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虎妞会说话了-《一家三颠穿越59年代,掀翻全族》

  林深海一把抢过烧火棍,对着地上的鱿鱼就是一顿捶。

  “我草,真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畜生都是看人下碟,敬酒不吃吃罚酒。

  妈的!”

  “好了!

  一会儿把墨囊打碎了,弄得到处都是。”

  黄书瑶的手都整红了,可见这鱿鱼的抓力有多紧。

  林深海心疼不已,“媳妇,你休息一下吧!

  我来!”

  “我又不是豆腐做的,没事!”

  黄书瑶感动之余,又觉得好笑。

  她抓起抄网又继续抓鱿鱼,林深海还气不过,对着林猴子嘟囔。

  “老头子,把这大家伙处理一下,丢到烧烤架上,咱们吃点新鲜的。”

  林猴子像看傻子一样,看了一眼抽风的儿子,最终还是随了他的意。

  手起刀落,把鱿鱼大卸八块,扔上烧烤架,还贴心的撒了一点辣椒面。

  天色渐亮,簸箕上铺满了雪白的鱿鱼片。

  林猴子看着变得稀少的鱼群,“到此为止吧!

  干了一个通宵,该休息了。”

  三人就着炭火烤起新鲜鱿鱼。

  林深海咬得满嘴油光,“香!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鲜劲儿,城里八辈子都尝不着!”

  黄书瑶也不甘落后,吃得包嘴包嘴的,“今儿还赶路吗?”

  林猴子喝了一口烧酒,舔了舔唇。

  “下午再走吧!

  睡半天,等海风吹一下这些鱿鱼片,不然一晚上白忙活了。”

  林深海咽下嘴里的食物,“也行,半天虽然干不透,但也能把表面水汽吹干。

  下午赶路也无聊,用针线给它串成串。

  挂船舱里面,船一跑起来正风口,到上海之前,肯定能干。”

  大家没有意见,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商量好后,几个人酒也不喝了,鱼也不吃了,朝各自的帐篷走去。

  黄书瑶和林深海,累屁了。

  也不嫌弃地板硬了,倒头就睡,睡得那叫一个香,无梦到中午。

  一上午的休息,瞌睡睡得不算饱。

  但年轻的身体机能,还算恢复的不错。

  林深海和黄书瑶,精神抖擞的起床。

  当他们来到甲板上时,就看着一老一小,两个男人正在吃水煮鸡蛋。

  吃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倒不是鸡蛋有多美味,而是有下饭的菜。

  宋念国正在打虎妞,虎妞哼哼唧唧的,抓着宋念国的裤腿不放手。

  红着双眼,倔强的不让眼泪掉下来。

  “哈哈····”

  黄书瑶一点也没有因为,漏风的小棉袄挨打而生气,笑得那叫一个张狂。

  “自己选的,自己受着。”

  林深海也露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高兴的吹了一个口哨。

  “小钢炮铁棉袄,报应来了吧!

  昨儿晚上把你翘得,那叫一个高傲。

  你爹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去抱你,你却连一个眼神都不稀得给我。

  到现在心里都是哇凉哇凉的,真是风水轮流转。

  念国加油,打她丫的,打屁股。”

  虎妞像是听懂了一样,咬着红彤彤的小嘴唇,“打···”

  “我草!(我去)”

  林深海和黄书瑶,异口同声的低骂。

  林筵席和林猴子也围了过来,都像看稀有动物一样看着虎妞。

  “这是开金口了,会说话了?”

  黄书瑶看向宋念国,眼里全是疑问。

  宋念国也稀奇,弯腰把虎妞抱起来。

  “虎妞,喊小叔叔!”

  虎妞在宋念国的衣服上,蹭了蹭鼻涕眼泪,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就是不说话。

  “打!”

  宋念国慢慢的引导,期盼的看着虎妞。

  “跟着小叔叔学,说打!”

  虎妞满脸憋得通红,“打~~~”

  “这真是开始说话了,胖丫头也是独出心裁。

  开口第一句话,不叫爹,不叫妈。

  说得是一个万人嫌的打,估计以后也是一个暴力份子。”

  林深海摇头,他倒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要求虎妞现在学会“爸爸”二字。

  林猴子稀罕得很,想抱一下小孙女,小孙女不给机会,认准了宋念国,顿时哭笑不得。

  “真是开口了,以后说话要注意一点,娃娃都是有样捡样。”

  几个大人点头,表示知道了。

  黄书瑶捏了捏虎妞的胖脸蛋。

  “胖丫头,喊声妈妈来听听!

  以后挨打的时候,妈妈也好保护你一下。”

  “噗~~~”

  虎妞毫无预兆的放了一个震天屁,气得黄书瑶差点原地升天。

  “哈哈····”

  大家顿时乐成一团。

  林猴子好不容易才忍住笑,“吃点东西应付一下,咱们赶路吧!”

  “不急,反正今天都到不了上海!”

  林深海把剥好的鸡蛋递给黄书瑶,“抓一晚上的鱼,计划全部打乱。”

  黄书瑶摆手,“还没有洗漱,嘴里没味,暂时不吃。

  到不了还是得走,走一节算一节。”

  林深海三两口咽下手中的白鸡蛋,“我的本意是打算休息一天,明儿赶个大早。

  一天就到了,何必走走停停。”

  黄书瑶没有意见,她看向林猴子。

  “爸,你怎么想的,我无所谓!”

  林猴子吧嗒了一口旱烟,认真思索了一下,“还是走吧!

  这样明天我们就可以早点到上海,先把住的地方找好。

  收拾一下,后天去简家,也不显得那么仓促。

  不然急冲冲,大包小包的提着去别人家,看着就很狼狈。”

  “好!

  依你!”

  林深海打了一个响指,开始收拾甲板上的簸箕。

  他知道,父亲因为简家以前没有挑明身份,心里有疙瘩。

  不想比简家矮一截,想用最佳状态,跟简家平等的对话。

  作为儿子,这点小事,无须挑明,他懂!

  人多力量大,簸箕重簸箕,很快就归拢到一起了。

  林深海驾着船,慢悠悠的朝上海的方向走去。

  黄书瑶拿出针线,正准备给鱿鱼串成串。

  林猴子眼皮一跳,“小瑶,把你的针线收起来!

  你那个不行,废手!”

  他说完话,就拿起镰刀,对着林深海那根古董竹竿对半劈开。

  三两下就划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像变魔术似的,镰刀刮得咔咔直响,几分钟就变成比柳条还细的竹条。

  他把竹条的两段削尖,递给黄书瑶。

  “给,用这个!”

  黄书瑶嘴巴张成喔字形,“爸,你连篾匠的活都会干啊?”

  “这有啥稀奇的?

  岛上随便抓一个岁数大的都会。”

  林猴子笑着摆手,又继续刮第二根竹条了。

  “真是技多不压身,这不就用上了。”

  黄书瑶竖起了大拇指,老一辈的人真让人佩服,一看就会。

  后世好一点的篾货,都成非遗了。

  听着高大上,其实也变相的,体现了后世人动手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