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东街陈记布庄的老板娘派人来订二十盒八珍糕!”
“好嘞,记下了!”锦书提笔记账,头也不抬。
“林大夫,我家小子咳嗽老不好,您给瞧瞧?”抱着孩子的妇人焦急地探头。
“来,坐这儿。”林芷放下捣药杵,净了手,净了手,
“张嘴,啊——”
芷兰堂的清晨,在抓药包糕的窸窣声、算盘珠子的脆响和病人偶尔的咳嗽声中拉开序幕。
那日沈栖迟带来的星图秘藏消息,像一粒硌脚的小石子,被林芷暂时踢到了角落。
眼下,她的心思全被药柜里见底的茯苓和墨竹嚷嚷着要试做的“桂花山药糕”占满了。
“锦书姐,咱账上还能挪出多少银子?”
林芷送走咳嗽孩子的娘亲,凑到柜台前,“我想着,是不是该雇个专门捣药切药的伙计?墨竹都快成小陀螺了。”
锦书翻着账本,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这个月盈余不错,雇个人手绰绰有余。就是得找个老实勤快的。”
正说着,墨竹端着刚蒸好的桂花山药糕从后院小跑进来,清甜的桂花香瞬间飘满铺子:“姑娘,锦书姐,快尝尝新方子!”
三人围着小碟子,你一块我一块。
“嗯!桂花香浓,山药绵软,甜度刚好!”锦书赞道。
“比八珍糕更清爽!”墨竹塞得腮帮子鼓鼓。
林芷细细品着:“就是桂花蜜放多了点,抢了山药的清香,下次减半勺。”
“林大夫在吗?”一个穿着粗布短打、面色黝黑的汉子在门口探头,神情局促。
“在,大哥哪里不舒服?”林芷咽下糕点。
汉子搓着手进来,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小心翼翼打开,露出几片干枯发黑的叶子:“林大夫,您给掌掌眼,这……这是不是灵芝?俺在后山老林子里捡的,看着像……”
林芷接过,仔细看了看叶片的形状、背面的纹路,又凑近闻了闻,眉头微蹙:“大哥,这不是灵芝。这叫树舌,看着像,但没灵芝的药用价值高,有些品种还有微毒,不能乱吃。”
汉子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啊?不……不是啊?俺还当捡到宝了……”他失望地收起叶子,转身要走。
“等等,”林芷叫住他,从柜台下拿出两包八珍糕递过去,“这个拿着,健脾养胃的。山里湿气重,采药不容易,下次看到不认识的,先别急着摘,拿来我帮你认认。”
汉子愣住,看着手里包装精致的糕点,黝黑的脸涨红了:“这……这怎么好意思……”
“拿着吧!”墨竹爽快地把糕点塞他手里,“我们姑娘心善,下回有真灵芝记得便宜点卖我们就成!”
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锦书笑着摇头:“你呀,这糕点都快成咱家通行证了。”
林芷也笑:“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说不定哪天他真能送来好药材呢。”
日子就在这琐碎又充实的忙碌中滑过。直到这天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芷兰堂门口。
“林……林大夫?”一个怯生生的、带着点熟悉感的声音响起。
林芷抬头,只见一个穿着半旧藕荷色衣裙、面容清秀却带着几分憔悴的年轻女子站在门口,手里紧紧攥着个小包袱。
竟是当初在王府时,负责给林芷送饭、性格有些怯懦的小丫鬟——冬梅!
“冬梅?”林芷有些惊讶,放下手中的药秤,“快进来!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她记得冬梅胆小,后来好像是被调去别的院子了。
冬梅走进来,看着焕然一新的药铺和神采奕奕的林芷,眼圈一红,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林大夫!求您……求您救救我娘吧!”
林芷和锦书连忙把她扶起来:“别急,慢慢说,怎么回事?”
冬梅抽噎着:“我娘……我娘得了怪病!浑身浮肿,肚子胀得像鼓,吃不下东西,县里的大夫都瞧遍了,药吃了不少,钱也花光了,就是不见好,还说……还说怕是没救了!”
她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我实在没法子了……想起林大夫您医术好,心肠更好……就……就厚着脸皮找来了……求您去看看我娘吧!诊金……诊金我以后做牛做马还您!”她说着又要跪下。
林芷一把扶住她,心里不是滋味。冬梅在王府时就是个老实本分的丫头,没想到离了王府,日子这么艰难。
“别说傻话!人在哪儿?远吗?”林芷问。
“在……在城外三十里,柳树屯。”冬梅急切地说。
“三十里……”林芷沉吟。不算近,一来一回加上看病,今天肯定回不来。她看向锦书和墨竹。
锦书立刻道:“铺子有我和墨竹看着,你放心去,救人要紧!”
墨竹也点头如捣蒜:“对对!姑娘快去!药箱我去拿!”
林芷不再犹豫:“好!冬梅,你稍等,我收拾点东西,马上跟你走!”
她转身快步走向后院,心里盘算着要带哪些应急的药材和针具。浮肿腹胀……这症状,让她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
冬梅看着林芷利落的背影,又看看锦书递过来的热茶和墨竹飞快打包的点心,眼泪流得更凶了,这次却是带着希望的暖意。
林芷背起墨竹递来的药箱,对锦书道:“锦书姐,铺子交给你了。墨竹,看着点锦书姐,别让她算账忘了吃饭!”
“知道啦姑娘!”墨竹脆生生应道。 锦书笑着推她:“快去吧!路上小心!”
林芷点点头,带着满心感激又忐忑的冬梅,踏出了芷兰堂的门槛。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芷的脚步没有丝毫迟疑。治病救人,是她安身立命的根,也是她穿越而来,最想守护的本心。
通往柳树屯的土路坑坑洼洼,马车颠簸得厉害。冬梅坐在林芷对面,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时不时焦虑地看向窗外渐沉的暮色。
“林大夫……真对不住,让您跑这么远……”冬梅的声音带着不安。
“别这么说,治病要紧。”林芷安抚道,借着车窗外最后一点天光,翻看着带来的几本医书,
“你娘这病,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浮肿之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比如发热、腹痛?”
冬梅努力回忆着:“大概……一个多月前?先是说没胃口,浑身没力气,后来脚脖子就有点肿……再后来,肿得越来越厉害,肚子也胀起来了……发热好像没有,就是人越来越没精神,吃什么都吐……”她说着说着,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林芷眉头微蹙。
乏力、厌食、渐进性浮肿、腹胀、呕吐……听起来像是严重的脾肾阳虚,但县里大夫都治不好,恐怕没那么简单。
“好嘞,记下了!”锦书提笔记账,头也不抬。
“林大夫,我家小子咳嗽老不好,您给瞧瞧?”抱着孩子的妇人焦急地探头。
“来,坐这儿。”林芷放下捣药杵,净了手,净了手,
“张嘴,啊——”
芷兰堂的清晨,在抓药包糕的窸窣声、算盘珠子的脆响和病人偶尔的咳嗽声中拉开序幕。
那日沈栖迟带来的星图秘藏消息,像一粒硌脚的小石子,被林芷暂时踢到了角落。
眼下,她的心思全被药柜里见底的茯苓和墨竹嚷嚷着要试做的“桂花山药糕”占满了。
“锦书姐,咱账上还能挪出多少银子?”
林芷送走咳嗽孩子的娘亲,凑到柜台前,“我想着,是不是该雇个专门捣药切药的伙计?墨竹都快成小陀螺了。”
锦书翻着账本,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这个月盈余不错,雇个人手绰绰有余。就是得找个老实勤快的。”
正说着,墨竹端着刚蒸好的桂花山药糕从后院小跑进来,清甜的桂花香瞬间飘满铺子:“姑娘,锦书姐,快尝尝新方子!”
三人围着小碟子,你一块我一块。
“嗯!桂花香浓,山药绵软,甜度刚好!”锦书赞道。
“比八珍糕更清爽!”墨竹塞得腮帮子鼓鼓。
林芷细细品着:“就是桂花蜜放多了点,抢了山药的清香,下次减半勺。”
“林大夫在吗?”一个穿着粗布短打、面色黝黑的汉子在门口探头,神情局促。
“在,大哥哪里不舒服?”林芷咽下糕点。
汉子搓着手进来,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小心翼翼打开,露出几片干枯发黑的叶子:“林大夫,您给掌掌眼,这……这是不是灵芝?俺在后山老林子里捡的,看着像……”
林芷接过,仔细看了看叶片的形状、背面的纹路,又凑近闻了闻,眉头微蹙:“大哥,这不是灵芝。这叫树舌,看着像,但没灵芝的药用价值高,有些品种还有微毒,不能乱吃。”
汉子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啊?不……不是啊?俺还当捡到宝了……”他失望地收起叶子,转身要走。
“等等,”林芷叫住他,从柜台下拿出两包八珍糕递过去,“这个拿着,健脾养胃的。山里湿气重,采药不容易,下次看到不认识的,先别急着摘,拿来我帮你认认。”
汉子愣住,看着手里包装精致的糕点,黝黑的脸涨红了:“这……这怎么好意思……”
“拿着吧!”墨竹爽快地把糕点塞他手里,“我们姑娘心善,下回有真灵芝记得便宜点卖我们就成!”
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锦书笑着摇头:“你呀,这糕点都快成咱家通行证了。”
林芷也笑:“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说不定哪天他真能送来好药材呢。”
日子就在这琐碎又充实的忙碌中滑过。直到这天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芷兰堂门口。
“林……林大夫?”一个怯生生的、带着点熟悉感的声音响起。
林芷抬头,只见一个穿着半旧藕荷色衣裙、面容清秀却带着几分憔悴的年轻女子站在门口,手里紧紧攥着个小包袱。
竟是当初在王府时,负责给林芷送饭、性格有些怯懦的小丫鬟——冬梅!
“冬梅?”林芷有些惊讶,放下手中的药秤,“快进来!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她记得冬梅胆小,后来好像是被调去别的院子了。
冬梅走进来,看着焕然一新的药铺和神采奕奕的林芷,眼圈一红,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林大夫!求您……求您救救我娘吧!”
林芷和锦书连忙把她扶起来:“别急,慢慢说,怎么回事?”
冬梅抽噎着:“我娘……我娘得了怪病!浑身浮肿,肚子胀得像鼓,吃不下东西,县里的大夫都瞧遍了,药吃了不少,钱也花光了,就是不见好,还说……还说怕是没救了!”
她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我实在没法子了……想起林大夫您医术好,心肠更好……就……就厚着脸皮找来了……求您去看看我娘吧!诊金……诊金我以后做牛做马还您!”她说着又要跪下。
林芷一把扶住她,心里不是滋味。冬梅在王府时就是个老实本分的丫头,没想到离了王府,日子这么艰难。
“别说傻话!人在哪儿?远吗?”林芷问。
“在……在城外三十里,柳树屯。”冬梅急切地说。
“三十里……”林芷沉吟。不算近,一来一回加上看病,今天肯定回不来。她看向锦书和墨竹。
锦书立刻道:“铺子有我和墨竹看着,你放心去,救人要紧!”
墨竹也点头如捣蒜:“对对!姑娘快去!药箱我去拿!”
林芷不再犹豫:“好!冬梅,你稍等,我收拾点东西,马上跟你走!”
她转身快步走向后院,心里盘算着要带哪些应急的药材和针具。浮肿腹胀……这症状,让她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
冬梅看着林芷利落的背影,又看看锦书递过来的热茶和墨竹飞快打包的点心,眼泪流得更凶了,这次却是带着希望的暖意。
林芷背起墨竹递来的药箱,对锦书道:“锦书姐,铺子交给你了。墨竹,看着点锦书姐,别让她算账忘了吃饭!”
“知道啦姑娘!”墨竹脆生生应道。 锦书笑着推她:“快去吧!路上小心!”
林芷点点头,带着满心感激又忐忑的冬梅,踏出了芷兰堂的门槛。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芷的脚步没有丝毫迟疑。治病救人,是她安身立命的根,也是她穿越而来,最想守护的本心。
通往柳树屯的土路坑坑洼洼,马车颠簸得厉害。冬梅坐在林芷对面,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时不时焦虑地看向窗外渐沉的暮色。
“林大夫……真对不住,让您跑这么远……”冬梅的声音带着不安。
“别这么说,治病要紧。”林芷安抚道,借着车窗外最后一点天光,翻看着带来的几本医书,
“你娘这病,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浮肿之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比如发热、腹痛?”
冬梅努力回忆着:“大概……一个多月前?先是说没胃口,浑身没力气,后来脚脖子就有点肿……再后来,肿得越来越厉害,肚子也胀起来了……发热好像没有,就是人越来越没精神,吃什么都吐……”她说着说着,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林芷眉头微蹙。
乏力、厌食、渐进性浮肿、腹胀、呕吐……听起来像是严重的脾肾阳虚,但县里大夫都治不好,恐怕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