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年初一初二串门拜年-《咸鱼医妃她只想躺赢》

  孩子们欢呼雀跃。

  张婆子也带着小栓子来了。

  小李子穿着半新的棉袄,小脸洗得干净,虽然还怯生生的,但眼神亮了许多。张婆子手里提着一小袋自己晒的萝卜干。

  “林大夫……姑娘们……新年好……”张婆子局促地行礼。

  “张婆婆!小李子!新年好!”墨竹热情地招呼。

  林芷摸了摸小李子的头:“李子好像长高了。”

  小栓子小声说:“林大夫……姐姐们……好……”

  锦书接过萝卜干,塞给小李子一小包润喉糖和一块碎银子:“小李子,新年买糖吃。婆婆,铺子一点心意。”

  她将银子塞进张婆子手里。

  张婆子捏着那点碎银,眼眶又红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林芷温声道:“婆婆,拿着。给李子添件厚衣裳,开春暖和了,送他去李秀才那儿开蒙认几个字。”

  张婆子拉着小李子,深深鞠了一躬,千恩万谢地走了。

  送走一波波拜年的街坊,草堂里堆满了各种朴实的心意:冬笋、鸡蛋、萝卜干、几块自制的年糕、一小袋花生……

  虽然都不值钱,却满载着街坊们最真挚的感激和祝福。

  锦书看着这些“年礼”,在专门的人情账本上,一笔笔记下谁家送了什么,回礼了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芷兰堂和街坊间最珍贵的纽带。

  午后,拜年的人潮暂歇。

  冬梅在收拾东西,墨竹在数自己的红封,锦书在整理账册。

  林芷看着窗外阳光明媚的街巷,又看看铺子里忙碌而温馨的景象,心中一片安宁祥和。

  她走到柜台后,拿出三根细细的红绳,绳上系着一枚小小的、刻着“安”字的桃木符。

  “来。”她招呼姐妹。

  锦书、墨竹、冬梅走过来。

  林芷将红绳分别系在她们的手腕上:“桃木辟邪安神。愿你们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三姐妹看着手腕上那朴素却带着林芷体温的小小桃符,都红了眼眶。

  “姑娘……”墨竹扑过来抱住林芷的胳膊。

  锦书和冬梅也依偎过来。

  四个人的身影在洒满阳光的柜台后紧紧靠在一起,无声胜有声。

  傍晚,芷兰堂早早关了门。后院小灶间再次热闹起来。

  “包饺子喽!”墨竹挽着袖子,干劲十足。

  冬梅调了馅——白菜猪肉馅里,她别出心裁地加了一点点切碎的枸杞和红枣碎,寓意吉祥又添了丝甜意。

  锦书负责擀皮,动作麻利,皮子又圆又薄。

  林芷则和墨竹一起包,虽然包出来的饺子形状各异(墨竹包的尤其“豪放”),但胜在馅料十足。

  “姑娘,你看我这个,像不像元宝?”墨竹举起一个胖得几乎合不拢的饺子。

  “像,像你一样富态。”锦书打趣道。

  “锦书姐!”墨竹抗议,引来一片笑声。

  冬梅看着闹腾的两人,嘴角弯起温柔的弧度,默默地把包好的饺子码放整齐。

  饺子下锅,白胖胖地在沸水里翻滚。

  热气蒸腾中,姐妹们的笑语和锅里的咕嘟声交织在一起。

  “第一碗给姑娘!”

  “第二碗给锦书姐!”

  “第三碗给冬梅姐!”

  “第四碗……哎呀我的饺子露馅啦!”

  “哈哈哈……”

  大年初二,芷兰堂照例开门。

  虽然年节里求医问药的人少,但芷兰堂的门一开,街坊们拜年的脚步依旧络绎不绝。

  “林大夫!几位姑娘!恭喜发财!开门大吉啊!”

  聚丰楼的钱掌柜带着两个伙计,抬着一个大食盒,满面春风地来了。

  “钱掌柜新年好!您太客气了!”林芷迎上前。

  钱掌柜打开食盒盖子,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热气腾腾的各色精致点心:“新年的头炉点心,给姑娘们尝尝鲜!”

  “多亏了林大夫妙手回春,我这耳鸣的毛病再没犯过,睡得香,精神头足,生意都比往年好!”

  锦书笑着接过食盒:“钱掌柜生意兴隆那是您经营有方!快请坐,喝杯暖茶!”

  她示意墨竹倒茶,自己则从柜台里拿出包装好的几样年货——两罐安神蜜膏、几包润喉糖、还有几个绣着“福”字的新年特制香囊。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蜜膏您夜里应酬回来喝,润喉糖给店里大伙儿清清嗓,香囊添个福气。新年新气象!”

  钱掌柜看着手中雅致又实用的回礼,连连赞叹:“锦书姑娘做事真是滴水不漏!这份心意,我老钱收下了!”

  “以后铺子需要订席面尽管开口!”

  钱掌柜前脚刚走,后脚李秀才就带着自家写好的大红“福”字来了。

  “林大夫!姑娘们!开门大吉,福气盈门啊!”李秀才精神抖擞,哪还有年前病恹恹的样子。

  他将一个硕大的“福”字贴在芷兰堂正墙上,“这是我家那口子特意叮嘱带来的,祝芷兰堂福泽绵长!”

  “多谢李秀才和夫人!”林芷微笑致谢。

  墨竹眼尖,看到李秀才腰间挂着冬梅送的那个沉静香囊,笑嘻嘻地问:“李秀才,香囊好用不?夫人喜欢吗?”

  李秀才摸了摸香囊,脸上笑意更深:“好用好用!夫人说闻着心里踏实,睡得安稳多了!她还说,等开了春,学堂里的孩子们学做女红,让冬梅姑娘去指点指点呢!”

  冬梅闻言,有些局促地搓着手,脸上却微微红了。

  锦书笑着递上回礼——一大包特制的益智润喉糖和两小罐蜜膏:“给孩子们甜甜嘴儿,也给夫人润润喉。”

  李秀才也不推辞,爽快收下:“那我就替孩子们和夫人谢谢姑娘们了!”

  中午时分,趁着人少,锦书拿出账本对林芷说:“林妹妹,大年初二,咱们也该把大家的年终红包落实了。”

  她取出三个明显更厚实的红封。

  “这是根据咱们铺子今年的盈余,还有大家伙一年的辛苦,算出来的红利。”

  锦书将红封分别递给林芷、冬梅和墨竹,“林妹妹是东家,占大头。”

  “冬梅配药熬膏煮茶,劳心劳力最多。墨竹吆喝待客跑外联,功劳也不小。我都按章程细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