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先皇手谕-《藏锋引玉》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苏清砚跪在青玉地砖上,额头触地,萧承煜则肃立一旁。皇帝朱笔批阅奏折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室内格外清晰,每一笔都仿佛划在苏清砚心上。

  起来吧。皇帝终于放下朱笔,抬眼看向二人,苏爱卿,你父亲的信,带来了吗?

  苏清砚双手呈上那封泛黄的信笺:请陛下过目。

  太监接过信,恭敬地放在御案上。皇帝展开信纸,眉头渐渐紧锁。信中是苏明远亲笔所书,详细记录了当年发现李尚书等人勾结北狄的证据,以及他如何被构陷的经过。

  好一个李崇德!皇帝猛地拍案,震得茶盏叮当作响,先帝在时,他就敢通敌卖国!

  萧承煜上前一步:陛下,臣已派人暗中监视李府,发现他近日频繁与北狄使者密会。

  皇帝冷笑:朕早该想到,他与权臣狼狈为奸多年,岂会轻易认输?他转向苏清砚,目光复杂,你父亲...是个忠臣。

  这句话让苏清砚眼眶一热。十五年来,这是第一次有人公开为父亲正名。

  陛下,礼部侍郎周大人突然在门外求见,老臣有要事禀报。

  皇帝示意宣入。周侍郎颤巍巍走进来,看到苏清砚和萧承煜,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周爱卿有何事?皇帝问道。

  周侍郎跪伏于地:老臣昨夜翻阅旧档,想起一事。先帝临终前,曾留下一份手谕,提及苏明远一案。

  什么?皇帝猛地站起,朕为何不知此事?

  手谕由太师赵大人保管,言明若非苏家后人现身,不得示人。周侍郎抬头看向苏清砚,如今苏小姐既已认祖归宗,老臣以为...

  皇帝眼中精光一闪:赵太师已故去多年,手谕何在?

  老臣依稀记得,赵太师曾言手谕藏于...周侍郎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脸色煞白。

  萧承煜一个箭步上前扶住他:周大人!

  周侍郎艰难地喘息着,从怀中掏出一枚青铜钥匙:藏书楼...暗格...话未说完,便昏死过去。

  传太医!皇帝厉声喝道,又转向萧承煜,你亲自护送周爱卿回府,务必查清是何人下毒!

  萧承煜领命,抱起周侍郎匆匆离去。苏清砚留在原地,手中紧握那枚青铜钥匙,指尖发凉。

  苏爱卿,皇帝沉声道,看来有人不想让真相大白。

  苏清砚抬头:陛下,臣女愿前往藏书楼...

  不急。皇帝摆手,对方既已对周爱卿下手,必然也在监视藏书楼。朕另有一计。

  他示意苏清砚近前,低声吩咐几句。苏清砚眼中渐渐亮起希望的光芒,郑重叩首:臣女定不负陛下所托。

  离开皇宫时,暮色已沉。萧承煜在宫门外等候,见苏清砚出来,立刻迎上前:周大人中的是百日醉,太医说三日内若无解药...

  是李尚书的手段。苏清砚咬牙,陛下让我们明日公开前往藏书楼查案,实则今夜就要行动。

  萧承煜会意,压低声音:我已调来暗卫,随时可以出发。

  二人回到萧府,简单用过晚膳后便各自准备。苏清砚换上一身夜行衣,将父亲的信和青铜钥匙贴身收好。窗外,一弯新月被乌云遮蔽,正是夜行的好时机。

  准备好了吗?萧承煜推门而入,同样一身黑衣,腰间佩剑。

  苏清砚点头,忽然想起什么:等等。她从枕下取出一枚碧玉玉佩,正是那枚清音佩。

  带着它做什么?萧承煜不解。

  直觉告诉我,它会派上用场。苏清砚将玉佩挂在颈间,藏入衣领。

  三更时分,二人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潜入皇城西侧的藏书楼。这座七层木塔收藏着自开国以来的典籍档案,平日有重兵把守,今夜却异常安静。

  守卫被调走了。萧承煜警觉地环顾四周,太顺利了,小心有诈。

  苏清砚握紧青铜钥匙:周大人说手谕藏在暗格,但藏书楼这么大...

  跟我来。萧承煜拉着她绕到楼后,从一处隐蔽的小门进入,赵太师曾任国子监祭酒,常来此查阅典籍。若有秘密,必在顶楼珍本阁。

  二人沿着狭窄的木梯拾级而上,每上一层,心中的不安就加重一分。到第五层时,萧承煜突然按住苏清砚的肩膀:有人。

  楼下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不止一人。萧承煜吹灭手中的火折子,带着苏清砚隐入书架阴影中。

  搜!每一层都不要放过!一个阴冷的声音传来,李大人有令,找到手谕者,赏金千两!

  苏清砚屏住呼吸,听脚步声分散到各层。萧承煜在她手心写道:李府死士,至少十人。

  情况危急,上楼的路已被封锁。萧承煜指了指头顶,示意从外部攀爬。苏清砚会意,随他来到窗前。窗外是陡峭的楼壁,稍有不慎就会坠楼身亡。

  怕吗?萧承煜低声问。

  苏清砚摇头:父亲等了十五年,我有什么好怕的。

  萧承煜眼中闪过赞赏,率先翻出窗外。他如壁虎般贴着楼壁攀援而上,不时回头确认苏清砚的安全。夜风呼啸,吹得二人衣袍猎猎作响。

  当苏清砚的手终于搭上顶楼窗沿时,一阵剧痛突然从掌心传来——窗棂上竟布满细如牛毛的毒针!她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叫出声,鲜血顺着手腕滴落。

  萧承煜见状,立刻从靴中掏出匕首,撬开窗户。二人滚入室内,苏清砚的右手已是一片乌青。

  有毒!萧承煜脸色大变,立刻撕下衣角为她扎紧手腕,别动,我找解药。

  苏清砚摇头:先找手谕...时间不多了...

  顶楼珍本阁内,数千册古籍整齐排列。要在其中找到暗格谈何容易?苏清砚强忍剧痛,想起周侍郎临终的话:藏书楼...暗格...

  忽然,她颈间的清音佩微微发热。苏清砚心念一动,取出玉佩,只见它在黑暗中泛着淡淡的青光,指向西北角的一个书架。

  那里!她踉跄着走过去,玉佩的光芒越来越亮。书架第三层摆着一套《乐经》,苏清砚抽出其中一卷,后面果然有一个锁孔。

  青铜钥匙插入锁孔,轻轻一转,书架竟无声地移开,露出墙上的暗格。暗格中放着一个紫檀木匣,匣上龙纹环绕,正是皇家之物。

  就在苏清砚取出木匣的瞬间,楼下传来一声厉喝:顶楼有人!

  萧承煜一把抱起苏清砚,踹开另一侧的窗户。几乎同时,房门被撞开,数名黑衣人持刀涌入。

  萧承煜单手抱着苏清砚,另一手抓住预先准备好的绳索,从七层高楼一跃而下。箭矢破空而来,擦着他的脸颊飞过。落地时,萧承煜一个翻滚卸去冲力,却听怀中苏清砚闷哼一声——一支弩箭已射入她的肩膀。

  坚持住!萧承煜眼中杀意暴涨,拔剑击落追来的箭矢,抱着苏清砚隐入夜色中。

  回到萧府密室,萧承煜立刻为苏清砚处理伤口。箭伤不深,但手上的毒却已蔓延至肘部。

  阎王笑萧承煜面色凝重,若无解药,十二个时辰内...

  苏清砚虚弱地摇头:先...看手谕...

  萧承煜咬牙打开紫檀木匣。匣中是一卷明黄绢帛,先帝御笔亲书:

  朕知大限将至,特留此谕:太常寺琴正苏明远忠贞不二,所奏李崇德通敌一事,朕已密查属实。奈何朕病体沉疴,无力肃清朝纲。若他日苏家后人得见此谕,当为其平反昭雪,诛李崇德九族...

  绢帛末端盖着传国玉玺,鲜红如血。

  果然如此...苏清砚泪流满面,毒性却突然发作,一口黑血喷出。

  清砚!萧承煜抱住她瘫软的身体,眼中满是惊恐,撑住,我这就去李府抢解药!

  苏清砚抓住他的衣袖:不...太危险...手谕...交给陛下...

  萧承煜将她轻轻放在榻上,盖好锦被:等我回来。说完,转身离去,背影决绝如剑。

  苏清砚意识渐渐模糊,恍惚间仿佛看到父亲站在床前,慈爱地抚摸着她的头发。清音佩在胸前微微发烫,似在为她续命。

  父亲...她喃喃道,女儿...做到了...

  窗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渐行渐远,那是萧承煜带着滔天怒火奔向李府的方向。而紫檀木匣中的先皇手谕,在烛光下泛着庄严的金光,仿佛在见证这场延续了十五年的正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