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冻疮膏-《咸鱼医妃她只想躺赢》

  墨竹看着妇人的背影,得意地对锦书眨眨眼:“看!我这试用招儿灵吧?口碑传得多快!”

  锦书笑着摇头,在账本上记下这笔清晰的开胃丸收入,旁边备注了“赠白术薏仁粉一包”。

  下午,诊案前来了位熟客,卖炊饼的老赵。

  他愁眉苦脸地伸出双手:“林姑娘,快入冬了,我这老冻疮的毛病又犯了!手指头又红又肿,痒得钻心,晚上都睡不好!”

  林芷看了看他那红肿皴裂的手指:“年年如此,气血不畅,血脉凝滞。旧疾复发。”

  她起身拿了一小罐活血消肿膏,“先用这膏药外敷,一日两次,活血化瘀止痒。”

  又对锦书道,“配当归四逆汤内服:当归四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细辛一钱,炙甘草二钱,通草二钱,大枣五枚擘开。”

  锦书利索地抓药包好。

  老赵拿着药膏和药包,看着林芷,有些迟疑:“林姑娘……这……这活血膏和当归汤……得不少钱吧?我最近生意淡……”

  林芷还未开口,锦书已经温和地接过话:“赵叔,您是铺子老主顾了。这活血膏是我们自配的,成本价给您,五十文。当归汤按方抓药,一共七十文。”

  她声音清晰,账目分明,“您也知道,铺子小本经营,药都得花钱收。”

  “实在手头紧,汤药钱您可以先记个账,下个月生意好了再补上。但这膏药您得先用着,不然冻疮烂了更麻烦。”

  她拿出一个小账本,翻到记邻里赊欠的那页。

  老赵一听,赶紧摆手:“不不不!药钱够了够了!”

  他掏出钱数了数,付清了活血膏和汤药的钱,“林大夫的药管用,一分钱一分货!能赊是情分,能付得起咱也不能亏了铺子!谢谢林姑娘!谢谢锦书姑娘!”

  他拿着药,感激地走了。

  墨竹凑过来:“锦书姐,你刚才那话说的真好!有情有理。”

  锦书轻声说:“老赵人实在,只是近来生意难做。咱们体谅他难处,给他台阶,他也知道分寸,反而更顾惜铺子情面。账目人情都要顾。”

  傍晚打烊前,铺子里难得清闲。姐妹几个在后院整理药材。

  冬梅一边分拣新收的野菊花,一边轻声说:“姑娘,库房里之前剩的当归须、红花碎末、还有老吴头送来的艾草绒,攒了不少。都是些边角料,但药性还在。”

  林芷正在查看一批新到的枸杞子,闻言抬头:“嗯,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功效都有。墨竹,”

  她看向旁边捣药末的墨竹,“你不是总抱怨冬天手冷脚冷吗?”

  “用这些边角料,加上点便宜的干姜末,再兑点猪油或者茶油,熬成冻疮膏,你觉得如何?成本低得多,给街坊们冬天防冻疮用。”

  墨竹眼睛一亮:“好主意啊姑娘!又废物利用!熬得稠一点,晚上睡前涂上,又暖和又防皴裂!”

  “肯定比药铺里卖的便宜多了!”她已经开始琢磨香味了,“加点樟脑或者薄荷脑进去?凉凉的还能止痒!”

  锦书立刻在心里盘算:“当归须、红花碎末、艾草绒都是废弃料,成本几乎为零。干姜、猪油或茶油价平。

  若能熬成实用的冻疮膏,哪怕只卖个原料和辛苦钱,也是造福街坊,铺子也添个新品项。”

  “行,这事交给墨竹和冬梅去试。”林芷拍板,“用料安全第一,别太刺激皮肤。”

  “没问题!”墨竹干劲十足。 冬梅也腼腆地点头:“好,我和墨竹琢磨。”

  墨竹和冬梅一头扎进了冻疮膏的试制里。

  后院那间小灶间,连着几日飘出的不再是蜜膏的甜香,而是混合着艾草、干姜的浓郁药味,带着点辛辣的暖意。

  “冬梅姐!油温差不多了吧?快下药粉!”墨竹守着炉子,鼻尖沾了点灰,眼睛却亮得很。

  冬梅仔细地将磨得细细的当归须粉、红花末、艾草绒和干姜末,按林芷给的配比,缓缓倒入温热的茶油中。

  药粉入油,立刻“滋啦”一声,香气更浓。

  “要不停搅拌,别糊了。”冬梅轻声提醒,手上拿着长柄勺不停搅动。

  墨竹用力点头:“知道啦!”

  她一边搅,一边抽抽鼻子,“嗯……这味儿……够劲儿!闻着就暖和!哎,冬梅姐,你说再加点樟脑粉进去怎么样?抹上凉飕飕的,止痒!”

  冬梅想了想:“姑娘说安全第一。樟脑太凉太冲,怕皮肤受不了。要不……先少放一点点试试?”

  “行!”墨竹立刻跑去翻找樟脑粉了。

  林芷和锦书偶尔过来看看。

  林芷捏起一点冷却后的膏体,捻了捻:“稠度可以,颜色也正。皮肤刺激怎么样?”

  墨竹立刻撸起自己的袖子:“姑娘你看!”

  “我昨天抹了一小块在手腕上,抹了两次,暖烘烘的,一点不痒也没红!”

  “就是……”她凑近林芷,压低声音,“味道有点冲鼻子!”

  锦书也拿起一点闻了闻,微微蹙眉:“这气味……怕是有些街坊不喜欢。”

  林芷思忖片刻:“功效第一。味道……加点薄荷脑粉试试?既能添点清凉感,也能压一压艾姜的辛燥气。”

  “薄荷脑好!”墨竹立刻赞成,“我这就去找!”

  冬梅轻声补充:“库房还有些去年存的陈皮粉,磨细了加一点点,或许能调和气味?”

  “可以试试。”林芷点头,“你们俩琢磨吧,注意记录每次的配比和效果。”

  几天后,冻疮膏的配方终于定型了。

  墨竹得意地举着一个小罐子:“成了!姑娘,锦书姐,冬梅姐!快试试!”

  姐妹几个各自挖了点抹在手背上。

  果然,初时是薄荷的清凉,接着是艾草的暖意和干姜的温热感透进皮肤,微微发烫却不刺痛,陈皮的气味中和了药味的辛烈,闻久了竟有些沉稳的暖香。

  “这个好!”锦书感受着手背的暖意,

  “比纯药油温和,也不像猪油那样油腻。成本我算过了,用茶油比猪油贵一点点,但更清爽易存放。一小罐的成本大约六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