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欲知此中意-《红楼修仙:代师授徒林黛玉》

  惜春张了张嘴,这些不正是她从话本里看到的,对神仙的全部想象吗?

  陈玄却摇了摇头。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远处那片尘土飞扬的工地。

  “你看那里。”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见工地上,无数的民夫,正赤着膊,喊着号子,将一块巨大的太湖石,用滚木与绳索,艰难地往前挪动。

  那石头奇形怪状,分量极沉。

  每挪动一寸,民夫们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身上的肌肉虬结,汗水浸湿了黄土,在他们古铜色的皮肤上,留下一道道泥痕。

  “若我是神仙,只需挥一挥手,这块石头,便能自己飞到它该去的地方。”

  陈玄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省却了这许多人的力气,也免了他们的辛苦。”

  “这,算不算好事?”

  惜春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林黛玉也觉得,这自然是好的。

  陈玄却又问。

  “可这些人,都是靠着这份力气活,养家糊口。”

  “我替他们做了,他们便没了工钱。”

  “家里的妻儿老小,或许就要挨饿。”

  “那我这一挥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问题,让惜春和林黛玉,都愣住了。

  她们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想过一件事情。

  陈玄的目光,重新回到惜春身上,口气放缓。

  “可见,若非民夫,又怎知他们所想,若非仙神,又怎知他们所思。”

  “世人往往以己度人,便是诸多谬误之由来。”

  “你虽自比风筝,却不知其中真义。”

  “即便让你挣断了枷锁,岂知不会落入另一个牢笼。”

  跟这些心思深沉的小孩说话就是费神。

  陈玄的话,让惜春陷入沉思。。

  许久,她似乎想通了什么,却又像更糊涂了。

  陈玄问她。

  “可想明白了?”

  她看着陈玄,用一种不确定的,又带着几分认真的语气,得出了一个结论。

  “真人的意思是……”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风筝?”

  这话一出,空气都安静了一瞬。

  陈玄那张向来古井无波的脸上,神情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凝滞。

  他显然没料到,自己那番颇有禅机的开导,竟会被她如此清奇地理解。

  旁边一直安静听着的林黛玉,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连忙用袖子掩住嘴角。

  她还是第一次发现,这位平日里冷冰冰的四妹妹,竟还有这般一本正经讲冷笑话的天赋。

  陈玄看着惜春那副茫然又笃信的模样,终于无奈地摇了摇头。

  “贫道的意思是,你才几岁?”

  “吃过几碗饭?”

  “这些烦恼,不如等你长大些,再去想。”

  这番话,直接又简单。

  惜春那张因思索而紧绷的小脸,“唰”地一下就红透了,连耳根都泛着粉。

  她低下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陈玄见她这副模样,也不再逗她,顺势换了个话头。

  “上次与你说的白娘子的故事,可有画下来?”

  这个台阶递得恰到好处。

  惜春像是得了救星,方才的窘迫顿时散了大半。

  她迟疑了一下,还是转身从石桌边缘,拿过一本册子。

  那册子装订得有些笨拙,用的是粗实的麻线,封面也是一片空白,只是一张素净的硬纸。

  她双手捧着,有些不安地递到了陈玄面前。

  陈玄接了过来。

  林黛玉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立刻凑上前,脑袋挨着陈玄的胳膊,一同朝那册子看去。

  陈玄翻开了第一页。

  映入眼帘的,并非什么惊世骇俗的笔墨。

  而是一幅用细劲的线条勾勒出的图画,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

  第一幅,是烟雨蒙蒙的西湖断桥。

  第二幅,是一个青衣书生,撑着伞,在桥上茫然四顾。

  第三幅,一叶小舟,一个白衣的绝色女子,立在船头,眼波流转,望向桥上的书生。

  她的身旁,还站着一个俏丽的青衣丫鬟。

  画风依旧带着惜春特有的那份干净与冷硬,可不知为何,用在这故事上,却恰到好处地冲淡了妖的媚气,平添了几分仙的灵韵。

  每页下方还配有数行娟秀小楷,描述着画面中的动人故事。

  陈玄翻过一页,又一页。

  林黛玉看得入了迷,呼吸都放轻了。

  她自是看过《白蛇传》的,但这种表现形式,还是第一次见。

  她渐渐忘了身在何处,只觉得心神都被那画中简单的线条给牵引了进去。

  不知不觉,她竟反客为主,从陈玄手中接过了那本薄薄的册子,自己津津有味地翻看了起来。

  只是,这册子实在太薄了。

  不过寥寥十几页,故事才讲到白娘子与许仙借伞定情,便戛然而止。

  最后一页,是一片空白。

  “没了?”

  林黛玉意犹未尽地翻到最后,抬起头,那双水润的眸子里满是失落。

  “四妹妹,后面呢?怎么就没了?”

  惜春被她那副模样问得一愣,小声答道。

  “还……还没画。”

  “这本也是改了好几回的,想着……想着先给真人看过,若是画得不好……”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林黛玉打断了。

  “怎么会画得不好!”

  林黛玉将那册子宝贝似的拿在手里,脸上是真心实意的喜爱与惊叹。

  “我从没见过这么有趣的画儿!”

  “你看你画的这个白娘子,又美又仙,偏偏看许仙的眼神里,又带着点说不清的痴情,让人看了就心疼。”

  “还有这西湖的雨,明明只是几根线,我却好像真的听到了雨打船篷的声音。”

  “好妹妹,你画得太好了!”

  这一连串不加掩饰的夸赞,让惜春小脸彤红。

  以往在姐妹们跟前,她也常被人夸画得好。

  可那些夸赞,大多是客气的,礼貌的,带着一种程式化的赞叹。

  她自己心里清楚,她那些画,孤僻,冷硬,带着一股子生人勿近的暮气,其实并不讨喜。

  可今日,看着林黛玉眼中那份纯粹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欢喜,惜春的心里,忽然涌上一种陌生的,滚烫的暖意。

  那暖意,从胸口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让她那颗总是冷冰冰的心,都跟着活泛了起来。

  林黛玉俨然成了惜春的第一个催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