,在此多耽搁一日便是一日的花费!你们船行怎能如此不讲信用!”
赵默循声望去,只见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围着一个船行管事模样的人理论。为首一人,身形微胖,面白无须,此刻正急得面红耳赤,不是那日在归云庄有过一面之缘的“金国小王爷”杨康(完颜康)又是谁?
只是此刻的杨康,早已没了当日的华贵之气,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儒衫,身边也只跟着那个同样扮作老仆的随从,显得颇为落魄狼狈。看来他们那日从芦苇荡逃脱后,一路隐匿行踪,也是打算从水路北上,却在此处遇到了麻烦。
赵默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这位“弟弟”,看来混得不怎么样啊。
那船行管事一脸不耐,挥挥手道:“吵什么吵!官爷征用,那是朝廷法度!谁敢阻拦?你们的定金退给你们,另寻他船吧!”
杨康气得浑身发抖,他何时受过这等窝囊气?但此刻身份敏感,又不敢暴露武功,只能强忍怒气,试图争辩:“可…可这下一班船要等到明日晌午了!这…”
“等到明年也得等!”管事毫不客气地打断。
就在杨康无计可施,脸色铁青之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
“这位兄台,可是舱位有了难处?”
杨康猛地回头,只见一位身着靛蓝直裰、气质沉静的年轻士子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正微笑着看他。此人面容有些陌生,但那双眼睛却深邃得让人心悸。
“你是?”杨康警惕地问,下意识后退半步,将老仆挡在身前。
“在下赵默,亦是北上游学的士子。”赵默拱手一礼,笑容和煦,“适才听闻兄台与人争执,似乎舱位被占,无处可去?若不嫌弃,在下所乘的漕船尚有空余舱位,虽不宽敞,但胜在即刻启程,或可解兄台燃眉之急。”
他指了指不远处正在装货、即将离港的那艘漕船。
杨康愣了一下,狐疑地打量着赵默。天上掉馅饼?这陌生人为何主动相助?他仔细感知,对方气息平和,像个普通读书人,并无内力波动,似乎并无恶意。
他此刻确实急需离开这是非之地,拖延越久越危险。眼前这人看起来不像有威胁,或许只是个热心肠的书呆子?
犹豫片刻,囊中羞涩和急于离开的现实压过了疑虑。杨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拱手还礼:“多谢赵兄仗义!在下…姓木,单名一个易字,这位是我家老仆。如此,便叨扰赵兄了!”
他随口胡诌了一个化名。
“木兄客气了,出门在外,理当互相照应。请。”赵默侧身引路,笑容不变。
于是,在这充满戏剧性的情形下,大宋的皇子与金国的小王爷,两个本该势同水火的死对头,竟一前一后,登上了同一艘北去的漕船。杨康和他的老仆被安排在了赵默隔壁的一间小舱室内。
船再次起航,破开浑浊的运河水,向着北方缓缓驶去。
赵默站在船尾,看着两岸景色逐渐由江南的婉约向江北的苍茫过渡,感受着身后舱室内那两道刻意压抑却依旧难以完全掩饰的焦躁气息,脸上的笑容渐渐变得深邃起来。
带着这位“好弟弟”一起北上,这趟旅程,想必不会无聊了。正好,可以近距离看看,这位身负两国血脉、心思狡诈的“弟弟”,究竟在打着什么算盘。或许,还能从他身上,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运河烟波浩渺,前途未知。但这突如其来的“偶遇”,无疑给这北上的路途,增添了许多变数和…乐趣。
嘉兴城北运河码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橹声欸乃,帆影重重,船夫号子声、商贾讨价声、脚夫搬运货物的吆喝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市井气息。
一艘中等规模的客货两用漕船正缓缓离岸,船主得了沈炼暗中付足的银钱和一番“妥善照顾”的叮嘱,自是殷勤周到,将赵默安排在船尾一间虽不奢华却干净整洁的独立舱室内。
赵默换上了一身质地尚可的靛蓝色细布直裰,头戴方巾,作游学士子打扮。脸色仍略显苍白,但眼神清亮,气息沉静,左肩的伤势被宽大袖袍巧妙遮掩。他负手立于船尾甲板,眺望着逐渐远去的嘉兴城郭,以及身后那绵延千里的运河碧波。
利用皇城司的渠道北上,安全便捷,但过于招摇,也容易错过江湖上的风吹草动。选择漕船,混杂于南来北往的人流之中,反而更利于隐匿行迹,观察形势。沈炼安排的人手早已化整为零,或前出探路,或暗中随行护卫,或已奔赴牛首山区域布控,一切井然有序。
漕船顺流而下,速度不慢。运河两岸,田舍俨然,桑林青翠,偶有小镇驿站掠过,一派江南水乡的富庶安宁。然而,在这份安宁之下,赵默凭借过人的灵觉和罗盘的细微反馈,却能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氛。
沿途关卡盘查似乎严密了些,兵丁的神情带着审视;一些码头上,多了些看似闲逛、实则目光锐利、气息精悍的陌生面孔;甚至在某些河段,能隐约感受到水下有异物快速掠过,似是有人潜泳窥探。
“看来,归云庄那场风波,余波未平。各方势力,都动起来了。”赵默心中了然。皇城司能注意到,其他势力自然也不是瞎子聋子。只是不知这些水下的人是哪一方的探子。
他不动声色,大部分时间待在舱室内运功调息,巩固伤势,进一步融合消化与欧阳锋交手带来的感悟。偶尔才出舱透气,观察两岸风物,也留意同船之人。
这艘船上三教九流皆有。有贩卖丝绸茶叶的商人,有走亲访友的妇人,有闯荡江湖的镖师,还有几个和他一样看似游学的书生。
行程第三日下午,漕船在一处名为“平望”的大镇码头停靠补给。船刚靠稳,便见码头上又是一阵骚动,一队精悍的骑士护着一辆马车疾驰而至,毫不客气地驱散人群,径直上了最大的一艘官船。那官船立刻起锚,优先驶离,显得颇为霸道。
“呸!又是那群江北佬!仗着是史相爷的门生,就如此横行霸道!”旁边一个等待卸货的老船夫低声啐了一口,对身旁的同伴抱怨道。
“嘘!慎言!不要命了!”同伴连忙拉住他,紧张地四下张望。
史相爷?史弥远?赵默目光微闪。史弥远的手伸得可真长,这运河漕运看来也少不了他的势力渗透。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耳熟、带着几分惶急和怒意的声音从码头另一侧传来:“……岂有此理!明明说好有舱位的!怎地平白就让与了他人?我等盘缠有限,在此多耽搁一日便是一日的花费!你们船行怎能如此不讲信用!”
赵默循声望去,只见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围着一个船行管事模样的人理论。为首一人,身形微胖,面白无须,此刻正急得面红耳赤,不是那日在归云庄有过一面之缘的“金国小王爷”杨康(完颜康)又是谁?
只是此刻的杨康,早已没了当日的华贵之气,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儒衫,身边也只跟着那个同样扮作老仆的随从,显得颇为落魄狼狈。看来他们那日从芦苇荡逃脱后,一路隐匿行踪,也是打算从水路北上,却在此处遇到了麻烦。
赵默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这位“弟弟”,看来混得不怎么样啊。
那船行管事一脸不耐,挥挥手道:“吵什么吵!官爷征用,那是朝廷法度!谁敢阻拦?你们的定金退给你们,另寻他船吧!”
杨康气得浑身发抖,他何时受过这等窝囊气?但此刻身份敏感,又不敢暴露武功,只能强忍怒气,试图争辩:“可…可这下一班船要等到明日晌午了!这…”
“等到明年也得等!”管事毫不客气地打断。
就在杨康无计可施,脸色铁青之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
“这位兄台,可是舱位有了难处?”
杨康猛地回头,只见一位身着靛蓝直裰、气质沉静的年轻士子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正微笑着看他。此人面容有些陌生,但那双眼睛却深邃得让人心悸。
“你是?”杨康警惕地问,下意识后退半步,将老仆挡在身前。
“在下赵默,亦是北上游学的士子。”赵默拱手一礼,笑容和煦,“适才听闻兄台与人争执,似乎舱位被占,无处可去?若不嫌弃,在下所乘的漕船尚有空余舱位,虽不宽敞,但胜在即刻启程,或可解兄台燃眉之急。”
他指了指不远处正在装货、即将离港的那艘漕船。
杨康愣了一下,狐疑地打量着赵默。天上掉馅饼?这陌生人为何主动相助?他仔细感知,对方气息平和,像个普通读书人,并无内力波动,似乎并无恶意。
他此刻确实急需离开这是非之地,拖延越久越危险。眼前这人看起来不像有威胁,或许只是个热心肠的书呆子?
犹豫片刻,囊中羞涩和急于离开的现实压过了疑虑。杨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拱手还礼:“多谢赵兄仗义!在下…姓木,单名一个易字,这位是我家老仆。如此,便叨扰赵兄了!”
他随口胡诌了一个化名。
“木兄客气了,出门在外,理当互相照应。请。”赵默侧身引路,笑容不变。
于是,在这充满戏剧性的情形下,大宋的皇子与金国的小王爷,两个本该势同水火的死对头,竟一前一后,登上了同一艘北去的漕船。杨康和他的老仆被安排在了赵默隔壁的一间小舱室内。
船再次起航,破开浑浊的运河水,向着北方缓缓驶去。
赵默站在船尾,看着两岸景色逐渐由江南的婉约向江北的苍茫过渡,感受着身后舱室内那两道刻意压抑却依旧难以完全掩饰的焦躁气息,脸上的笑容渐渐变得深邃起来。
带着这位“好弟弟”一起北上,这趟旅程,想必不会无聊了。正好,可以近距离看看,这位身负两国血脉、心思狡诈的“弟弟”,究竟在打着什么算盘。或许,还能从他身上,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运河烟波浩渺,前途未知。但这突如其来的“偶遇”,无疑给这北上的路途,增添了许多变数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