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竹苑暗涌-《我在青楼当卷王》

  第一百二十三章 竹苑暗涌

  竹韵苑坐落于山庄东侧,背靠一片苍翠竹林,环境清幽。几间雅致的竹舍,一方小小的荷塘,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匠心。负责引路的青衣小厮名唤竹青,年纪不大,手脚麻利,言语不多,将三人安顿好后,便恭敬退下,言明若有需要,可摇动檐下铜铃。

  哑樵选了最外侧一间竹舍,便于警戒。他将明月心安置在居中、最为宽敞明亮的正房内,又仔细检查了周围环境,确认并无异常,这才稍稍放心。

  陈笑宝扶着明月心在铺着干净青布的竹榻上坐下,看着她依旧苍白的面容,柔声道:“感觉如何?这山庄里似乎有医庐,待你休息片刻,我便去求见医者。”

  明月心微微摇头,抓住他的手腕,低声道:“笑宝哥,我……我觉得这山庄,有些奇怪。”

  陈笑宝一怔:“何处奇怪?”

  “说不上来,”明月心蹙着眉,努力组织语言,“那李庄主……气息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江湖人。还有这院子,太静了,静得让人心慌。而且……”她指了指窗外摇曳的竹影,“那些竹子,看似杂乱,细看却似乎……暗合某种阵法。”

  陈笑宝心中一凛。他虽也觉李无争深不可测,但并未观察得如此细致。明月心自幼在圣教那等诡谲环境中长大,对气息、阵仗的敏感远超常人。

  “你的意思是,这无争山庄,并非表面看起来那般与世无争?”

  明月心点了点头,眼中带着忧色:“防人之心不可无。那李庄主答应得太过爽快,条件也太过简单。我担心……他是另有所图。”

  陈笑宝沉默。明月心的担忧不无道理。江湖险恶,哪有凭空得来的庇护?李无争看他们的眼神,温润中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了然,仿佛早已看穿他们的底细。

  “无论如何,我们先稳住。”陈笑宝握紧她的手,“你安心养伤,哑樵大哥也需要时间恢复。至于那百工阁……我去看看便是。若真有蹊跷,我们见机行事。”

  正说话间,竹青去而复返,身后跟着一名提着药箱、神色淡漠的中年妇人。

  “陈公子,明月姑娘,这位是庄内医庐的苏姑姑,奉庄主之命,前来为明月姑娘诊脉。”竹青介绍道。

  那苏姑姑约莫四十上下年纪,面容普通,穿着一身素净的灰色布裙,眼神如同古井,不起波澜。她微微颔首,算是见礼,便径直走到榻前,示意明月心伸出手。

  她的手指冰凉,搭在明月心腕脉上,片刻后,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姑娘体内,似有一股异种元气盘踞,阴寒蚀骨,更兼本源亏损严重。”苏姑姑声音平淡,如同叙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此伤非寻常药石能医,需以金针渡穴,辅以‘九阳回元汤’,徐徐图之,或可稳住伤势,延缓恶化。至于根治……”她摇了摇头,“难。”

  陈笑宝心中一沉:“连苏姑姑也无办法吗?”

  苏姑姑看了他一眼:“庄内库藏,或有几味奇药能对症,但皆非易得之物,需庄主首肯。眼下,我先为她施针,稳住心脉。”

  她不再多言,打开药箱,取出一套长短不一、闪烁着寒光的金针。手法娴熟,认穴极准,金针依次刺入明月心胸前背后数处大穴。随着金针颤动,明月心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痛苦之色,但紧接着,一股微弱的暖流自针尖渡入,游走于奇经八脉,那深入骨髓的阴寒似乎被稍稍驱散了一些,精神也为之一振。

  施针完毕,苏姑姑写下一张药方交给竹青:“按方抓药,三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各一次。”又对陈笑宝道,“三日后再来复诊。期间静养,不可动用内力,不可情绪激动。”

  交代完毕,她便提着药箱,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陈笑宝看着明月心略微好转的气色,心中稍安,对这沉默寡言的苏姑姑也生出一丝感激。

  “看来,这山庄的医者,确有几分本事。”他低声道。

  明月心感受着体内那丝微弱的暖意,也点了点头:“这位苏姑姑,手法不凡。只是……她似乎对我体内的‘圣印’之力,有所察觉。”

  陈笑宝眼神一凝。圣印乃是圣教核心隐秘,这苏姑姑竟能隐约感知?无争山庄,果然不简单。

  接下来的两日,风平浪静。竹青按时送来饭菜汤药,皆是清淡滋补之物。哑樵在隔壁竹舍运功疗伤,气息日渐平稳浑厚。明月心遵照医嘱静养,气色虽未大好,但也不再像之前那般随时可能昏厥。

  陈笑宝不敢懈怠,每日除了照顾明月心,便是抓紧时间修炼《红尘经》。经历连番恶战与逃亡,他深感自身实力不足,那点微末伎俩,在真正的强者面前不堪一击。母亲留下的《红尘经》奥妙无穷,他如今所悟,不过皮毛。

  第三日清晨,竹青前来传话:“陈公子,庄主有请,请您至百工阁报到。”

  该来的,终究来了。

  陈笑宝深吸一口气,对明月心和哑樵交代几句,便跟着竹青离开了竹韵苑。

  百工阁位于山庄西北角,是一处占地颇广的院落,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淡淡的木材、金属混合的气味。踏入阁内,只见里面分隔成数个区域,有铁匠在捶打兵刃,有木匠在雕琢器物,有匠人在修复古籍字画,甚至还有人在调配一些气味古怪的药剂,俨然是一个综合性的工坊。

  负责管理百工阁的,是一位姓墨的老师傅,身材干瘦,手指粗糙,眼神却异常锐利,正拿着一个残破的罗盘仔细端详。

  “墨师傅,这位是新来的陈笑宝陈公子,庄主吩咐,在您手下听差三月。”竹青恭敬禀报。

  墨师傅抬起头,打量了陈笑宝几眼,目光在他那双因为练字而略显修长、却又带着新茧的手上停留片刻,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嗯。庄主交代过了。你,识字否?”

  “识得一些。”陈笑宝答道。

  “那好。”墨师傅从身后一堆杂乱的书卷中,抽出一本边缘破损、纸张泛黄的古籍,递给陈笑宝,“那边角落有个静室,你去把这本书里残缺、模糊的字句,根据上下文意,用工楷誊录补齐。记住,不得擅自篡改原文,若有不确定之处,标记出来。”

  陈笑宝接过书卷,入手沉甸甸的,封皮并无书名,翻开一看,里面记载的并非经史子集,而是一些关于山川地理、奇物矿藏、机关杂学的零散笔记,文字古奥,夹杂着不少生僻字和模糊之处。

  他心中一动,这似乎……并非普通的杂务?

  “晚辈遵命。”他不动声色,捧着书卷,走向角落那间安静的誊录室。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墨师傅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低头继续摆弄手中那个残破的罗盘,喃喃自语:“《山河异物志》……小子,就看你能从中看出些什么了……”

  而此刻,在竹韵苑中。

  明月心倚窗而坐,看着外面随风摇曳的竹影,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陈笑宝临走前留给她的那半块温润玉佩。苏姑姑的医术确实高明,金针与汤药双管齐下,她感觉那股阴寒蚀骨之痛减轻了许多,本源虽仍亏空,却不再如同之前那般不断流逝。

  但她的心,却无法真正安宁。

  这无争山庄,看似平静,却总让她感觉有一张无形的网,正缓缓收紧。

  忽然,她目光一凝,落在荷塘对岸的竹林深处。那里,似乎有一道极其模糊的白影,一闪而逝。

  是错觉吗?

  她屏住呼吸,集中精神感知。风中,似乎带来了一丝极淡的、若有若无的……药香?与苏姑姑身上的不同,更清冽,也更……诡异。

  明月心的心,猛地提了起来。

  这无争山庄,恐怕比她想象的,还要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