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前堂传来王木匠的声音:“林大夫!给您送好东西来了!”
三人回到前堂,只见王木匠抱着几个小巧精致的木盒子。
“喏!”王木匠把盒子放在柜台上,“我看您那糖渍片用陶罐装,好看是好看,但不显精致。”
“我做了几个带卡扣的小木盒,您装上糖渍片,送夫人小姐们正合适!试试大小?”
盒子打开,里面衬着干净的油纸,大小正好放一小罐糖渍片,盒盖上还雕了简单的兰草花纹。
“王师傅想得真周到!”锦书赞道,“这盒子一装,立马显得贵重了!”
林芷也点头:“确实精致。王师傅,这盒子多少钱一个?”
王木匠摆手:“边角料做的,不值钱!您送我那么多酱,还帮我引荐生意,几个小盒子算什么!”
“您先用着,觉得好,我再用好料多做些!”
“那就多谢王师傅了。”林芷笑道。
墨竹拿起一个盒子爱不释手:“这下咱们的糖渍片更拿得出手了!”
傍晚,胡大哥来取货,一进门就抽鼻子:“哟!这又甜又香的味儿!新东西?”
墨竹立刻献宝似的端出留给胡大哥试吃的糖渍片和一点酱:“冬梅姐新做的!胡大哥尝尝!”
胡大哥尝了,赞不绝口:“好!这味儿真特别!林大夫,给我也来两罐糖渍片!带回去给船上的兄弟们尝尝鲜!”
锦书为难道:“胡大哥,今天做的都卖完了……只剩这点样品了。”
胡大哥有些失望:“这么抢手?”
林芷道:“鲜果有限。胡大哥,你下次跑船,若南边佛手柑还有,务必多带些鲜果回来。我们按好价钱收。”
胡大哥拍胸脯:“包在我身上!我认识那果园的!下次给您拉一大筐回来!”
几日后,胡大哥的船终于回港了。
这天下午,他扛着一个比上次更大的竹筐,风风火火地冲进芷兰堂,筐里金灿灿的鲜佛手柑几乎要溢出来。
“林大夫!锦书姑娘!鲜果子来啦!整整八十斤!我跟果农说好了,只要季节有,下次还给您带!”
胡大哥嗓门震得茶碗都嗡嗡响。
锦书喜出望外:“太好了胡大哥!这下糖渍片不用断货了!”
她赶紧招呼墨竹帮忙过秤。
林芷检查着果子,个个饱满新鲜,香气扑鼻,显然胡大哥用心挑选了:
“胡大哥辛苦了。锦书,按说好的价,十五文一斤,八十斤共一千二百文,照付。”
“好嘞!”锦书点钱的手都带着欢快。
胡大哥收了钱,又从怀里掏出两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神秘兮兮地放在柜台上:“林大夫,您再瞧瞧这个!”
林芷解开袋子。
“这是……柴胡?品质不错。”
她又拿起一片叶子,“这是柴胡叶?”
“对对对!”胡大哥拍腿,“船靠北边一个山坳子,那儿的山民就指着挖这个卖钱!”
“他们说这叫‘北柴胡’,根是好药,叶子晒干了也能泡水喝,清火气!我想着林大夫您肯定懂行,根和叶子都收了些,您看看值不值当?”
林芷心中迅速盘算:柴胡用途广泛,用量不小。市面上的柴胡根价格不菲,尤其这种好货。
“是好东西。”林芷点头,“叶子……药性平和,清肝明目,做凉茶确实不错。他们开价多少?”
胡大哥道:“鲜根晒干不易,他们卖干根,要一百文一斤。叶子便宜,晒干的三十文一斤。”
锦书立刻在心里噼里啪啦打起算盘:柴胡根药铺零售得一百五十文以上!叶子是添头,三十文成本不高。
林芷直接问:“量如何?能否稳定供货?”
“那山坳子柴胡不少,山民说只要季节对,挖得到!他们也想找稳定收的主顾!”胡大哥道。
林芷:“好,胡大哥,下次跑船,帮我们带二十斤柴胡干根,五斤柴胡叶回来。价钱就按他们说的。先付些定金。”
“行!”胡大哥见林大夫如此爽快,眉开眼笑。
锦书立刻去取定金和纸笔记下要求。
送走胡大哥,锦书看着堆满后院的鲜佛手柑和柜台上柴胡样品,又喜又忧:
“林妹妹,柴胡是好东西,但一下进二十斤,加上鲜果、糖、罐子……本钱压得有点多啊。”
林芷拿起一根柴胡干根:“柴胡是常用药,不愁销路。关键是品相好,我们炮制得当,利润空间不小。”
“锦书,算算库里还有多少现钱?”
锦书翻开账本,噼里啪啦一顿算:“佛手柑鲜果付了一千二,付柴胡定金二百文……加上日常采买预留,能动用的……大概还有三两多银子。”
“够。”林芷拍板,“柴胡根收来,一部分切片生用,一部分醋炙。锦书,你明天去趟李记,问问他们醋炙柴胡的加工费。”
“若合适,让他们加工一部分。叶子单独存放,配凉茶用。”
“醋炙……知道了!”锦书记下。
冬梅默默走过来,拿起柴胡叶闻了闻,又揪了一小片尝了尝,眉头微蹙:“比枳叶苦。”
林芷点头:“是更苦。所以不能单用。”
“冬梅,你试试,用柴胡叶配上我们的金银花、薄荷叶,再加点甘草调和苦味,看能不能配出一种新的清热凉茶?”
要突冬梅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试试。”
她拿着柴胡叶和样品袋就往后院走,显然是去药柜配比了。
墨竹看着冬梅的背影,小声说:“冬梅姐一说到配新茶,眼睛都在发光。”
林芷嘴角微扬:“她心里有谱。”
傍晚,茶馆打烊,冬梅端出几个小茶碗,里面是不同深浅的茶汤。
“姑娘,锦书姐,墨竹,尝尝。”冬梅难得主动招呼。
林芷端起一碗浅金色的:“这是?”
“金银花,柴胡叶和甘草泡的茶。”冬梅说。
林芷尝了一口:“入口甘甜,金银花香明显,后味有淡淡柴胡苦,回甘快。适合不喜苦味的人。”
锦书尝了碗颜色略深的:“这个……柴胡叶味重了点,苦!”
冬梅指了最后一碗琥珀色的:“这个加了点陈皮碎。”
墨竹赶紧尝这个:“嗯!这个好!苦味淡了,有陈皮的香,喝下去嗓子舒服!”
三人回到前堂,只见王木匠抱着几个小巧精致的木盒子。
“喏!”王木匠把盒子放在柜台上,“我看您那糖渍片用陶罐装,好看是好看,但不显精致。”
“我做了几个带卡扣的小木盒,您装上糖渍片,送夫人小姐们正合适!试试大小?”
盒子打开,里面衬着干净的油纸,大小正好放一小罐糖渍片,盒盖上还雕了简单的兰草花纹。
“王师傅想得真周到!”锦书赞道,“这盒子一装,立马显得贵重了!”
林芷也点头:“确实精致。王师傅,这盒子多少钱一个?”
王木匠摆手:“边角料做的,不值钱!您送我那么多酱,还帮我引荐生意,几个小盒子算什么!”
“您先用着,觉得好,我再用好料多做些!”
“那就多谢王师傅了。”林芷笑道。
墨竹拿起一个盒子爱不释手:“这下咱们的糖渍片更拿得出手了!”
傍晚,胡大哥来取货,一进门就抽鼻子:“哟!这又甜又香的味儿!新东西?”
墨竹立刻献宝似的端出留给胡大哥试吃的糖渍片和一点酱:“冬梅姐新做的!胡大哥尝尝!”
胡大哥尝了,赞不绝口:“好!这味儿真特别!林大夫,给我也来两罐糖渍片!带回去给船上的兄弟们尝尝鲜!”
锦书为难道:“胡大哥,今天做的都卖完了……只剩这点样品了。”
胡大哥有些失望:“这么抢手?”
林芷道:“鲜果有限。胡大哥,你下次跑船,若南边佛手柑还有,务必多带些鲜果回来。我们按好价钱收。”
胡大哥拍胸脯:“包在我身上!我认识那果园的!下次给您拉一大筐回来!”
几日后,胡大哥的船终于回港了。
这天下午,他扛着一个比上次更大的竹筐,风风火火地冲进芷兰堂,筐里金灿灿的鲜佛手柑几乎要溢出来。
“林大夫!锦书姑娘!鲜果子来啦!整整八十斤!我跟果农说好了,只要季节有,下次还给您带!”
胡大哥嗓门震得茶碗都嗡嗡响。
锦书喜出望外:“太好了胡大哥!这下糖渍片不用断货了!”
她赶紧招呼墨竹帮忙过秤。
林芷检查着果子,个个饱满新鲜,香气扑鼻,显然胡大哥用心挑选了:
“胡大哥辛苦了。锦书,按说好的价,十五文一斤,八十斤共一千二百文,照付。”
“好嘞!”锦书点钱的手都带着欢快。
胡大哥收了钱,又从怀里掏出两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神秘兮兮地放在柜台上:“林大夫,您再瞧瞧这个!”
林芷解开袋子。
“这是……柴胡?品质不错。”
她又拿起一片叶子,“这是柴胡叶?”
“对对对!”胡大哥拍腿,“船靠北边一个山坳子,那儿的山民就指着挖这个卖钱!”
“他们说这叫‘北柴胡’,根是好药,叶子晒干了也能泡水喝,清火气!我想着林大夫您肯定懂行,根和叶子都收了些,您看看值不值当?”
林芷心中迅速盘算:柴胡用途广泛,用量不小。市面上的柴胡根价格不菲,尤其这种好货。
“是好东西。”林芷点头,“叶子……药性平和,清肝明目,做凉茶确实不错。他们开价多少?”
胡大哥道:“鲜根晒干不易,他们卖干根,要一百文一斤。叶子便宜,晒干的三十文一斤。”
锦书立刻在心里噼里啪啦打起算盘:柴胡根药铺零售得一百五十文以上!叶子是添头,三十文成本不高。
林芷直接问:“量如何?能否稳定供货?”
“那山坳子柴胡不少,山民说只要季节对,挖得到!他们也想找稳定收的主顾!”胡大哥道。
林芷:“好,胡大哥,下次跑船,帮我们带二十斤柴胡干根,五斤柴胡叶回来。价钱就按他们说的。先付些定金。”
“行!”胡大哥见林大夫如此爽快,眉开眼笑。
锦书立刻去取定金和纸笔记下要求。
送走胡大哥,锦书看着堆满后院的鲜佛手柑和柜台上柴胡样品,又喜又忧:
“林妹妹,柴胡是好东西,但一下进二十斤,加上鲜果、糖、罐子……本钱压得有点多啊。”
林芷拿起一根柴胡干根:“柴胡是常用药,不愁销路。关键是品相好,我们炮制得当,利润空间不小。”
“锦书,算算库里还有多少现钱?”
锦书翻开账本,噼里啪啦一顿算:“佛手柑鲜果付了一千二,付柴胡定金二百文……加上日常采买预留,能动用的……大概还有三两多银子。”
“够。”林芷拍板,“柴胡根收来,一部分切片生用,一部分醋炙。锦书,你明天去趟李记,问问他们醋炙柴胡的加工费。”
“若合适,让他们加工一部分。叶子单独存放,配凉茶用。”
“醋炙……知道了!”锦书记下。
冬梅默默走过来,拿起柴胡叶闻了闻,又揪了一小片尝了尝,眉头微蹙:“比枳叶苦。”
林芷点头:“是更苦。所以不能单用。”
“冬梅,你试试,用柴胡叶配上我们的金银花、薄荷叶,再加点甘草调和苦味,看能不能配出一种新的清热凉茶?”
要突冬梅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试试。”
她拿着柴胡叶和样品袋就往后院走,显然是去药柜配比了。
墨竹看着冬梅的背影,小声说:“冬梅姐一说到配新茶,眼睛都在发光。”
林芷嘴角微扬:“她心里有谱。”
傍晚,茶馆打烊,冬梅端出几个小茶碗,里面是不同深浅的茶汤。
“姑娘,锦书姐,墨竹,尝尝。”冬梅难得主动招呼。
林芷端起一碗浅金色的:“这是?”
“金银花,柴胡叶和甘草泡的茶。”冬梅说。
林芷尝了一口:“入口甘甜,金银花香明显,后味有淡淡柴胡苦,回甘快。适合不喜苦味的人。”
锦书尝了碗颜色略深的:“这个……柴胡叶味重了点,苦!”
冬梅指了最后一碗琥珀色的:“这个加了点陈皮碎。”
墨竹赶紧尝这个:“嗯!这个好!苦味淡了,有陈皮的香,喝下去嗓子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