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新厂投产-《四合院:想算计养老?那不可能》

  傻柱也不是为了那本书去教训雨水。

  他是为了让雨水知道犯错了就要老老实实的认错,别耍小聪明。

  这丫头最近被他惯的有些跳脱了,这种性子如果不早点纠正过来,迟早要吃大亏。

  轧钢厂新厂经过一段的招人与培训终于投产了。

  傻柱也被李怀德调到了新厂的第三食堂当了班长。

  新厂又来了个食堂主任,是李怀德的人。

  这个食堂主任也姓李,叫李伟明,听说是李怀德的一个本家侄子。

  他平常负责食堂的运转工作,还有一些粮食,蔬菜,肉食之类的物资的采购工作。

  这个李伟明对傻柱还是相当客气的,应该是得到了李怀德的指点。

  三食堂离机关大楼最近,负责机关大楼还有搬迁过来的维修制造车间。

  等于说易中海,刘海中,贾东旭等人以后还得在傻柱手底下混饭吃。

  傻柱也没有故意照顾他们,这样做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虽然也没啥严重的后果,但是传出去不好听,特别是这时候的领导层还是相当的负责务实的。

  傻柱要是闹得太厉害,肯定有领导站出来批评他。

  在第三食堂,傻柱也见到了上辈子打老搭档刘岚,一个二十岁的女人,刚结婚不久。

  此时的刘岚虽然还没有成为李怀德的情人,但是八卦的特长已经是练得炉火纯青。

  刚进食堂不久,她就把厂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打听的一清二楚。

  甚至还跟厂里的一帮同样爱八卦的女工成了好姐妹,动不动就去找她们打听消息去。

  傻柱对此也没多说什么,刘岚打听到消息是藏不住的,就像狗窝里永远藏不住剩馍。

  刘岚的心里永远藏不住秘密,她如果不说出来,她自己就会憋得难受,坐立难安。

  傻柱当然是刘岚她们八卦的受益者,厂里有什么事情,刘岚知道了他傻柱自然也就知道了。

  这对于傻柱了解新厂的情况帮助很大。

  新厂成立之后,公家的领导班子就到齐了。

  厂里也去不再是王书记一家独大,厂长杨为民因为主持了新厂的建设工作,在新厂威望和权力比王书记还要高。

  王书记年纪大了,不愿意跟一帮年轻人争权夺利,就逐渐的隐居幕后,基本不管事儿了。

  杨厂长就在厂里一家独大起来,厂里的各个车间主任,部门领导一有空就去找他汇报工作。

  李怀德对此非常不满,他是王书记一手提拔上来的,自然是支持王书记的。

  可是王书记不愿意同杨厂长争权,李怀德无奈之下,只能扛起了王书记手下这帮人的大旗。

  李怀德毕竟职位不高,威望也去不行,所以他们这帮人在厂里就处于弱势地位。

  杨厂长也是个老手了,因为牢牢抓着人事与财政大权,生产上也有一帮车间主任支持。

  所以时不时的就往后勤安插一两个人,搞得李怀德焦头烂额却又无可奈何。

  李怀德最近老是找傻柱抱怨,说杨厂长太欺负人了,再这么搞下去,他就要被架空了。

  傻柱也没啥好主意,在这方面,他本就不擅长,比起李怀德来,那是差十万八千里远。

  傻柱只能偶尔炒两个菜,请李怀德喝喝酒,帮他排解一下心中的苦闷。

  傻柱知道,眼前的困难根本难不住李怀德。

  他还有一张王炸没打出来呢,要不是他资历浅,有没有啥功劳,他老丈人早就把他扶上去了。

  李怀德也明白这种情况,于是他就天天拼命的想办法搞成绩。

  但是后勤这块儿麻烦事儿多,做出成绩更难,李怀德折腾了好几次也没折腾出什么浪花来。

  可能是王书记出面调解了或者是李怀德的岳父向杨厂长施压了,最近双方都安生了不少。

  傻柱听说易中海和刘海中都投靠了杨厂长。

  他们是钳工老师傅了,在车间里还多少有点话语权。

  杨厂长对他们也是礼贤下士,见面了总要打声招呼,关心两句。

  这被易中海和刘海中认为是杨厂长器重他们,在四合院里又支愣起来了。

  不过他们还是没有去找傻柱的麻烦,上次的教训足够痛,他们没有想到好办法之前是不打算再招惹傻柱了。

  杨厂长和李怀德的争斗告一段落之后,厂里的生产也进入了正规。

  由于从老大哥家贷的款只能用来购买老大哥家的设备。

  这些充满了老大哥风格的设备轧钢厂的工人却不咋会用。

  三天两头的出问题,不是生产的产品不合格,就是设备用着用着就坏了,动不了了。

  轧钢厂自己也有技术科,里面也有几个工程师。

  但是这些工程师大都是我们自己本土的大学生,经过短暂的培训就赶鸭子上架,仓促上岗的。

  他们理论方面还算可以,毕竟该读的书都读过,忘记了也可以翻书查查资料。

  但是实际操作就差远了,有时候机器出问题了,一帮子工程师围在一起,花了好几天,把机器拆的七零八落还是找不到原因。

  最后重新组装的时候,竟然装不上了,好不容易安装好了,却发现多出来不少零件。

  这可愁坏了杨厂长以及一众领导班子。

  毕竟轧钢厂的兴衰可是关系着他们的前途。

  在厂里斗的再厉害,哪怕是整个轧钢厂再无对手,厂子不行也照样没戏。

  无奈之下,杨厂长和李怀德都摒弃前嫌,不遗余力的找关系解决问题。

  终于在一众领导的共同努力下,轧钢厂终于分来了几个老大哥的工程师。

  这些工程师在老大哥那边也就是个二把刀水平,可是在轧钢厂却是能够碾压一切的技术大拿。

  在老大哥工程师的帮助下,机器终于修好了,生产也能够继续顺理进行。

  杨厂长和一众领导班子开了个小会,决定安排厂里的工程师学习老大哥工程师的技术。

  说是学习,只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其实就是偷学。

  本来按照惯例,老大哥向我们出售设备的时候,应该要负责对我们的工程师进行培训。

  最起码也要保证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对设备进行最基本的保养和维修。

  但是老大哥对我们还是有较大的防备心的。

  作为老大哥,他是真心希望小老弟可以支愣起来,帮他分担一点来自漂亮集团的压力。

  但是我们跟其他的小老弟不一样,我们以前也当过大哥,还是那种独霸天下的大哥。

  如今没落了,沦为了小老弟,但是底蕴还是有的。

  老大哥很清楚这些,他们知道如果给我们机会,我们肯定能发展起来,到时候谁当大哥谁当小弟还不一定呢。

  所以在这种矛盾心态的支配下,老大哥对我们保留了许多,例如轧钢厂这种情况。

  设备给你了,技术却不教给你,你想要自己研究?

  那没必要,我派人帮你搞,你还花那代价去研究干嘛。

  杨厂长他们不甘心这样,于是就起了让人偷学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