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倒计时-《我的移动堡垒拒绝伊甸》

  “铁堡垒”像一头负伤的钢铁巨兽,蜷在新觅的藏身点——风蚀岩柱半裹的凹陷地带里,垂落的枯藤与车身迷彩网缠成天然屏障,连峡谷上方的天光都帮着遮掩,从苍白慢慢浸成昏黄,把第二个夜晚的影子拉得越来越长。距离“月圆之夜拂晓”,满打满算只剩不到四十八小时,每分每秒都在往绝境里压。

  车厢里的凝重能攥出水来,角落堆着的武器却透着股冷硬的威慑——风电场缴获的伊甸小队装备占了半片空间,PKM重机枪的枪管还沾着风沙,那把精准度极高的狙击步枪斜靠在箱边,连带着数把突击步枪、手枪和备用弹夹,堆得远超两人使用份额。林凡咽下最后一口压缩口粮,灌了半口水,指节用力把控制台上的地图抹平——这张从矿坑带出来的图,早被红蓝黑三色笔迹画得没了空隙,每个标记都牵着生死。

  “强攻是送死,总攻前潜进去?被发现的风险不说,搞不好还会被晨曦站的守军当成‘剥皮者’一起打。”林凡的声音冷得像车厢钢板,指尖重重戳在代表晨曦站的蓝色圆圈上,“我们只能等。”他余光扫过那堆武器,眉头又紧了紧——枪多有什么用?冲锋枪,步枪,机枪子弹互不通用,伊甸与剥皮者的武器也不一样,目前是缴获的弹夹用一个少一个,现在每颗子弹都得算着用。

  艾莉抬眼,眼里的疑问明明白白,视线也落在了武器堆上,显然和林凡想到了一块儿。

  “等他们总攻开始。”林凡的指尖划过地图上红得刺眼的“剥皮者”营地,最后停在营地与晨曦站围墙之间的空白地带,“那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被正面的强攻吸走——火箭弹炸、喊杀声破嗓子、钢铁撞得火星子飞…场面乱成一锅粥,才是我们的机会。从侧面找个防守最松的地方,或者他们自己炸开的缺口,钻进去。”他顿了顿,补充道,“之前歼灭的那支‘剥皮者’搜寻小队,没留下能用的通用子弹,只能靠手里这点伊甸弹药撑着,必须速战速决。”

  这计划疯得要命。他们要主动往绞肉机边上凑,在枪林弹雨和钢铁洪流的缝里找活路,还得踩着弹药告急的红线。成功的概率低到能忽略,但眼下,这是唯一能砸开死局的办法。

  “得多准备几条路线。”艾莉立刻沉下心,把战术平板连到主屏幕,调出无人机扫出来的高精度地形图,“主渗透路线、备用路线,还有…万一栽了,或者进去后站不住脚,撤离的路也得算好。弹药耗不起,不能走回头路。”

  两人的头凑在一块儿,目光在地形图的等高线、沟壑、岩石堆里飞。林凡凭着工程机械操作手对地形的直觉,指了几条看着险、却能躲开主视野的路,能少开几枪就少开几枪;艾莉则盯着传感器数据和之前记的巡逻队规律,算着每条路的暴露风险和难走程度,避免陷入需要硬拼弹药的境地。

  “A路线,沿干涸河床切进去,最近,但河床尽头太开阔,侧翼火力一扫就完,得浪费不少子弹反击。”

  “B路线,绕这片乱石坡,藏得住人,但坡太陡,‘铁堡垒’爬极限了会漏引擎声,而且你的左臂…”艾莉看向林凡的左臂外骨骼,之前跟伊甸小队交手时受的伤还没好。

  林凡动了动左臂,细微的涩滞感还在。“B路线当备用。C路线呢?那个废弃的排水涵洞…”

  “涵洞入口塌了一半,无人机探着里面结构不稳,还有水,能不能过说不准,风险太大。要是在里面卡壳,弹药再少,也得硬拼。”

  最后,他们定了三条主要渗透路线、两条紧急撤离路线,在电子地图上标得清清楚楚。每条路线都配了预案——碰到小股敌人怎么悄无声息解决、撞见重火力怎么躲、最关键的是,怎么跟晨曦站守军说清身份,别被自己人打了,白白浪费弹药。

  “武器和装备,最后查一遍,重点看弹药。”林凡开口,声音里没多余的话。

  艾莉打开武器柜,把缴获的家伙一件件拿出来,清点、维护。风电场得的PKM机枪,她重新理了弹链,确认剩下的两盒专用弹没受潮;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擦了又擦,备用弹夹里只剩五发子弹,她小心地放在最顺手的口袋里;手枪和冲锋枪拆到一半,清了积碳,点上润滑油,弹夹里都只留了半满,留着应急。林凡则把外骨骼全卸下来,用车上那点工具,试着补左臂液压管路的裂痕。可没专用密封材料,也没焊接设备,他只能简单加固——缠了几圈高强度金属胶带,暂时不让裂痕变大。但液压油漏、动作慢的问题,还是没法治,真到了拼火力的时候,左臂连重机枪都架不稳。

  “只能这样了。”林凡重新穿上外骨骼,启动系统。他刻意不用左臂做细活,转而练起适应动作——靠右臂和身体核心力量瞄准、开枪、挥刀,模拟左臂“半废”时怎么打,怎么能更省子弹。动作免不了别扭,速度和协调性都降了档,但他必须尽快摸透这种“残缺”的节奏,每一个动作都得精准到不浪费一颗子弹。

  “能源也是个麻烦。”艾莉点完弹药,盯着能源显示屏皱眉头,“41%,撑基本潜伏和短距离挪还行,要是渗透路走不顺,或者进去后得硬拼,引擎耗得快,到时候连逃都逃不了。”

  “所以,我们必须一下就成,不能拖。”林凡停了训练,汗顺着鬓角往下滴,“进了晨曦站,第一要做的是找指挥层,把情报交出去,顺便看看能不能要到点通用子弹…不然就算救了人,我们也走不出这峡谷。”

  就在这时,艾莉像是想起了什么,拿起那台从伊甸小队长那缴来、被她破解了好几次的平板电脑。屏幕亮起来,幽蓝的光映着她专注的脸。她调出之前破译的“钥匙”加密文件碎片,手指飞快地滑着、放大那些晦涩的参数和波形图。

  “林凡,”她突然开口,声音里藏着点没忍住的兴奋,“我之前一直盯着‘钥匙’可能是个实物,或者某种基因代码…但我可能漏了另一个方向。”

  林凡走到她旁边,看向平板屏幕。上面是段复杂的能量频谱分析图,旁边标着伊甸内部的术语。

  “你看这,”艾莉指着高频区域的信号特征描述,“文件里老提‘共鸣’、‘特定能量场识别’、‘阈值共振’…这不像是说一个不动的东西或者代码,更像在说一种…活的能量信号,或者得凑够特定条件才能激活、才能查到的状态。”

  她飞快地操作平板,调出车载探测器的控制界面。“要是‘钥匙’真跟这种特别的高频能量信号有关,说不定我们不用知道它到底是啥,只要知道怎么‘听见’它就行。找到它,说不定比找子弹更有用——伊甸这么看重它,肯定能换不少筹码。”她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敲得快,改了探测器的扫描参数,把重点调到文件里说的那个高频段,还设了信号匹配警报。

  “我给探测器重编了程,只要在近点的地方抓到符合描述的能量信号,它就会响。”艾莉抬起头,眼神亮得很,“要是‘钥匙’真在晨曦站,或者因为总攻被激活了…我们说不定能比‘剥皮者’和伊甸先找到它,到时候弹药、能源都不用愁了。”

  这猜想大胆得像赌命,但在这绝境里,任何一点能转圜的线索都得抓。现在这事,不只是救晨曦站、找子弹了,还牵着他们身上的谜——伊甸为啥盯着林凡不放?“PX-07”到底是什么意思?

  “行。”林凡点头,认了艾莉的办法,“保持监听。这可能是除了硬闯之外,我们唯一的‘信息优势’,也是唯一能活下去的机会。”

  夜幕把黑水峡谷全裹住了。“剥皮者”营地的篝火比往常密得多,跳动的光映着晃来晃去的人影,空气里飘着山雨欲来的躁动。偶尔有引擎吼两声,有金属撞得哐当响,那是“工坊”和匪徒们在做最后的战前准备,他们的弹药箱堆得像小山,跟“铁堡垒”里紧张的弹药储备形成刺眼对比。

  “铁堡垒”里,该准备的都妥了。缴获的武器摆得整整齐齐,每样都标好了剩余弹药数;路线算好,探测器安安静静地扫着看不见的电波。林凡和艾莉轮流歇着养精神,但没人能真睡着——怀里的枪、口袋里的弹夹,还有那不断跳动的倒计时,都在提醒他们,下一场仗,输不起。

  倒计时的指针,正冷着心肠往那个要命的黎明走。林凡靠在外骨骼冰冷的装甲上,闭着眼,脑子里把渗透的每个细节过了一遍又一遍:哪里该躲、哪里能绕、开几枪能解决敌人…每个步骤都跟弹药消耗绑在一起。左臂的涩滞感像个提醒,冷得硌人;而艾莉调探测器时那专注的侧影,又像一点微弱的光,从智慧里透出来。

  他们就像两颗被扔进大棋盘的棋子,没多少力气,没足够弹药,却想在棋手落子前,找到能打破棋局的那道缝。距离月圆之夜,还剩最后一个完整的白天,和一个注定睁着眼到天亮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