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养性的“雷霆一击”过后,北镇抚司内外气氛愈发诡谲。表面上看,通州大案告破,缴获颇丰,骆养性在朝堂声望更隆,衙署内一派论功行赏的忙碌景象。但暗地里,戒备却更加森严,尤其是诏狱和我所在的区域,明岗暗哨增加了数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我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王体乾余孽的反扑随时可能到来。
我被变相“保护”在诏狱深处,行动受限,但这反而给了我一个意料之外的喘息之机。骆养性需要我保持战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因此对我私下练功的行为,他派来的监视者选择了默许,甚至在我申请调用一些兵器时,也予以了便利。
我深知,在这危机四伏的漩涡中,多一分实力,便多一分生机。拳脚刀法我已恢复大半,但长枪这门沙场决胜、巷战突袭的利器,自入锦衣卫后后便久未碰触,已然生疏。而枪法,恰恰是我早年军旅生涯中安身立命的重要依仗。
在萨尔浒那段血火交织的日子里,除了基本的军中枪术,我最大的幸运便是遇到了那个沉默寡言、在辎重营喂马的老兵——老杨头。没人知道他的全名,只知他枪法如神,却从不轻易显露。在无数个寒冷的夜晚,于马厩旁的空地上,他传授我真正的杨家枪。那枪法沉稳如山,劲力内敛,一枪刺出,有崩山裂石之势。可惜未能全部传授,战事便起,老杨头也最终埋骨辽东,我只学得几分形意,却始终未能登堂入室。
后来,我又在机缘巧合下得到零星残破的岳家枪谱,自学了些许散手,讲究一个“狠”字,枪出如龙,凌厉无匹。再后来,机缘巧合,得到了林家枪高手林弈,指点过几招林家枪的招式,尤其是那式化入“龙转身”身法心法,诡诈凶险,曾数次救我于危难。
如今,既有时间,我便决心重拾长枪,将这几家所学,融会贯通。向北司武库申领了一杆白蜡木长枪后,我便将廨房后的一个小院作为了练功场。
每日拂晓,天色未明,我便起身练枪。起初,手臂僵硬,招式迟滞,那杆长枪在手中有千钧之重。尤其是左肩旧伤处,在发力刺击、回旋格挡时,依旧会传来隐隐的刺痛。但我咬牙坚持,从最基础的拦、拿、扎开始,一遍遍重复,唤醒肌肉的记忆。
我先练杨家枪的根基。回想老杨头当年的教诲:“枪是腰力,不是臂力。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我沉腰坐胯,以腰催肩,以肩带臂,力贯枪尖。一枪刺出,不求花哨,只求平稳、迅疾、有力。渐渐地,那杆枪在我手中变得听话起来,刺出的破空声由嘶哑变得清脆。
随后,我融入岳家枪的狠戾。岳家枪法,源于战场,招招致命。我假想面前有强敌,枪随身走,或劈或扫,或挑或点,攻势如潮,带着一股沙场喋血的惨烈气势。这路枪法,极大地弥补了杨家枪偏重防御和势能的不足,攻守兼备。
最后,才是林家枪的诡变。林家枪讲究步法灵动,虚实结合。我将“龙转身”步法发挥到极致,配合长枪的刺、撩、带、抹,身形飘忽不定,枪尖如毒蛇吐信,往往从不可思议的角度发起攻击。那式融合了“龙转身”的身法,更是被我反复锤炼,力求在败中求胜,绝境反击。
监视我的番役起初还在远处好奇张望,后来见我日复一日,练得汗透衣襟,枪风呼啸,眼中也渐渐多了几分真正的敬畏。他们或许不明白这些枪法的来历,但能感受到那股凝练的杀意和日益精纯的功力。
练枪之余,我亦不忘打坐调息,将骆养性所赐的丹药药力彻底化开。内外兼修之下,我不仅能感觉到枪法日益纯熟,内力修为也更进一步,原本的九成功力渐渐趋于圆满,甚至隐隐有突破瓶颈之感。左肩的旧伤,在持续的运功和药力滋养下,也几乎感觉不到妨碍。
这一日,我正将三家枪法融于一炉,一杆长枪使得泼水不进,枪影重重,时而如山岳般沉稳,时而如雷霆般暴烈,时而又如鬼魅般难测。收枪而立,气息绵长,只觉得周身气血通畅,精力充沛。
我知道,我的状态已经调整到了逃出京城以来的最佳。虽然前途依旧凶险未卜,但紧握手中这杆长枪,我心中却涌起一股久违的底气。枪为百兵之王,在这狭小的诏狱庭院中,我重铸的不仅是锋芒,更是一往无前的决心。
无论骆养性下一步有何安排,无论王体乾的余孽如何反扑,我手中这杆枪,腰上的“血饕餮”都将为我,也为林蕙兰,杀出一条血路。
我被变相“保护”在诏狱深处,行动受限,但这反而给了我一个意料之外的喘息之机。骆养性需要我保持战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因此对我私下练功的行为,他派来的监视者选择了默许,甚至在我申请调用一些兵器时,也予以了便利。
我深知,在这危机四伏的漩涡中,多一分实力,便多一分生机。拳脚刀法我已恢复大半,但长枪这门沙场决胜、巷战突袭的利器,自入锦衣卫后后便久未碰触,已然生疏。而枪法,恰恰是我早年军旅生涯中安身立命的重要依仗。
在萨尔浒那段血火交织的日子里,除了基本的军中枪术,我最大的幸运便是遇到了那个沉默寡言、在辎重营喂马的老兵——老杨头。没人知道他的全名,只知他枪法如神,却从不轻易显露。在无数个寒冷的夜晚,于马厩旁的空地上,他传授我真正的杨家枪。那枪法沉稳如山,劲力内敛,一枪刺出,有崩山裂石之势。可惜未能全部传授,战事便起,老杨头也最终埋骨辽东,我只学得几分形意,却始终未能登堂入室。
后来,我又在机缘巧合下得到零星残破的岳家枪谱,自学了些许散手,讲究一个“狠”字,枪出如龙,凌厉无匹。再后来,机缘巧合,得到了林家枪高手林弈,指点过几招林家枪的招式,尤其是那式化入“龙转身”身法心法,诡诈凶险,曾数次救我于危难。
如今,既有时间,我便决心重拾长枪,将这几家所学,融会贯通。向北司武库申领了一杆白蜡木长枪后,我便将廨房后的一个小院作为了练功场。
每日拂晓,天色未明,我便起身练枪。起初,手臂僵硬,招式迟滞,那杆长枪在手中有千钧之重。尤其是左肩旧伤处,在发力刺击、回旋格挡时,依旧会传来隐隐的刺痛。但我咬牙坚持,从最基础的拦、拿、扎开始,一遍遍重复,唤醒肌肉的记忆。
我先练杨家枪的根基。回想老杨头当年的教诲:“枪是腰力,不是臂力。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我沉腰坐胯,以腰催肩,以肩带臂,力贯枪尖。一枪刺出,不求花哨,只求平稳、迅疾、有力。渐渐地,那杆枪在我手中变得听话起来,刺出的破空声由嘶哑变得清脆。
随后,我融入岳家枪的狠戾。岳家枪法,源于战场,招招致命。我假想面前有强敌,枪随身走,或劈或扫,或挑或点,攻势如潮,带着一股沙场喋血的惨烈气势。这路枪法,极大地弥补了杨家枪偏重防御和势能的不足,攻守兼备。
最后,才是林家枪的诡变。林家枪讲究步法灵动,虚实结合。我将“龙转身”步法发挥到极致,配合长枪的刺、撩、带、抹,身形飘忽不定,枪尖如毒蛇吐信,往往从不可思议的角度发起攻击。那式融合了“龙转身”的身法,更是被我反复锤炼,力求在败中求胜,绝境反击。
监视我的番役起初还在远处好奇张望,后来见我日复一日,练得汗透衣襟,枪风呼啸,眼中也渐渐多了几分真正的敬畏。他们或许不明白这些枪法的来历,但能感受到那股凝练的杀意和日益精纯的功力。
练枪之余,我亦不忘打坐调息,将骆养性所赐的丹药药力彻底化开。内外兼修之下,我不仅能感觉到枪法日益纯熟,内力修为也更进一步,原本的九成功力渐渐趋于圆满,甚至隐隐有突破瓶颈之感。左肩的旧伤,在持续的运功和药力滋养下,也几乎感觉不到妨碍。
这一日,我正将三家枪法融于一炉,一杆长枪使得泼水不进,枪影重重,时而如山岳般沉稳,时而如雷霆般暴烈,时而又如鬼魅般难测。收枪而立,气息绵长,只觉得周身气血通畅,精力充沛。
我知道,我的状态已经调整到了逃出京城以来的最佳。虽然前途依旧凶险未卜,但紧握手中这杆长枪,我心中却涌起一股久违的底气。枪为百兵之王,在这狭小的诏狱庭院中,我重铸的不仅是锋芒,更是一往无前的决心。
无论骆养性下一步有何安排,无论王体乾的余孽如何反扑,我手中这杆枪,腰上的“血饕餮”都将为我,也为林蕙兰,杀出一条血路。