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宫偏殿的一间静室被临时辟为画室。此处远离主殿喧嚣,窗外是几株疏朗的芭蕉,日光透过窗棂,在铺着素白宣纸的长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新研的墨香与一种极淡的、来自玉锁的陈旧气息。
云芷屏退了所有宫人,只留萧绝一人于室内。他依言坐在离长案不远处的太师椅上,姿态看似闲适,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将云芷的每一个动作尽收眼底。这既是保护,也是监视——他需要亲眼确认,这近乎逆天的手段,究竟是何等模样。
长案之上,除了寻常画具,还多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几个大小不一的琉璃碗盏,几包研磨好的、颜色各异的矿物粉末,一盏造型奇特的青铜小灯,以及那枚被郑重置于丝绒垫上的玲珑玉锁。
云芷净手焚香,神情肃穆,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她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闭上双眼,指尖轻轻搭在玉锁之上,感受着其中那缕胎发微弱却坚韧的生命波动。体内那股苏醒的“画皮师”血脉悄然流转,带来一丝温热的暖意,让她与那缕发丝之间,建立起一种玄之又玄的微弱联系。
片刻后,她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她取过一把细巧的银质小镊子,极其小心地,从玉锁的缝隙中,夹出了那缕细软微卷的胎发。发丝在日光下泛着淡淡的金色,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
她将发丝轻轻放入一个盛满清水的琉璃碗中。发丝入水,并未沉底,而是微微舒展开来。接着,她取过一小包赭石色的粉末,用银匙取了少许,均匀地撒入水中。粉末遇水,并未立刻溶解,而是如同拥有生命般,缓缓萦绕在那缕发丝周围,水中渐渐晕开一圈极淡的红色光晕。
“此乃‘溯源粉’,”云芷低声解释,像是在对萧绝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取赤玉、朱砂并三百年以上古墓苔藓炼制,能激发血脉之物中沉寂的气息。”
萧绝默然不语,只是目光愈发深沉。他看着云芷的动作,那并非故弄玄虚,每一个步骤都带着一种严谨而古老的韵律。
随后,云芷点燃了那盏青铜小灯。灯焰并非寻常的明黄色,而是一种幽蓝色,跳跃不定,却几乎不散发热量。她将那个琉璃碗置于灯焰上方三寸之处,以幽蓝的冷焰微微炙烤碗底。
奇异的景象发生了——碗中的清水并未沸腾,但那萦绕在发丝周围的赭红色光晕却骤然明亮起来,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开始如同呼吸般明灭闪烁。那缕胎发也微微震颤起来,散发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带着奶腥气的独特气息。
云芷凝神静气,双手虚按在碗口上方,阖上双眼。她不再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全身的感知,去“阅读”那被激发出来的、属于婴儿最本源的生命信息。她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团模糊的、温暖的光晕,光晕之中,一个极其微小、尚未完全成型的颅骨轮廓正在缓缓浮现……
这是“画皮师”传承中记载的“灵犀映骨”之法,以血脉之物为引,以特殊媒介激发,再以自身血脉之力为桥梁,逆向感应其生命源头的骨骼形态。此法对施术者消耗极大,且需要极高的专注与天赋。
萧绝看着云芷额角渐渐渗出的细密汗珠,看着她微微苍白的脸色,以及那全神贯注、仿佛与外界隔绝的神情,心中震动不已。他见过沙场铁血,见过朝堂权谋,却从未见过如此玄奇而……近乎神圣的场景。她不是在装神弄鬼,她是真的在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向那缕十年前的发丝,索要着答案。
时间一点点流逝,静室内落针可闻。
忽然,云芷猛地睁开双眼!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此刻仿佛有星光流转。她毫不犹豫地抓起一支最细的狼毫笔,蘸饱了早已研磨得极其细腻的、混合了特殊药液的墨汁,俯身在那铺开的宣纸上,飞速地勾勒起来!
她的笔触不再是寻常绘画的皴擦点染,而是变成了一种极其精准、冷静,甚至带着几分冷酷的“测绘”。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一条条流畅而肯定的线条迅速交织,勾勒出一个……婴儿头骨的轮廓!
这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基于那缕发丝反馈出的生命信息,结合她对人体骨骼发育规律的深刻理解,进行的严谨推演。她绘制出额骨的弧度,标注出囟门的位置,确定眼眶的大小与间距,勾勒出鼻骨的雏形,定位了下颌骨的形态……
每一笔,都仿佛有据可依;每一划,都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萧绝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走到长案旁,屏息凝神地看着。他亲眼看着一个完整的、结构清晰的婴儿颅骨“蓝图”,在云芷的笔下,以惊人的速度呈现出来!这蓝图并非死板的解剖图,它隐隐透出一种生命的韵律,仿佛能听到那个婴儿微弱的心跳。
当最后一笔落下,勾勒出耳廓的基本形态时,云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险些脱力。她放下笔,指尖因过度用力而微微颤抖。
长案之上,那幅以发丝为引、以血脉之力绘制的“骨相蓝图”已然完成。它简洁,甚至有些抽象,却像是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通往那个孩子先天容貌的第一道大门。
萧绝的目光从图纸上移开,落在云芷疲惫却明亮的脸上,心中的惊涛骇浪久久难以平息。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他身边的这个女子,所拥有的,是足以颠覆常理、窥探生命本源的……鬼神之能。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第六十三章 完)
云芷屏退了所有宫人,只留萧绝一人于室内。他依言坐在离长案不远处的太师椅上,姿态看似闲适,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将云芷的每一个动作尽收眼底。这既是保护,也是监视——他需要亲眼确认,这近乎逆天的手段,究竟是何等模样。
长案之上,除了寻常画具,还多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几个大小不一的琉璃碗盏,几包研磨好的、颜色各异的矿物粉末,一盏造型奇特的青铜小灯,以及那枚被郑重置于丝绒垫上的玲珑玉锁。
云芷净手焚香,神情肃穆,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她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先闭上双眼,指尖轻轻搭在玉锁之上,感受着其中那缕胎发微弱却坚韧的生命波动。体内那股苏醒的“画皮师”血脉悄然流转,带来一丝温热的暖意,让她与那缕发丝之间,建立起一种玄之又玄的微弱联系。
片刻后,她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她取过一把细巧的银质小镊子,极其小心地,从玉锁的缝隙中,夹出了那缕细软微卷的胎发。发丝在日光下泛着淡淡的金色,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
她将发丝轻轻放入一个盛满清水的琉璃碗中。发丝入水,并未沉底,而是微微舒展开来。接着,她取过一小包赭石色的粉末,用银匙取了少许,均匀地撒入水中。粉末遇水,并未立刻溶解,而是如同拥有生命般,缓缓萦绕在那缕发丝周围,水中渐渐晕开一圈极淡的红色光晕。
“此乃‘溯源粉’,”云芷低声解释,像是在对萧绝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取赤玉、朱砂并三百年以上古墓苔藓炼制,能激发血脉之物中沉寂的气息。”
萧绝默然不语,只是目光愈发深沉。他看着云芷的动作,那并非故弄玄虚,每一个步骤都带着一种严谨而古老的韵律。
随后,云芷点燃了那盏青铜小灯。灯焰并非寻常的明黄色,而是一种幽蓝色,跳跃不定,却几乎不散发热量。她将那个琉璃碗置于灯焰上方三寸之处,以幽蓝的冷焰微微炙烤碗底。
奇异的景象发生了——碗中的清水并未沸腾,但那萦绕在发丝周围的赭红色光晕却骤然明亮起来,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开始如同呼吸般明灭闪烁。那缕胎发也微微震颤起来,散发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带着奶腥气的独特气息。
云芷凝神静气,双手虚按在碗口上方,阖上双眼。她不再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全身的感知,去“阅读”那被激发出来的、属于婴儿最本源的生命信息。她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团模糊的、温暖的光晕,光晕之中,一个极其微小、尚未完全成型的颅骨轮廓正在缓缓浮现……
这是“画皮师”传承中记载的“灵犀映骨”之法,以血脉之物为引,以特殊媒介激发,再以自身血脉之力为桥梁,逆向感应其生命源头的骨骼形态。此法对施术者消耗极大,且需要极高的专注与天赋。
萧绝看着云芷额角渐渐渗出的细密汗珠,看着她微微苍白的脸色,以及那全神贯注、仿佛与外界隔绝的神情,心中震动不已。他见过沙场铁血,见过朝堂权谋,却从未见过如此玄奇而……近乎神圣的场景。她不是在装神弄鬼,她是真的在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向那缕十年前的发丝,索要着答案。
时间一点点流逝,静室内落针可闻。
忽然,云芷猛地睁开双眼!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此刻仿佛有星光流转。她毫不犹豫地抓起一支最细的狼毫笔,蘸饱了早已研磨得极其细腻的、混合了特殊药液的墨汁,俯身在那铺开的宣纸上,飞速地勾勒起来!
她的笔触不再是寻常绘画的皴擦点染,而是变成了一种极其精准、冷静,甚至带着几分冷酷的“测绘”。笔尖划过纸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一条条流畅而肯定的线条迅速交织,勾勒出一个……婴儿头骨的轮廓!
这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基于那缕发丝反馈出的生命信息,结合她对人体骨骼发育规律的深刻理解,进行的严谨推演。她绘制出额骨的弧度,标注出囟门的位置,确定眼眶的大小与间距,勾勒出鼻骨的雏形,定位了下颌骨的形态……
每一笔,都仿佛有据可依;每一划,都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萧绝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走到长案旁,屏息凝神地看着。他亲眼看着一个完整的、结构清晰的婴儿颅骨“蓝图”,在云芷的笔下,以惊人的速度呈现出来!这蓝图并非死板的解剖图,它隐隐透出一种生命的韵律,仿佛能听到那个婴儿微弱的心跳。
当最后一笔落下,勾勒出耳廓的基本形态时,云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险些脱力。她放下笔,指尖因过度用力而微微颤抖。
长案之上,那幅以发丝为引、以血脉之力绘制的“骨相蓝图”已然完成。它简洁,甚至有些抽象,却像是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通往那个孩子先天容貌的第一道大门。
萧绝的目光从图纸上移开,落在云芷疲惫却明亮的脸上,心中的惊涛骇浪久久难以平息。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他身边的这个女子,所拥有的,是足以颠覆常理、窥探生命本源的……鬼神之能。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第六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