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万一偷工减料,客人骂的是谁?-《咸鱼医妃她只想躺赢》

  宋老板笑着点头:“正是!渠道、人工、包装,都由我来解决。”

  “贵堂只管收钱分红,或者直接卖断配方,省心又赚钱!如何?”

  冬梅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站在锦书身后,听到这话,眉头微蹙,小手在围裙上不安地绞着。

  锦书沉默片刻,开口道:“宋老板好意芷兰堂心领。”

  “只是,我们芷兰堂熬制此酱,最初是为方便街坊佐餐,添些药膳清味。”

  “用料皆是后院自种的紫苏、山野摘的香菇,量本就不大。”

  “更重要的是,火候、调味,都由冬梅一手把握,方能保证每碟酱的味道统一新鲜。”

  “若交予坊间批量生产,恐失其本真风味,也非我芷兰堂初衷。”

  宋老板笑容微僵:“姑娘此言差矣!配方不变,按方制作,风味自有保证!”

  “至于火候,自有老师傅把控!你们守着这个小茶棚,一天卖几十碟,能赚多少?铺开局面,才是生财大道!”

  锦书摇头,语气温和但坚定:“芷兰堂的药香和酱香,皆源于此巷此井,限量小碟,非是不能多赚,而是要确保每位熟客都能尝到这份新鲜和心意。”

  “若贪图一时厚利,失了本心,坏了口碑,便是舍本逐末。”

  墨竹看看宋老板,又看看锦书和冬梅,似乎有点明白了,小声嘀咕:“哦……好像……冬梅姐的酱,是不能随便让别人乱熬……”

  宋老板见锦书主意已定,仍不死心:“姑娘再考虑考虑?价格好商量!”

  锦书微笑:“宋老板无需再劝。芷兰堂暂无扩大酱料经营之意。若您喜欢这酱,欢迎常来茶棚品尝。”

  林芷此时也从后堂出来,对宋老板微微颔首:“宋老板,锦书所言,亦是芷兰堂之意。好酱难得,贵在用心。怠慢之处,请多包涵。”

  见当家大夫也如此表态,宋老板知道事不可为,只得惋惜地叹了口气,留下茶钱,带着伙计走了。

  人一走,墨竹立刻围着锦书转:“锦书姐!那么多钱啊!真不要?”

  锦书拿起账本:“墨竹,你算算,宋老板的酱坊批量做,一罐酱卖出去,我们能分多少?”

  墨竹掰着手指头:“嗯……假设分两成……一罐五十文……咱们得十文?”

  “没错。”锦书指着账本上今天的酱料利润,“但我们自己卖小碟,一碟三文,净赚约两文。五十碟就是一百文纯利。”

  “宋老板的作坊一天能卖多少罐?一百罐?我们能分到一千文,听起来不少。”

  墨竹点头如捣蒜:“对啊对啊!”

  “但”,林芷话锋一转,“他的酱用的是不是我们的紫苏?口味能否保证一致?万一为了赚钱,偷工减料,或者味道变了,客人骂的是谁?”

  墨竹愣住了。

  冬梅接口道:“味道不一样,咱的招牌就砸了。”

  锦书继续道:“牌子砸了,我们的招牌茶棚还香吗?街坊还会像现在这样,早早来排队买我们的酱?”

  “没了街坊的信任,再想赚回这一碟两文的小钱,就难了。贪图那虚高的分利,丢了自己的根基和口碑,值吗?”

  墨竹恍然大悟,一拍脑袋:“啊!原来是这样!锦书姐你说得对!不能贪心!咱们就老老实实卖这小碟酱给街坊!街坊高兴,咱们也踏实!”

  冬梅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轻声说:“嗯!踏实。”

  墨竹嘿嘿一笑:“懂了!以后再有送钱的来,我就说:谢了您呐!咱们酱只伺候街坊!”

  她夸张的语气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拒绝了宋老板的合作提议,芷兰堂的日子依旧按部就班。

  林芷坐堂看诊,处理的多是些头疼脑热、筋骨酸痛的小毛病。

  这日午后,日头格外毒辣,晒得石板路都泛着白光。茶棚的客人也比往常少些,都躲在棚子下喝茶纳凉。

  “这鬼天气!”胡大哥擦着汗抱怨,“喝两碗茶都不解渴!”

  墨竹也热得直扇风:“是啊,锦书姐,咱们那清肝茶能不能再调凉快点?”

  锦书翻着账本:“本就是清热去火的,还能怎么凉?加冰成本又太高。”

  冬梅默默给墨竹倒了碗凉茶,又看了看后院晒着的药材:“晒蔫了,要快些收了……”

  林芷刚送走一个抓药的病人,闻言走到门口,抬头看了看刺目的日头,又感受了一下空气中沉滞的闷热,眉头微蹙:

  “暑气太重,易生暑热之症。锦书,把咱们备的藿香、佩兰、荷叶拿出来,再添点甘草,熬一大锅解暑凉茶,免费供应给过路行人。”

  锦书立刻应下:“好!我这就去配!”

  墨竹眼睛一亮:“免费?姑娘真好!”

  林芷温声道:“举手之劳,能防患于未然也好。”

  冬梅和锦书很快在后院灶上熬起了一大锅解暑凉茶,藿香和佩兰的清香驱散了些许暑热。

  墨竹在茶棚外挂了个小木牌:“芷兰堂赠饮——解暑凉茶,免费取用!”

  牌子一挂,立刻吸引了几个赶路热得发昏的行人。

  “免费?真的?”一个挑夫将信将疑。

  墨竹热情地舀了一大碗:“真的!天热,喝碗凉茶解解暑!”

  挑夫接过,咕咚咕咚喝下,长长舒了口气:“哎哟!舒服!谢谢姑娘!谢谢芷兰堂!”

  “给我也来一碗!”

  “还有我!”

  免费凉茶摊前很快排起了小队。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一阵骚动和惊呼。

  “快来人啊!王老伯晕倒了!”

  “就在前面树底下!”

  林芷闻声,立刻起身:“墨竹,拿我的针囊!冬梅,取些水!锦书,照看铺子和凉茶!”

  她语速快而清晰,人已快步向巷口走去。

  墨竹和冬梅立刻行动,抓起东西跟上。

  巷口老榆树下,王老伯倒在地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额头上全是豆大的汗珠,人已昏迷不醒。

  “王老伯!王老伯!”几个街坊围着他,焦急地喊着。

  “都散开!让开些通风!”

  林芷拨开人群,蹲下身,迅速检查:触其额头滚烫,皮肤干燥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