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唐第一工业学院-《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心神剧震,他们从李世民的话语和眼神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量。

  他们不再追问细节,齐齐躬身,肃然应道:“臣等遵旨!陛下圣明!”

  “另外还有个事情,朕特批太子李承乾,于今日,成立大唐皇家格物院,李承乾任首任院长!!”

  李世民这突如其来的宣告,让刚刚得知那个国之重器后,又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一般。

  “大唐皇家格物院?”

  “这是个什么部门?”

  “太子殿下任首任院长?”

  众臣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愕与不解。

  这格物院是何等机构?竟能得皇家冠名,

  而且还是由储君亲自执掌?

  这群朝廷重臣不是傻子,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方才那毁天灭地般的国之重器试验,

  一个模糊而惊人的念头在不少重臣心中升起,

  莫非,那恐怖的神物,便与这格物二字有关?

  或者说与太子有关?

  房玄龄目光深邃吗,他迅速的将格物院与李世民方才说的国之重器联系起来,心中已然明了此机构非同小可,绝非寻常衙门。

  他率先躬身,沉稳应答道:“臣,遵旨太子殿下天纵奇才,由殿下执掌格物院,必能为我大唐开创前所未有之局面。”

  他这话既是表态,也暗含了对李承乾能力的认可。

  “但是,还是请陛下明示,此格物院院长为几品官职,放在哪一个部门之下?”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想到火药的重要性,不可能受制于人,于是开口道

  “此为独立于三省六部的一个部门,直接听命于朕!以后院长一职也都由皇太子或者皇帝本人兼任!”

  房玄龄悚然一惊,心道:“独立于三省之外的一个全新部门吗?”他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承乾并没有说什么,躬身说道:

  “臣遵旨!”

  长孙无忌眼底闪过一丝精光,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权力和资源倾斜。

  他立刻换上欣慰的笑容,附和道:“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近来屡有惊世之举,成立格物院正可集其才思,专司利国利民之创举,实乃大唐之福!”

  他心中已在飞快盘算,如何让自己的势力也能渗入这个看似前途无量的新机构。

  其他大臣见房、长孙二位大佬都已表态,虽心中疑窦未消,但也纷纷躬身:“臣等遵旨,陛下圣明!”

  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喜怒不形于色,让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面对众大臣探寻的目光,他坦然出列,对着李世民躬身道:“儿臣,领旨谢恩,儿臣必定不负父皇所托!”

  他随即看向了重臣,声音清朗,为大唐皇家格物院订下了基调:

  “诸位,格物院,旨在探究天地万物运行之机理,格物以致知,将所悟之理,化为强国富民之实学!

  其范畴,将远超诸位想象,上至天文历法、军械改良,下至医药农桑、水利工学,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者,皆在格物院探究之列!今日诸位所见,不过是格物之力的冰山一角!”

  房玄龄等人双眼一眯,这个格物院类似于少府监,但是又高于少府监,还是以器物制造,研究和改良....说到底是工匠之学.....

  李承乾自然是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笑了笑继续道:

  “房相,长孙大人,诸位臣僚。承乾深知,在诸位心中。士农工商,士为首,经史子集乃治国之基,此乃正理,承乾亦不敢或忘。”

  他先肯定传统价值观,稳住基调,随即话锋一转:

  “然,诸公可曾想过?我大唐若要江山永固,万世太平,需得根基稳固。这根基何在?”

  他自问自答,声音清晰有力:

  “一在仓廪实,百姓足!若格物院能改良农具,培育良种,兴修更坚固耐用之水利,使亩产倍增,天下无饥馑之忧,此非强国之基乎?”

  “二在边疆宁,武备修!若格物院能精研军械,造出更锋锐之刀甲,更迅捷之车马,乃至.....今日诸位所见之神物,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此非安邦之本乎?”

  “三在疾病除,民生安!此前在东宫,在父皇的允许下,已经成立了医学研究院,专门研究各种疾病及治疗、预防的方法。

  他每一个问题,都敲打在帝国统治最核心的命脉上——粮食、军事、人口。这些都是这些宰相们日思夜虑的根本问题!

  “工匠之术,非是奇技淫巧,实乃将智慧与力量,作用于这实实在在的天地万物之上,将其转化为能让万民饱暖、能让将士无畏、能让国家强盛的实实在在的力量!”

  李承乾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

  “此力,与圣贤教化人心之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圣贤之学治心,格物之学治世!”

  “治世之学.....”房玄龄喃喃重复,眼中的疑虑渐渐被深思所取代。

  他辅佐李世民治理天下,太清楚那些看似微小的技术进步对国力的巨大提升。

  若这格物院真能系统性地带来此种变革.....

  长孙无忌目光闪动,他看到的则是这“格物院”背后蕴含的庞大资源、影响力和未来的功绩。若能参与其中.....

  李承乾趁热打铁,抛出了最终的构想:

  “因此,为系统培养此等‘治世’之才,儿臣奏请,于大唐皇家格物院下辖,设立大唐第一工业学院!”

  “工业学院?”众人又是一愣。

  “不错!”李承乾解释道,“此学院,不尚空谈,专攻实用之学,学院将广招天下有志于此道的青年才俊,无论出身,唯才是举!

  他们将在此学习原理,动手实践,毕业之后,或入格物院深造,或赴各地州府,将所学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绩,造福一方!”

  他最后环视众人,语气铿锵:

  “诸位,若我大唐,既有满朝饱读诗书的治国良臣,又有成千上万精通格物之理的实干之才,文武并举,虚实相生,何愁不能开创一个远超秦汉的,万邦来朝,物阜民丰的盛世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