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王岩悄无声息地去了香港-《知青入赘寡妇家》

  王岩九点多钟就来到四合院了,小曼在前院倒座房堂屋接待了她。

  沈卫东也参与了两人的谈话。

  小曼那天去派出所见完王岩,就已经跟沈卫东商量好了:王岩如果能摆脱她的父母和家庭,就安排她到香港的公司工作。

  香港的公司,他家占了一半股份。

  沈卫东虽然安排林晓霞在黄志林身边工作,可林晓霞在香港人眼中就是 “二五仔” 那一类人,要是信任她,那得有多缺心眼啊。

  不仅小曼对林晓霞不放心,沈卫东也不放心。

  王岩要是脱离了她的父母和家庭,倒是最合适的人选 —— 她跟杨立中一样,都是学财会的。

  把她安排到公司财务部门担任个重要职务是可行的,黄志林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公司是沈卫东与黄家合伙创办的,这边要是只派一个林晓霞在公司工作,时间长了,黄志林都会拿沈卫东当傻子。

  王岩的财务水平怎么样不清楚,不过杨立中说,她十七岁就在街道办的汽水厂做会计工作。

  汽水厂有个老会计是她师傅,她现在也已经做了八年会计工作,算是老会计了。

  在夜大,她还系统学了两年多会计课程,怎么想,她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跟家庭脱离开后,她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小曼和沈卫东,到了香港更是无依无靠。

  她不会成为林晓霞那样的人,小曼对她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

  这个想法和决定都是小曼提出来的,沈卫东也赞成。

  但他还没跟香港的黄志林说这件事。

  沈卫东想等着跟王岩谈妥了,再打这个电话。

  王岩坐在小曼对面,一直局促不安。

  她现在是真怕小曼。

  小曼利用杨立中送她的一个包,就差点让她进监狱蹲上几年。

  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小曼主动跟她寒暄了几句,大致了解了她昨晚毅然决然走出家门的经过,随后便进入一问一答环节。

  小曼问:“你觉得自己能够彻底摆脱你父母和你的弟弟妹妹吗?”

  她摇摇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不能!但我不会像以前一样傻,我只能保证做到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再多我是不会去做的。”

  小曼点点头,笑着继续问道:“你想过我会怎么帮你吗?”

  “想过,但想不出来你会怎么帮我,不过我相信你,你一定能改变我的生活,所以我今天就迫不及待地过来见你了。”

  她回答得很诚实,小曼很满意。

  “离开京城,去外地工作你愿意吗?”

  她思索片刻,点点头道:“我愿意!”

  “你就不问问我让你去哪儿,你就说愿意。” 小曼饶有兴致地问道。

  “小曼姐,我相信你,你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京城对于我来说也没什么好留恋的,离开这里,我或许真能摆脱我父母和那个家。”

  小曼赞许地朝她笑了笑:“好!看来你是真的想彻底摆脱父母和家中弟妹了,那我就送你去一个他们都去不了的地方工作吧。”

  “他们都去不了的地方?” 她疑惑地反问道。

  小曼点点头,笑着说道:“不用担心,我不会送你去人迹罕至的地方,要去的是一个比京城更繁华的城市。”

  “你说的是香港吧?” 她疑惑地问道。

  小曼肯定地回答道:“你猜的对,就是香港!”

  “啊!真是香港,小曼姐!我怎么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呢?”

  她终于不再局促,脸上也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小曼把沈卫东在香港与黄先生共同创办 “五谷面香” 食品有限公司的事情简单讲了一遍。

  她听完,更是惊讶得无以复加。

  京城正在建设的食品厂竟然是他们家开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难怪财会水平一般的杨立中能去食品厂做财务工作。

  她现在什么都明白了,对小曼和沈卫东生出了敬畏之心。

  想想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可笑,还真以为人家是在京城没有靠山的外地人。

  她在派出所待的这四天三夜,不但让她得到了教训,还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去香港 —— 这是多少京城人梦寐以求的。她过去,不但能为她解决香港户口,还能提供住的地方。

  工资多少她还不知道,但这就已经让她欣喜若狂了。

  沈卫东给黄志林打了电话,把安排王岩去公司财务部门工作的事情跟他讲了,住宿就安排在林晓霞现在住的那套公寓里,房间就是他曾住过的。

  跟黄志林说好了,这边还要帮王岩办理去往香港的手续,年前就让她去香港。

  夜大的学就不上了,就算念完了,那个学历在香港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早点到香港,边工作边跟着香港那边的同事学习。

  她有财会基础,学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给王岩办理去香港的手续非常简单,以京城 “五谷面香” 公司职工的名义,几天就把她去香港的手续办好了。

  王岩悄无声息走了。

  她走的时候,只说要去南方闯一闯。

  具体是南方的哪座城市,没人知道。

  她家里人不知道,单位同事不知道,夜大的同学们也不知道。

  就连杨立中也不知道。

  沈卫东和小曼张罗王岩去香港的这段时间,朴顺姬已经出院。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

  杨耀奎已经打了好几遍电话催他们快些回去。

  沈卫东和小曼也着急回去,杨立中更是急得不行了,天天问沈卫东:“姐夫,咱什么时候回东北过年啊?”

  他已经两年没回 “棒槌沟” 了,他也想爸妈和爷爷奶奶了。

  王岩的事还没办好,沈卫东只能回答他:“还要等两天吧。”

  等了两天又两天,他们三人坐上火车那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

  腊月二十九,下午四点多钟,沈卫东和小曼、杨立中到了江岔县。

  在杨耀奎家里住了一晚。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

  他们坐着杨耀奎单位的车,到了 “棒槌沟”,已经快中午了。

  去年杨立中是在京城过的年,他已经快小两年没回 “棒槌沟” 了。

  “棒槌沟” 这两年,除了道路变成了水泥路,其他地方变化不大,但人的精神面貌变化可就太大了。

  村里这些久违了的社员们,见到杨立中可是热情得很。

  他现在也算是有出息了。

  有了京城户口,还有了京城的正式工作。

  这可不是 “棒槌沟” 社员兜里有俩钱了就能相比的。

  关键是杨立中兜里也不缺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