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景山去和县局的人聊了一下。
很快就回来了。
查,一定配合,要怎么查,就怎么查。
别说是十四年前的案子,就是四十年前的,也要查。
十四年前的车祸,一下子死了三个人,这在本地也是相当严重的少有的一起车祸了。
连景山拿到了当年车祸的调查卷宗。
一起正常的交通事故,应该是交由事故发生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但是这份卷宗,是在县公安局里的。
就证明这起事故有问题。
易念看了一下。
事故很简单,那天,王星光的父母和爷爷一起开车外出,是在早上七点多,开着自家的面包车。
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开到了一处相当偏僻的路上。
然后,车辆自燃了。
三个人都死在车里。
因为那地方偏僻,当时没人发现,车辆和人被发现都是当天下午了,路过的人报了警,交警和刑警都来了。
卷宗记录的很详细。
警方到达现场之后,车已经基本烧完了,车内三人焦黑。
起火点在车厢内部,但是并没有找到确切起火的原因。
车内找到一箱凌乱的打火机,助燃了火势。
可只要火不是一瞬间起来的,按理说,人完全可以从里面跑出来。
可三个人都没有跑出来,将车送检后,发现车门车窗的锁扣均被破坏。一旦关闭自动落锁,除非外力破坏,是打不开的。
这就需要很强的技术了。
当时,根据这一点,找到了村里一位修车铺子的老板,堵飞扬。
王家在村口街边有一个杂货铺子,恰好,和这个修车铺子是隔壁邻居。
两家一度关系不错,后来因为一些事情闹翻了,不说成了仇人,反正有点别扭。
堵飞扬有动机,有技术,一度成了最有嫌疑的人。
将他查了个底朝天。
但最终没有成立。
虽然有矛盾,但这矛盾没到蓄意杀人的地步。
有技术,但有技术不能说明什么。
而且,他的修车铺子里有监控,虽然他不是时时都在监控内,可王家的面包车并不是停在他的门口。
当时警方仔细的核对了监控,确定他没有足够的犯案时间。
王家的车是有落锁的。
要上去布置自燃的细节,还要破坏门锁,这不是路过一挥手的事情。
更奇怪的是,没有人知道当天王家的人为什么要去那么偏僻的地方。
那里什么都没有,他们家也没人收到电话消息,也没有奇怪的人上门。
在所有可疑都查不出结果之后,只能认为是一起意外事故。
门窗的锁,恰好在那个时候坏了。
车里,恰好有什么物品高温自燃。
当时虽然是冬天,可车里会开暖气,自然也就热了。
所以王家的人,就是倒霉。
自燃,车锁坏了,打火机,偏僻的地方,都聚到了一起,所以走上了绝路。
悬案,有疑点但最终什么也查不出来的事故,这世上太多太多了。
最终,这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王星光哭完,抹抹眼泪,总要继续生活。
负责当年调查的刑警,正是现在县局的刑警队长虞文林。
十四年前,他还不是刑警队长。
虞文林至今觉得惭愧:“这案子确实是有可疑的,我们当时也走访了大量村民,做了大量调查,但有嫌疑的最终都排除了。也没有找到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所以这案子,最终是当做一起意外事故处理了。”
毕竟王家开的那辆面包车也是转了三四手的旧车,除了喇叭不响哪儿都响。
一辆这样的车,就算出现什么门窗自动锁死的故障,好像也是解释的通的。
可如今看来,还是有人做了手脚。
这个人,就在村里。
就在王家的人身边。
甚至于,他们不得不怀疑,会不会就是三个受害者之一。
自己人在自家车里做手脚,这就很容易了,谁也不会多心。
易念脑洞大开:“会不会是王星光的母亲?”
“原因呢?”
“因为王家人逼她杀了女儿……所以一直怀恨在心。”
“有可能,但不多。”连景山说:“如果是王星光的母亲做的手脚,要杀了他们给自己的女儿报仇,十二年都等了,为什么不多等几年,等王星光成年之后再动手。村民都说,王星光是家中独子,父母爷爷都很疼爱,不太可能独自被丢下。”
而且,不必把自己搭进去。
杀外人不好杀,杀自己家里人,真不难。
有无数比纵火自焚更好的办法。
“说的也是。”易念抱着胳膊,皱着眉头:“那就走访村民,查王星光身边的人吧。”
除了家人之外,常和王星光来往的成年人。
面包车自焚实在查不出个原因,王星光身边的人,可就那么多。
他们俩必定不止一面之缘,而是要经常见面,相处。
他能抹去王星光的记忆,不可能抹去村里所有人的记忆。
一个一个的查,也就那么多人。
只是十四年前的事情,要费一些功夫去回忆了。
当下,虞文林亲自带了一队人,和连景山,易念一起,又下了乡。
这案子在他心里,一直也是个想起来就堵心的梗。
他想知道真相的心,一点儿都不比连景山少。
第一个要查的,就是修车铺子老板堵飞扬。
倒是没有再将他当做嫌疑人,只是他们店铺相邻,王星光除了上学在学校,晚上在家睡觉,每天吃饭玩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自家的店铺里,店铺门口的路上。
几个孩子蹲在一起,玩儿弹子,拍画片,抓蚱蜢,追跑打闹。那能玩儿的东西可多呢。
大家的店都敞着门,难免来来往往,堵飞扬肯定也是每天看着王星光上蹿下跳的。
如果有什么人接近王星光,他肯定是会看见的。
不过这修车铺子现在已经没开了,村干部带路,找到了堵飞扬在村里的家。
只看见一个中年人正在门口跟人吹牛。
“这就是堵飞扬。”村干部说:“当年那事情出了之后,他家的修车铺就没开了。出去打了几年工,现在身体不好又回来了。在家里种种地,打打零工,也还过的去。”
很快就回来了。
查,一定配合,要怎么查,就怎么查。
别说是十四年前的案子,就是四十年前的,也要查。
十四年前的车祸,一下子死了三个人,这在本地也是相当严重的少有的一起车祸了。
连景山拿到了当年车祸的调查卷宗。
一起正常的交通事故,应该是交由事故发生地的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但是这份卷宗,是在县公安局里的。
就证明这起事故有问题。
易念看了一下。
事故很简单,那天,王星光的父母和爷爷一起开车外出,是在早上七点多,开着自家的面包车。
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开到了一处相当偏僻的路上。
然后,车辆自燃了。
三个人都死在车里。
因为那地方偏僻,当时没人发现,车辆和人被发现都是当天下午了,路过的人报了警,交警和刑警都来了。
卷宗记录的很详细。
警方到达现场之后,车已经基本烧完了,车内三人焦黑。
起火点在车厢内部,但是并没有找到确切起火的原因。
车内找到一箱凌乱的打火机,助燃了火势。
可只要火不是一瞬间起来的,按理说,人完全可以从里面跑出来。
可三个人都没有跑出来,将车送检后,发现车门车窗的锁扣均被破坏。一旦关闭自动落锁,除非外力破坏,是打不开的。
这就需要很强的技术了。
当时,根据这一点,找到了村里一位修车铺子的老板,堵飞扬。
王家在村口街边有一个杂货铺子,恰好,和这个修车铺子是隔壁邻居。
两家一度关系不错,后来因为一些事情闹翻了,不说成了仇人,反正有点别扭。
堵飞扬有动机,有技术,一度成了最有嫌疑的人。
将他查了个底朝天。
但最终没有成立。
虽然有矛盾,但这矛盾没到蓄意杀人的地步。
有技术,但有技术不能说明什么。
而且,他的修车铺子里有监控,虽然他不是时时都在监控内,可王家的面包车并不是停在他的门口。
当时警方仔细的核对了监控,确定他没有足够的犯案时间。
王家的车是有落锁的。
要上去布置自燃的细节,还要破坏门锁,这不是路过一挥手的事情。
更奇怪的是,没有人知道当天王家的人为什么要去那么偏僻的地方。
那里什么都没有,他们家也没人收到电话消息,也没有奇怪的人上门。
在所有可疑都查不出结果之后,只能认为是一起意外事故。
门窗的锁,恰好在那个时候坏了。
车里,恰好有什么物品高温自燃。
当时虽然是冬天,可车里会开暖气,自然也就热了。
所以王家的人,就是倒霉。
自燃,车锁坏了,打火机,偏僻的地方,都聚到了一起,所以走上了绝路。
悬案,有疑点但最终什么也查不出来的事故,这世上太多太多了。
最终,这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王星光哭完,抹抹眼泪,总要继续生活。
负责当年调查的刑警,正是现在县局的刑警队长虞文林。
十四年前,他还不是刑警队长。
虞文林至今觉得惭愧:“这案子确实是有可疑的,我们当时也走访了大量村民,做了大量调查,但有嫌疑的最终都排除了。也没有找到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所以这案子,最终是当做一起意外事故处理了。”
毕竟王家开的那辆面包车也是转了三四手的旧车,除了喇叭不响哪儿都响。
一辆这样的车,就算出现什么门窗自动锁死的故障,好像也是解释的通的。
可如今看来,还是有人做了手脚。
这个人,就在村里。
就在王家的人身边。
甚至于,他们不得不怀疑,会不会就是三个受害者之一。
自己人在自家车里做手脚,这就很容易了,谁也不会多心。
易念脑洞大开:“会不会是王星光的母亲?”
“原因呢?”
“因为王家人逼她杀了女儿……所以一直怀恨在心。”
“有可能,但不多。”连景山说:“如果是王星光的母亲做的手脚,要杀了他们给自己的女儿报仇,十二年都等了,为什么不多等几年,等王星光成年之后再动手。村民都说,王星光是家中独子,父母爷爷都很疼爱,不太可能独自被丢下。”
而且,不必把自己搭进去。
杀外人不好杀,杀自己家里人,真不难。
有无数比纵火自焚更好的办法。
“说的也是。”易念抱着胳膊,皱着眉头:“那就走访村民,查王星光身边的人吧。”
除了家人之外,常和王星光来往的成年人。
面包车自焚实在查不出个原因,王星光身边的人,可就那么多。
他们俩必定不止一面之缘,而是要经常见面,相处。
他能抹去王星光的记忆,不可能抹去村里所有人的记忆。
一个一个的查,也就那么多人。
只是十四年前的事情,要费一些功夫去回忆了。
当下,虞文林亲自带了一队人,和连景山,易念一起,又下了乡。
这案子在他心里,一直也是个想起来就堵心的梗。
他想知道真相的心,一点儿都不比连景山少。
第一个要查的,就是修车铺子老板堵飞扬。
倒是没有再将他当做嫌疑人,只是他们店铺相邻,王星光除了上学在学校,晚上在家睡觉,每天吃饭玩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自家的店铺里,店铺门口的路上。
几个孩子蹲在一起,玩儿弹子,拍画片,抓蚱蜢,追跑打闹。那能玩儿的东西可多呢。
大家的店都敞着门,难免来来往往,堵飞扬肯定也是每天看着王星光上蹿下跳的。
如果有什么人接近王星光,他肯定是会看见的。
不过这修车铺子现在已经没开了,村干部带路,找到了堵飞扬在村里的家。
只看见一个中年人正在门口跟人吹牛。
“这就是堵飞扬。”村干部说:“当年那事情出了之后,他家的修车铺就没开了。出去打了几年工,现在身体不好又回来了。在家里种种地,打打零工,也还过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