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反馈陆续来了。
买香囊的老大爷特意过来:“林姑娘!那香囊真神了!我老伴闻着,说心里不烦了,躺下没一会儿就着了!也不嫌麻烦了!”
那位年轻媳妇也高兴地说:“孩子夜里闻着那香味,闹腾少了!我也能跟着睡个踏实觉!再给我来两个换着用!”
张婆子没亲自来,但小李子跑来买润喉糖时,小声告诉墨竹:“墨竹姐……奶奶说……香囊好……我夜里……不做噩梦了……”孩子脸上带着少有的安稳。
这些反馈让墨竹和冬梅干劲更足。
墨竹缝香囊袋的速度越来越快,冬梅配香料的手法愈发纯熟。
锦书翻着账本,看着香囊虽利薄但稳定的进项,以及街坊们舒展的眉头,对林芷说:
“林妹妹,这香囊成本低,反响好。我想着,是不是给李秀才也送两个?他教书费神,夜里备课也辛苦。”
林芷点头:“你想得周到。冬梅,挑两个气味最沉静的包好。锦书,等下去学堂送茶时带过去。”
傍晚,锦书去学堂送茶,将两个小香囊递给李秀才。
“李秀才,这是铺子新做的安眠香囊,放枕边能宁神助眠。您和夫人试试?”
李秀才接过小巧的香囊,闻了闻那沉静安神的香气,感慨道:“锦书姑娘,你们芷兰堂……真是处处想着街坊啊!这心意我收下了!孩子们下午还念叨,说喝了你们的益智茶,下午上课都有精神头了!”
锦书微笑:“孩子们喜欢就好。”
回铺子的路上,夕阳余晖给街巷镀上一层暖金色。
锦书看着手里学堂结清的茶款和空茶桶,又摸了摸怀里李秀才硬塞给她的一小包松子糖(说是孩子们的心意),心中一片安宁。
铺子里,墨竹正兴高采烈地跟林芷和冬梅汇报:“刘婶子听说香囊好用,送来了她攒的干玫瑰花瓣!说加进去更香!赵大娘也送了点晒干的桂花!”
冬梅轻声说:“玫瑰疏肝解郁,桂花暖胃散寒,少量加进去调和气味,或许更好。”
林芷颔首:“嗯,你们试着调整,以安神宁心为主,香气要雅致。”
锦书走进来,将松子糖放在桌上:“学堂孩子们的回礼。”
墨竹欢呼一声。
……
腊月的寒风卷着零星雪沫,年关将近。
街巷里多了些年货摊子,空气中也飘起了炸丸子、蒸馒头的香气。
芷兰堂门口的“芷兰暖心茶”依旧每日准时飘香,成了街坊们赶集办年货路上温暖的一站。
铺子里,生意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暖膏、润喉糖、开胃丸销量大增,安神蜜膏也因年节思虑多而卖得不错。
锦书的算盘噼啪响个不停,墨竹的吆喝声更加清脆,冬梅在后院熬膏配药的身影几乎没停过。
林芷的诊案前,也多是些因年节忙碌、饮食不调或偶感风寒的小毛病。
“林妹妹,”锦书趁着抓药间隙,翻着厚厚的账本,“今年铺子盈余不错,比去年好了很多。多亏了蜜膏、开胃丸这些新品和学堂订茶的稳定收入。”
林芷配好一包消食药:“街坊们捧场,姐妹们辛苦。”
“年关近了,锦书,你盘算一下,给铺子里每人封个红包,也备些年礼,给常帮衬的街坊和供货的熟人送去,表表心意。”
“正想跟林妹妹商量这事呢。”锦书拿出小本子,
“红包按铺子规矩,每人按出力大小封。”
“年礼的话,我想着:像老贺大哥、老吴头这些送药送蜜的,送两罐蜜膏、一包润喉糖、再加一小坛酒?”
“学堂李秀才那边,送两罐蜜膏、两包润喉糖和一刀好纸?”
“像张婆婆、刘大爷这些常来常往的困难街坊,送一小罐暖膏和一包润喉糖?”
墨竹凑过来:“锦书姐想得周到!送礼送到心坎上!”
冬梅也点头:“蜜膏暖膏都是咱们自己的,实在。”
“好。”林芷点头,“你定好单子,让墨竹去跑腿。”
“另外,门口那暖心茶,从腊月二十到除夕,每天多加一勺蜂蜜,添点红枣片蜂蜜,添点红枣片,算咱们铺子请街坊喝碗甜茶,暖暖和和迎新年。”
“好主意!”墨竹拍手,“我这就去多手,“我这就去多买点红枣片!”
锦书也笑了:“这点开销值得。林妹妹,库房还有不少上好的野生枸杞,熬茶时也加一小把?添点红色,喜庆又滋补。”
“行。”林芷应允。
腊月二十三,小年。
墨竹开始风风火火地送年礼。
“老贺大哥!芷兰堂给您拜早年啦!蜜膏润喉糖您收好!这小坛酒给大哥暖暖身子!”
老贺惊喜地接过东西,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哎哟!谢谢姑娘们!太破费了!开年春蜜,我保证把最好的头茬蜜留给芷兰堂!”
“李秀才!新年好呀!蜜膏润喉糖给先生甜甜嘴润润喉!这刀好纸,祝您新年妙笔生花!”
李秀才看着那刀光洁厚实的宣纸,爱不释手:“墨竹姑娘费心了!代我谢谢林大夫和锦书姑娘!祝芷兰堂新年生意兴隆,济世安康!”
“张婆婆!小李子!来!暖膏抹手别冻着暖膏抹手别冻着!糖块甜甜嘴!”
张婆子和小栓子捧着东西,满脸是笑:“谢谢姑娘!谢谢林大夫谢谢姑娘!谢谢林大夫!祝姑娘们新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一圈跑下来,墨竹带回了一篮子回礼:老贺家晒的蘑菇干,李秀才写的红“福”字,张婆子纳的几双厚鞋垫……东西不贵重,却满是心意。
腊月二十八,芷兰堂门口那壶“芷兰暖心茶”果然不同了。
深琥珀色的茶汤里飘着红艳艳的枸杞和红枣片,热气腾腾,甜香四溢。
木牌上也添了墨竹歪歪扭扭的一行字:“芷兰堂请街坊喝甜茶,暖暖和和过大年!”
赶集的、办年货的街坊路过,无不被这香甜的热气和墨竹的热情招呼吸引。
“哟!今儿茶咋这么香?还带甜味儿?”
“加了蜂蜜红枣枸杞!林大夫请街坊们喝甜茶迎新年!大叔来一碗?”
“哎哟!谢谢林大夫!谢谢姑娘们!这大冷天的,太贴心了!”赶集的大叔捧着碗,喝得浑身舒坦。
“甜丝丝的,好喝!祝芷兰堂新年红红火火!”大婶也笑着道贺。
一碗碗甜茶递出去,换回一声声道谢和祝福。草堂门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温情。
买香囊的老大爷特意过来:“林姑娘!那香囊真神了!我老伴闻着,说心里不烦了,躺下没一会儿就着了!也不嫌麻烦了!”
那位年轻媳妇也高兴地说:“孩子夜里闻着那香味,闹腾少了!我也能跟着睡个踏实觉!再给我来两个换着用!”
张婆子没亲自来,但小李子跑来买润喉糖时,小声告诉墨竹:“墨竹姐……奶奶说……香囊好……我夜里……不做噩梦了……”孩子脸上带着少有的安稳。
这些反馈让墨竹和冬梅干劲更足。
墨竹缝香囊袋的速度越来越快,冬梅配香料的手法愈发纯熟。
锦书翻着账本,看着香囊虽利薄但稳定的进项,以及街坊们舒展的眉头,对林芷说:
“林妹妹,这香囊成本低,反响好。我想着,是不是给李秀才也送两个?他教书费神,夜里备课也辛苦。”
林芷点头:“你想得周到。冬梅,挑两个气味最沉静的包好。锦书,等下去学堂送茶时带过去。”
傍晚,锦书去学堂送茶,将两个小香囊递给李秀才。
“李秀才,这是铺子新做的安眠香囊,放枕边能宁神助眠。您和夫人试试?”
李秀才接过小巧的香囊,闻了闻那沉静安神的香气,感慨道:“锦书姑娘,你们芷兰堂……真是处处想着街坊啊!这心意我收下了!孩子们下午还念叨,说喝了你们的益智茶,下午上课都有精神头了!”
锦书微笑:“孩子们喜欢就好。”
回铺子的路上,夕阳余晖给街巷镀上一层暖金色。
锦书看着手里学堂结清的茶款和空茶桶,又摸了摸怀里李秀才硬塞给她的一小包松子糖(说是孩子们的心意),心中一片安宁。
铺子里,墨竹正兴高采烈地跟林芷和冬梅汇报:“刘婶子听说香囊好用,送来了她攒的干玫瑰花瓣!说加进去更香!赵大娘也送了点晒干的桂花!”
冬梅轻声说:“玫瑰疏肝解郁,桂花暖胃散寒,少量加进去调和气味,或许更好。”
林芷颔首:“嗯,你们试着调整,以安神宁心为主,香气要雅致。”
锦书走进来,将松子糖放在桌上:“学堂孩子们的回礼。”
墨竹欢呼一声。
……
腊月的寒风卷着零星雪沫,年关将近。
街巷里多了些年货摊子,空气中也飘起了炸丸子、蒸馒头的香气。
芷兰堂门口的“芷兰暖心茶”依旧每日准时飘香,成了街坊们赶集办年货路上温暖的一站。
铺子里,生意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暖膏、润喉糖、开胃丸销量大增,安神蜜膏也因年节思虑多而卖得不错。
锦书的算盘噼啪响个不停,墨竹的吆喝声更加清脆,冬梅在后院熬膏配药的身影几乎没停过。
林芷的诊案前,也多是些因年节忙碌、饮食不调或偶感风寒的小毛病。
“林妹妹,”锦书趁着抓药间隙,翻着厚厚的账本,“今年铺子盈余不错,比去年好了很多。多亏了蜜膏、开胃丸这些新品和学堂订茶的稳定收入。”
林芷配好一包消食药:“街坊们捧场,姐妹们辛苦。”
“年关近了,锦书,你盘算一下,给铺子里每人封个红包,也备些年礼,给常帮衬的街坊和供货的熟人送去,表表心意。”
“正想跟林妹妹商量这事呢。”锦书拿出小本子,
“红包按铺子规矩,每人按出力大小封。”
“年礼的话,我想着:像老贺大哥、老吴头这些送药送蜜的,送两罐蜜膏、一包润喉糖、再加一小坛酒?”
“学堂李秀才那边,送两罐蜜膏、两包润喉糖和一刀好纸?”
“像张婆婆、刘大爷这些常来常往的困难街坊,送一小罐暖膏和一包润喉糖?”
墨竹凑过来:“锦书姐想得周到!送礼送到心坎上!”
冬梅也点头:“蜜膏暖膏都是咱们自己的,实在。”
“好。”林芷点头,“你定好单子,让墨竹去跑腿。”
“另外,门口那暖心茶,从腊月二十到除夕,每天多加一勺蜂蜜,添点红枣片蜂蜜,添点红枣片,算咱们铺子请街坊喝碗甜茶,暖暖和和迎新年。”
“好主意!”墨竹拍手,“我这就去多手,“我这就去多买点红枣片!”
锦书也笑了:“这点开销值得。林妹妹,库房还有不少上好的野生枸杞,熬茶时也加一小把?添点红色,喜庆又滋补。”
“行。”林芷应允。
腊月二十三,小年。
墨竹开始风风火火地送年礼。
“老贺大哥!芷兰堂给您拜早年啦!蜜膏润喉糖您收好!这小坛酒给大哥暖暖身子!”
老贺惊喜地接过东西,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哎哟!谢谢姑娘们!太破费了!开年春蜜,我保证把最好的头茬蜜留给芷兰堂!”
“李秀才!新年好呀!蜜膏润喉糖给先生甜甜嘴润润喉!这刀好纸,祝您新年妙笔生花!”
李秀才看着那刀光洁厚实的宣纸,爱不释手:“墨竹姑娘费心了!代我谢谢林大夫和锦书姑娘!祝芷兰堂新年生意兴隆,济世安康!”
“张婆婆!小李子!来!暖膏抹手别冻着暖膏抹手别冻着!糖块甜甜嘴!”
张婆子和小栓子捧着东西,满脸是笑:“谢谢姑娘!谢谢林大夫谢谢姑娘!谢谢林大夫!祝姑娘们新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一圈跑下来,墨竹带回了一篮子回礼:老贺家晒的蘑菇干,李秀才写的红“福”字,张婆子纳的几双厚鞋垫……东西不贵重,却满是心意。
腊月二十八,芷兰堂门口那壶“芷兰暖心茶”果然不同了。
深琥珀色的茶汤里飘着红艳艳的枸杞和红枣片,热气腾腾,甜香四溢。
木牌上也添了墨竹歪歪扭扭的一行字:“芷兰堂请街坊喝甜茶,暖暖和和过大年!”
赶集的、办年货的街坊路过,无不被这香甜的热气和墨竹的热情招呼吸引。
“哟!今儿茶咋这么香?还带甜味儿?”
“加了蜂蜜红枣枸杞!林大夫请街坊们喝甜茶迎新年!大叔来一碗?”
“哎哟!谢谢林大夫!谢谢姑娘们!这大冷天的,太贴心了!”赶集的大叔捧着碗,喝得浑身舒坦。
“甜丝丝的,好喝!祝芷兰堂新年红红火火!”大婶也笑着道贺。
一碗碗甜茶递出去,换回一声声道谢和祝福。草堂门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