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人生不如意-《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河东,杨县,高梁亭。

  并州刺史高干站在一座高坡上,看着厮杀正酣的战场,心头一阵阵不安。

  他在身上擦了擦手心的汗,再一次看向远处。

  那里有马超的战旗。

  他率领并州军刚刚进入河东,就遭到了马超的阻击。双方连战数合,西凉骑兵的战斗力让他吃足了苦头,连战连败,一路从绛邑后撤到平阳,又撤到杨县境内,才勉强稳住了战线。

  眼下,张辽正率部与马超激战。

  张辽很勇猛,但他的兵力有限,只有步骑千人,其中骑兵不足五百。面对西凉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张辽也有些顶不住了,接连发出求援的信号,希望高干能派出主力增援。

  高干不是不想救,他只是没把握。

  他不知道派出亲卫营后能不能击退西凉人,取得胜利。

  毕竟马超本人也没有参战,可能就是在等他出手。

  张辽的兵力有限,能吸引的凉州兵也有限,总共不过两千步骑。而据斥候打听到的消息,马超这次来,至少有两万人。

  很显然,张辽并不是马超的目标,他高干才是。

  就在高干犹豫的时候,张辽再一次发出求援的信号后,带着十几个骑兵冲出了阵地。

  凉州兵即将突破他的阵地,张辽不得不带着亲卫上阵搏杀,希望能打退凉州人的进攻,守住战线。

  临阵指挥的凉州将领成宜看出了张辽的意图,随即也带着亲卫骑冲出了阵地。他的兵力更多,亲卫骑也更多,至少有两三百人,从两翼包抄过来,很快就将张辽围住了。

  高干暗叫不好,正准备派人增援,却见前面一阵欢呼,张辽居然从西凉兵的包围中杀了出来,只是身后没几个人,大多数亲卫还在西凉人的包围中,发出绝望的呐喊。

  就在高干的注视下,张辽拨转马头,再一次杀入重围。

  烟尘滚滚,双方杀得难解难解,根本分不清敌我。

  高干也紧张得捏紧了拳头。

  一旁的贾诩提醒道:“使君,这正是接应的好机会。”

  高干转头看着贾诩,“哦哦”了两声,正准备举手下令,又将手收了回来。“如果马超出击,奈何?”

  贾诩伸手指了指战场。“双方混战,战马无法驰骋,派徐晃上前接应,可让张辽撤回本阵。就算马超来战,也会被徐晃拦住,无法突破阻击。”

  高干这才放心,下令让侧翼的徐晃上前接应。

  战鼓声一响,早就等得心焦的徐晃立刻率部杀了出来,直扑西凉人的身后。

  高干大吃一惊,正准备让人传令,命徐晃不可擅自行动,是让你接应张辽撤退,不是让你主动进攻。你全是步卒,跑得过西凉骑兵吗?

  贾诩拦住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摇了摇头。

  等高干再看,发现战场形势已变。正与张辽鏖战的成宜生怕被徐晃截断退路,主动撤出了战场。张辽也借此机会重回阵地,整顿人马,准备再战。

  放过成宜后,徐晃也没有恋战,迅速撤退,与张辽互相掩护,退到山坡之下。

  高干长出一口气,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贾诩面色平静,什么反应也没有。

  对面的马超也没有再追,就撤鸣金收兵,缓缓撤出了战场。

  ——

  回到大营,高干还没说话,张辽就气冲冲的闯了进来,手里握着马鞭,怒目而视。

  “使君为何言而无信,看我与凉州人拼命,损失惨重,却不增援?”

  高干恼羞成怒,拍案而起。“是进是退,我自有章法,还要你来教?”

  “今日明明有机会击败成宜,小胜一阵,提振士气,却因为你贻误了战机。”张辽气得两眼圆睁,厉声喝道:“我看你就是被马超吓破了胆,不敢一战……”

  “文远!”贾诩厉声喝止。“这里是中军大帐,不是你撒野的地方,滚出去!”

  张辽被贾诩一喝,也反应过来,不敢再放肆,忍气吞声的退出了大帐。

  贾诩转身对高干拱手行礼。“张辽武夫,只知好勇斗狠,还请使君见谅。”

  高干也有点尴尬,摆了摆手,自嘲道:“无妨,我虽是并州刺史,却着实没什么恩德,服不住人也是常有的事。文和,你看这一败再败,如何是好?”

  贾诩稍作思索。“我军接连受挫,并非使君无能,也并非将士不肯效命,实在是骑兵太少。我听说袁冀州麾下有骑兵五六千,都是精挑细选的乌桓、鲜卑骑兵,使君不妨请袁冀州渡河,夹击马超,必然一举夺回河东。”

  高干摸着下巴,沉默不语,脸色却不太好看。

  袁熙给袁谭、袁熙都送了骑兵,唯独没给他,到底是亲兄弟胜过表兄弟啊。

  既然如此,那我也没必要客气,让骑兵最多的袁尚来和马超拼命吧。

  “就依文和。”

  ——

  张辽回到大营,兀自怒气难消,一脚踢翻了案几。

  他的兄弟张泛赶了过来,正好看到这一幕,叹了一口气,让人上前收拾。

  “文远,何必如此?你是降将,不能如此放肆。”

  张辽也叹了一口气,将马鞭扔在案上,仰天长叹。“早知今日,当初就应该和温侯一起赴死,也能免得如今进退失据,为人所笑。”

  张泛吓了一跳,喝道:“噤声,让人听见了,可是大祸事。曹公与温侯只是对手,袁氏与温侯却是有私怨的。若是传到大将军耳中……”

  “有什么私怨?”张辽没好气的说道:“温侯杀了董卓,为袁太傅一家报仇,又助大将军击破张燕,有恩于袁氏,哪来的怨?是大将军……”

  张泛吓得面无人色,连忙上前捂住了张辽的嘴巴,哀求道:“文远,身在险地,岂可放言,万万不能再说了。你若一心求死,不如死在战场上,莫要连累家人。大将军外宽内忌,连张邈那样的老朋友都不放过,你又不是不知道。”

  张辽推开张泛,一声叹息,觉得了无生趣。

  这日子,真是令人绝望,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文远。”帐外传来贾诩的声音。

  张辽吃了一惊,与张泛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知道贾诩突然来是为了什么。

  并州人、凉州人一向不和,他们和贾诩也从来没什么个人往来,在曹营中就是如此,更别说到了并州。

  “怎么,文远还在怨我刚才出言不逊?”

  张辽连忙出帐,躬身施礼。“岂敢,刚才若不是先生喝止,辽此刻只怕已经人头落地了。大恩不言谢,还请先生进帐,容辽设酒,向先生请教。”

  贾诩看看张辽,抚须而笑。“你知道错了就好,我就不进帐了,免得又惹人闲话。我来只有一件事,听说你有一匹好马,送给我当谢礼吧。”

  张辽有些犹豫,那匹马是他的心爱之物,舍不得送人。

  可是贾诩刚刚帮了他的忙,直接拒绝,也不太好。

  没等张辽说话,张泛命人将马牵了过来,双手送到贾诩面前。“区区一匹马,如何能谢先生大恩。请先生笑纳,谢礼稍后送到。”

  贾诩点点头,牵着马,转身走了。

  张辽直起腰,郁闷地叹了一口气。“这贾文和,还真是心急,连隔夜都等不得。”

  张泛瞪了他一眼。“贾先生这是在救你呢,别不领情。”

  张辽欲言又止,意兴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