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看着陈御医和黄瑾消失的方向,又低头看了看那个重新回到锦书手中的玉瓶,长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
“好了,该做的,我们都做好了。兰草救活了,本分尽到了。至于那凝露……”
她眼中闪烁着医者的光芒,“留着吧。总有真正需要它救命的人会出现。”
她转向后院:“冬梅,墨竹,该捣药了。锦书姐,把账本拿来,我们看看刘家村下一批三七该结多少钱了。”
……
陈御医被气走,黄瑾带着康复的兰花离开,后院那几盆空出来的位置,很快被冬梅摆上了几盆新晒的草药。
墨竹探头探脑了好几天,见风平浪静,胆子又大了起来。
“锦书姐,你说那黄先生的主人,真就这么算了?十片金叶子呢!还有那什么玉露凝香……”
墨竹一边给新到的苦参干片装袋,一边小声嘀咕。
锦书正噼里啪啦打着算盘,头也不抬:“管他算不算。咱们救活了花,没收不该收的钱,问心无愧。
那露是姑娘凭本事得的,姑娘说留着救急,那就留着。少想那些有的没的,赶紧干活!刘家村新送来的三七片还没入库呢!”
“哎!”墨竹应着,手上麻利起来,还是忍不住加了一句,“我就是觉得,那露……太神奇了!”
冬梅在后院用力捣着丹参粉,听到墨竹的话,闷声道:“再神也是药,姑娘说了,用在救命上才叫值钱。我就觉得,能救胡秀才家栓子那样的小娃儿,比啥都强!”
正说着,门口传来胡秀才娘子喜气洋洋的声音:“林大夫!锦书姑娘!在吗?”
只见胡娘子提着一篮子还沾着露水的青菜鸡蛋,满面红光地走进来,身后跟着她家小子栓子,胳膊上缠着干净的布条,小脸上笑嘻嘻的,哪还有半点受伤的蔫样。
“林大夫!您可真是活菩萨!”胡娘子一进门就把篮子往锦书手里塞,
“我家栓子那胳膊,用了您给的湿布和平愈膏,这才几天?伤口都结痂了,摸着也不疼了,郎中都夸好得快,省了孩子多少罪!”
她拉过栓子,“快!给林大夫磕头!”
林芷连忙扶住孩子:“使不得。孩子没事就好。主要还是平愈膏和你们照料得好。”
“那湿布……”胡娘子好奇又感激。
“一点辅助药水罢了。”林芷轻描淡写地带过,摸了摸栓子的头,
“结痂了也别大意,别碰水,按时换药。”
“哎!听林大夫的!”胡娘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人一走,墨竹立刻凑到林芷身边,眼睛亮晶晶的:“姑娘,那水……是不是……”
她做了个取玉瓶的小手势。
林芷微微一笑,没说话,算是默认。
锦书看着篮子里的鸡蛋青菜,感慨道:“这才是正经用处,比什么荣华富贵实在多了。”
她转向林芷,“林妹妹,那凝露……还能再用?”
“省着点,稀释得当,还能帮些人。”
林芷点头,“不过这是意外之喜,不可依赖。咱们的根本,还是得靠手上的真本事和踏实的药。”
正说着,刘大壮风风火火地赶着驴车停在了门口,脸上喜气洋洋:“林大夫,锦书姑娘,好消息!”
“刘大哥,啥事这么高兴?”墨竹迎出去。
“俺们村后山那片野山林子!”刘大壮跳下车,指着车上的几个大筐,
“老村长带着人钻进去看了,发现了好大一片野三七!老天爷,那年份少说十年往上,品相比咱们自己种的还好!”
锦书眼睛一亮:“野三七?真的?有多少?”
“多着呢!”刘大壮比划着,“小心点挖,够咱们用好一阵子了!就是地方偏,路难走点。”
林芷也很高兴:“野生药性足,是好事。刘大哥,跟老村长说,采挖要有度,别断了根,留好种苗。工钱按市价加一成,算辛苦费。”
“哎!林大夫仁义!俺们晓得!”刘大壮乐呵呵地卸货。
后院,冬梅看着新送来的、个头格外粗壮的野三七,捣药的劲头更足了:“这野生的就是不一样,捣起来都更沉手!”
锦书则开始盘算:“野三七药效强,咱们的‘金疮膏’和‘益气丸’效果还能再提一提。济世堂那边代销的订单,这个月又多了两成,正好用上这批好料。”
“济世堂那个秦掌柜,最近倒是规矩。”墨竹插嘴,“每次来对账都客客气气的,货也走得顺当。”
“他敢不规矩?”锦书哼了一声,“咱们捏着药,他指着咱们吃饭呢!
对了林妹妹,秦掌柜提过,想问问咱们能不能匀点护苗灵给他们铺子也代销点?说不少药农打听。”
林芷想了想:“可以。不过要跟他们说清楚,护苗灵是救急的,不能乱用。账目更要清楚。”
“明白,我去谈。”锦书应下。
刘家村野三七的药效果然霸道。“金疮膏”的口碑又上了一层楼,连带着济世堂代销点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这本是好事,可芷兰堂后院,却有点吃不消了。
“咚!咚!咚!”冬梅的捣药锤砸在石臼里,她抹了把汗,看着堆在旁边小山似的野三七块根,苦笑着对旁边帮忙的墨竹说:
“俺这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
墨竹正费力地用铡刀切着三七块,也是小脸通红:“可不是嘛!以前捣半天的量,现在捣半个时辰手就酸了!锦书姐!”
她扯着嗓子朝前堂喊,“库房里现成的三七粉快见底啦!新收的野三七还有两大筐没弄呢!”
锦书拿着账本匆匆进来,一看那堆成山的原料和冬梅墨竹的疲态,眉头就拧紧了:
“济世堂那边又催了,说要补五十罐金疮膏!还有城西几家医馆,订单也堆着……这野三七好是好,就是太费工了!”
她看向林芷,“林妹妹,这样下去不行啊,冬梅墨竹就四只手,累趴了也赶不上趟!要么……咱们再招两个捣药的伙计?”
招人?冬梅和墨竹都竖起耳朵。真要有人分担,那可太好了!
林芷放下手里正在翻看的药材书,走到捣药的石臼旁,拿起一块刚切好的野三七块。
这野生的根茎纤维更密实,难怪费工费时。
“招伙计是个办法,”林芷沉吟着,“但工钱支出不小,新人手艺也得从头教,一时半刻也顶不上大用。更重要的是,”
她看向冬梅揉搓的手腕,“光靠人力硬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好了,该做的,我们都做好了。兰草救活了,本分尽到了。至于那凝露……”
她眼中闪烁着医者的光芒,“留着吧。总有真正需要它救命的人会出现。”
她转向后院:“冬梅,墨竹,该捣药了。锦书姐,把账本拿来,我们看看刘家村下一批三七该结多少钱了。”
……
陈御医被气走,黄瑾带着康复的兰花离开,后院那几盆空出来的位置,很快被冬梅摆上了几盆新晒的草药。
墨竹探头探脑了好几天,见风平浪静,胆子又大了起来。
“锦书姐,你说那黄先生的主人,真就这么算了?十片金叶子呢!还有那什么玉露凝香……”
墨竹一边给新到的苦参干片装袋,一边小声嘀咕。
锦书正噼里啪啦打着算盘,头也不抬:“管他算不算。咱们救活了花,没收不该收的钱,问心无愧。
那露是姑娘凭本事得的,姑娘说留着救急,那就留着。少想那些有的没的,赶紧干活!刘家村新送来的三七片还没入库呢!”
“哎!”墨竹应着,手上麻利起来,还是忍不住加了一句,“我就是觉得,那露……太神奇了!”
冬梅在后院用力捣着丹参粉,听到墨竹的话,闷声道:“再神也是药,姑娘说了,用在救命上才叫值钱。我就觉得,能救胡秀才家栓子那样的小娃儿,比啥都强!”
正说着,门口传来胡秀才娘子喜气洋洋的声音:“林大夫!锦书姑娘!在吗?”
只见胡娘子提着一篮子还沾着露水的青菜鸡蛋,满面红光地走进来,身后跟着她家小子栓子,胳膊上缠着干净的布条,小脸上笑嘻嘻的,哪还有半点受伤的蔫样。
“林大夫!您可真是活菩萨!”胡娘子一进门就把篮子往锦书手里塞,
“我家栓子那胳膊,用了您给的湿布和平愈膏,这才几天?伤口都结痂了,摸着也不疼了,郎中都夸好得快,省了孩子多少罪!”
她拉过栓子,“快!给林大夫磕头!”
林芷连忙扶住孩子:“使不得。孩子没事就好。主要还是平愈膏和你们照料得好。”
“那湿布……”胡娘子好奇又感激。
“一点辅助药水罢了。”林芷轻描淡写地带过,摸了摸栓子的头,
“结痂了也别大意,别碰水,按时换药。”
“哎!听林大夫的!”胡娘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人一走,墨竹立刻凑到林芷身边,眼睛亮晶晶的:“姑娘,那水……是不是……”
她做了个取玉瓶的小手势。
林芷微微一笑,没说话,算是默认。
锦书看着篮子里的鸡蛋青菜,感慨道:“这才是正经用处,比什么荣华富贵实在多了。”
她转向林芷,“林妹妹,那凝露……还能再用?”
“省着点,稀释得当,还能帮些人。”
林芷点头,“不过这是意外之喜,不可依赖。咱们的根本,还是得靠手上的真本事和踏实的药。”
正说着,刘大壮风风火火地赶着驴车停在了门口,脸上喜气洋洋:“林大夫,锦书姑娘,好消息!”
“刘大哥,啥事这么高兴?”墨竹迎出去。
“俺们村后山那片野山林子!”刘大壮跳下车,指着车上的几个大筐,
“老村长带着人钻进去看了,发现了好大一片野三七!老天爷,那年份少说十年往上,品相比咱们自己种的还好!”
锦书眼睛一亮:“野三七?真的?有多少?”
“多着呢!”刘大壮比划着,“小心点挖,够咱们用好一阵子了!就是地方偏,路难走点。”
林芷也很高兴:“野生药性足,是好事。刘大哥,跟老村长说,采挖要有度,别断了根,留好种苗。工钱按市价加一成,算辛苦费。”
“哎!林大夫仁义!俺们晓得!”刘大壮乐呵呵地卸货。
后院,冬梅看着新送来的、个头格外粗壮的野三七,捣药的劲头更足了:“这野生的就是不一样,捣起来都更沉手!”
锦书则开始盘算:“野三七药效强,咱们的‘金疮膏’和‘益气丸’效果还能再提一提。济世堂那边代销的订单,这个月又多了两成,正好用上这批好料。”
“济世堂那个秦掌柜,最近倒是规矩。”墨竹插嘴,“每次来对账都客客气气的,货也走得顺当。”
“他敢不规矩?”锦书哼了一声,“咱们捏着药,他指着咱们吃饭呢!
对了林妹妹,秦掌柜提过,想问问咱们能不能匀点护苗灵给他们铺子也代销点?说不少药农打听。”
林芷想了想:“可以。不过要跟他们说清楚,护苗灵是救急的,不能乱用。账目更要清楚。”
“明白,我去谈。”锦书应下。
刘家村野三七的药效果然霸道。“金疮膏”的口碑又上了一层楼,连带着济世堂代销点的销量也节节攀升。
这本是好事,可芷兰堂后院,却有点吃不消了。
“咚!咚!咚!”冬梅的捣药锤砸在石臼里,她抹了把汗,看着堆在旁边小山似的野三七块根,苦笑着对旁边帮忙的墨竹说:
“俺这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
墨竹正费力地用铡刀切着三七块,也是小脸通红:“可不是嘛!以前捣半天的量,现在捣半个时辰手就酸了!锦书姐!”
她扯着嗓子朝前堂喊,“库房里现成的三七粉快见底啦!新收的野三七还有两大筐没弄呢!”
锦书拿着账本匆匆进来,一看那堆成山的原料和冬梅墨竹的疲态,眉头就拧紧了:
“济世堂那边又催了,说要补五十罐金疮膏!还有城西几家医馆,订单也堆着……这野三七好是好,就是太费工了!”
她看向林芷,“林妹妹,这样下去不行啊,冬梅墨竹就四只手,累趴了也赶不上趟!要么……咱们再招两个捣药的伙计?”
招人?冬梅和墨竹都竖起耳朵。真要有人分担,那可太好了!
林芷放下手里正在翻看的药材书,走到捣药的石臼旁,拿起一块刚切好的野三七块。
这野生的根茎纤维更密实,难怪费工费时。
“招伙计是个办法,”林芷沉吟着,“但工钱支出不小,新人手艺也得从头教,一时半刻也顶不上大用。更重要的是,”
她看向冬梅揉搓的手腕,“光靠人力硬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