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青衫夜访定风波 千金一诺重如山-《国术起手,执掌混沌》

  黄药师的去而复返,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投入了一块寒冰,瞬间让临安城内外所有窥探的目光都为之凝固、惊疑、继而重新评估局势。

  东邪的名头太盛,武功太高,行事更是全无章法,亦正亦邪。他此刻出现在风暴中心的听雨楼,其立场暧昧不明,让所有觊觎《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的势力都感到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听雨楼下,黄蓉已飞奔至湖边,看着父亲那依旧淡漠却似乎消瘦了几分的侧脸,眼圈顿时红了,万千委屈和担忧涌上心头,却只化作一声低唤:“爹爹…”

  黄药师转过身,目光落在女儿脸上,看到她眼中的血丝和担忧,心中某处微微一软,但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外面风大,回去。”

  “哦…”黄蓉难得乖巧地没有顶嘴,乖乖跟在父亲身后往回走。父亲回来了,她心中那块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下了一半。

  回到听雨楼内,黄药师自顾自在临窗的老位置坐下,仿佛从未离开过。黄蓉忙前忙后地给他斟茶,小心翼翼地看着他的脸色。

  “那本书呢?”黄药师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让黄蓉的心猛地一跳。

  她迟疑了一下,还是低声道:“在我房里…收着呢…我没再看…”

  黄药师沉默了片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不再追问经书的事,反而问道:“外面那些苍蝇,是怎么回事?”

  黄蓉连忙将近日来关于《九阴真经》和《武穆遗书》的谣言,以及临安城突然涌入大量江湖人物的事情说了一遍,语气中充满了担忧:“…赵大哥说,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想害他…”

  黄药师听完,冷哼一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身处这个位置,手握权柄,又不知收敛,自然招人嫉恨。”话语虽依旧刻薄,但却没有再如之前那般直接将矛头对准赵默。

  就在这时,楼梯声响,赵默缓步走了上来。

  他来到黄药师面前,拱手一礼,神色平静:“黄岛主。”

  黄药师抬眸看了他一眼,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外面那些风言风语,与你给我女儿的那东西,有关?”

  “是。”赵默坦然承认,“有人想以此作文章,将我置于天下共逐之的境地。给蓉儿经书,是我考虑不周,连累了她,也触怒了岛主,在此致歉。”他这话说得不卑不亢,既承认了风险,也坚持了赠经的本意。

  黄药师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道:“你打算如何应对?将这烫手山芋交出去?还是硬扛到底,与天下人为敌?”这话竟似带着一丝考较的意味。

  赵默微微一笑,笑容中却带着冷冽的自信:“《武穆遗书》乃岳武穆心血,关乎华夏气运,岂能交予居心叵测之人?至于与天下人为敌?”他顿了顿,语气转沉,“若是些只知争强斗狠、抢夺秘籍、罔顾大义的蠹虫,为敌…又何妨?”

  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气,让一旁的黄蓉听得心神摇曳。

  黄药师眼中闪过一丝极细微的异色,稍纵即逝。他放下茶杯,语气依旧平淡:“口气不小。你可知来的都是些什么人?西域白驼山、黄河帮、西藏密宗、金国赵王府…甚至可能还有更隐秘的老怪物。你这皇城司,挡得住吗?”

  “皇城司或许挡不住天下人,”赵默目光沉静,“但加上大宋的军阵,加上临安城的城防,加上…人心向背,未必不能一战。更何况…”他看向黄药师,意有所指,“邪魔外道,也并非铁板一块。”

  黄药师自然听出他话中的招揽之意,冷哼一声,却并未立刻反驳或拒绝。他固然不屑于与朝廷鹰犬为伍,但更厌恶被人当枪使,尤其是被欧阳锋那等货色算计。而且,蓉儿还在这里。

  他沉默了片刻,忽然道:“我不会帮你杀人。”

  赵默闻言,不仅没有失望,嘴角反而勾起一丝笑意:“不敢劳烦岛主出手。只需岛主坐镇此楼,便是对宵小最大的震慑。护得蓉儿周全,便是帮了我最大的忙。”

  这话说得极其漂亮,既全了黄药师的面子,又将最重要的任务——保护黄蓉——交托给他,可谓投其所好。

  黄药师瞥了他一眼,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但终究没有反对。保护女儿,本就是他回来的首要目的。

  “哼,巧言令色。”他淡淡评价了一句,算是默认了这份无形的“盟约”。

  至此,因《九阴真经》而起的激烈冲突,在外部巨大的压力下,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暂时化解。东邪黄药师,这位绝顶高手,虽未明确站队赵默,但其坐镇听雨楼本身,就足以改变临安城的实力对比,让无数蠢蠢欲动之心,不得不重新掂量。

  黄蓉看着父亲和赵大哥之间气氛缓和,虽然话语依旧不怎么客气,但总算不再是剑拔弩张,心中大喜,脸上的愁容也消散了不少。

  赵默心中也稍稍松了口气。有黄药师这尊大神在,听雨楼和蓉儿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他可以更专注于应对接下来的风暴。

  然而,就在此时,沈炼的身影再次匆匆出现在楼下,手中拿着一份染血的密报,脸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大人!紧急军情!”

  赵默眉头一皱,快步下楼。

  沈炼将密报呈上,低声道:“北边…出大事了!蒙古大汗铁木真,于斡难河源头召开‘忽里台’大会,正式称‘成吉思汗’!并…并颁布了‘札撒’大典,誓师南征!先锋大军,已由者别、速不台率领,突破金国边防,兵锋…直指我大宋襄阳方向!”

  轰!

  这个消息,比任何武林秘籍的谣言,都更具爆炸性,更如同九天惊雷,狠狠劈落在赵默心头!

  成吉思汗!蒙古终于完成了内部整合,露出了最锋利的獠牙!战争,不再是预言和担忧,而是实实在在、已经爆发的现实!

  襄阳!又是襄阳!那里是他新政试行的重要据点,更是大宋江北的门户!

  赵默猛地抬头,望向北方,目光仿佛穿透重重殿宇,看到了那即将燃起的狼烟。

  江湖的纷争,朝堂的倾轧,在即将到来的国战面前,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却又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