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锦书接口,“我记着呢。人情支出有数,不会影响铺子周转。”
她看向林芷,“林妹妹,库房的胖大海和桔梗存量还够,但薄荷粉消耗得快。”
“老吴头那边新晒的薄荷叶,我明天去收一批?”
“好。”林芷点头,“另外,润喉糖的方子可以再丰富些。”
“冬梅上次提的枇杷叶粉清肺止咳,还有陈皮粉理气化痰,都可以试着少量添加,做成不同功效的系列,满足不同需求。”
“但主打的平价基础款不变。”
冬梅眼睛亮了亮:“好,我试试配比。”
墨竹立刻来了精神:“那是不是可以叫‘清肺润喉款’、‘理气化痰款’?听着就厉害!”
锦书笑着摇头:“名头不用太花哨,功效说清楚就行。”
“芷兰润喉糖”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立竿见影的舒缓效果,很快成了街坊们冬日随身携带的小玩意儿。
墨竹的吆喝词也与时俱进:“芷兰润喉糖!甜润清嗓,驱散干痒!两文钱一块,十文钱六块送一块!新添清肺款,化痰款!按需选择喽!”
柜台边,冬梅默默地将新配好的不同款糖块分装在不同颜色的小油纸包里,方便区分。
锦书则负责收钱记账,账本上润喉糖的流水记录越来越多,虽单笔金额小,但累积起来颇为可观。
这天下午,芷兰堂里抓药的人不多。
墨竹正给一位老主顾介绍新出的清肺款润喉糖,门外传来马车停下的声音。
一个衣着体面、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个小厮。
“请问,芷兰堂的林芷林大夫在吗?”管事态度客气。
林芷从诊案后起身:“我就是。”
管事上前一步,递上一份大红烫金的请柬:
“林大夫,我家主人陈员外,久闻您仁心仁术,妙手回春,更听闻贵铺所制的药物物,功效卓着,惠及街邻。”
“三日后是老夫人七十大寿,我家主人想向贵铺订制一批蜜膏、蜜丸与润喉糖,作为回赠宾客的伴手礼,不知贵铺能否接下?”
墨竹一听是大生意,眼睛都亮了!锦书也放下账本,走了过来。
林芷接过请柬,神色平静:“不知陈员外需要多少?有何具体要求?”
管事道:“蜜膏需一百小罐,蜜丸一百小罐,润喉糖需三百块。蜜膏与蜜丸罐身最好能印有‘福寿安康’字样,润喉糖的油纸包也需特制。”
“寿宴在即,时间有些紧,三日内备齐。价钱好商量。”
锦书心中飞快盘算:量大,时间紧,还要定制包装。但利润绝对可观!她看向林芷。
林芷沉吟片刻,问道:“陈老夫人平素身体如何?可有用过这些药食之物?”
管事一愣:“老夫人身子尚可,只是年事已高,偶有失眠、食欲不振。蜜膏蜜丸应是合用。润喉糖是给宾客尝鲜的。”
林芷点点头:“蜜膏蜜丸是药食同源之物,但终究带有药性。”
“老夫人寿诞喜庆,伴手礼当以吉祥如意为主。这样,”
她提出建议,“蜜膏与蜜丸,我可按原方配制,但罐身不印药名,只印‘福寿安康’字样,寓意吉祥。”
“至于润喉糖,清甜可口,老少皆宜,做伴手礼甚好。您看如何?”
管事一听,觉得林芷考虑得周全,连连点头:“林大夫思虑周全!如此甚好!就按您说的办!”
锦书适时开口,语气温婉专业:“管事先生,定制包装需要额外工本和时间。”
“蜜膏蜜丸一百罐,润喉糖三百块,我们铺子姐妹连夜赶工,三日内可以备齐。价钱方面……”
她报出了一个合理的数额,既体现了定制和加急的溢价,又不失公道。
管事显然对芷兰堂的声誉和锦书的报价都满意:“好!就这个价!这是定金。”
他爽快地付了定金,留下定制包装的具体要求和地址。
送走管事,墨竹兴奋地跳了起来:“大生意!锦书姐!咱们要发财啦!”
锦书拿着定金,脸上也带着喜色:“这笔进项不小,能抵铺子小半月的流水了。不过,”
她看向林芷和姐妹们,“时间紧,任务重。蜜膏和蜜丸冬梅可以主理,润喉糖的包装和定制油纸墨竹得盯紧。我负责原料采买和总账。林妹妹你看……”
林芷看着姐妹们:“接下这单生意,既是陈员外信任,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芷兰堂的东西好。但有一条,”
她语气认真,“赶工不能省工序,用料不能降品质。招牌比这一单生意重要。”
“林姊放心!”墨竹拍胸脯,“保证又快又好!”
冬梅也沉稳点头:“蜜膏蜜丸的料,我一钱都不会少。”
锦书道:“原料我亲自把关,包装定制加钱让窑厂和纸坊加急,绝不耽误。”
接下来的三天,芷兰堂后院灯火通明。
冬梅守着炉灶熬蜜膏、搓蜜丸,一丝不苟。
墨竹跑前跑后,盯着窑厂送来印好“福寿安康”的定制小罐,又盯着纸坊送来印着寿桃和吉祥云纹的特制润喉糖油纸。
锦书则精准地调配原料供应和账目支出。林芷坐镇前堂,兼顾诊务,也时不时过来看看进度。
第三天傍晚,所有货品终于齐备:一百罐印着吉祥字样的安神蜜膏和开胃丸,三百块用喜庆油纸包好的润喉糖,整整齐齐装进了大箱子里。
陈府派来的马车准时抵达,管事验货后非常满意,付清了余款。
送走马车,墨竹累得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哎哟我的腰……可算赶出来了!”
冬梅也揉着发酸的手腕,但脸上带着完成任务的轻松。
锦书清点着余款,笑容舒展:“这单生意利润丰厚,足够铺子安稳过个好年了。”
林芷看着疲惫却开心的姐妹们,温声道:“辛苦大家了。明天铺子歇半日,都好好睡个懒觉。”
她看向林芷,“林妹妹,库房的胖大海和桔梗存量还够,但薄荷粉消耗得快。”
“老吴头那边新晒的薄荷叶,我明天去收一批?”
“好。”林芷点头,“另外,润喉糖的方子可以再丰富些。”
“冬梅上次提的枇杷叶粉清肺止咳,还有陈皮粉理气化痰,都可以试着少量添加,做成不同功效的系列,满足不同需求。”
“但主打的平价基础款不变。”
冬梅眼睛亮了亮:“好,我试试配比。”
墨竹立刻来了精神:“那是不是可以叫‘清肺润喉款’、‘理气化痰款’?听着就厉害!”
锦书笑着摇头:“名头不用太花哨,功效说清楚就行。”
“芷兰润喉糖”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立竿见影的舒缓效果,很快成了街坊们冬日随身携带的小玩意儿。
墨竹的吆喝词也与时俱进:“芷兰润喉糖!甜润清嗓,驱散干痒!两文钱一块,十文钱六块送一块!新添清肺款,化痰款!按需选择喽!”
柜台边,冬梅默默地将新配好的不同款糖块分装在不同颜色的小油纸包里,方便区分。
锦书则负责收钱记账,账本上润喉糖的流水记录越来越多,虽单笔金额小,但累积起来颇为可观。
这天下午,芷兰堂里抓药的人不多。
墨竹正给一位老主顾介绍新出的清肺款润喉糖,门外传来马车停下的声音。
一个衣着体面、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个小厮。
“请问,芷兰堂的林芷林大夫在吗?”管事态度客气。
林芷从诊案后起身:“我就是。”
管事上前一步,递上一份大红烫金的请柬:
“林大夫,我家主人陈员外,久闻您仁心仁术,妙手回春,更听闻贵铺所制的药物物,功效卓着,惠及街邻。”
“三日后是老夫人七十大寿,我家主人想向贵铺订制一批蜜膏、蜜丸与润喉糖,作为回赠宾客的伴手礼,不知贵铺能否接下?”
墨竹一听是大生意,眼睛都亮了!锦书也放下账本,走了过来。
林芷接过请柬,神色平静:“不知陈员外需要多少?有何具体要求?”
管事道:“蜜膏需一百小罐,蜜丸一百小罐,润喉糖需三百块。蜜膏与蜜丸罐身最好能印有‘福寿安康’字样,润喉糖的油纸包也需特制。”
“寿宴在即,时间有些紧,三日内备齐。价钱好商量。”
锦书心中飞快盘算:量大,时间紧,还要定制包装。但利润绝对可观!她看向林芷。
林芷沉吟片刻,问道:“陈老夫人平素身体如何?可有用过这些药食之物?”
管事一愣:“老夫人身子尚可,只是年事已高,偶有失眠、食欲不振。蜜膏蜜丸应是合用。润喉糖是给宾客尝鲜的。”
林芷点点头:“蜜膏蜜丸是药食同源之物,但终究带有药性。”
“老夫人寿诞喜庆,伴手礼当以吉祥如意为主。这样,”
她提出建议,“蜜膏与蜜丸,我可按原方配制,但罐身不印药名,只印‘福寿安康’字样,寓意吉祥。”
“至于润喉糖,清甜可口,老少皆宜,做伴手礼甚好。您看如何?”
管事一听,觉得林芷考虑得周全,连连点头:“林大夫思虑周全!如此甚好!就按您说的办!”
锦书适时开口,语气温婉专业:“管事先生,定制包装需要额外工本和时间。”
“蜜膏蜜丸一百罐,润喉糖三百块,我们铺子姐妹连夜赶工,三日内可以备齐。价钱方面……”
她报出了一个合理的数额,既体现了定制和加急的溢价,又不失公道。
管事显然对芷兰堂的声誉和锦书的报价都满意:“好!就这个价!这是定金。”
他爽快地付了定金,留下定制包装的具体要求和地址。
送走管事,墨竹兴奋地跳了起来:“大生意!锦书姐!咱们要发财啦!”
锦书拿着定金,脸上也带着喜色:“这笔进项不小,能抵铺子小半月的流水了。不过,”
她看向林芷和姐妹们,“时间紧,任务重。蜜膏和蜜丸冬梅可以主理,润喉糖的包装和定制油纸墨竹得盯紧。我负责原料采买和总账。林妹妹你看……”
林芷看着姐妹们:“接下这单生意,既是陈员外信任,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芷兰堂的东西好。但有一条,”
她语气认真,“赶工不能省工序,用料不能降品质。招牌比这一单生意重要。”
“林姊放心!”墨竹拍胸脯,“保证又快又好!”
冬梅也沉稳点头:“蜜膏蜜丸的料,我一钱都不会少。”
锦书道:“原料我亲自把关,包装定制加钱让窑厂和纸坊加急,绝不耽误。”
接下来的三天,芷兰堂后院灯火通明。
冬梅守着炉灶熬蜜膏、搓蜜丸,一丝不苟。
墨竹跑前跑后,盯着窑厂送来印好“福寿安康”的定制小罐,又盯着纸坊送来印着寿桃和吉祥云纹的特制润喉糖油纸。
锦书则精准地调配原料供应和账目支出。林芷坐镇前堂,兼顾诊务,也时不时过来看看进度。
第三天傍晚,所有货品终于齐备:一百罐印着吉祥字样的安神蜜膏和开胃丸,三百块用喜庆油纸包好的润喉糖,整整齐齐装进了大箱子里。
陈府派来的马车准时抵达,管事验货后非常满意,付清了余款。
送走马车,墨竹累得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哎哟我的腰……可算赶出来了!”
冬梅也揉着发酸的手腕,但脸上带着完成任务的轻松。
锦书清点着余款,笑容舒展:“这单生意利润丰厚,足够铺子安稳过个好年了。”
林芷看着疲惫却开心的姐妹们,温声道:“辛苦大家了。明天铺子歇半日,都好好睡个懒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