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收摊前,胡大哥照例来取十碟酱。
“哟,墨竹姑娘,今天茶棚有新花样没?”胡大哥熟络地问。
墨竹一边装酱一边说:“胡大哥,新花样在凉茶里!加了枳叶,更香!”
胡大哥笑道:“哈哈,你们芷兰堂总有好东西!对了,我船上兄弟托我问,那陈皮糕明天还有不?扎实口感的,他们跑船带着顶饿!”
“有!冬梅姐今天做了不少呢!”墨竹答道。
胡大哥立刻掏钱:“那给我再来五块扎实的陈皮糕!钱一起算!”
锦书收钱记账,顺口问:“胡大哥,跑船辛苦,兄弟们身体可好?最近有没有什么常见的不舒服?”
胡大哥叹口气:“哎,别提了!就这闷热天,加上船上湿气重,好几个兄弟说胃口不好,肚子发胀,干活没力气!”
林芷闻言走了过来:“腹胀?舌苔可厚腻?”
胡大哥挠头:“这……咱粗人不懂看舌苔。反正就是吃不下,闷得慌。”
林芷略一思索,对冬梅道:“冬梅,把咱们刚摘的枳叶,包一小包给胡大哥。”
冬梅立刻用干净油纸包了一小把嫩绿的枳叶。
林芷递给胡大哥:“这是新鲜枳叶。让兄弟们觉得闷胀时,取一两片,洗净嚼服,或者用开水冲泡当茶喝。”
“能破气消胀,开胃醒脾。算芷兰堂送的小心意。”
胡大哥又惊又喜:“这……这怎么好意思!林大夫您太周到了!”
林芷温声道:“举手之劳。若不见效,或更严重,让他们下船时来芷兰堂看看。”
“哎!好!一定带到!谢谢林大夫!谢谢姑娘们!”
胡大哥提着酱和糕,揣着枳叶,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着胡大哥的背影,锦书轻声道:“林妹妹,这一小包枳叶……”
“药圃新叶,成本微乎其微。”林芷看着药圃里那三株生机勃勃的枳树苗,
“能帮到人,比什么都强。枳叶飘香,看来用处比我们想的还多。”
这日午后,天色突然阴沉下来,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看这天,怕是要下大雨。”胡大哥来取酱时,抬头看了看黑压压的云。
林芷正在药圃查看紫苏叶,闻言也抬头望天:“闷雷隐隐,云脚低垂,是急雨之兆。”
“锦书,收茶棚桌凳,墨竹,赶紧把晒在后院的药材收到廊下,冬梅,看看门窗关紧没?”
芷兰堂立刻行动起来。
锦书和墨竹飞快地收拾茶棚外的桌椅板凳,冬梅放下手里的酱勺,迅速跑去检查门窗。
林芷则快步走进草堂,将坐堂桌上一些怕潮的脉枕、纸笔收进抽屉。
刚收拾停当,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转眼就连成一片雨幕。
雨下得又急又猛,街上行人瞬间跑光。茶棚空荡荡的,只有雨声哗哗作响。
“好大的雨!”墨竹趴在门边看雨,“幸亏收得快!”
冬梅站在药房门口,担忧地看着后院:“咱们的新药圃……刚浇透……”
锦书也看着账本发愁:“这雨一下,下午生意泡汤了。”
林芷却很镇定:“天要下雨,急也无用。正好歇歇。冬梅,药圃那边排水还好,只要不是连下半日,无妨。”
“锦书,趁这空档,把上月的总账再核一遍,看看新酱和陈皮糕的收益如何。”
“好。”锦书坐到灯下开始拨算盘。
墨竹凑过去:“锦书姐,算出来没?酱和糕赚了多少?”
锦书手指翻飞,片刻后抬头:“上月酱料净利比前月多了一成半,陈皮糕添了三成新进项。刨去新药圃开荒和枳苗的投入,盈余还多出二百六十文。”
墨竹欢呼:“太好了!”
冬梅也松了口气,去小厨房准备点心。
林芷闻言微微一笑:“开源做得不错。这盈余,拿出六十文,明日去割几斤肉,给大伙儿加餐。”
“姑娘最好啦!”墨竹更开心了。
雨势稍小了些,但还没有停的意思。
忽然,芷兰堂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孩子的哭喊。
“林大夫!林大夫快开门!”是刘婶焦急的声音。
林芷立刻起身开门。
只见刘婶抱着她五岁大的孙子小宝冲了进来,两人浑身湿透。
小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脸蛋烧得通红,小手紧紧捂着耳朵。
“林大夫!小宝他……他淋了雨,回来就说耳朵疼!疼得直打滚!”刘婶带着哭腔。
林芷神色一凝:“淋雨?耳痛?”
她立刻蹲下,轻声安抚小宝,“小宝乖,让姐姐看看耳朵,好不好?”
她动作轻柔地检查小宝的耳朵外部,又小心地用油灯照亮耳道查看。
“耳道有些红,未见异物,也无明显脓液。”
林芷眉头微锁,“淋雨受凉,风寒湿邪侵袭,可能导致耳窍不通而疼痛。刘婶,小宝可有鼻塞流涕?”
“有!有!”刘婶连连点头,“早上就有点流清鼻涕,我没当回事……”
“风寒闭塞,三焦不通,耳窍为少阳经所络……”
林芷快速思索道,“冬梅,取葱白三段、生姜三片、紫苏叶一小撮,锦书,拿块干净布巾给小宝擦干头发。”
“哎!”冬梅和锦书闻言立刻行动。
林芷让小宝侧躺,头枕在刘婶腿上。
冬梅很快拿来了新鲜的葱白、生姜和紫苏叶。
林芷将葱白捣烂挤出汁液,混入切碎的生姜末和揉碎的紫苏叶,调成糊状。
“小宝,乖,婶婶给你耳朵敷点凉凉的东西,敷上就不那么疼了。”
林芷柔声哄着,将温热的药糊敷在小宝红肿的耳廓周围,再用干净的布条轻轻固定。
药糊带着紫苏和生姜的辛温之气,刚一敷上,小宝的哭声就小了些。
“敷上就不疼了?”刘婶又惊又喜。
“药气辛散,能通窍散寒止痛。”林芷解释道,“这只是缓解。等雨停了,风寒退了,耳痛自消。锦书,再取三副防败毒散,给刘婶带回去煎服。”
“谢谢林大夫!谢谢!”刘婶感激涕零。
林芷又叮嘱:“回去立刻给小宝换干爽衣服,别再受风。这几日饮食清淡。”
“记住了!记住了!”
“哟,墨竹姑娘,今天茶棚有新花样没?”胡大哥熟络地问。
墨竹一边装酱一边说:“胡大哥,新花样在凉茶里!加了枳叶,更香!”
胡大哥笑道:“哈哈,你们芷兰堂总有好东西!对了,我船上兄弟托我问,那陈皮糕明天还有不?扎实口感的,他们跑船带着顶饿!”
“有!冬梅姐今天做了不少呢!”墨竹答道。
胡大哥立刻掏钱:“那给我再来五块扎实的陈皮糕!钱一起算!”
锦书收钱记账,顺口问:“胡大哥,跑船辛苦,兄弟们身体可好?最近有没有什么常见的不舒服?”
胡大哥叹口气:“哎,别提了!就这闷热天,加上船上湿气重,好几个兄弟说胃口不好,肚子发胀,干活没力气!”
林芷闻言走了过来:“腹胀?舌苔可厚腻?”
胡大哥挠头:“这……咱粗人不懂看舌苔。反正就是吃不下,闷得慌。”
林芷略一思索,对冬梅道:“冬梅,把咱们刚摘的枳叶,包一小包给胡大哥。”
冬梅立刻用干净油纸包了一小把嫩绿的枳叶。
林芷递给胡大哥:“这是新鲜枳叶。让兄弟们觉得闷胀时,取一两片,洗净嚼服,或者用开水冲泡当茶喝。”
“能破气消胀,开胃醒脾。算芷兰堂送的小心意。”
胡大哥又惊又喜:“这……这怎么好意思!林大夫您太周到了!”
林芷温声道:“举手之劳。若不见效,或更严重,让他们下船时来芷兰堂看看。”
“哎!好!一定带到!谢谢林大夫!谢谢姑娘们!”
胡大哥提着酱和糕,揣着枳叶,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着胡大哥的背影,锦书轻声道:“林妹妹,这一小包枳叶……”
“药圃新叶,成本微乎其微。”林芷看着药圃里那三株生机勃勃的枳树苗,
“能帮到人,比什么都强。枳叶飘香,看来用处比我们想的还多。”
这日午后,天色突然阴沉下来,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看这天,怕是要下大雨。”胡大哥来取酱时,抬头看了看黑压压的云。
林芷正在药圃查看紫苏叶,闻言也抬头望天:“闷雷隐隐,云脚低垂,是急雨之兆。”
“锦书,收茶棚桌凳,墨竹,赶紧把晒在后院的药材收到廊下,冬梅,看看门窗关紧没?”
芷兰堂立刻行动起来。
锦书和墨竹飞快地收拾茶棚外的桌椅板凳,冬梅放下手里的酱勺,迅速跑去检查门窗。
林芷则快步走进草堂,将坐堂桌上一些怕潮的脉枕、纸笔收进抽屉。
刚收拾停当,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转眼就连成一片雨幕。
雨下得又急又猛,街上行人瞬间跑光。茶棚空荡荡的,只有雨声哗哗作响。
“好大的雨!”墨竹趴在门边看雨,“幸亏收得快!”
冬梅站在药房门口,担忧地看着后院:“咱们的新药圃……刚浇透……”
锦书也看着账本发愁:“这雨一下,下午生意泡汤了。”
林芷却很镇定:“天要下雨,急也无用。正好歇歇。冬梅,药圃那边排水还好,只要不是连下半日,无妨。”
“锦书,趁这空档,把上月的总账再核一遍,看看新酱和陈皮糕的收益如何。”
“好。”锦书坐到灯下开始拨算盘。
墨竹凑过去:“锦书姐,算出来没?酱和糕赚了多少?”
锦书手指翻飞,片刻后抬头:“上月酱料净利比前月多了一成半,陈皮糕添了三成新进项。刨去新药圃开荒和枳苗的投入,盈余还多出二百六十文。”
墨竹欢呼:“太好了!”
冬梅也松了口气,去小厨房准备点心。
林芷闻言微微一笑:“开源做得不错。这盈余,拿出六十文,明日去割几斤肉,给大伙儿加餐。”
“姑娘最好啦!”墨竹更开心了。
雨势稍小了些,但还没有停的意思。
忽然,芷兰堂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孩子的哭喊。
“林大夫!林大夫快开门!”是刘婶焦急的声音。
林芷立刻起身开门。
只见刘婶抱着她五岁大的孙子小宝冲了进来,两人浑身湿透。
小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脸蛋烧得通红,小手紧紧捂着耳朵。
“林大夫!小宝他……他淋了雨,回来就说耳朵疼!疼得直打滚!”刘婶带着哭腔。
林芷神色一凝:“淋雨?耳痛?”
她立刻蹲下,轻声安抚小宝,“小宝乖,让姐姐看看耳朵,好不好?”
她动作轻柔地检查小宝的耳朵外部,又小心地用油灯照亮耳道查看。
“耳道有些红,未见异物,也无明显脓液。”
林芷眉头微锁,“淋雨受凉,风寒湿邪侵袭,可能导致耳窍不通而疼痛。刘婶,小宝可有鼻塞流涕?”
“有!有!”刘婶连连点头,“早上就有点流清鼻涕,我没当回事……”
“风寒闭塞,三焦不通,耳窍为少阳经所络……”
林芷快速思索道,“冬梅,取葱白三段、生姜三片、紫苏叶一小撮,锦书,拿块干净布巾给小宝擦干头发。”
“哎!”冬梅和锦书闻言立刻行动。
林芷让小宝侧躺,头枕在刘婶腿上。
冬梅很快拿来了新鲜的葱白、生姜和紫苏叶。
林芷将葱白捣烂挤出汁液,混入切碎的生姜末和揉碎的紫苏叶,调成糊状。
“小宝,乖,婶婶给你耳朵敷点凉凉的东西,敷上就不那么疼了。”
林芷柔声哄着,将温热的药糊敷在小宝红肿的耳廓周围,再用干净的布条轻轻固定。
药糊带着紫苏和生姜的辛温之气,刚一敷上,小宝的哭声就小了些。
“敷上就不疼了?”刘婶又惊又喜。
“药气辛散,能通窍散寒止痛。”林芷解释道,“这只是缓解。等雨停了,风寒退了,耳痛自消。锦书,再取三副防败毒散,给刘婶带回去煎服。”
“谢谢林大夫!谢谢!”刘婶感激涕零。
林芷又叮嘱:“回去立刻给小宝换干爽衣服,别再受风。这几日饮食清淡。”
“记住了!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