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权力的滋味-《穿成祁同伟,我胜天半子!》

  高育良环视一周,目光从每一位与会者的脸上扫过。

  从那些副省长,到各大厅局的一把手,最后落在了李达康的脸上。

  他清了清嗓子。

  “咳。”

  一声轻咳,整个会议室瞬间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目光专注地看着他。

  在这一刻,高育良清晰地感受到了权力的滋味。

  那是一种无形的,却又沉甸甸的力量。

  它来自于他屁股底下这张椅子,来自于他面前这个写着“省长”的铭牌。

  更来自于这间屋子里,所有手握重权的人向他投来的敬畏的目光。

  “好了,人都到齐了。我们开会。”

  高育良的声音不高,却在每个人的心头都激起了涟漪。

  “各位同志,说实话,我这个省长来得有点突然。”

  高育良的开场白,就让会议室里不少人愣了一下。

  这不符合惯例。

  通常的开场,应该是纲领性的,高屋建瓴的。

  “组织上信任我,把汉东省政府这个担子交给我,我深感责任重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

  “前任的刘省长,因为个人身体原因,向组织上提出了退休申请,中央已经批准了。”

  一句“个人身体原因”,轻描淡写,为前任省长的离去画上了句号。

  在场的都是人精,自然听得出这背后的分量。

  旧的时代,彻底翻篇了。

  高育良语气里没有官腔,反而像是在和老朋友们闲聊家常。

  “所以啊,我算是临危受命。以后咱们就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兄弟了。”

  “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我谈。”

  “我办公室的门,永远向大家敞开。”

  这番话,让在场的老牌副省长们都感到了新奇。

  他们习惯了正襟危坐,听着四平八稳的报告。

  高育良这种接地气的会议风格,他们还是第一次领教。

  角落里的祁同伟,静静地看着自己的老师。

  他知道,这看似随和的开场,其实是一次精准的政治宣告。

  高育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座省政府大楼里,烙上属于他自己的印记。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的声音响了起来。

  “高省长说得对。”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正是李达康。

  李达康腰板挺得笔直,目光直视着高育良。

  “我们政府的工作,本就该脚踏实地,不能总是飘在天上讲大道理。”

  “最终还是要落到为人民服务,为汉东的经济发展服务上来。”

  这番话,既是附和,也是表态。

  高育良看向李达康,眼神里掠过不易察觉的赞许。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力。

  李达康的这句附和,让高育良心里很舒服。

  他要的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下属,而是一个能和他同频共振的搭档。

  哪怕只是暂时的。

  “达康同志说得很好嘛。”

  高育良顺势接过了话头,整个人的气场也随之一变。

  刚才的随和仿佛是序曲,现在正片开始了。

  “民生,民生,人民的生活,才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

  “前段时间,我去魔都开会,感触很深。”

  “人家一个外资项目审批,材料齐全,三天就能走完所有流程。”

  “我们呢?”

  他环视一圈,声调陡然提高。

  “我听说,光明区的一个信访办窗口,老百姓反映窗口太高。”

  “群众来办事,得踮着脚探着身子说话,一天下来腰酸背痛。”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得可怕。

  高育良像是没看到众人的变化,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就这么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改一下窗口的高度,很难吗?”

  “不难吧。”

  “可我听到的情况是,这份要求整改的报告,从区里报到市里,来来回回,走了半年。”

  “上面盖了十几个红戳子,窗口还是那个窗口,一点没变。”

  他的话音不高,却字字诛心。

  这已经不是在批评一个区的工作作风了,这是在打整个官僚系统的脸。

  祁同伟坐在下面,眼观鼻,鼻观心,心里却已经掀起了波澜。

  他太了解自己的老师了。

  这一手敲山震虎,用得炉火纯青。

  先用一件谁也无法反驳的小事,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果然,高育良的话锋一转。

  “不过,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

  众人的好奇心都被吊了起来。

  “光明区的区长,叫孙连城是吧?”

  高育良的目光,状似无意地落在了李达康的脸上。

  李达康喉结滚动了一下,没有说话。

  孙连城这个名字,他当然知道。

  一个对工作毫无热情,只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太平官”。

  高育良提他做什么?

  “这个孙连城同志,我看就很有办法嘛。”

  “报告批不下来,窗口改不了,他怎么办的?”

  高育良露出玩味的笑容。

  “他自己去市场,买了十几把小塑料凳,放在窗口下面。”

  “谁来办事,就坐着小凳子,高度正好,舒舒服服。”

  “问题解决了。”

  “哈哈哈……”

  高育良自己先笑了起来。

  会议室里,却没人敢跟着笑。

  所有人都知道孙连城是什么样的干部。

  用买小凳子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算什么?这简直是懒政的典型。

  可现在,从新任省长嘴里说出来,却成了“有办法”“灵活”的正面案例。

  高育良笑声一收,脸色重新变得严肃。

  “同志们,我在笑什么?”

  “我笑的是,我们有些干部,办正事的能力没有,投机取巧的歪点子倒是一堆。”

  “但反过来说,我又要表扬他。”

  “为什么?”

  “因为他至少解决了问题,他至少没让老百姓再踮着脚、受着累跟我们说话!”

  “他这十几把小凳子,比那些盖了十几个红戳却落不了地的文件,要有用得多!”

  “我们这些当官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高育良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整个会议室的人,都下意识地一颤。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服务员!”

  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老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老百姓。你给他一份好,他记你一辈子。”

  “他们把权力交给我们,是信任我们,是指望我们能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