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赐名背后的天意-《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看完军令,得知袁绍命自己前往河东,代替高干,袁熙非常震惊,甚至觉得恐怖。

  这几乎和郭嘉之前预测的一模一样。

  谋士可以聪明到这个地步吗?

  郭嘉之前说他练气出了问题,身体不佳,他不会已是半仙之体吧?

  袁熙心中隐隐不安。他考虑了半晌,问赵云道:“子龙,你如何看待郭军师?”

  赵云思索片刻。“汝颍奇士也。”

  袁熙不满。“这算什么回答,太敷衍了。”

  赵云笑道:“君侯,这不是我的回答,而是曹孟德的评价。”

  袁熙大感惊讶。

  赵云解释道:“我随玄德在许县时,经常听人说起郭军师,不过都不是什么好话。”

  袁熙更加不解,好奇心也被吊了起来。“说来听听,那些人是怎么说郭军师的。”

  “大体是说郭军师不治行检,不守仪礼,不合君子之道。其中最为直言的,就是文范先生之孙陈长文。”

  袁熙无声地笑了笑,明白了赵云的意思。

  陈群是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寔的孙子,其父陈纪,叔陈谌都是名士,与陈寔并称三君。颍川四长中,陈寔名头最响,陈群又少年成名,与辛毗、赵俨、杜袭并称四名士。

  这样的人,的确不太可能看得惯郭嘉。

  “虽然众人非议,但曹孟德却信任郭军师至笃,行则同车,坐由同幄。陈长文当众指责郭军师,曹孟德赏了陈长文敢言之功,却对郭军师信任不减,后来还由荀文若之口宣称郭军师为汝颍奇士,以明心意。”

  “由荀文若出面?”袁熙更加惊讶。

  同僚之间不和是常态,曹操为了帮郭嘉说话,居然要荀彧出面,这是明显偏袒郭嘉了。

  荀彧是颍川士人领袖,更是曹操麾下文官之首,还是陈群的妻父,三重身份加在一起,这个份量很重,而且让陈群无法反驳,可谓是用心良苦。

  怪不得郭嘉要为曹冲搏个前程,这是要报曹操的知遇之恩啊。

  “你觉得郭军师是奇士吗?”

  “当然是。”赵云叹了口气。“玄德身边如果有一个这样的谋士,他也不至于在中原辗转数年,一无所获。不是我背后说人,简宪和、孙公佑虽然也读过书,有谋略,和郭军师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即使是曹孟德身边人才济济,能和郭军师比肩的也屈指可数。”

  袁熙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暗自叹息。

  他知道郭嘉的心全在曹冲身上,不可能成为他的心腹。这几次出巡塞外,郭嘉都以身体不佳为由,没有同行,其实是想留在蓟县教导曹冲。

  待曹冲成年,郭嘉肯定会离开幽州。

  “子龙,我要去一趟并州,塞外的军事交给你和鲜于辅。”袁熙摘下腰间的镇北将军印绶。“必要的时候,由你统筹全局,田豫、鲜于辅都由你指挥。”

  赵云吃了一惊,翻身下马,单腿跪倒在地。“君侯,万万不可。论资历……”

  袁熙也下了马,将印绶放在赵云手里。“曹公有言,爵赏功,位赏能。幽州托付给你,我才能放心征战。你不要推辞,尽力做好就行。”

  他之所以愿意娶赵云的从女赵央,就是要和赵云牢牢的绑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将赵云当作一个普通的大将。他需要一个能坚定不移的拥护他,并且有能力执行他意志的人。

  鲜于辅、田豫都不行,只有赵云最合适。

  赵云没有再说什么,双手接过印绶,再拜。

  袁熙随即和赵云交待了一些相关的安排。

  他将带着龙骑、虎卫和玄甲营赶往并州,鲜于银、阎志将率领突骑出塞,与他会合。塞内的事,由韩珩、田畴、荀彧三人统筹,军队则由田豫指挥。

  赵云带着鲜卑人、乌桓人继续东巡,直到辽东,与鲜于辅见面,然后返回宁县治所。

  赵云一一答应。

  ——

  蓟县,镇北将军府。

  甄宓站在廓下,看着尹夫人抱着孩子在院中散步,眼神闪烁不定。

  她刚刚接到袁熙的消息,大将军有军令送到塞外,命袁熙赶往河东,代替高干。这是一个难得的立功机会,可是对她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委屈的抉择。

  袁熙将镇北将军的印绶临时交给了赵云。

  平心而论,她不反对这个结果。赵云有能力,有战功,又是冀州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这也就意味着,在征得她的同意之前,袁熙已经做出了表态,要娶赵云的从女赵央。

  她见过赵央,袁晚带赵央来见过她。赵央能文能武,她对赵央的印象很好,直到知道要联姻的事。

  她很生气,觉得袁熙骗了她。

  别人骗她,她都能接受,唯独不能接受袁熙骗她。

  “夫人,郭军师来了。”侍女阿青走了进来,打断了甄宓的思绪。

  听说是郭嘉,甄宓连忙收拾起心情,强作欢笑。“请郭军师进来,上酒。”

  侍女们立刻准备,甄宓也回到了正席上,整理好衣服,准备迎接郭嘉,又让人请环夫人出来,坐在一旁。她也知道,郭嘉关心环夫人、曹冲母子,很多时候来见,就是想见他们,而不是自己。

  不一会儿,郭嘉进来了,向甄宓行了礼,又向环夫人施礼。

  环夫人微微欠身还礼,双手下意识地扶着小腹。

  郭嘉一愣。“夫人这是……”

  环夫人很尴尬,甄宓却从容笑道:“军师有所不知,环夫人有孕了。估计等军师和君侯回到蓟县的时候,她已经为君侯添丁。”

  郭嘉笑了,拱手说道:“君侯多子多福,少主又多一个兄弟,诚是好事。不过,比起大将军赐名来,这倒不那么重要了。”

  甄宓也有些不解。“军师何出此言?”

  袁熙的信中说,大将军为她的儿子赐名为叡,这固然是个好名字,却不至于让郭嘉特意来祝贺,甚至比环夫人怀孕还要重要。

  “夫人,叡字不仅是通达、聪明之意,更是圣人专用。大将军对此子期待甚深,可能远超夫人所料。”

  甄宓哭笑不得。“军师,不可说笑。大将军就算喜爱我儿,也断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军师在这里说也就罢了,被外人听见了,可不得了。”

  郭嘉笑笑。“我知道夫人的意思,君侯不是长子,更不是大将军最宠爱的儿子,但天意所在,又岂是人力可回?大将军为此子取名为叡,的确没有想这么多。可是正因为如此,这才是天意。”

  甄宓懵了。“军师,这是怎么说?”

  郭嘉深施一礼。“夫人,君侯虽不是大将军长子,此子却是大将军长孙。青州有一女,尚未有子,将来就算有,也未必能入大将军之眼。冀州弱冠,尚未成亲,将来能不能生子,也不好说。”

  郭嘉说完,深深地看了甄宓一眼。

  突然之间,甄宓心跳如鼓,娇嫩的脸上泛起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