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故人-《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一场意料之外的欢好,来得突然,更充满了激情。

  袁熙躺在床上,由侍女们收拾残局。他搂着甄宓,亲了又亲。“真好,父亲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可惜,你应该早点说。早点让他知道,或许他就不会这么做了。”

  甄宓伏在袁熙胸口,轻声说道:“所以我才急着写信,务必要在今天发出去。”

  袁熙眨眨眼睛,明白了甄宓的小心思。

  环杜尹三人是今天到的,甄宓的信是今天发的,但有可能是三人到之前发的,所以这纯属巧合,并无深意。

  如果过两天再发,就有嫌疑了。

  “没必要吧。”袁熙说道:“你是正妻,没人能威胁你的地位。”

  “刘夫人也是正妻,可是她至今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只能看着你们兄弟相争。”

  袁熙闭上了嘴巴,不想再讨论这种坏心情的事。

  刘夫人与袁绍成亲是初平年间的事,当时袁绍为了与公孙瓒争河北,都与刘岱和亲,娶了刘夫人,至今有七八年了,一直未能生育。

  但袁绍能生,幼子袁买今年才六岁。

  为此,刘夫人一直有怨言,说袁绍好德不如好色,宠爱姬妾,却不肯和她生儿育女。

  刘夫人支持袁尚,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袁熙一直觉得,没有刘夫人就不会有兄弟相争,所以对这件事一向很排斥,平时尽可能不提。

  见袁熙脸色不郁,甄宓猜到了他的心情,随即转换了话题。

  “有一件好玩的事,夫君想不想听?”

  “什么事?”袁熙配合地露出笑容,一手枕在脑后,一手搂着甄宓。

  “你觉得关羽那人,如何看待女色?”

  袁熙想了想,说道:“关羽虽桀骜不驯,但为人忠义,应该不是好色之徒吧。”

  “可是妾听说,他随曹操攻吕布时,多次向曹操讨要一个女人,后来还因为这个女人和曹操翻脸了。”

  “有这样的事?”袁熙将信将疑。“你听谁说的?”

  他虽然不喜欢关羽,却也不相信关羽是这样的人。

  “原本妾也觉得不可信,但是最初说起这件事的人是刘备的夫人,后来妾又问过虎士,确认属实。”甄宓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夫君知道这个女人是谁吗?”

  “我怎么知道?”

  “就是杜夫人。”

  “哪个杜夫人?”话一出口,袁熙忽然明白过来。“是今天来的那个杜夫人?”

  “是,妾已经问过她了。她说她和关羽是同乡,还有些渊源。她的父亲是关羽的老师,后来被人欺负,受伤而死。关羽杀人逃亡,就是为杜夫人的父亲报仇。”

  袁熙恍然大悟,终于理解关羽为什么要多次向曹操讨要这个女人,又为什么会和曹操翻脸了。

  换了他,也会和曹操翻脸。

  “这么说,关羽倒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

  “是啊,如此有情有义之人,夫君不想收为己用吗?”

  “我也想,但他和刘备有君臣之义。曹操对他那么好……”

  “曹操岂能和夫君相提并论?”甄宓打断了袁熙。“至少夫君不会夺人所爱,对不对?”

  袁熙目光一闪,看着甄宓,露出恍然的笑意。“说了半天,原来你在这儿等我?狡猾的女人。”

  三个女人中,杜氏最年轻,姿色也最出众,引起甄宓不安了。

  甄宓将脸埋在袁熙胸口,窃笑起来。

  ——

  关羽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亲卫,快步进了太守府。

  刘备最终选择了辽西。

  除了辽西的户口相对多一些之外,辽西还是公孙瓒的故郡。在这里做太守,他可以合情合理的照顾公孙瓒的族人,也算是还公孙瓒一个人情。

  公孙瓒担任涿令的时候,也照顾过他的族人。

  初来乍到,刘备很忙,关羽也很忙,平时都没时间见面。

  今天,刘备特意派人将关羽叫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要通知关羽。

  “云长,你来啦。”听到脚步声,刘备就从堂上站了起来,热情地招呼道。

  一旁的掾吏们却安坐不动,兀自忙着手里的事,仿佛没看到关羽。

  仅仅几天功夫,关羽就和这些掾吏发生了冲突,搞得很不愉快。他们觉得关羽放肆,当众称呼刘备为玄德,不知尊卑。关羽觉得他们装腔作势,自以为是文人,其实狗屁不通。

  总之,谁也看不上谁。

  “玄德,什么事,这么急,召我回来?”关羽直接登堂,有些埋怨地说道:“乌桓人不听调度,有意生事,我正和他们交涉呢,说不得还要打一场。”

  刘备将关羽拉到侧院,笑道:“乌桓人的事,不急在一时。今天有件更要紧的事,必须请你来。”

  “什么事?”

  “袁使君给你送了一份大礼。”

  关羽冷笑一声,转身就要走。“那就不必了,你退回去就行。就算他将整个幽州送给我,我也不要。”

  刘备早有准备,一把拽住关羽。“是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关羽转头,不悦地看着刘备。“在玄德的眼中,关某是见色忘义的人吗?袁显雍送我一个女人,就想让我投他?那我岂不是连子龙都不如了。”

  “你别着急,看看再说。”刘备笑着,招了招手。

  一个女子从堂上走了过来,静静地站在一旁,一双红肿的眼睛看着关羽,还没说话,泪水就涌了出来。

  “长生。”

  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关羽却彻底呆住了,痴痴的看着杜夫人,声音颤抖。

  “是……你?”

  “是我,长生,是我。”杜夫人泣不成声。

  刘备悄悄地退了出去,仰头看天,一声叹息。

  虽然他已经到了辽西,但袁熙怀疑的目光却没有放过他,一直跟着他。

  杜夫人的到来,就是袁熙布下的又一根眼线。

  关羽不会变心,但杜夫人却会感激袁熙夫妇,以后说不得要劝关羽与袁熙合作,或者通风报信。

  他明知这是袁熙的手段,却无法拒绝。

  因为就连他的夫人糜氏也觉得袁熙不错,希望他能安心为袁熙效劳,不要再有其他的想法。

  从黄巾之乱到现在,天下大乱十五年,死伤无数,该重归一统,恢复太平了。

  天下归袁,这是大势所趋,他该认命了。

  有时候他也觉得,或许,这就是命。

  顽强如曹操,最后都死在了乌巢,他又有什么资格和袁绍一争高下呢?

  难道他也要像曹操一样战死,妻妾被分给别人吗?

  脚步声响,打断了刘备的思绪,关羽走了过来,凤目含泪,拱手施礼。“玄德,这个女人,我要留下。”

  刘备收拾心情,笑道:“当然,我已经命人给你安排住处。一个人可以住在军营里,一家人可不行。”

  关羽咽了口唾沫,又道:“袁使君赠关某以美人,关某不能拒绝,却也不会因此离玄德而去。必当临阵斩将,报答袁使君,然后继续为玄德效命,如官渡故事。”

  刘备哈哈大笑,拍拍关羽的肩膀。“云长,你我兄弟多年,难道我还信不过你?你且安心,不必在意。”他一声叹息。“就算是我,也要为袁使君效命的。天意如此,谁又能逆天而行呢。”

  关羽看着刘备,有些意外。

  他能感觉到刘备的沮丧,这是十几年来第一次。

  哪怕是最绝望的时候,刘备都没这么沮丧过。

  刘备转身离开。“我去给子龙写信,让他不要耽搁,尽快赶到州牧府,向袁使君报到,免得耽误了前程。”

  关羽看着刘备的背影,心往下一沉。

  赵云至今没有来幽州。原本刘备还有些侥幸,觉得赵云留恋旧情,不会轻易为袁熙效劳,说不定还有机会重归他的麾下,共创大业。如今他却要再次给赵云写信,劝赵云接受袁熙的任命,这是彻底失望了。

  事不过三。接到第二封信,赵云就不会再犹豫了。

  从此,他和刘备君臣之义已绝。

  ——

  一晃便是四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袁熙接受荀彧、田畴等人的建议,将州牧府、镇北将军搬到了广阳郡治蓟县。

  这里更靠近居庸关,方便管理塞外的事务,又靠近渔阳,有什么事,处理起来更便捷。

  涿郡的事务,他交给了别驾韩珩和甄尧。

  韩珩忠贞清廉,品德无可挑剔,但权谋有限,留在涿郡,兼任太守,更适合他。

  田畴则去了渔阳,这段时间正忙着重整铁官的业务。

  袁熙身边的事,就交给了镇北将军长史,同时负责两府事务。除此之外,还要负责为他讲解曹操在中原的事,以及兵法。

  虽然知道荀彧并不完全是为他,更多的是为了天子和朝廷,袁熙还是愿意信任荀彧,将他的能力发挥到极限,自己掌握全局就行。

  他知道自己没有老父亲袁绍的底蕴和号召力,也不如曹操高明,索性授权给荀彧等人,自己把握住最要紧的权力就行。

  对他来说,最要紧的权力就是兵权。

  幽州的兵权除了原本就有的两万人外,还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鲜于辅等人的旧部,大概有一万人左右,由鲜于辅带去了辽东属国,准备和公孙度作战;一部分是刘备带来的杂胡骑,数量最少,只有千人上下,这还是刘备到辽西之后又招募了一些人的总兵力,原来更少,只有几百人。

  刘备不是不想募兵,实在是没钱。

  糜家支持他的巨款,早就在战场上败光了。

  再有钱的商人,对军队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也正因为如此,袁熙才将甄宓的嫁妆紧紧的捏着不放,一个劲的向袁绍哭穷,要袁绍多调拨一点军资,否则他就无法进攻辽东。

  估计袁绍也不希望他这么快就搞定公孙度,反正一直没有回复。

  袁熙也乐得清闲,半天处理公务,半天在府中读书,有什么不懂的就去问荀彧。

  陪着他的,是两个假儿子,曹冲和何晏。

  何晏大一点,今年十岁,已经启蒙了,读过《论语》《孝经》,眼下正在读《春秋》。原本袁熙的意思是让他去学堂,跟着孔融求学,结果他去了两天就不肯去了,说学堂里的同学都是笨蛋,问的全是最简单的问题,不如自学,有什么不懂的,再去问孔融就是了。

  袁熙本来不信,问了何晏几个问题后,意识到这小子是真聪明,和焦良那些人确实混不到一起,也就随他去了,自学就自学吧。

  曹冲小一点,今年六岁。

  虽然他比何晏小好几岁,但袁熙很快就发现,这小子更聪明,而且不像何晏那样聪明外露。

  他非常有城府,说话做事都像个小大人似的。

  袁熙很羡慕曹操,也更加用心的学习曹操的兵法。

  这是什么妖孽啊,自己厉害也就罢了,还能生出这么聪明的儿子。

  要不是自己得上苍护佑,做了一个古怪的梦,又根据这个梦的指引奔赴乌巢,杀了曹操,这天下肯定是曹家的。

  刘表、孙权和刘璋都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袁熙也更加好奇荀彧最后的命运,可惜乌巢之后,他再也没有做过梦,一切都无从得知了。

  坐在堂上,袁熙看着在院子里玩耍的何晏、曹冲出神。

  脚步声轻响,环夫人陪着甄宓走了出来,在袁熙身边坐下。甄宓已经显怀,腹部隆起,虽不甚大,却从里到外透着骄傲。

  这段时间,侍寝的都是环夫人和尹夫人。甄宓安排,袁熙毫无保留的接受,后宅还算和睦。

  环尹二人也清楚甄宓的地位和自己的身份,格外乖巧听话,将甄宓哄得很开心。

  “这两个孩子,夫君最喜欢哪一个?”

  “这一个。”袁熙伸手轻点甄宓的腹部。

  “妾是说他们两个。”甄宓拂开袁熙的手,嗔道。

  “他们都聪明,我都很喜欢。”

  甄宓翻了个白眼,撇了撇嘴,以示对袁熙狡猾的不屑。

  “今天胃口怎么样?”袁熙想起刚读的兵法,主动进攻。

  “比昨天好多了。”甄宓看看环尹二人,喜上眉梢。“亏得她们两个有经验,又会料理饮食,有她们照顾,妾舒服多了。夫君,你之前是怎么过的,府里连一个像样的庖厨都没有,只会做肉食,而且翻来覆去就那几样,弄点清淡的都不会。”

  袁熙笑而不语。

  他虽然出身袁氏,但从小就不受重视,也没养成食必精,脍必细的习惯。幽州的饮食简单,又以肉食为主,倒是符合他的口味。

  “对了,杜夫人有书信来。”

  “她说什么?”

  “当然是感谢夫君仁德,然后是和关羽的生活琐事。看得出来,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袁熙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将杜夫人送给关羽,是甄宓的主意。可是即使没有甄宓这个主意,只要他知道杜夫人和关羽的关系,他也会将杜夫人送去。

  有了甄宓,他很知足,多一个女人,少一个女人,对他来说区别不大。

  但杜夫人的到来,让关羽能够有成家立业之心,从此安心在辽西待下去,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关羽安心了,或许刘备就能安心了。

  兄弟三人都成家了,有女人天天在耳边吹风,再大的雄心壮志也会慢慢消磨殆尽。

  对此,袁熙很满意。

  除了想到张飞的夫人夏侯氏是他掳掠来的之外。

  十三岁的小孩子,他怎么下得了手?简直是禽兽!

  相比之下,曹操就好得多,只收人妻。

  甄宓正准备再说,甄武走了进来,向袁熙行了礼,又向甄宓行礼。

  “使君,我回来了。”

  袁熙很意外,半晌才反应过来,一拍额头。

  他都把郭嘉去辽东的事忘了。

  “郭奉孝和你叔叔呢?”

  “我叔叔还在辽东,郭奉孝在外面,正和荀长史说话。”

  “嗯,那你坐,说说辽东的情况。”

  “喏。”甄武应着,却没动弹。

  甄宓见状,识趣的起身,让出了坐席,带着环夫人、尹夫人到后院去了。甄武自己换了新席,又预先摆好两张席,这才入座,而且是位次最末的席位。

  袁熙看在眼里,没吭声,心道甄武这次出门进步不小,懂礼节了。

  果然年轻人还是要历练啊,只读书是不行的。

  甄武入席,开始解说他们这几个月的行程。刚说了一会儿,荀彧和郭嘉走了进来,看到正在院中玩耍的曹冲和何晏,郭嘉不自觉的停住脚步,落了泪。

  一旁的荀彧见状,连忙扯了郭嘉两下,半拖半拽的拉着郭嘉上了堂。

  袁熙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们。

  郭嘉取出手绢,拭了拭眼角,躬身施礼。“看见故人之子,想起一些旧事,一时伤感,还请使君恕罪。”

  袁熙笑笑。“人之常情,何罪之有。我对曹公旧事也很感兴趣,奉孝如果不介意,不妨说来听听。”

  郭嘉不顾荀彧使眼色,吸了吸鼻子。“既然使君想听,就从眼前这个孺子说起吧。仓舒虽年幼,却是曹公最喜爱的儿子,曾说百年之后,要将他托付给我。言犹在耳,曹公却殒命乌巢,天人永隔。每每想起此事,我都觉得去江东是个失误。”

  袁熙很惊讶,看看荀彧。

  荀彧也很惊讶,忍不住问道:“奉孝,曹公真说过这样的话?”

  “嗯,就在宛城之战后不久。”

  袁熙再次想起曹操的临终遗言。

  看来曹操怀疑曹丕,不是一天两天的啦。

  可是那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